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放牧牦牛全舍饲进行补饲,期中试验组公牛组增重1.19kg,增重率为1.71%。对照组公牛增重-8.02kg,增重率为-13.13%。试验组公牛比对照组公牛多增重9.21kg,高14.306%,差异性极显著(Pp<0.01)。期中试验组母牛增重4.78kg,增重率为6.63%,对照组母牛增重-7.82kg,增重率为-13.80%,试验组母牛比对照组母牛多增重12.60kg,高20.43%,差异性极显著(P<0.01)。期末试验组公牛增重4.47kg,增重率为6.01%,对照组公牛增重-11.55kg,增重率-23.31%,试验组公牛比对照组公牛多增重16.02kg,高29.32%,差异性极显著(P<0.01)。期末实验组母牛增重10.20kg,增重率为12.39%,对照组母牛增重-10.38kg,增重率为-22.42%,组母牛比对照组母牛多增重22.48kg,高34.81%,差异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11头蒙贝利亚母牛和9头蒙贝利亚公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跟踪测定,并与同期荷斯坦母牛的生长发育、产奶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初生重无显著差异;4~18月龄,蒙贝利亚母牛体重均明显高于荷斯坦母牛同期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日增重变化规律相似,lOB龄平均日增重最大,17月龄平均日增重最小。蒙贝利亚母牛各阶段体高、体长与荷斯坦母牛无显著差异,14月龄体高可达127cm,达到配种体高。蒙贝利亚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7241kg,对照组荷斯坦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9589k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较大,至24月龄体重接近荷斯坦公牛同期体重。12~24月龄,荷斯坦公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明显高于蒙贝利亚公牛,差异板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48kg,蒙贝利亚母牛初生重42kg,二者差异显著(P〈0.05)。蒙贝利亚公牛各阶段睾丸周径均显著高于荷斯坦公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雅江雪牛在标准化养殖下生产性能与传统饲养模式的差异。试验对比不同年龄段雅江雪牛在舍饲条件下进行全混合日粮饲养和传统方式饲养后的生长发育差异。本试验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曲水牦牛经济杂交实验站选用42月龄、28月龄与18月龄育成的雅江雪牛公母牛,在舍饲条件下设定试验组及对照组测定其体重、体尺、增重数据,根据各数据变化调整混合日粮的饲喂量及营养搭配。结果表明,试验90 d内,42月龄雅江雪牛各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变化|28月龄雅江雪牛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93 kg和0.79kg,比传统饲养雅江雪牛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高出106.67%和31.67%|18月龄雅江雪牛标准化养殖公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75 kg和0.83 kg,比传统养殖的公母牛平均日增重提高18.70%和245.83%。结论,18~28月龄雅江雪牛在舍饲条件下进行全混合日粮标准化饲养能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为西藏自治区雅江雪牛的标准化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全混合日粮|舍饲养殖|生长发育|日增重  相似文献   

5.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了彬县西黄F1牛在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上与本地黄牛的差异。结果表明,西黄F_1改良牛毛色变杂,体型得到改进,生长发育加快。西黄F_1母牛平均初生重为32.95kg,公牛为36.93kg,分别比秦改母牛、公牛初生重提高42.21%和61.97%;西黄F_1公、母牛6月龄体重分别为150.43kg和123.7kg,分别比同龄秦改公、母牛提高22.91%和10.3%。  相似文献   

7.
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西门塔尔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三年半的时间,对43头2~8岁的法系西门塔尔母牛选用进口德国弗莱维赫牛及贵州省家畜冷冻精液站法系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察其后代的繁殖率及健康情况,并测定其生长发育指标。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后情期受胎率分别为81.81%和76.19%,产犊率分别为54.55%和61.19%,繁殖成活率分别为83.33%和84.61%,表明弗莱维赫牛和西门塔尔牛的繁殖率比较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所有后代未发生疾病,健康状况良好,2组均有胎儿过大致犊牛难产死亡情况发生。2个组合后代的初生重较大,母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48.10 kg和42.42 kg,差异显著(P<0.05);公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49.68 kg和47.46 kg,差异不显著(P>0.05)。18月龄母牛平均体重分别为434.12 kg和431.46 kg,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71 kg和0.72 kg,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8月龄公牛平均体重560.68 kg和546.44 kg,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94 kg和0.92 kg,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母牛初生重差异显著外,其他各项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尼里水牛与温州水牛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巴基斯坦尼里水牛与温州水牛进行杂交试验 ,观察其生长性能。结果表明 ,尼温一代水牛的初生体重、体尺及成年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与温州水牛相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 ,杂交后成年体重增加 10 0kg以上 (公牛增重 10 9 9kg ,母牛增重 10 3 4kg) ,增幅达 2 0 %以上 (公牛增幅 2 1 2 %,母牛增幅 2 0 8%) ,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探索甘蔗稍青贮育肥不同性别云南黄牛的产肉性能为目的,选择10头云南黄牛,其中公牛5头,平均月龄37.60±6.84,母牛5头,平均月龄39.80±6.00;采用甘蔗稍青贮进行9个月持续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公牛组和母牛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67 kg和0.79 kg,屠宰率分别为63.20%和61.70%,但公、母牛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牛肉的外观评定结果表明,两组牛的高档肉块等级都达到A2~A3级,肉色4级,脂肪色2级。说明在同一饲养条件下,甘蔗稍加精料育肥云南黄牛效果好,公、母牛生长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1岁、2岁公牛和成年母牦牛为研究对象,了解冷季补饲对放母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岁、2岁公牛和成年母牦牛各20头,不同年龄的牦牛均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时间为2010年10月13日~2011年4月30日,共计183d。结果试验组1岁牛总增重-2.31kg,增重率为-2.53%。夏季平均体重116.53kg,增重25.17kg,增重率为21.60%。对照组1岁牛总增重-14.17kg,增重率为-18.34%。夏季体重90.36kg,增重13.11kg,增重率为14.51%。试验组2岁牛总增重-8.11kg,增重率为-6.00%。夏季体重178.55kg,增重43.44kg,增重率为24.33%。对照组2岁牛总增重-14.17kg,增重率为-18.34%。夏季体重147.61kg,增重24.27kg,增重率为16.44%。试验组成年母牛总增重-43.37kg,增重率为-24.16%。夏季体重208.44kg,增重25.17kg,增重率为21.60%。对照组成年母牦牛总增重-50.81kg,增重率为-22.42%。夏季体重188.11kg,增重32.79kg,增重率为17.43%。结果表明冷季补饲有助于放牧牦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确保美系短角牛选育及推广利用工作顺利进行。[方法]对云南省种羊场扩繁选育的全日制放牧条件下短角牛进行体重、体尺测定。采用牛体重、体尺测定的常规方法,分别测定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和成年等不同发育阶段公母牛的体重和体尺。[结果]短角牛种公牛有两个增重高峰,分别是从初生到6月龄和从36月龄到成年;而短角牛母牛的增重从初生到12月龄增重为最快,以后的增重速度变慢。成年公牛体重821.56±62.67kg,体高143.44±5.00cm,体斜长172.89±7.85cm,胸围207.50±7.98cm;母牛分别为543.14±45.20kg,135.34±4.56cm,160.59±7.90cm和187.96±7.20cm。[结论]美系短角牛在云南省种羊场生长发育良好,具备了一定的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胚移牛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探讨了营养水平对胚移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表明,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胚移牛12月龄公牛的体重达到295.51kg,母牛的体重达到255.00kg,其生长发育速度显著高于本地牛和其它杂交牛;在较低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胚移牛12月龄公牛的体重达到211.91kg,母牛的体重达到193.29kg,其生长发育速度高于本地牛和利本F1,但不及利本F2牛。  相似文献   

13.
将50头杂种肉用小母牛分为两组,一组从断奶到1周岁开始配种时(168天)以恒定速度使其增重;另一组断奶后前半个生长期以限制速度增重,后半个生长期加速增重。两组在配种季节开始时均达到估计成年体重的65%。杂种小母牛为瘤牛×欧洲牛的杂种母牛分别与白来福牛(BR)、Simbrah(Si)、Sepepol(SE),西门塔尔公牛配咱所生,以及安格斯母牛与婆罗门公牛所产。小母牛间隔7天采血1次,当血清中孕酮水平大于1ng/mL时,判定为初情期。小母牛被同期化,站立发  相似文献   

14.
饲用酶制剂对肉牛增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皮埃蒙特公牛与光泽本地母牛杂交的一代小公牛60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日粮为基础日粮 15mg/kg牛用酶制剂,对照组为基础日粮.经过3个月的对比试验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采食增加8.46%,日增重提高35.19%,每增重1kg料重比降低20.26%,以每kg增重计算饲料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约1.83元,降低15.38%。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性别对关岭牛产肉性能的影响,选择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病、8~10月龄、体重135±13.8 kg的关岭牛公牛、阉牛、母牛各8头,按性别分为试验Ⅰ组(公牛)、试验Ⅱ组(阉牛)、试验Ⅲ组(母牛),3组试验牛的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3头牛屠宰测定。试验结果: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Ⅰ组的体尺指标、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试验Ⅱ组次之,试验Ⅲ组最低;试验Ⅱ组的肉质指标最优,试验Ⅲ组次之,试验Ⅰ组最差。结果表明:后备牛阉割后进行育肥,可显著提高牛肉品质,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增重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内蒙古半牧半舍饲养条件下科尔沁牛的生长规律和生产性能。【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选取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5处养殖户多头样本,测量和分析初生、6月、12月、18月和24月龄科尔沁牛生长特性。【结果】科尔沁公牛和母牛体重均随月龄的延长呈直线增加,初生和6月龄,科尔沁公牛和母牛的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科尔沁公牛体重均显著高于母牛体重(P0.05),公牛体重分别比母牛体重高20.9%、36.07%和42.58%。公牛日增重在0.61~0.95kg/cm。18月龄和24月龄科尔沁公牛肉用指数分别为3.82和4.61。【结论】科尔沁牛乳肉兼用牛,在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产性能,适合本地区的养殖,但为提高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和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黑毛和牛改良皖南黄牛后代的生长性能及对皖南地区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和杂F1代和和杂F2代为试验组,皖南牛为对照组。其中犊牛和杂牛F1代公牛17头、母牛21头,和杂F2代公牛9头、母牛11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6月龄及12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5头、母牛18头,和杂F2代公牛8头,母牛9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18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0头、母牛12头,和杂F2代公牛7头,母牛7头,皖南牛公牛11头、母牛8头。测定和杂牛F1代和F2代的体尺及体重等生长性能,并与皖南黄牛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和杂牛生长发育较本地牛要快,但其增重相对其他外来肉牛品种来说仍然较慢。[结论]和牛可以作为皖南黄牛改良杂交的种质资源,提高皖南牛的生长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农业新技术》2004,(1):32-32
该品种原产于意大利,是中型肉用牛品种。被毛灰色,头、颈、肩、四肢的部位有部分黑色,骨细皮薄,全身肌肉发达,体肢健壮,体躯较长,臀部外缘特别丰圆。成年公牛平均体重1050kg,体高146cm,15月龄可达400~600kg,母牛平均体重500~600kg。早期增重快,1~4月龄日增重1.3~1.5kg,周岁公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生态养殖模式为试验组,以传统模式为对照组开展饲养试验,探究生态养殖对夏南牛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犊牛初生重、母牛初情期、初配时间和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6~12月龄牛平均日增重为0.55 kg,对照组为0.48 kg,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6~12月龄公、母牛日增重分别为0.62、0.56 kg;对照组分别为0.51、0.44 kg,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公、母牛平均每千克增重消耗生产成本分别为12.51、13.24元,对照组分别为14.06元、15.31元,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公、母牛投资利润率分别为1.56%、1.40%,对照组分别为1.08%、0.96%,2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正>牛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对营养的需求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应按育肥牛的年龄选择相应的育肥方式。1)育成牛育肥。一般公牛1~2岁,母牛2~3岁,体重400~450 kg开始育肥,育肥期300~360 d,平均日增重0.7~0.8 kg,出栏重600~700 kg。该牛育肥期间正是肌肉和脂肪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强化育肥与身体生长发育同步,因此育肥牛的肉质好,价值高。技术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精饲料为主育肥方式、前粗后精育肥方式的中后期给料标准和饲养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