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樟子松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和机理,在科尔沁沙地南部章古台地区,对不同林龄(9a,19a,27a,38a,47a)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深度土壤的养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0~80 cm土层中养分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27年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最高,38...  相似文献   

2.
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亏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生态水文效应,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水蚀风蚀交错区长城镇退耕还林后形成的典型人工林(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河北杨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贮水量特征和土壤贮水亏缺程度。结果表明:在0~300 cm土层,6种林地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6种林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变异系数在表土层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6种林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沙棘林土壤水分活跃层最深(0~80 cm),其它林地相对较浅(20~40 cm);在0~100 cm土层,各林地土壤贮水量垂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且小叶杨、河北杨与沙棘林差异显著(P<0.05),沙棘各季节土壤贮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土壤水分亏缺度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3.
粤西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2 hm~2样方的调查数据,结合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对广东省肇庆市三叉顶自然保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水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林龄桉树林不同土层水分含量差异明显(P<0.05).1年生桉树林0~25,25~50 cm层土壤水分变异函数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3年生桉树林各层土壤水分变异函数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同林龄桉树林各层土壤水分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变异性在总的空间变异性中占主要部分.同林龄桉树林在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具有相似的空间自相关变化趋势,不同林龄桉树林相同土层土壤水分的空间自相关变化趋势差异明显.Kriging插值分析显示.1年生桉树林各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小,空间依赖性小,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3年生桉树林各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大,空间依赖性相对较高,破碎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型和不同林分密度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和林地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明显区别:0~20年生林分土壤含水率较高,至27年生林分林地土壤含水率为最低,27年生以后林分土壤含水率有所回升。甸子地樟子松固沙林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优于坨子地樟子松固沙林。不同林龄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区别不明显,但较裸沙地要好。从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效果来看:樟杨混交是较好造林类型,600~800株/hm2是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适宜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速生人工林的土壤环境效应,文章对比分析了海南昌江县次生林、桉树人工林和相思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在0~60 cm次生林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桉树林,相思林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毛管/饱和含水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次生林>桉树林>相思林;(2)桉树林、相思林与次生林0~60 cm土壤贮水能力相差较大;(3)3种林分间同一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贮水能力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底层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3层均不显著,各层土壤毛管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4)3种林分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次生林以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5)次生林的土壤容重、孔隙特征、持水性以及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桉树林和相思林的所有观测土壤物理变量...  相似文献   

6.
榆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衰退机制,选择榆林市4种不同林龄(40、33、27、20年)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及土壤pH值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土壤养分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各养分元素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2)土壤中各养分元素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土壤pH值呈微碱性,都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差异不显著;(4)土壤速效K和速效P含量在27年达到最高,碱解N在33年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和多样性差异,对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8、15、30、36、42、49和56 a林龄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林龄条件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1)研究地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共获得细菌32门80纲154目308科531属。其中,放线菌门(32.71%±3.74%)、变形菌门(23.14%±2.13%)、酸杆菌门(16.22%±2.75%)和绿弯菌门(9.00%±1.23%)为主要优势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49 a和56 a林龄土壤中分别升高至7.16%和7.47%。沙地营造樟子松后,土壤中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并在林地土壤中出现了Crossiella spp.。2)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获得真菌6门25纲88目184科369属。其中,子囊菌门(70.12%±11.17%)是主要的优势门。接合菌门的丰度在49 a和56 a林龄中逐渐升高至15.20%和23.42%。沙地樟子松人工...  相似文献   

8.
多伦县沙化土地造林对土壤容重和土壤粒径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铝盒烘干法和比重计法对多伦县沙质退化土地造林30年和10年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地土壤容重及土壤颗粒组成进行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造林土地对照相比,30年林龄樟子松人工林0~40cm土壤容重显著低于相邻对照区,而0~40 cm土壤粒径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0~40 cm土壤中的沙粒含量比对照土壤沙粒含量下降了28.07%;10年林龄樟子松人工林0~40 cm土壤容重也同样显著低于相邻对照区,0~40 cm土壤中的沙粒含量比对照土壤沙粒含量下降了13.53%.  相似文献   

9.
采取烘干法,对嫩江沙地不同林龄小黑杨、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林分,在0~40cm土层,各年龄段林分土壤含水率均高于该土层无林地土壤含水率;在0~20cm土层,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在20~40cm土层趋势相反;13年、21年、25年林地0~20cm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同龄林20~40cm层土壤含水率,40~60cm、60~80cm呈无规律性,且均低于同龄林40cm以上土壤含水率。樟子松各林分同层土壤含水率随林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各林龄同层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无林地同层土壤含水率(0~20cm土层相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年龄(17a、27a和35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在不同年龄阶段间及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和20~30cm)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35a生华北落叶松林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是同土层17a生和27a生林分的1.34倍和1.16倍;碱解氮含量也随林龄增加呈增加趋势;35a生林分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27a生林分;27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35a生林分;土壤pH随林龄增加呈减小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17a生、27a生、35a生;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有显著差异,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土壤pH值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20~30cm、10~20cm、0~10cm。研究认为,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着林龄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辽西北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西北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能够降低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其中对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改良效果不同,总体而言0~20 cm土层的改良效果好于2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南平市安曹下11、2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贮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28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两种林龄的杉木人工林土壤0~20cm的有机碳含量高于以下各土层。11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C贮量(28.54t/hm^2)明显低于28年生(36.56t/hm^2),两种林龄的不同土层中以0~20cm土层内的有机C贮量降低最大。两种林龄的土壤全N含量、C/N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趋于下降,2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平均全氮含量64.3%高于11年生22.3%。成熟期杉木人工林更有利于土壤碳的贮存。  相似文献   

13.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水量平衡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樟子松人工林水量平衡规律,在辽宁省章古台地区,选择林龄为32 a、密度为404株/hm2的樟子松人工林,利用2 a(2010、2011)的观测结果,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对樟子松人工林的降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内降水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为422.7、0.8、28.1 mm,占同期降水量的93.6%、0.2%、6.2%。樟子松蒸腾耗水量、枯落物+林下植被+土壤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变化量分别为116.1、287.3、20.1 mm,占同期降水量的25.7%、63.6%、4.5%;樟子松蒸腾耗水量占林地内蒸散量的28.8%,枯落物+林下植被+土壤蒸散量占林地内蒸散量的71.2%。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为准确认识樟子松林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樟子松天然分布区以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和不同起源林分土壤特性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林龄的增加,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在不断改善,中龄林(Ⅰ)和近熟林(Ⅱ)在土层0~40 cm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林(Ⅲ)对土壤的影响深度可达80 cm。高密度人工林(Ⅰ)与天然林(Ⅳ)相比,10~60 cm土层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变化幅度分别为7.6%、10.6%、13.8%、9.6%。低密度人工林(Ⅲ)与天然林(Ⅴ)在10~40 cm土层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幅度分别为2.2%、8.2%、9.9%、5.6%。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人工林持水能力和蓄水能力明显高于天然林,Ⅰ与Ⅳ相比,最大持水量增加了2.3%,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9%,田间持水量增加了15.4%,蓄水量增加了0.8%;Ⅲ与Ⅴ相比,最大持水量增加了10.7%,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0.3%,田间持水量增加了12.7%,蓄水量增加了5.4%。说明樟子松人工林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可增强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5.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章古台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降雨、蒸散、地形及土壤质地等因素对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显著。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以沙丘下部林地为最高,流动沙地次之,丘顶林地最低。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影响变幅较大,林地高于流动沙地;樟子松主要根栖层25-50cm土壤含水量低于流动沙地。5、6、9月为失墒期,7—8月为蓄墒期,其中以6月份土壤贮水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16.
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随着林龄增加而增高,土层含水量也是随着加深增加。刺槐纯林和混交林无论是各土层含水量,各月含水量还是平均含水量,刺槐油松混交林都多于刺槐纯林。  相似文献   

17.
为给晋北半干旱区樟子松人工林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朔州市怀仁县、大同市云州区选取不同树龄(24~25、32、38a)及不同密度(1 000、1 666、2 500株·hm-2)代表性樟子松人工林地,采取常规方法采集土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不同林龄和不同密度对0~80cm 层土壤容重、含水量、持水量等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为,较低林龄(24~25a)土壤容重最低,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能最好;较低林分密度(1 000株·hm-2)含水量最高且深层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能较高,但林分密度1 666株·hm-2的表层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能较高;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能0~10cm 层最高,60~80、40~60cm层次之,10~20、20~40cm 最低,林分经营适宜密度为1 000~1 666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油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对不同等级降雨量的响应情况,以西宁市南北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样地林外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利用图表统计法分析西宁市南北山油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大等级郁闭度小中雨条件下,分别只有表层0~10 cm和0~20 cm土层具备水分响应;在大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响应深度可达30 cm。在中小等级郁闭度小雨条件时,土壤水分响应深度可达0~20 cm土层;中雨条件下,响应深度可达>20~30 cm土层;在大雨条件时,土壤水分响应深度可达>30~40 cm土层。在相同降雨等级下,各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随着郁闭度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在河北省的塞罕坝地区具有广泛的分布,以塞罕坝坝上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前期调查和实地考察基础上,针对人工林的林分情况,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在千层板林场按照不同年龄设置了12块标准地,并对土壤采集、处理和实验,研究其土壤养分。结果表明:1)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各养分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但是变异程度不同。2)土壤中各养分因子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H与其他养分因子都不成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对其他养分因子的含量影响不大;速效磷只与全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有机质与除速效磷、pH外的其他养分因子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不同林龄下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0a以下10~20a40a以上30~40a20~30a,即土壤养分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除pH和速效磷外,其他几种土壤养分元素与胸径生长都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速效钾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都为多项式函数,R2的范围是0.655 7~0.866(P0.05)。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栽植杨树导致地力退化现象并不明显;在各个样地中,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最少;真菌和细菌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放线菌主要分布在0~5 cm土层,厌氧菌主要分布在10~20 cm土层;同一微生物类群在各样地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林龄的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厌氧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放线菌随林龄增加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各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