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GA(20ppm)、BR(10~(-1)ppm)、802(4500倍液)、GA BR(20ppm 10~(-1)ppm)及 GA 802(20ppm 4500倍液)处理苎麻,结果表明:所用生长调节剂均能促进苎麻茎的伸长生长,提高苎麻单蔸有效分蘖率,降低无效分蘖及死蘖率;抑制苎麻的生殖生长,提高苎麻有效株数、茎高、茎粗、皮厚、鲜皮出麻率及纤维产量;802降低了纤维细胞厚度及细胞大小,纤维支数显著提高。BR、GA BR 及 GA 802能显著地提高纤维产量,对纤维支数无大影响;GA 与 BR、802配合使用对苎麻产量有一定的加成效应。因此,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有利于苎麻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苎麻各经济性状及其与纤维产量、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各经济性状同纤维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同单纤维支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株高、茎粗、出麻率是构成纤维产量的三个关键因素。株高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对苎麻纤维产量和质量均表现出最大正向贡献或负向贡献,而鲜皮厚度的表现恰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
微绿苎麻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苎麻种质资源长期稳定保存的方法,本文以微绿苎麻作为研究材料进行了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微绿苎麻茎尖和腋芽快速繁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比分别为1/2MS+6BA(1.0mg/L)和1/2Ms+6BA(0.5mg/L),在此培养基中出苗率分别达到75.1%和94.7%;玻璃化超低温培养过程中,适宜微绿苎麻外植体的预培养时间为2天,预培养蔗糖的含量腋芽为40g/L,茎尖为50g/L,装载的时间为20min,PVS2保护剂处理的时间为10min,最佳配比之下通过玻璃化包埋超低温处理,腋芽的TTC检测活力最高为48.67%,茎尖为21.38%,在恢复培养中获得11株腋芽苗.  相似文献   

4.
不同苎麻品种纤维物理性能的差异及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研究107个不同苎麻品种纤维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单株原麻干重、有效株、断裂功、纤维支数、断裂强力(强度)变异系数较大;单株原麻干重与纤维支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断裂强力(强度)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极显著正相关;纤维支数与断裂强力(强度)极显著负相关,与断裂伸长(伸长率)极显著负相关;纤维断裂强度(强度)与断裂伸长(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断裂功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关联度对94份苎麻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苎麻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茎粗、鲜皮厚度和有效株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71、0.60和0.28。苎麻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茎粗、鲜皮厚度、分株数和有效株率的关联度分别为0.7913、0.7933、0.8034、0.7158和0.7399,表现为鲜皮厚﹥茎粗﹥株高﹥有效株率﹥分株数。通过最优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10份与标准品种关联度较大的苎麻种质。  相似文献   

6.
杨瑞芳 《中国麻业科学》2006,28(6):306-308,335
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苎麻开花结籽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苎麻控花剂的研究和使用的必要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雌雄都不去和去雄、去雌、雌雄均去等四个处理在株高、茎粗、皮厚、鲜皮重、原麻产量、鲜皮出麻率、纤维支数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开花结籽对苎麻生长和发育、产量及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3季苎麻(Boehmeria nivea L.)试验探讨了4个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产量、纤维支数和败蔸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提升苎麻株高、茎粗、鲜皮厚度、有效株数和鲜皮出麻率等产量因素,原麻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随着叶面肥中营养元素种类增加,苎麻的原麻产量、生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且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全年纤维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达到显著水平。叶面施肥能提高苎麻的纤维支数,但在不同的收获期处理间差异较大。其中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处理下纤维支数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中苎1号提高了1.12%~4.75%(头麻)、0.57%~5.44%(二麻)和0.94%~2.62%(三麻),多倍体1号提高了2.48%~7.22%(头麻)、0.70%~7.64%(二麻)和0.55%~7.49%(三麻)。不同处理下苎麻败蔸情况差异不大,叶面施肥不能减少败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苎麻26个组合与13个亲本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杂交组合形态可分1~3类,其中偏亲本型占绝大多数;经济性状、单株和单蔸原麻重、单纤维支数等数量性状组合与其亲本均呈连续变异,而且两者的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但季别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显著;株高、茎粗、鲜皮厚的遗传变量为表型变量30~40%;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因性状不同而异:原麻重>单纤维支数>鲜皮厚>茎粗>株高;组合形态上的分离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无关紧要,分离小,优势强的组合可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以2014~2015年国家苎麻品种(系)生产试验的7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麻成熟期7个苎麻品种(系)在植株性状、茎秆抗折力、木质素含量差异及各测试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系)间在株高、茎粗、壁厚、茎段重量、木质素含量及抗折力方面差异显著。0501株高、茎粗、壁厚、茎段重量和抗折力均列第一位。在茎秆木质素含量方面,G59最高;在皮厚方面,中苎1号最厚;抗折力方面,0501、NC03、中苎1号表现较高。相关分析表明,抗折力与株高、茎粗和壁厚呈显著正相关,与茎段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与皮厚、木质素含量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西兴山200、400、600、800、1000米五个不同海拔高度苎麻生长发育的观察研究,初步摸清了鄂西山区不同海拔苎麻生长发育和纤维品质变化规律,800米及以下的海拔,实行年收三季,1000米左右实行年收两季均能高产、优质。山区年收三季的麻园,高海拔比低海拔见苗约迟10天,工艺成熟期推迟10天左右。随海拔升高苎麻生长速度变慢,高、低海拔的苎麻都有明显的旺长期,随着海拔升高,苎麻旺长期株高日增长和出叶速度的绝对值降低,但历期相应延长,高海拔苎麻也能达到一定的生长高度和生长量。纤维支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增,每上升100米,纤维支数平均增加99支;不同海拔高度纤维支数差异明显大于不同季节纤维支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苎麻开花结籽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苎麻控花剂的研究和使用的必要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雌雄都不去和去雄、去雌、雌雄均去等四个处理在株高、茎粗、皮厚、鲜皮重、原麻产量、鲜皮出麻率、纤维支数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开花结籽对苎麻生长和发育、产量及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镉、砷复合污染对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生长及吸收积累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染物中砷浓度增高,苎麻株高、茎粗、生物量等下降。苎麻各部位镉、砷含量大小依次是根叶茎。在镉5 mg/kg、砷50 mg/kg处理下,中苎1号、湘苎3号根内镉含量有所增加,中苎1号、湘苎3号、湘苎7号茎内镉含量降低;四个苎麻品种根、茎内镉积累量降低,叶内镉含量及镉积累量均增高。在镉5 mg/kg、砷100 mg/kg处理下,苎麻根、茎、叶内镉含量及镉积累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通过各经济性状来间接选择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相对效率不同,二麻各经济性状与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表明,苎麻高产和优质表现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由株高(二麻)、茎粗(三季麻)、鲜皮厚度(头麻和二麻)、鲜皮出麻率(头麻和三麻)、有效株率(二麻和三麻)引起,高产优质苎麻品种的选择应着重在二麻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多效唑对苎麻地上部生长及地下部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湘苎三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g/L)多效唑处理.结果表明:多效唑能够有效抑制苎麻的株高,增加苎麻茎粗、叶片厚度、叶片数量,提高苎麻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多效...  相似文献   

15.
苎麻不同品种、季别和部位麻茎单纤维支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早已见诸于有关的文献和报道,且为广泛的实践所证实。然而,相同品种、季别、部位,而不同高粗的麻株,特别是同蔸同熟期大小麻株的单纤维支数,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弄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改进品质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1985年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苎麻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祥  刘正书 《中国麻作》1995,17(1):10-15,19
本文试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通过各经济性状来间接选择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相对效率不同,二麻各经济性状与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表明,苎麻高产和优质表现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由株高(二麻)、茎粗(三季麻)、鲜皮厚度(头麻和二麻)、鲜皮出麻率(头麻和三麻)、有效株率(二麻和三麻)引  相似文献   

17.
苎麻不同茎粗与单纤维支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不同品种、季别和部位麻茎单纤维支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早已见诸于有关的文献和报道,且为广泛的实践所证实。然而,相同品种、季别、部位,而不同高粗的麻株,特别是同蔸同熟期大小麻株的单纤维支数,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弄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改进品质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1985年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OFDA细度仪及其在苎麻测试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USTER公司生产的OFDA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及其在苎麻纤维支数测试上的应用,列出了用OFDA仪器测定法与传统的中段称重法对苎麻纤维支数的实测结果,同时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测定数据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及误差分析,用数据分析说明用OFDA仪器测定法测定苎麻纤维支数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苎麻子叶苗茎尖秋水仙素处理的直接效应是产生倍性嵌合生长锥,继而由其分别发育成地上茎和地下茎。处理当季只有少部分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但嵌合体地下茎在多季宿根年代中可间歇或连续地发出不同倍性分株,据两年观察鉴定,其累积平均多倍体诱导率已高达49.4%。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多倍体累积诱导率差异显著。用综合诱导率进行评价更能反映各处理的实际效果,以低浓度较长时间处理(0.1%,3天)的综合诱导效果最佳(59.7%)。关于苎麻多倍体诱导中嵌合体形成及其特点以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