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业科学》2008,25(5):73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单元。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其特殊的生态战略地位决定了西藏高原是我国和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此,国家将投入巨资建设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项涉及投资将超过100亿元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  相似文献   

2.
《草业科学》2009,26(3)
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陆续投入200多亿元资金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以切实保护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西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目前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的形势严峻,其中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冰川融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环境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明确将西藏纳入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构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草原文化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更为紧密,千百年来青藏高原牧民与草地生态环境之间探索出一套独特的相处法则,形成了具有青藏高原浓厚色彩的农业伦理观,造就了保存完好的青藏高原草原文明。文章从青藏高原放牧制度、高原牧民的宗教信仰、高原传统法规体系和高原生活习俗四方面出发,剖析了青藏高原牧民与自然相处中体现出来的"不违农时","施德于地","取予有度"和"道法自然"的农业伦理内涵,在生态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深入挖掘和发扬青藏高原草原文明中的农业伦理观,对于当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治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建设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系统获取长期、连续、多尺度、多要素的自然资源观测数据,为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典型观测站网建设现状;简述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基本定位、建设原则、架构设计、建设目标及重要进展;探讨了“空白添建,自建为主”“高位嫁接,融合共建”“需求牵引,政府支持”“成果转化,企业参与”和“调查-监测-观测一体化”5种建站模式,重点介绍了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示范成果,并针对如何贯彻“绿色”和“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新时期观测站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态屏障建设是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力度,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促进全省草原可持续发展,甘肃省农牧厅邀请了国内及省内十几家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开展了以“生态甘肃绿色家园”为主要内容的草原行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草原调查监测的发展历程、内容指标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研究和法规制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发现,我国草原调查监测当前面临着本底数据缺乏、监测指标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水平不高、监测力量薄弱、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结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提出要从国家层面结合自然资源科学和实际情况,优化草原调查监测体系标准;依托“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逐步提升草原立体综合观测能力,建成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进而提出我国草原调查监测需要切实提高对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的认识、加快推进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专业团队建设、融合创新技术稳步推进草原资源调查监测、强化综合研究与数据共享服务。综上几点思考,以期为草原资源调查监测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川西北高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系发源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草牧业、旅游业及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加上部分地区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草原退化程度加剧,草原鼠害频发已成为威胁草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将针对草原鼠害中的高原鼢鼠危害开展调查,阐述高原鼢鼠在四川的分布、危害现状,总结其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为促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论的提出和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5G、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自然资源管理正逐步向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2019年自然资源部启动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工程”建设,构建了集自然资源观测数据汇聚、管理、分析和应用为体系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自然资源观测数据开放共享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分析国内外自然资源数据管理现状,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基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就自然资源观测数据跨部门、跨领域汇聚融合,初步探索构建了自然资源观测数据融合体系框架,以期为实现自然资源海量多源异构观测数据的融合集成与管理共享提供启发性思考和实践性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有彬 《青海草业》2021,30(2):49-52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比例高.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对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维护西部生态安全,保育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承程  高阳 《草业科学》2022,(12):2670-2682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林业、草原、水等各类自然资源分属不同部门调查和管理,由各部门独立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一直存在调查结果相互矛盾、自然资源家底不清、自然资源管理困难等问题,影响我国自然资源科学调查、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本研究应用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方法,回顾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发展历程,梳理和分析当前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能力提升的对策。本研究认为当前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存在自然资源调查对象不清、职责划定不明,调查技术方法难统一,调查标准体系未建立,调查队伍整合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将来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管理需求、构建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的分类体系,促进自然资源调查技术融合、构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技术体系,理清基础调查与专项调查逻辑关系、构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标准体系,明晰自然资源部的职责分工、建立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协作体系,整合调查队伍、建立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组织队伍体系,进而为提升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其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关乎“亚洲水塔”和“高原物种宝库”的生态安全。草地覆盖青藏高原土地总面积的60%多,涵养着我国众多江河源头,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综述青藏高原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土壤变化特征,并从退化程度、人为干预强度等层面阐述青藏高原草原放牧强度控制、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等修复措施的技术要点,剖析现阶段青藏高原退化草地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退化草地修复及可持续利用的思路,旨在为青藏高原草原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鼢鼠历来是草原的主要杀手,该鼠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严重制约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恢复。为此,我们针对高原鼢鼠对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的危害程度,从基本概述、试验目的、试验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以囊谦县天然草地为试验基地,以“高原鼢鼠”为试验对象,以“溴敌隆和大隆母液”为试验药物,通过试验,详细掌握了高原鼢鼠的危害程度及分布范围,为科学考量高原鼢鼠的危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稳定性的维持、丧失与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地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其稳定性的维持对保证高原生态屏障功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丧失过程与恢复途径与措施,进行了综述,拟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强调"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等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校野外台站的定位也应在注重科学观测研究的同时,更加重视本科生实践教育功能的挖掘与利用.为此,以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例,分析了试验站服务本科生实践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加强野外台站本科生实习功能建设的对策.庆阳站基础设施良好、...  相似文献   

15.
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是中国科学院定位站之一,在1986年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会议上荣获先进台站的光荣称号。定位站建立于1976年5月,目的在于对青藏高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寒嵩草草甸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揭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数学模拟模型,提高高寒草甸的生产力,发展和丰富高原生态学理论,提高高寒草甸的经济效益,为发展高原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整个定位站的研究工作是在著名生态学家夏武平教授指导下进行的。建站十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但事关养殖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大局,更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扎实开展动物疫病免疫,筑牢动物防疫安全屏障是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证老百姓的“菜篮子”丰富的关键举措,但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17.
制约草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是最要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从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实际出发,把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其特有的植物资源。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因为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随之也造就了不同的生态类型。青藏高原主要含有森林生态系统、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和高寒荒漠生态系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使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植被类型,从而造就了青藏高原植物的多样性。而影响高原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强太阳辐射及光质、低温、低气压和地理环境及水气通道。强太阳辐射对青藏高原植物体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光质对高原植物的发根能力、根系生长量、叶绿素的合成及含量和蛋白质的积累等方面至关重要。低温的环境特点使高原植物体内的抗寒物质增多、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及具有较低的光合最适温度。在青藏高原的低气压(低02含量、低C02含量)环境下,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增多,通气组织和营养贮存组织更发达,C02补偿点较低,潜在光合能力较高,这些特点均有利于高寒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理环境及水气通道影响着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类型。但当前,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乱采滥伐的状况比较严重,造成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使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就是6月伏天也是一片冰雪世界。高原缺氧,气候恶劣,能亲临考察者不多,至今高原动物世界的奥秘仍被中外科学界所瞩目和向往。笔者有幸从1973年至1982年间,四上青藏高原考察野生动物,北起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脊,在少数民族及解放军向导的配合下,历经艰险,深入人迹罕至的动物繁衍之地,目睹了高原特有动物的生活,拍摄到一批野外生态照片,还搞过一些珍贵动物的引种驯化工作。对一些高原动物的奥秘有所了解。特整理有关资料刊布,想必对深入研究高原特有动物有益。  相似文献   

20.
牦牛犊成活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犊成活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研究姚玉璧李富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甘肃合作747000)引言素有“高原之舟”美誉的牦牛,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特定的生态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畜种,占该区域各类牲畜的50%以上。大部分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青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