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通过对植被和地下水的监测,分析了输水对下游草地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河道附近地下水位大幅升高,下游草地也出现明显的生态恢复,主要表现在植被种类和草地覆盖度的变化。但是由于不同草本植物对地下水位的适应程度不同,距河道不同距离植物响应的程度不同。而对于因河水漫溢出现的恢复区,其植被种类和覆盖度表现与因地下水升高而恢复的区域差异较大,说明不同输水方式对草地生态恢复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黑河下游额济纳旗植被动态遥感监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01~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黑河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植被10年来年度NDVI变化趋势、波动程度、植被指数差值的变化区间、面积等植被特征,分析植被指数的变化状况和地表植被长势。结果显示,10年来额济纳旗植被总体趋于好转。年度NDVI平均值趋于增加;NDVI介于(0,0.091)之间的低覆盖度植被面积趋于减少,NDVI介于(0.1,0.59)之间的高覆盖度植被面积趋于增加;空间上,约98.15%的植被长势基本保持不变,1.47%的草原面积植被状况趋于好转,0.38%的草原面积植被状况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研究根据长期地下水位的监测资料和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下植物样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显示,在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的高低不仅影响地上植被群落的种类和组成,而且也对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地下水埋深逐渐下降,种子库密度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活型逐渐单一。同时地上植被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系数也逐渐降低。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国内外关于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利于指导塔里木河下游正在开展的大规模生态恢复实践。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开始甘南藏族自治州推行了“退耕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对区域植被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针对甘南州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间响应机制的研究尚不明晰,且关于该区域植被NPP时空特征变化及重心迁移的探讨尚少。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数据、气象数据、植被类型数据,利用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 (CASA)模型估算了甘南州2000-2019年植被NPP,分析了NPP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NPP与NDVI、气温、降水以及太阳辐射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2000-2019年植被NPP年均值为621.79 g·m-2,96.63%区域呈现为增长趋势。2) 2000-2019年植被NPP重心整体呈现西北向东南迁移,东南部植被NPP增速高于西北部。3)植被NPP与气温、降水、太阳辐射间整体上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北部边缘及东部中心地带呈负相关关系。4)林地、灌丛、草地的NPP均呈稳定增长,湿地类型下除NPP外气温亦呈明显增长。本研究可为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2001-2019年三江源生态状况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从时空角度对2001-2019年生长季累计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进行趋势变化分析,对三江源生态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对趋势分析研究结果展开进一步验证;最后对NPP与EVI、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NPP变化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 表明:时间尺度上,2001-2019年研究区内NPP和EVI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尺度上,区域内NPP和EVI明显改善面积占比分别为86.06%和34.26%,大部分区域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01-2019年研究区草地面积增加了645.89 km2,植被覆盖度增加,这与EVI趋势分析结果一致.NPP与EVI、温度、降水量均成正相关,其中EVI与NPP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区近30年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江源区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其地表植被状况与我国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由于所使用的数据时间序列长度有限,以往研究缺乏近30年整体视角的连续时间序列研究,也很少分析多时段变化趋势的持续性。为此,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1982-2012年的GIMMS NDVI3g数据集,采用多个嵌套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在多个空间尺度上,研究了近30年来三江源区各季节植被活动的变化趋势和过程。研究表明,1)三江源区生长季和各季节NDVI在近30年均呈增强趋势,春季植被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98年前后NDVI分别呈显著增加、减少趋势。2)生长季、春季和夏季NDVI的增加随时段延长而趋缓,尤其是春季减缓迅速甚至停滞,而秋季植被活动持续增强。3)尽管区域尺度生长季、春季和夏季NDVI变化趋缓,但在像元尺度显著变化的区域范围却多呈增加趋势。4)不同植被类型显著变化的季节、时段存在差异。针叶林和灌丛NDVI主要在春季前几个时段增加显著,荒漠、草甸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前几个时段。5)各季节NDVI在14个时段增加趋势持续性的差异,引起各季节对生长季植被活动变化贡献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前几个时段,春季NDVI变化较为剧烈,夏季NDVI的贡献最大,而随时段延长,逐渐过渡到秋季NDVI变化幅度、变化量最大,夏季次之。  相似文献   

7.
宁夏香山地区植物群落α多样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典型取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ielon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clntosh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宁夏香山地区荒漠草原的植被多样性进行评价,利用重要值对多样性指数中的Pi值进行无偏估计。结果表明,除Shannon-Wiener模型外,其他多样性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各放牧点的利用情况。对应用的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变化度指数受物种数和均匀度的影响。建议在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应该选择有效的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8.
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退化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研究了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不同沙漠化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沙质草地沙生植被的多样性指数很低,从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草本层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降低;0~10 cm表层土壤各因子对多样性的影响不同,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与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这几种土壤肥力指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和pH值与多样性指数也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2000年和2006年的CBERS一1影像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Ⅵ)计算,分析比较输水前后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类型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后该地区的植被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部分草地、林地、灌丛被开垦为农田。  相似文献   

11.
在塔里木河下游选取不同频次和持续时间的漫溢样地进行地表植被和表层土壤调查,以分析漫溢干扰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差异对于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漫溢干扰使得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在植物群落中的重要值有所增加,其中多年生草本在2个漫溢频次样地和3个漫溢持续时间样地中占据优势,说明漫溢干扰后多年生草本逐渐替代乔灌木成为主要的群落组成物种。2)漫溢频次样地中以“多年多次”漫溢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其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与对照样地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指数值分别为:0.523,0.979和1.023。3)漫溢持续时间样地中以“10~20 d”和“20~30 d”两个漫溢样地具有最大多样性指数,其中“20~30 d”漫溢样地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及“10~20 d”漫溢样地的Margalef指数与对照样地之间的差异均为极显著,指数值分别为0.451,0.777和0.863。4)漫溢干扰使得表层土壤电导率极显著减小,最小值出现在“一年1~2次”漫溢样地(1.148 ms/cm)和“10~20 d”漫溢样地(1.155 ms/cm)。“多年多次”漫溢样地和“5~10 d”漫溢样地的表层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1.577和8.770 g/kg;其余漫溢样地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均小于对照样地。综合分析认为,频次为多年多次且持续时间在10~30 d的漫溢干扰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短期禁牧对天山北坡蒿类荒漠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蒿类荒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探讨不同区域荒漠围栏内外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对禁牧的响应规律,分析禁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禁牧能改变荒漠植被功能群结构,禁牧后不同生态经济类群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上升40.2%~57.0%和44.4%~81.0%;2)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短期禁牧的响应较小,但从区域上看,玛纳斯荒漠放牧区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比博乐和奇台显著高16.7%~20.0%,而禁牧区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了8.6%~17.7%;3)短期禁牧有利于荒漠群落稳定性的维持,且稳定性可能与禁牧年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短期禁牧能显著提高荒漠草地生产力,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草原植被“十五”期间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取地面调查方法和遥感相结合手段,对内蒙古近5年天然草原植被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间内蒙古草原生态逐年趋于好转,植被盖度增幅比较显著,产草量有较大幅度提高,植被群落组成中多年生优质牧草比例明显增加,5年间虽然降雨量处于波动状态,但产量并没有随之波动,一直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上没有达到80年代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东  闫守刚 《草业科学》2013,30(7):1019-1023
基于1998-2008年每15 d的SPOT NDVI数据集,对松嫩平原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进行建模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地表植被生长期的起始与终止日期以及生长期的持续天数。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松嫩平原地表植被生长初期10年体变化稳定,局部地区有初始提前趋势,数值为10 d以上;2)研究区域内地表植被生长终期10年间有延后趋势,平均延后3 d左右;3)总体上,松嫩平原地表植被生长期稳定,有2~3 d的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近30年植被生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地处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中心,其生物学过程严重影响到环境变化。植物做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先进型分辨率辐射仪的归一化植被指数AVHRR GIMMS NDVI 3g数据集作为一种有效的植被状况监测工具,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资料。本研究使用该数据分析贵州省植被变化状况,发现近30年来贵州省的植被整体上趋于生长增加的情形,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增长率为0.002 1。不过,也存在两个植被突变点(turing point,TP),分别出现在1985年和1993年。在月NDVI数据中,各月整体变化率和TP与贵州省全省植被、栽培植物、草地和林地的NDVI变化趋势则明显不同。从空间分布角度分析,贵州省植被增长速度呈明显的东南地区变化速率优于西北地区,全球变暖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同时,降水分布状况也和植被变化状况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此外,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线路调查法研究了库姆塔格沙漠植物群落类型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库姆塔格的植被可划分为山前戈壁荒漠植被、沙漠植被和荒漠草甸植被3大类型,其中沙漠南部山前戈壁的荒漠植被17类,沙漠东缘和北缘的荒漠草甸植被12类,沙漠植被13类。因分布区域的差异,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南缘戈壁荒漠植物群落较稳定,物种多样性水平高,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437,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824和0.302;沙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稀少,群落稳定性差,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25,均匀度指数为0.533;盐化草甸类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不高,群落相对较稳定,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804、0.807、0.547。戈壁荒漠植物群落随着气候环境干旱程度的加剧,多样性水平趋于减少,北缘植物群落多样性在中部地段明显升高,这与土壤结构组成有必然的联系,两条经度线上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与区域地形地貌及水文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鼠兔鼠丘覆压对鼠丘上植被重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青海省河南县高山嵩草高寒草甸高原鼠兔鼠丘为研究对象,进行鼠丘覆压植被模拟试验,探究萌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被覆盖度以及原生植被对鼠丘植物群落重建的贡献率,为鼠丘植被恢复演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随着鼠丘形成时间的推移,萌出植物主要为多年生杂类草;鼠丘覆压1-2年后萌出植物群落的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整体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趋于缓和;被覆压的原生植被对鼠丘植物群落重建的贡献在物种组成上达到47.1%~64.7%。随着鼠丘形成时间的延长,鼠丘向有植被定居的恢复演替方向发展,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新疆荒漠草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敏感。通过确定新疆荒漠草地NDVI阈值,提取荒漠草地范围,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气象因子等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对1999-2018年新疆荒漠草地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驱动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南北疆荒漠草地分布存在差异,研究期间总体面积减少明显,平均NDVI稳定,NPP呈上升趋势。2)全年及7-8月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同,南北疆存在显著差异,全疆大部分区域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趋势。3)从时间变化看,降水量、大型蒸发量和平均风速是新疆荒漠草地年际NDVI的重要影响因子,水分条件对生长季NDVI的影响更为明显;年蒸发量与荒漠草地NP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风速、降水量与荒漠草地NPP存在一定相关性。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气温、降水在空间上与荒漠草地NDVI、NPP呈正相关的面积较大,且降水影响面积更大。研究表明,新疆荒漠草地植被动态变化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气温、降水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其中降水影响更为明显,水分条件是荒漠草地动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场退化的原因与植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20  
对科尔沁沙地典型草甸植被主要群落的优势种群在22年间的消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草甸植被已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生态优势度上升。牧草产量和质量显著下降,优良牧草数量减少,适口性较差和有毒有害植物增加。造成草甸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有气候的暖干化、生境干旱化、土壤盐渍化和过度放牧,其中过度放牧是造成草甸植被退化的直接原因。分析了过度放牧对群落组成、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以及对建群种根茎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杨洁  裴婷婷 《草原与草坪》2018,(2):61-65,72
基于全球涡度相关站点观测的蒸散发数据(FLUXNET ET),第三代GIMMS NDVI以及相应的气候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模型量化了1982~2011年气候和植被生长对黄土高原蒸散发的贡献程度,并探究贡献程度的季节性差异以及在植被类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降水和NDVI是影响黄土高原蒸散发季节性差异的重要因素,而温度对蒸散发的影响较小;(2)随着降水量的增多,降水对蒸散发的贡献程度逐渐减小,夏季和秋季表现得更为明显;(3)秋季林地、灌木、草地NDVI对整个黄土高原蒸散发的贡献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