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提高温室的经济效益,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温室结构性能,和农民一起进行花卉一年多茬栽培试验、示范,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出温室亚洲百合、东方百合一年二种二收高效栽培模式,每亩纯收入可达7~9万元,比常规模式增收30%~40%,此种种植模式有广阔的推广前景。现将该茬口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茬口安排第一茬种植亚洲百合,于8月上旬种植,11月中旬收获,11月下旬结束,第二茬12月上旬种植东方百合,4月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和利用野生百合资源,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百合有12种,较前人的调查多3种(不含云南大百合),其中野百合、细叶百合比较常见,绿花百合、岷江百合几乎绝迹。建议秦巴山区建立野生百合资源圃,积极引导当地民众栽培、保护、保存野生百合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龙牙百合是百合中的一种,其鳞茎内质细腻、色白如玉,有较好的增进食欲和利于消化的作用,营养价值较高,可药食兼用,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本地有种植百合传统,都昌县龙牙百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结合市场及本地特点,建立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经  相似文献   

4.
大百合属植物开发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百合属全世界仅有3个种,分别是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和日本大百合(Cardiocrinum cordatum)。3种大百合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大百合属植物变异类型多样,通过收集不同类型大百合,进行异地引种栽培,可以促进大百合繁殖和栽培技术的提高;推动大百合优良品种的培育;减少开发过程中对野生大百合资源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玫红百合为亲本育成百合种间杂种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黄济明  赵晓艺 《园艺学报》1990,17(2):153-159
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 Wilson ex Sealy)是起源于中国的珍稀百合。本试验以王百合和麝香百合为母本与玫红百合进行了种间杂交。以花柱内授粉和幼胚离体培养法得到了王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和麝香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确认了杂种的真实性。杂种王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花朵为粉红色、株矮,可供盆栽,花粉不育。麝香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花色淡粉红,诱导成多倍体后花粉可育,可作为进一步杂交的亲本。  相似文献   

6.
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 Fisch.)和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的鳞片和胚性愈伤组织作为诱导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以浸泡和混培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多倍体诱导。以形态学观测、根尖染色体计数、气孔观测对多倍体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分别获得了19株细叶百合四倍体植株和6株兰州百合四倍体植株,最佳处理方式为0.1%秋水仙素浸泡胚性愈伤组织24 h。使用ISSR对经体细胞胚发生的二倍体和多倍体再生植株进行遗传分析,发现两种百合二倍体植株遗传较稳定,而多倍体植株均发生遗传变异,其中细叶百合和兰州百合遗传变异率分别为15.48%和9.75%。  相似文献   

7.
百合属植物种子发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  雷家军 《北方园艺》2007,(12):126-128
对8种百合属植物的种子性状和发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仅毛百合属于地下子叶类型,朝鲜百合、垂花百合、有斑百合、大花卷丹、细叶百合、麝香百合杂种系品种罗瑞拉、亚洲百合杂种系品种布鲁拉诺均属于地上子叶类型.有斑百合、大花卷丹、朝鲜百合、细叶百合、罗瑞拉和布鲁拉诺种子发芽率高,其中罗瑞拉发芽率最高,达91%.毛百合和垂花百合种子发芽率低,低于20%,其中毛百合发芽率仅8.8%.有斑百合种子储藏2 a后其发芽率仍较高,可高达92%.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龙牙百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载县百合生产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百合产区之一,百合主栽品种为龙牙百合。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龙牙百合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种百合的经济效益.2001—2004年我们进行了无公害龙牙百合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效,比传统栽培技术提高了1倍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县百合的发展,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西伯利亚’和‘索邦’百合为试材,以加温温室为对照,研究了在不加温日光温室中百合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的‘西伯利亚’百合生育期有极显著差异,其它百合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不加温温室下的百合生长期延长。种植百合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要对温室进一步改造,以提高温室的保温能力。生育期较短的‘索邦’百合更加适合采用不加温种植模式栽培。  相似文献   

10.
豫西南部山区野生百合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豫西南部山区的5种野生百合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5种野生百合都能正常的生长、开花、结实,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只是在成花数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说明环境因子对百合成花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45S rDNA在4种百合属植物染色体上的物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技术将45S rDNA在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柠檬色百合(L. leichtlinii), 天香百合(L. auratum)和豹纹百合(L. pardalinum)的染色体上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45S rDNA在这4种植物中都分布于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但其位点数量、所在的染色体和信号的强弱有很大的变化。其中,麝香百合和豹纹百合中各有3对染色体在着丝点附近有45S rDNA的信号,柠檬色百合和天香百合中各有4对染色体在着丝点附近有45S rDNA的信号。但是天香百合的两对中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都有45S rDNA的信号,柠檬色百合的两对中部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有45S rDNA的信号,而麝香百合和豹纹百合中没有任何一条有45S rDNA的信号。由于这4种百合在百合属中分别属于不同组,其45S rDNA的位点数量、所在染色体和信号强弱的变化为这种分组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百合部分种及品种系统进化关系的EST-SSR 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开发的百合EST-SSR标记引物中筛选了19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百合22个原生种和74个品种进行了标记分析,依据各样品间的Jaccard’s遗传距离,用MEGA 5.05构建系统树,并用主坐标分析对试验样品进行类群划分。系统树显示:原产中国的原生种首先分化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括卷丹(Lilium lancifolium)、渥丹(L. concolor)、毛百合(L. dauricum)、川百合(L. davidii)、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czii)、大花百合(L.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淡黄花百合(L. sulphureum)、山丹(L. pumilum)、百合(L. brownii var. viridulum)、兰州百合(L. davidi var. unicdor)等,其中一些为亚洲百合杂种系的起源亲本及麝香百合杂种系的亲本,推测由这些种杂交衍生出亚洲百合杂种系、麝香百合杂种系及LA系;类群Ⅱ包括宜昌百合(L. leucanthum)、湖北百合(L. henryi)、岷江百合(L. regale)等喇叭百合杂种系及东方百合杂种系的亲本,分别衍生出喇叭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及OT系,与已有文献记载基本相符。用NTSYS-pc 2.11a作主坐标分析,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亚洲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OT系、LA系、原生种等类群,与已知分类关系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以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为试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了百合SWEET基因家族成员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系统进化、保守结构域、Motif及基因表达模式,对百合SWEET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探究其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该类基因生物学功能和百合地下茎生鳞茎发育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转录组数据鉴定到了12个SWEET基因,所有家族成员都为稳定的疏水蛋白,且均含有MtN3_slv结构域,可划分为4个亚家族,不同成员在百合茎生鳞茎形成和进一步发育中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14.
对东方百合、兰州百合和细叶百合在花器官分化完成后的发育过程进行跟踪测量观察。结果表明:3种百合花器官的形态发育过程呈"慢-快-更快"的变化规律。各个发育阶段所持续的时间随百合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并据此分别建立了四阶多项式数学模型,R2值最高达0.9968。  相似文献   

15.
用混合基质、砂、田土3种基质对豫西山区5种野生百合中层鳞片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5种野生百合中层鳞片都具有较强的扦插繁殖能力,同时证明5种野生百合中层鳞片在不同基质中的扦插成活与成球情况不同,混合基质最适宜野生百合中层鳞片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四省15 种野生百合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欣  张延龙  牛立新 《园艺学报》2013,40(7):1389-1398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西部陕西、四川、甘肃和云南等4 省15 种野生百合花粉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除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为钝四角形四合花粉外,其它14 种野生百合均为具单萌发沟的椭球形或长椭球形单粒花粉,但外壁纹饰差异较大;(2)聚类分析表明,野百合(Lilium brownii)、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紫脊百合(Lilium leucanthum var. centifolium)、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卷丹(Lilium lancifolium)聚为第1 类群;滇百合(Lilium bakerianum)、山丹(Lilium pumilum)、紫斑百合(Lilium nepalense)、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和兰州百合(Lilium danidii var. unicolor)聚为第2 类群;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为第3 类群,聚类结果总体上支持形态学分类结果;(3)玫红百合(L. amoenum)具四合花粉,明显区别于其它野生百合种,综合形态学、地理分布、孢粉学资料及聚类分析结果,建议将其重新建立成为百合属钟花组中的一个亚组。  相似文献   

17.
<正>百合(Lilium),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百合品种主要有亚洲型百合杂交种、东方型百合杂交种和铁炮百合杂交种三种,其中东方型百合杂交种以其颜色鲜艳、花朵大、花苞多的特征深受居民喜爱,是优良的  相似文献   

18.
杨利平 《北方园艺》2016,(15):190-193
百合是世界上著名的五大鲜切花之一。百合杂交育种中经常出现的生殖障碍问题制约着百合品种培育的进程和范围。现对克服百合受精前、后障碍的技术手段、效果进行综述,并对百合杂交育种的难题及我国百合杂交育种的途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百合肌动蛋白基因lilyActin 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百合功能基因表达研究中选择一个理想内参基因,依据岷江百合cDNA 文库所获得的百合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EST 序列,采用RACE 技术进行该基因cDNA 全长克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获得百合肌动蛋白基因cDNA 全长序列(GenBank 登录号:JX826390),命名为lilyActin。该基因cDNA 全长1 367 bp,其中,5′非编码区91 bp,3′非编码区233 bp,开放读码框1 134 bp,编码377 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其它15 种植物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8%。进化分析显示,百合肌动蛋白与郁金香肌动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百合的花蕾、叶片和鳞片组织中恒定表达,表明相对于其他物种的内参基因,lilyActin 更适宜作为百合属植物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20.
在原来西洋百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地膜西洋百合与玉米高效套种栽培技术,该模式操作方便,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且西洋百合销售市场前景好,因而可以在各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