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发生和为害与小麦秸秆还田的田间生态密切相关,其幼虫隐蔽在小麦秸秆下为害玉米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二点委夜蛾生存和为害离不开秸秆覆盖的隐蔽环境。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绿色防治措施,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以传统常规播种机播种为对照,分析了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常规玉米播种机播种,开沟宽度为5~10 cm,播种行仍有麦秸覆盖,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在麦秸下隐蔽为害玉米幼苗,玉米平均百株虫量10.5头,被害株率6%;而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将带有麦秸的播种行进行旋耕,然后再播种玉米,可使玉米播种行15~20 cm范围内没有麦秸覆盖,玉米出苗后不被麦秸围棵,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的为害,在播种沟内未发现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被害株。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玉米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与黄地老虎、小地老虎的区别及危害玉米的严重程度,总结提出宿松县二点委夜蛾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二点委夜蛾在安阳县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发生在我县的小麦田,危害小麦,危害较轻,一般年份很难调查到,二代二点委夜蛾主要发生在夏玉米,危害夏玉米,其次寄主田块是花生田、红薯田。三、四代二点委夜蛾在夏玉米田、绿豆田、花生田、谷子田、大豆田、苹果园及杂草上均有危害分布。二点委夜蛾倾向于寻找有地面遮盖物、隐蔽阴凉的地块栖息,选择适宜栖息环境对其生存繁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成虫对不同诱测物质趋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产区新发生的1种害虫,为害日趋严重。为探索1种合适的诱测工具服务于其发生规律研究和动态监测,以糖醋液、杨枝把、干草堆、麦秸把和麦秸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二点委夜蛾成虫对不同诱测物质的趋性。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成虫对糖醋液、麦秸把和麦秸堆趋性很小,对干草堆趋性稍强,对杨枝把趋性最强。杨枝把可以作为1种诱测工具配合黑光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5.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发现为害玉米的一种新害虫,危害性较大,由于其侵害部位以及形态上的相近,许多农民习惯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结合近年来二点委夜蛾在新乡县的发生危害情况,本文提出相应地防治措施,指导农民减轻其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6.
一、形态特征(一)成虫二点委夜蛾、黃地老虎、小地老虎同属于夜蛾科,体色呈褐色。二点委夜蛾灰褐色,最浅;黄地老虎淡褐色,次之;小地老虎暗褐色,最深。二点委夜蛾的成虫个体最小,体长10~12mm;黄地老虎稍微大点,体长14~19mm;小地老虎最大,体长16~23mm。二点委夜蛾的环纹为1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  相似文献   

7.
<正>二点委夜蛾是危害玉米生长的一种新害虫,该害虫幼虫体色为灰黄色,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因为它在中室中部和端部各有一个小黑点,故名为二点委夜蛾。二点委夜蛾主要发生在秸秆还田且未灭茬地块,特别是碎麦秸较多的地块发生严重,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玉米3~5叶期主要咬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毫米圆形或椭圆形孔洞,切断营养输送,造成地上部玉米心叶萎蔫枯死。玉米8~10叶期主要咬断玉米根部,  相似文献   

8.
正广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耕地面积35万亩,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21万亩。由于小麦普遍采用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率在90%以上,田间麦糠和秸秆量大、覆盖厚,为二点委夜蛾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提供了适宜环境。一、二点委夜蛾和地老虎的区别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在形态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1、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9.
在二点委夜蛾重发地,小麦收获后立即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麦残体分别粉碎1遍和2遍后还田,以小麦收获后麦秸直接散落在田间为对照( CK),研究了粉碎麦秸对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粉碎麦秸人为破坏了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活动和产卵环境,能明显降低田间幼虫数量,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是1项防治二点委夜蛾简便、易行、省工、节时、有效的农业措施,且利于秸秆腐烂和农事操作。麦秸粉碎1遍对二点委夜蛾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7.85%),粉碎2遍效果(90.38%)更佳。  相似文献   

10.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发生并被中国动物研究所鉴定的玉米新害虫。由于该害虫易与黄地老虎在形态上混淆,因此目前的发生范围尚未澄清,且很易延误防治。为此今年各地加强了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和研究,根据黑光灯诱测,6月10日各地蛾量骤增,进入第1代蛾高峰,预计6月下旬~7月玉米苗期将受到二点委夜蛾危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危害程度重于上年,范围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90年代末我国小麦-玉米产区推行了小麦秸杆还田、玉米铁茬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方式,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施行。这种新的耕作制度引起了田间生态环境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变化,呈现出老病害回升,新病虫害出现的特点。2005年7月河北省发现玉米苗期的新害虫──二点委夜蛾,二点委夜蛾是一种由于耕作制度改变所出现的新型生态型害虫,其成虫躲藏在麦秸堆中并产卵于麦秸上,在温湿度适宜环境下,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山东省邹平县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进行比较,然后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二点委夜蛾的综合防治方法,旨在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发生并被中国动物研究所鉴定的玉米新害虫。由于该害虫易与黄地老虎在形态上混淆,因此目前的发生范围尚未澄清,且很易延误防治。今年各地加强了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和研究,根据黑光灯诱测,6月10日各地蛾量骤增,进入第一代蛾高峰,  相似文献   

14.
正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危害夏玉米的重大害虫,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应用,麦秸、麦糠大量或全部留在田间,大面积的适宜环境,造成了该虫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危害玉米生产。因此,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发现幼虫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一、发生特点二点委夜蛾的成虫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趋光性,另一个是昼伏夜出。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一般每年的6月初至7月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二点委夜蛾在孟津县局部发生。二点委夜蛾是危害夏玉米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孟津县植保站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及时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危害,以保秋作物丰收。一、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危害形态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二点委夜蛾1年发生2代。成虫有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测,6月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夏玉米二点委夜蛾,应以预防为主,麦收后要及时清除田内麦秸、麦糠和杂草,或在玉米出苗后及时清除玉米苗基部的麦秸、杂草等覆盖物,可把覆盖在玉米垄中的麦糠、麦秸全部清除到远离植株的玉米大行间并裸露地面,有条件的可把麦秸、麦糠和杂草清除田外。一旦发现田间有二点委夜蛾为害,要及时用药剂防治。1.灌苗根。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灌苗根。操作时,先将喷雾器喷头  相似文献   

17.
二点委夜蛾是一种生态型玉米新害虫,十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的小麦秸秆还田和玉米免耕播种为二点委夜蛾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使二点委夜蛾得到迅速积累,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日益严重。2011年该虫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成灾,引起国家和农业部高度重视,将二点委夜蛾列入重大病虫害,进行密切监测和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18.
徐梅 《新农村》2013,(8):26-26
二点委夜蛾是鲁南地区2011年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及幼虫形态与小地老虎相近,许多农民把二点委夜蛾误认为"地老虎"。其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  相似文献   

19.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亚洲的日本、朝鲜等国,我国于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是近几年开始在国内侵害玉米幼苗田的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以及形态上的相近,许多农民习惯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经饲养鉴定,该虫在形态学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我国于2005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9,(11):74-75
为稷山县玉米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和在山西省的发生规律,并详细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