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方葡萄推广设施避雨栽培,采用飞鸟形新架式,对光照、湿度和温度能进行有效调控,病虫害明显减轻,尤其是借风雨传播且对葡萄生产影响极大的黑痘病、霜霉病、褐斑病的危害显著减轻,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果品安全系数提高,达到生态、优质、高效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彭山县采用避雨控产栽培红提葡萄,很好地控制住了病虫害,生产出符合商品要求的优质果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完善了一套避雨实施建设、枝蔓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的避雨控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避雨栽培是近年来在我国葡萄生产上得到较快发展的一种栽培模式,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具有更多的优势。采用避雨措施后,棚膜阻止雨水与葡萄植株的直接接触,可有效地减轻甚至避免一些主要病害的发生;避雨栽培扩大了品种的选择范围,即使是抗病性较差、容易裂果的品种其病害、裂果也会得到有效控制;避雨栽培后,田间喷药次数减少6~8次,...  相似文献   

4.
葡萄大棚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宁德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雨量大。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葡萄,此后发展迅速,至2006年栽培面积达3 065 hm2,产量4·83万t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南方气候高温高湿,特别是葡萄萌芽期和花后幼果速生期正值梅雨季节,病害多且难以控制,加上品种结构不合理,栽培管理水平不平衡,严重制约宁德市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棚栽培营造了一个避雨的温室环境,比露地栽培早熟20 d左右,避免了裂果,明显减轻葡萄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量,改善果品品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宁德市采用避雨设施栽培的面积已达200 hm2,产量4·83万…  相似文献   

5.
以晚熟鲜食葡萄品种"红地球"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对"红地球"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的发病率以及烂果率、果实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测定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下的光照强度,并进行不同棚架材料成本和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大幅减少了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了果实品质,减少了烂果率,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每667m~2收益高出55.8%;避雨栽培显著降低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发生率,尤其是对霜霉病的预防效果特别显著,葡萄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的霜霉病发病率降低91.4%;但避雨栽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光照强度;通过4种不同避雨棚搭建材料成本对比分析,全钢丝型材料避雨棚符合低成本、长寿命的生产要求,是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葡萄避雨栽培的理想搭建材料。  相似文献   

6.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葡萄栽培常受到病害的困扰,采用避雨设施栽培,可减少病害,提高品质。其栽培技术要点:园地选择、品种选择、科学定植、搭建避雨设施、合理整形修剪、加强肥水管理、疏果套袋、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金坛市上阮葡萄园区进行了夏黑葡萄简易避雨小拱棚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葡萄穗形整齐,裂果明显减少,果实的外观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有效预防了葡萄叶片霜霉病,减少用药,增强了果品安全性,病穗率低,产量高,提高了经济效益。此外,避雨栽培叶片叶面积增大,干重降低,比叶面积明显增加,落叶延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灌南县是江苏鲜食葡萄主要产区,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2 000 hm2(3万亩),总产量5万t。主栽品种为夏黑、阳光玫瑰。多采用单膜或双膜避雨促早栽培模式,应用H形与“一”字形整形、水肥一体化、园艺地布覆盖等技术,进行标准化、省力化管理,减量化肥、农药用量施用,产品达到绿色产品标准。然而在葡萄病虫害防治中,全面应用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园区较少,还存在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施用农药不够科学合理、农药安全间隔期常被忽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南方葡萄栽培管理中,为应对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等不利环境因素,葡萄栽培多采用避雨、促早等设施栽培,使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保证,并显著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但设施栽培条件下,连续大量施用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化肥,多年生作物对肥料的选择性吸收,使一些养分急剧减少,另一些养分日益积聚。  相似文献   

10.
<正>‘阳光玫瑰’葡萄产量稳定,品质好,经济效益高,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烟台产区雨热同季,为减少葡萄病害和农药使用,建议‘阳光玫瑰’采用避雨栽培模式,现将‘阳光玫瑰’避雨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总结如下。1叶幕管理叶幕指标:新梢间距为0.15~0.18 m,叶幕长度为1.5~1.6 m。  相似文献   

11.
避雨设施栽培是葡萄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也是我国现代葡萄产业发展的方向。实践证明。设施栽培具有减轻葡萄病虫为害、生产无公害果品、增大果粒、提高含糖量、延长果实上市周期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在常州市金坛区进行了连栋钢架大棚和简易小拱棚2种避雨栽培模式对"夏黑"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控制"夏黑"葡萄黒痘病和霜霉病的发病率,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水果的品质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葡萄避雨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避雨栽培可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文章根据德安县河东乡实践经验,介绍葡萄的避雨设施构建、品种的选择、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沂蒙山区当地传统露地栽培病虫害发生严重,多次过量施用农药影响葡萄质量安全且坐果率低、品质差。2011年我们在平邑县武台镇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引种了日本葡萄育种专家原田富一于1982年杂交育成的金手指葡萄,对其进行避雨栽培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3年667 m~2产量达到2 400 kg,纯  相似文献   

15.
广西葡萄一年两收避雨栽培模式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模式的改变,造成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期延长,导致防治难度增大,通过多年的监测、调查和试验,总结了一年两收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发生的最早时期、防治最佳时期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广西柳江县一年两熟避雨栽培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几年来柳江县"一年两熟"葡萄栽培生产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适合当地的"一年两熟"避雨栽培葡萄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广东和广西等沿海地区进行葡萄避雨栽培,为了提高避雨棚的抗风性能,针对传统的双十字V形篱架避雨棚结构进行改造,开发设计出一种抗台风、减轻病虫害发生、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用工量的抗台风型避雨棚。  相似文献   

18.
<正>葡萄套袋可以明显改善果实品质,防止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改善果实风味,极大地提高果品质量,因而成为当前生产优质、高档果品的一项重要技术。1套袋时间套袋时间应选择在葡萄果实膨大初期,此时果实坐果基本稳定,病毒侵染轻。应在早上露水干后或下午套袋,避开高温时间套袋。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葡萄果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性,2004年我们在辽宁省兴城市开展了葡萄主要病虫害安全控制技术试验示范,目的是确定在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药合理混配技术,以减少主要化学农药对葡萄果实的污染,并总结提出葡萄安全生产中推荐的农药种类及使用技术。现将技术示范取得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试验材料与方法避雨栽培试验以大泽山地区篱架栽培的金手指葡萄为试材,株行距为0.8m×2.0m,顺行搭建简易塑料小棚,雨天进行覆盖避雨,研究其对葡萄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