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土壤硒含量对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和硒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普冰151’‘西农黑大穗’‘周黑麦1号’为试验材料,紫阳高硒矿粉为硒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种不同土壤硒含量,S0(0添加硒矿粉),S1、S2、S3、S4(土壤硒含量分别为4 mg·kg~(-1)、8 mg·kg~(-1)、12 mg·kg~(-1)和16 mg·kg~(-1))。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加高硒矿粉对小麦分蘖数和穗长无显著影响;但在土壤硒含量S2和S3水平下‘西农黑大穗’的株高显著提高。土壤硒含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较S0均显著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中施加高硒矿粉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S2、S3和S4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S1水平。在土壤硒含量S1和S2水平下,3个小麦材料籽粒有机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标准(GB13105-1991),S2水平为最适宜种植富硒小麦的土壤硒含量。3个小麦材料的籽粒有机硒含量在S2水平下分别为0.258mg·kg~(-1)、0.288 mg·kg~(-1)和0.273mg·kg~(-1),籽粒硒转化率分别为82.958%、84.457%和82.979%,‘西农黑大穗’在3个材料中表现最高。表明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硒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和硒含量。  相似文献   

2.
硒矿粉对早稻陵两优211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北恩施出产的硒矿粉(含硒量83 mg/kg)在江西丰城(土壤含硒量0.430 6 mg/kg)进行不同硒矿粉施用量(0、10、20、30、40、50 kg/667m2)对早稻(Oryza sativa L.)陵两优211富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硒矿粉能够增加水稻子粒与茎秆的硒含量,施用10~50 kg/667 m2硒矿粉的水稻子粒硒含量为0.113 4~0.255 0 mg/kg,比对照0.108 0 mg/kg增加5.00%~136.11%,施用40、50 kg/667 m2硒矿粉的水稻子粒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硒矿粉能够增加水稻茎秆的硒含量,施用10~50 kg/667m2硒矿粉的茎秆硒含量为0.312 6~0.361 2 mg/kg,比对照0.291 9 mg/kg增加7.09%~23.74%,施用50 kg/667 m2硒矿粉的茎秆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子粒和茎秆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呈正相关;茎秆硒含量高于子粒,不同处理的茎秆硒含量比子粒硒含量高41.64%~175.66%。  相似文献   

3.
双低优质油菜应用硒矿粉对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油杂2号、中双9号两个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施用3种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矿粉,结果表明:①应用富硒矿粉能够提高双低优质油菜的植株含硒量,3种硒矿粉处理的油菜植株含硒量为0.1137~0.1352mg·kg-1,比对照增加0.0600~0.0815mg·kg-1,平均增128.68%;②高含硒量富硒矿粉的效果优于低含硒量的矿粉,但施用含量为1494mg·kg-1矿粉的油菜植株含硒量仅比含量为104mg·kg-1矿粉高18.91%,这说明较低含量的矿粉同样具有应用价值;③油菜不同时期的含硒量不同,苗期最少、后期较高,这说明硒元素在油菜中也存在着一个积累过程;④不同遗传基础油菜品种的聚硒效果不同,中油杂2号富硒效果优于中双9号,两者在苗期的差别较大,花期、成熟期的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4.
硒对花椰菜幼苗叶绿素、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土培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壤硒浓度对花椰菜幼苗期叶绿素、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补硒浓度0~24mg·kg-1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补硒浓度0~32mg·kg-1内,脯氨酸含量随土壤硒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在补硒浓度为16~32mg·kg-1时,可明显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大于32mg·kg-1后,其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硒矿粉施用量对谷子保护酶活性、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基施不同用量(0、204、394.8、789.45 kg·hm-2)的硒矿粉,研究硒矿粉对谷子生长发育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硒矿粉用量的增加,谷子各生育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均在T2处理时达到极值。与对照相比,T2处理对谷子穗重、穗粒重、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的产量分别增加了8.64%、6.64%。施用硒矿粉可以提高谷子籽粒中的硒含量,在T2处理下,晋谷2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达到了0.131 mg·kg-1,比对照增加了3.5倍。土壤施硒量为394.8 kg·hm-2可以作为硒矿粉在富硒小米生产中的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硒源对小麦生长、硒吸收利用以及玉米后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湖北恩施蕴藏有丰富硒矿资源。为了明确植物对硒矿及土壤中几种常见硒形态的吸收利用差异,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源(亚硒酸盐、硒酸盐、硒矿及硒粉)对小麦生长及硒吸收分配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小麦后茬作物玉米的后效。结果表明,施用硒酸盐、亚硒酸盐及硒粉对小麦各部位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显著增加了小麦生物量,其增幅可达11.56%。小麦对不同硒源的吸收能力为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不同硒源处理下硒向小麦地上部的转移能力为硒酸盐硒矿硒粉亚硒酸盐。施用硒矿、亚硒酸盐、硒酸盐以及硒粉后小麦籽粒中硒含量的比例为1∶2.95∶19.19∶0.15,其后效在玉米地上部硒含量的比例为1∶1.96∶6.44∶0.07,由此表明硒矿在玉米后效上与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处理的差距显著缩小,硒粉则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总的来看,硒矿对作物生长的改善能力最强,而且具有相对持久的后效。  相似文献   

7.
对6年生孢子苗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和7年苗龄的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含硒量为83 mg/kg的硒矿粉,施用量分别为0、600、1 200、1 800、2 400、3 000 kg/hm2,检测薇菜收获物的硒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硒矿粉能够极显著提高薇菜的硒含量,能够作为富硒栽培的有效措施;2在孢子苗上,施用硒矿粉的薇菜其平均硒含量为0.213 5 mg/kg,比对照增加17.90%,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8×10-9x2+4×10-5x+0.178 2(r=0.776 6),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施用量超过此值后,薇菜的硒含量呈下降趋势;3野生转人工栽培薇菜施用硒矿粉后平均硒含量为0.214 3mg/kg,比对照增加6.51%;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1×10-8x2+4×10-5x+0.192 4(r=0.550 7),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4在硒矿粉施用量低于1 800 kg/hm2的情况下,孢子苗薇菜的硒含量低于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量高于2 400 kg/hm2后则呈相反趋势;5空白处理(土壤硒含量0.308 1 mg/kg)的薇菜含硒量已经高于0.181 1 mg/kg,达到了湖北省关于富硒食品地方标准(DB42/211-2002)中富硒薇菜(0.15~1.0 mg/kg)的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油菜对不同外源硒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硒矿、硒粉、硒酸盐、亚硒酸盐)对油菜生长及硒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壤中残留硒的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施用硒肥),不同外源硒对成熟期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后,油菜籽粒、果荚、茎叶...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天然高硒种植区不同农作物及其根系土壤硒含量,研究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①天然高硒种植区,主要农作物及其根系土壤硒平均含量均较高(粮食与蔬菜作物硒平均含量分别为4.8688 mg·kg-1、6.7564 mg·kg-1;相应的根系土壤硒平均含量分别为4.7847 mg·kg-1、2.6590mg·kg-1),但分布极不均匀;②每种作物对硒的累积结果均达到富硒、甚至更高水平;③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不同。粮食作物中,以绿豆硒含量最高,富集能力最强;蔬菜作物中,富硒能力最强的为白萝卜,大葱、黄瓜、辣椒、大白菜等富集能力也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
亚硒酸盐/硒酸盐及相互作用对水稻吸收及转运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根装置及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硒酸盐(Na2SeO4)和亚硒酸盐(Na2SeO3)及其在植物体内相互作用对水稻吸收及转运硒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吸收动力学。分根装置中水稻根系左右两侧都供给亚硒酸盐或硒酸盐时,水稻根系硒含量分别为117.8 mg·kg-1和9.85mg·kg-1,地上部硒含量分别为1.39mg·kg-1和6.14mg·kg-1,硒向植株地上部的转移系数分别为0.01和0.69;分根装置中右侧供给Na2SeO3的水稻根系硒含量为103.1 mg·kg-1,左侧供给Na2SeO4的水稻根系硒含量为18.9mg·kg-1,地上部硒含量为6.26 mg·kg-1,转移系数为0.10。亚硒酸盐的供给促进了水稻根系对硒酸盐的吸收,而硒酸盐对水稻吸收亚硒酸盐的影响不显著。吸收动力学结果显示,水稻根系对SeO2-3的最大吸收速率是SeO2-4的13倍,但是水稻根系对SeO2-3的亲和力低于对SeO2-4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土壤硒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州市不同地区的土壤硒含量、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表层土壤的硒含量相对较高。总硒含量的变幅为0.02~2.87 mg·kg-1,GM为0.314 mg·kg-1,有效硒的变幅为1.01~115.01μg·kg-1,GM为19.879μg·kg-1。广州地区土壤硒的空间分布呈现较大差异,富硒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沙区、番禺区南部及增城区东部。广州地区土壤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酸性条件下富含有机质的砂质粘土和花岗岩硒含量较高。pH、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对土壤硒的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4种蔬菜对硒酸盐的吸收、富集与转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含鼍硒酸钠对4种蔬菜(小白菜、芥菜、牛菜和菠菜)生长、硒吸收及转运特征的影响,为富硒蔬菜的开发和硒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含量的硒酸钠态硒(<1.45 mg·kg-1)可促进4种蔬菜的根和茎的生长,增加其生物量,但过量硒酸态硒(>2.04mg·kg-1)对蔬菜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供试的4种蔬菜地上、地下部硒含量均随外源硒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大(P<0.01),其中小白菜和芥菜地上硒含量是牛菜和菠菜的5.8~8.5倍;4种蔬菜地下部硒含量的大小依次为芥菜>小白菜>菠菜>生菜.所有施硒处理小白菜、芥菜和生菜地上硒含量约是地下硒含量的1~2倍,菠菜地土与地下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高低有关,当土壤硒含量<5.02 mg·kg-1时,菠菜的地下硒含量大于地上部,当土壤中硒含量>5.02 mg·kg-1时,地上部硒含量大于地下部.4种蔬菜相比较,地上部硒富集系数(BCFshoot/soil)值的大小依次为小白菜≈芥菜>菠菜>生菜,地下部富集系数(BCFroot/soil)值的大小依次为芥菜>小白菜>菠菜>生菜:以小白菜对硒的转运系数(TF)值最大,菠菜最小.供试的4种蔬菜中,小白菜因具有较高的将六价硒从地下转运到地上的能力,且拥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可作为富硒蔬菜和硒污染土壤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3.
用含硒量1390mg/kg的硒矿粉、含硒量250、350、450、550mg/kg的富硒复混肥和200、400mg/L的亚硒酸钠溶液施于鄂西野生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la Thunb)上,观察对鱼腥草产量及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硒源对鱼腥草的增产趋势不明显,且表现一定的负效应;②3种硒源均能增加鱼腥草的植株含硒量,硒矿粉处理的为0.123mg/kg,富硒复混肥的平均为0.139mg/kg,亚硒酸钠溶液的平均为0.211mg/kg;3种硒源当季效果依次为亚硒酸钠富硒复混肥硒矿粉;③4种富硒复混肥的增硒效果差异小(CV=3.234%);④增硒处理能提高植株的硒含量,增加幅度为32.26%~141.94%,400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增幅最高,为141.94%,硒矿粉处理的增幅最低,为32.2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重庆市江津猫山富硒茶叶生产基地112个土壤样品和5家企业15个绿茶产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江津富硒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较高,硒平均含量为0.54 mg·kg-1,是富硒土壤临界值的1.35倍;5家企业生产的针形名优茶茶叶全硒和有机硒含量均最高,A企业加工的茶叶产品全硒和有机硒含量最高,较E企业分别高0.268mg·kg-1、0.398mg·kg-1,且生产的针形名优茶酚氨比最低,表明该企业名优茶的生产加工方式较优.  相似文献   

15.
陕西秦巴山区不同农田农作物硒含量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陕西秦巴山区关口镇、长安镇、砖坪、蒲溪镇、冷水镇、甘溪、恒口镇、池河、曾家镇、双安等乡镇常规栽培条件下农作物的调查,并对秦巴山区土壤农田和不同农作物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变化为0.1347~14.419 mg·kg-1,均值为1.97559 mg· kg-1,恒口镇和池河镇一带的...  相似文献   

16.
以汉江安康市汉滨区段瀛湖水域所生长的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的硒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时间周期短、结果准确的优点。检测曲线方程为I=102. 6535*C+10. 0323,相关系数r=0. 9999,回收率的范围为87. 4%~107. 5%,平均回收率为95. 64%。研究结果表明,鲑鱼平均硒含量最高,达到0. 6393 mg·kg-1;鲤鱼平均硒含量最低,仅有0. 1128 mg·kg-1。参照陕西省制定的《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DB61/T556-2012,鲜水产的富硒含量要求在0. 08~0. 60 mg·kg-1间,本次试验检测的样品均达到富硒标准。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分布特性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江苏省22个典型茶园表层土样和12个剖面土样的全硒含量,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性、有效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全硒含量在0.10~1.78 mg·kg-1之间,平均为0.50 mg· kg-1,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宜兴地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88 mg· kg-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0.25 mg· kg-1,但前者土壤硒活化率仅为4.94%,明显低于江苏省平均值9.04%.宜兴地区虽然土壤供硒潜力巨大,但要充分利用富硒土壤开发、生产富硒茶必须提高土壤中硒的活化率和可利用度.土壤有效硒与土壤pH值、CEC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提高土壤pH值等改善土壤环境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茶叶中硒的含量.研究区内硒在表层土壤中的相对含量趋向增加,生物积累大于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价态外源硒对冬小麦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硒(四价和六价)处理土壤对小麦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旨在为富硒小麦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硒抑制了苗期小麦的生长(株高和生物量);而在生长后期,随外源硒浓度增加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作用。Se(Ⅳ)和Se(Ⅵ)处理对小麦生物量影响的EC10分别从苗期的1.40mg·kg-1和0.28mg·kg-1增加到收获期的28.48mg·kg-1和4.56mg·kg-1,表明小麦对硒的耐受浓度随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Se(Ⅵ)低浓度(≤1mg·kg-1)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及高浓度(≥2.5mg·kg-1)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大于Se(Ⅳ)。小麦籽粒产量随外源Se(Ⅳ)和Se(Ⅵ)浓度的增大先升高而后降低,分别在2.5mg·kg-1和1mg·kg-1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低浓度硒处理(Se(Ⅳ)≤5mg·kg-1和Se(Ⅵ)≤0.5mg·kg-1)能促进拔节期小麦叶片中GSH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过氧化物质MDA(Se≤2.5mg·kg-1)含量,高浓度硒处理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9.
陕北地区土壤微量元素硒潜在缺乏,不仅影响谷子产量,还降低了谷子的营养品质,研究施用硒肥对该地区谷子生产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施硒肥对土壤和秸秆硒含量,以及谷子籽粒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后土壤硒含量在榆林市榆阳区和米脂县两个试验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随着硒肥量的增加施用,谷子籽粒硒、蛋白质、脂肪和秸秆硒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在榆阳区施用硒肥75 kg·hm~(-2)和150 kg·hm~(-2)较对照籽粒硒含量由0.0168 mg·kg~(-1)分别增加到0.234和0.258mg·kg~(-1),分别增加了1 292.9%和1 435.7%;在米脂县施用硒肥150 kg·hm~(-2)较对照籽粒硒含量由0.143mg·kg-1增加到0.281 mg·kg~(-1),增加了96.5%。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稻品种的硒富集能力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遴选硒富集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在安康富硒区域采集土壤和水稻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壤含硒量对稻米硒含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份水稻品种平均硒含量达0·08 mg/kg,国丰1号品种在对应土壤硒含量达0·82 mg/kg 的最高水平下,稻米中硒含量达最高0·16 mg/kg;品种渝优35对应土壤硒含量达0·31 mg/kg 的较高水平,稻米硒含量却相对最低,仅为0·04 mg/kg;品种 D 优11号在土壤硒含量达0·31 mg/kg 的较高水平下,稻米中硒含量却很高,达到了0·14 mg/kg,说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异,但总体上稻米硒含量随土壤含硒量升高呈增加趋势,有利改善稻米品质。综合品质指标,遴选出 D 优11号和徽优多系1号为品质和硒富集能力较优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