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对减少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的作用,及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统一施用500kg/667m~2腐熟油菜秸秆还田的情况下,配方施肥量基础上减少10%~30%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用纯氮(N)9.9kg/667m~2、磷肥(P_2O_5)4.95kg/667m~2、钾肥(K_2O)8.1kg/667m~2的产量最高,水稻单产达到507.8kg/667m~2,纯收入达到1381.14元/667m~2,是腐熟秸秆还田栽培水稻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桃树“3414”肥效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中、低肥力水平条件下,开展的桃树"3414"肥效试验的产量数据研究,运用农业部开发的"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分析器"分析处理,经分析整理,得出艳红桃基地桃树田间肥效试验的桃树肥效效应模型方程:Y=b_0+b_1*N+b_2*N~2+b_3*P_2O_5+b_4*P_2O_5~2+b_5*K_2O+b_6*K_2O~2+b7*N*P_2O_5+b_8*N*K_2O+b_9*P_2O_5 P*K_2O,对桃树肥效效应模型方程的统计分析检验,F值分别为14.67、22.05和13.51(均大于F0.05=6),反映出这三个地块试验的桃树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有显著的回归关系。进而测算出,低肥力地块:最大施肥量为氮肥20.62kg/667m~2、磷肥7.99kg/667m~2、钾肥27.65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肥22.23kg/667m~2、磷肥14.69kg/667m~2、钾肥23.26kg/667m~2。中肥力地块:最大施肥量为氮肥19.162kg/667m~2、磷肥9.70kg/667m~2、钾肥23.09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8.63kg/667m~2、磷肥8.48kg/667m~2、钾肥19.01kg/667m~2。高肥力地块:最大施肥量为氮肥15.26kg/667m~2、磷肥5.48kg/667m~2、钾肥16.88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5.31kg/667m~2、磷肥4.93kg/667m~2、钾肥15.72kg/667m~2。  相似文献   

3.
氮肥的不同用量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白菜2+X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白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N_0P_0K_0)的产量最低,为3201 kg/667m~2;处理4(N_2P_2K_2)的产量最高,为5621 kg/667m~2,各处理的产量排序依次为处理4(N_2P_2K_2)处理3(N_1_P2K_2)处理2(N_0P_2K_2)处理5(N3P2K2)处理1(N_0P_0K_0),说明在磷钾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氮肥施用量在20 kg/667m~2这个范围内,大白菜的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超过20 kg/667m~2的施用量后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农业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因素施肥组合对马铃薯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提出氮、磷、钾的最佳用量和配肥比例,结果表明:在喀什地区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磷、钾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依次为NKP,最佳施N量为41.42 kg/667 m~2、P2O5为31.95 kg/667 m~2、K_2O为26.26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2 848.5kg/667 m~2,N∶P_2O_5∶K_2O比例为1∶0.34∶0.63。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湄潭县山地烟区最佳种植密度和最佳施肥配套栽培技术,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从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等方面综合评价密度与施肥配比的效果。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互作下,以种植密度在1000株/667m~2,配合施用50kg/667m~2专用基肥(N:P_2O_5:K_2O=9:9:24)、50kg/667m~2自制有机肥,追施15kg/667m~2专用追肥(N:P_2O_5:K_2O=15:0:25)的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制定遵椒4号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单因素5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等当量肥料不同施肥方式对遵椒4号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经济效益较好的施肥方式是生物有机肥100kg/667m~2和N:P_2O_5:K_2O=15:15:15硫酸钾复合肥100kg/667m~2配合施用,其中有机肥100%作底肥,复合肥75%作底肥25%作追肥,干辣椒平均单产达252.2kg/667m~2。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黔东南低山盆坝地区马铃薯施肥指标,探索肥料利用率,特进行冬种马铃薯氮、磷、钾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氮、磷、钾纯施用量分别为16kg/667m~2、8kg/667m~2、21kg/667m~2的优化施肥条件下,植株生长表现较好、产量最高,产量比缺素施肥处理增产19.4%~23.6%,比空白施肥处理增产204.6%~298.7%,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马铃薯优化施肥100kg经济产量吸收N、P_2O_5、K_2O养分指标分别为2.56kg、0.93kg和4.64kg;肥料利用率N为52.7%,P_2O_5为28.3%,K_2O为57.4%。优化施肥氮、磷、钾纯施用量分别为16kg/667m~2、8kg/667m~2、21kg/667m~2的配比方式较为合理,营养元素缺失或不施肥会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减少化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思茅区丰产茶园为试验茶园,开展化肥减量、新型肥料替代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茶叶500芽重、芽数、芽长、鲜叶产量产生影响,但产量差异不显著。用缓控释配方肥替代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N、P_2O_5、K_2O源化肥,在适宜施用量的条件下能提高茶叶产量。在N、P_2O_5、K_2O一定减量施用条件下,增施适宜量微生物肥也能获得茶叶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水城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本研究以水城县种植较广的4个马铃薯品种(系)及近年来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六盘水试点表现较优的4个品种(已审定)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宣薯2号,抗性最好的是水城县本地品种(系)"水城本地乌";另以宣薯2号为试验品种,对水城县山区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密度、施肥配比及覆膜方式等做了相关探索,通过2 800穴/667m~2、3 300穴/667m~2、3 800穴/667m~2、4 300穴/667m~2、4 800穴/667m~2等5个密度梯度的随机区组试验,得出密度为3 800穴/667m~2的产量最高;通过3414肥效试验,得出当施肥量及配比为氮肥(含N 46%)21.74kg/667m~2、磷肥(含P_2O_2 50%)79.69kg/667m~2、钾肥(含K_2O 50%)32kg/667m~2时,达到最高产量;通过覆膜方式的试验,发现所有覆膜方式都相对不覆膜增产,其中播种时覆黑色膜最高增产527.54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兴义市十字沟田不同投鱼量对稻鱼产量与效益的影响,2019年兴义农业局在万峰林办事处上纳灰村进行了5组稻鱼共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投鱼量为30kg/667m~2经济效益表现最好,水稻产量为325.72kg/667m~2,收鱼58尾/667m~2,重42.2kg/667m~2,稻+鱼产值5 123.2元/667m~2,纯收益3 904.6元/667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有代表性地块进行氮、磷、钾肥料"3 4 1 4"试验,确定了玉米种植合理的肥料配比,建议昭阳区玉米种植中N、P、K适宜的施肥配比为N 33.35~35kg/667m~2,P_2O_524.0~33.3kg/667m~2,K_2O 8.10~11kg/667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和建立岑巩县水稻施肥指标体系,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水稻肥效试验,研究了岑巩县高中低肥力水平下水稻氮磷钾肥的施肥效应。结果建立了氮、磷、钾与水稻产量的肥料效应数学方程,建立了岑巩县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建议施肥量为:高肥力水平为N=14~15 kg/667m~2,P2O5=7~8 kg/667m~2,K2O=9~12 kg/667m~2;中肥力水平为N=8~10 kg/667m~2,P2O5=7~9 kg/667m~2,K2O=8~10 kg/667m~2;低肥力水平为N=8~10 kg/667m~2,P2O5=6~8 kg/667m~2,K2O=6~7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下等肥力田玉米合理施肥,进行了3个施肥配方及不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N 12kg/667m~2、P2O56kg/667m~2、K_2O 9.6kg/667m~2玉米产量545.1kg/667m~2,净产值和养分增产量最大,分别为1331.49元/667m~2,10.27kg/kg,是最佳施肥方案;施用N 16kg/667m~2、P_2O58kg/667m~2、K2O 12.8kg/667m~2玉米产量最高,为558.4kg/667m~2,但净产值和养分增产量位列第2,分别为1320.64元/667m~2,8.07kg/kg。  相似文献   

14.
沙雅县作为阿克苏地区农业生产大县,小麦种植以冬小麦为主,而冬小麦施肥存在氮肥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的现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用量,旨在为该地区冬小麦种植选择适宜的有机与无机肥配比,为化肥减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依托。结果表明:有机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尿素15 kg/667 m~2+商品有机肥100 kg/667 m~2处理冬小麦产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产191.4 kg/667 m~2,比其它处理平均增产27.09 kg/667 m~2;合理的有机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过量的尿素施用会使氮肥利用率降低,影响氮素向籽粒的转移。综上所述,沙雅县小麦生产中,在施用商品有机肥100 kg/667 m~2的基础上适宜配施尿素10~1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省寡日照低副射的黔北地区.海拔950m的中等以上肥力稻田,通过田间试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计算的Ⅱ优162、冈优151、冈优527大穗型组合的栽插密度、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分配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电脑计算高产栽培处理、高产经验栽培处理在中上等、上等肥力稻田均获得超高产产量,在中等肥力稻田均获得高产产量;(2)“水稻高产栽培专家系统”施肥校正方案为:种植大穗型组合,在中等以上肥力稻田,栽插密度宜选择1.3~1.4万穴/667m^2,有机肥施用量1000kg/667m^2以上,化肥施用量以N10.5~14kg/667m^2,P2O5 5~8kg/667m^2,K2O 8.5~11.5kg/667m^2,N,P2O5,K2O施用比例以1:0.5~0.6:0.8~0.9,或者根据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有机肥增产量之差所得的施化肥增产量计算化肥氮、磷、钾施用量,即以施每千克N,P2O5,K2O养分,分别增产稻谷14.8~17.2kg,25.1~36.2kg,15.9~21.9kg计算.施用分配上磷肥全作基肥,氮、钾肥施用分配比例相同,基、蘖肥占65%~70%,穗肥35%~30%。  相似文献   

16.
辣椒是日常生活的重要调味品,是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大,科学合理施肥水平不高,干椒增产增收不明显,为给辣椒高产栽培和节本增效提供科学合理施肥依据,采用1因素6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初步探索不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对辣椒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00kg/667m~2生物有机肥与100kg/667m~2硫酸钾复合肥(N∶P_2O_5∶K_2O=15∶15∶15)作底肥,配套选用不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作追肥,均有明显增产增收效果,其中芸乐收叶面肥最佳,平均可增产干椒67.22kg/667m~2,增产率达24.5%,纯增收1 272.4元/667m~2;稀土钙镁次之,平均可增产干椒49.44kg/667m~2,增产率达18.0%,纯增收988.8元/667m2。  相似文献   

17.
石灰性紫色土高粱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川东北石灰性紫色土上,肥料三要素对高粱产量的影响呈抛物线型,氮肥影响特别明显;农学利用率和农学增产率上,氮肥表现最好,与磷钾的差异显著;数据经三元二次方程拟合,属于典型肥料效应方程,并且为NP_2O_5K_2O;因子间正向互作,NPNKPK。通过方程寻优,最高单产为6 287.8kg/hm~2,肥料用量分别为159.2kg/hm~2 N、78.3kg/hm~2 P_2O_5、140.3kg/hm~2 K_2O;生产中结合施肥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分析,推荐施肥配比方案:137.7~158.9kg/hm~2 N、53.4~67.5kg/hm~2 P_2O、106.3~136.7kg/hm~2 K_2O。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时天柱县水稻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综合分析其6个试验结果,得出天柱县水稻产量高于600kg/667m2的化肥用量为:N9.57 kg/667 m2、P2O5 5.93kg/667m2、K2O9.83kg/667 m2;产量在500~600kg/667 m2之间的化肥用量为:纯N7.37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播州区鲜食玉米新品种的最佳播种方式,2020年通过引进万糯2018,特设计鲜食玉米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播种至采收鲜果穗天数A 3漂浮育苗播种最短116d,鲜果产量最高(1 447.5kg·(667m~2)~(-1))和经济效益最大(7 237.5元·(667m~2)~(-1)),比直播A 1产值增加1 243.5元·(667m~2)~(-1),总经济效益达最大;A 1直播方式采收期最长,鲜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试验效果在本试验中最差,但鲜秸秆产量和产值却最高,达2 263kg·(667m~2)~(-1)、678.9元·(667m~2)~(-1)。研究表明,A 3漂浮育苗效果最佳且增产增效最好。  相似文献   

20.
复合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削减农业源污染负荷,通过不同菌肥配施下化肥不同程度减量或与有机肥结合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CK(N为200 kg/hm~2,P_2O_5为120 kg/hm~2)、B_1N_2P_2(菌肥1为7.5 kg/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25%)、B_1ON_1P_1(菌肥1为7.5 kg/hm~2,有机肥为3 t/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50%)、B_2N_2P_2(菌肥2为7.5 kg/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25%)、B_2ON_1P_1(菌肥2为7.5 kg/hm~2,有机肥为3 t/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50%),研究了复合菌肥配施下山东滨州冬小麦地上吸氮量和吸氮速率及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菌肥能增加拔节、灌浆和成熟期冬小麦地上吸氮量,菌肥配施下化肥减量25%能提高拔节和灌浆期地上吸氮速率和叶片SPAD值,并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籽粒分配比例;B_2N_2P_2的氮素吸收效率显著高于菌肥1和CK,收获时B_2N_2P_2的地上吸氮量、籽粒吸氮量和产量均最高。由此可见,与CK相比,菌肥配施下化肥减量25%能促进冬小麦吸氮并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