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整秆深埋还田技术,是在玉米成熟后,人工摘收果穗,将仍生长在田间的秸秆压倒扶顺,在拖拉机耕地时,用深耕犁将秸秆随土垡耕翻埋入犁沟底部的一种新型秸秆还田方式。它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省去了秸秆粉碎、耙茬等项作业,减少了机具投入、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秸秆覆盖质量,满足下茬小麦播种农艺要求,促进农作物持续稳定增产。一、整秆还田与粉碎还田之比较1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整秆深埋还田可趁秸秆清绿含水较多时翻埋还田,腐烂快,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克服了因秸秆粉碎作业占用时间长,损失水分、营养,秸秆腐烂慢,不利于作物吸收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是弃之为害、用之为宝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对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山西省农机部门从1985年开始试验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已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秸秆还田由单纯的玉米秸秆还田扩展到小麦、高粱等多种农作物秸秆还田;由单季秸秆还田扩展到两季秸秆还田;由单一的粉碎还田扩展到整秆还田和覆盖还田等多途径多作物的还田模式,为不同区域不同作物进行秸秆还田提供和创造了多种先进适用技术,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相应的…  相似文献   

3.
该型秸杆粉碎还田机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及油料等作物的秸秆粉碎,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可直接还田,也可以用于积造农家肥,从而实现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粉碎水稻、小麦及油料作物秸秆,  相似文献   

4.
4JFM-100(2)型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是河南省鄢陵县农业机械厂(461233)在当前秸秆利用率低,土壤质量下降,秸秆焚烧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现实前提下设计制造的秸秆还田机械,与11~15kw小四轮拖拉机前悬挂配套使用,lh能完成0.13~0.27hm2的秸秆还田作业,解决了作物秸秆,尤其是玉米、高梁等高茎秆作物的秸秆、根茎一次性粉碎还田的难题。该机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坚固耐用,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可靠,安装、拆卸、维修方便,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JFM─100(2)型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王伟  相似文献   

5.
还田机刀片是秸秆还田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其形状和参数对还田机的工作质量及功率消耗有很大影响.为适应对粉碎各类作物秸秆的需要,近年来国内研制了多种型式的刀片,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现将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介绍如下 :一、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技术该项技术属于免耕播种的范围 ,其作业工艺流程是 :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硬茬播种→喷施除草剂。使用的主要机具为江西南昌旋耕机厂生产的 1JQ - 15 0 (C/D)型甩刀式秸秆还田机和山东德州华北农机厂生产的 4J系列秸秆还田机械。其作业主要由三项环节组成 :小麦秸秆粉…  相似文献   

7.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是评价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研究秸秆粉碎还田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现行秸秆抛撒不均匀度测试方法存在的缺陷,明确秸秆抛撒不均匀度的定义,提出新的测试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新的测试方法在测区选择上更加合理,排除了作物秸秆分布和长势等因素的影响,能够科学地评价秸秆抛撒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由江苏省农机推广站与盐城市农机研究推广中心和盐城恒昌集团联合研制的“1BF—160型拔秆粉碎还田机”,已申报了国家专利。 该机与50型四轮拖拉机配套,可对棉花、玉米、高梁等秸秆,进行边拔秆、边粉碎、边还田的复式作业;生产率0.33~0.47hm~2/h,比人工提高工效30倍以上,是理想的拔秆、粉碎、还田机械。  相似文献   

9.
卧式和立式秸秆粉碎还田机在新疆机采棉秸秆粉碎还田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其结构形式多样。新疆使用的卧式秸秆粉碎还田机都采用单刀轴结构,用皮带传动,可以粉碎还田4行和6行棉花秸秆;立式秸秆粉碎还田机按照切割刀盘的数量可以分为单切割刀盘和双切割刀盘两种结构,用皮带或齿轮传动,可以粉碎还田2、4、6和8行棉花秸秆。两种类型的还田机都满足了新疆机采棉种植模式的秸秆粉碎还田的需要,但是作业质量不稳定,粉碎质量受秸秆含水率影响严重,需要在切割刀的耐磨性、切割粉碎室的结构和传动系统上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和秸秆切割粉碎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秸秆整秆还田是山西省农机部门近年来试验总结的一项新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理,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具有同等效益,而且机具类型齐全,操作简单,仍然有着很强的市场推广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河南浚县收割机厂新研制开发出一种与小四轮拖拉机相配套的4JH—615型秸秆还田机。4JH—615型秸秆还田机安装于11~15kW(15~20马力)小四轮拖拉机的后悬挂部位。秸秆还田机总质量105千克,由机架、推秆、压滚、升降、离合、传动、粉碎等几部分组成。推秆部件安装在拖拉机前部,当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拖拉机前进推秆部件将秸秆推倒,而后压滚压平,随之进入粉碎、除根平茬、松土、除草、秸秆与土搀合等工序。该机作业后,可达到灭茬、除草、松土、粉碎、秸秆与土壤搀合的目的。拖拉机走过几乎看不到粉碎过的秸秆。灭茬、松土深度根据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将秸秆还田后,秸秆中的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各个系列的化学过程转化成土壤需要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秸秆粉碎还田后土壤孔隙度增加,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耕性变好,渗水能力增强,保墒性能增加。秸秆粉碎还田是由秸秆粉碎还田机来完成的。秸秆粉碎还田机的使用为农民争取农时、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的一种新型农田机具,同时它还可以避免由于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是当前推  相似文献   

13.
朔州市农机部门以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实现再增值,变废为宝,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净化环境为目的。从1985年开始,积极引进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并作为我市的重点推广项目。十多年来,我市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体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以玉米粉碎还田、整秆还田和过腹还田为主体的秸秆还田技术。并集中技术力量,开展整地、灌溉、配方施肥、精少量播种等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促进了农牧业、农工业协调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推广各类机具197台(件),1999年新增65台(件),完成作业面积2.08万  相似文献   

14.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及机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增施有机肥的有效措施,可以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阐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工艺路线与操作要点,介绍与该项技术配套的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常见类型与结构,分析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促进其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秸秆粉碎还田机甩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一种有效、直接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而甩刀是秸秆粉碎还田机中最重要和关键的零件,直接影响秸秆粉碎质量和整机性能.通过对秸秆粉碎还田甩刀的形状、速度、数量、排列、耐磨性及刀辊平衡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与分析,指出其存在主要问题,为设计与改进秸秆粉碎还田机提供了指导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秸秆产出作物。目前,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玉米秸秆焚烧压力巨大。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翻埋还田、碎混还田和离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试验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均优于对比的玉米秸秆离田旋耕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玉米秸秆粉碎翻埋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秸秆腐解效果、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作物生长效果最好,但机械作业成本最高;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土壤含水率效果最好,综合效益最高。因此,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应以粉碎还田为主、离田为辅,对实现"藏粮于地"、保护黑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秸秆粉碎还田机可以有效地将作物秸秆粉碎并均匀地抛撒在田间,实现秸秆覆盖地表,防止土壤被风刮走或被雨水冲走,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秸秆焚烧,是实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机具,因此选好用好秸秆粉碎还田机,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1JHY-220型秸秆粉碎还田机,是具有两个刀辊的一种新型、高效秸秆粉碎还田机。该机具能够有效的将秸秆粉碎并还田,作业效率高,秸秆粉碎质量好,易于秸秆转化为土壤肥料,不影响第二年春耕,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秸秆粉碎还田的好处有防治焚、烧净化空气,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板结和作物生长条件促进粮食增产。本文对秸秆还田机性能简介、使用调整、故障排除、入库保养做了详细地讲解。  相似文献   

20.
裹2不合格项目分类┏━━━━━━┳━━━━━━━━┳━━━━━┳━━━━━┳━━━━━┓┃不合格分类 ┃ ┃麦类秸秆 ┃玉米桔秆 ┃ 根茬 ┃┃ ┃ 项目名称 ┃ ┃ ┃ ┃┣━━┳━━━┫ ┃ ┃ ┃ ┃┃类 ┃项 ┃ ┃粉碎还田 ┃粉碎还田 ┃粉碎还田 ┃┣━━╋━━━╋━━━━━━━━╋━━━━━╋━━━━━╋━━━━━┫┃ ┃ l ┃切碎长度合格率 ┃ ☆ ┃ ☆ ┃ ┃┃ ┣━━━╋━━━━━━━━╋━━━━━╋━━━━━╋━━━━━┫┃A ┃ ┃ ┃ ┃ ┃ ┃┃ ┃ 2 ┃根莲粉碎率 ┃ ┃ ┃ ☆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