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工厂化育秧季节性强、设施利用率低、大棚其空闲时间长,为提高大棚利用率,开展了蔬果高效接茬模式研究。介绍了水稻大棚育秧后香瓜、西兰花、四季豆高效接茬模式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实施好季节性休耕项目,节约水源,我们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精细播种、预防病虫草害等方面,摸索总结了一整套冬油菜+玉米栽培管理技术,通过这种种植模式,提升了地力,达到了节水的目的,改良了农业生态环境,广大农户转变了种植观念和种植习惯,确保了农户种植总收益不降低,为临漳县季节性休耕区农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栽培季节性。鸡腿菇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4—26℃,子实体形成的温度为12—18℃。当前在冷库里种植,春季在1—6月、秋冬季在8—12月份都能种植,基本上实现周年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贯彻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认真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关生态修复决策部署,2017年度,河北省在地下水漏斗区实施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将种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改为只种植一茬玉米或其他杂粮杂豆、油料等作物。力争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季节性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集成推广种地养地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模式。其中衡水市承担季节性休耕69.08万亩,总投资  相似文献   

5.
正"稻菌轮作"是指在种植一季水稻后,在水稻田上种植食用菌,将已出菇的菌棒作为肥料还田的一种种植模式。"稻菌轮作"不仅能有效地解决作物秸秆循环利用、土地的季节性抛荒等问题,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业绿色化,改善生态环境。"稻菌轮作"适合在水稻主产区和适宜羊肚菌生长的地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季节性休耕,对于减少农田用水,促进耕地休养生息、恢复地力十分重要。在地下水超采区,改小麦、玉米改一年两熟为一年一熟,将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适当压减,只种植雨热同期的玉米、油料作物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等,实现"一季休耕、一季种植"。季节性休耕期间鼓励农民种植油菜等绿肥作物,不浇水不收获,直接翻耕入田,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7.
中低海拔稻区光、温资源丰富,虽然种植双季稻可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但双季稻早、晚季交替时段光、温资源却没得到充分利用,光温敏感期易受寒潮、高温的危害,夏收夏种农时季节紧、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的季节性劳力抢收抢种。为了既能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又能趋利避害,达到节约成本、降低劳动强度、高产增效的目的,尤溪县城关镇双季稻区(海拔190~350m)自2000年以来,改制推广种植早稻一再生稻,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对柳州市水稻栽培区季节性干旱情况,引进抗旱杂交稻新品种沪旱优3号,通过适应性、抗性、产量、节水等试验,研究其在柳州的抗旱性及产量潜力,探索其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沪旱优3号具有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可作早造、晚造种植,能有效解决柳州地区季节性干旱问题。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种子消毒、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当密植、施足追肥、适时补水、适期收获、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在习惯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新鲜蔬菜后,对蔬菜水果的季节性概念也越来越淡化。由于蔬菜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措施的大量出现,即使在寒冷的冬季,  相似文献   

10.
香椿是一种木本蔬菜,其嫩芽于春末采摘,季节性强,供鲜时间短,不能周年供应满足市场需要.立体快速培育香椿法,是利用种子生长出的嫩苗代替传统香椿芽,可在温室、大棚的露地、楼顶、阳台等地种植.不但四季均能供应市场,生物效率高.且产品无污染.现将其种植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记者:甘薯作为一种杂粮作物,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有一种"随遇而安"的特点,好像哪里都可以种植,是这样的吗? 吴问胜:相对于其他作物而言,甘薯的确有一种"随遇而安"的特点,适应能力强,具有抗旱、耐瘠、耐酸碱等特点,既能种在瘠薄的高山及丘陵地上,也能种在水旱轮作地、瘠薄旱地、季节性的滩涂地,还能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幼林果园地的行间缝隙地种植.甘薯在我国种植区域很广,南起海南,北至黑龙江,西至四川西部山区和云贵高原,东至台湾都可以种植.  相似文献   

12.
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季节性干旱的多发性、旱作农业的重要地位3个方面论述了西南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基本思路.即①以多熟种植为特色的高效节水种植模式;②以保土保水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③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的节水灌溉与集雨补灌技术;④以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为重点的立体农业技术;⑤以提高农作物抗旱性能为重点的化学抗旱保水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稻-西红花"水旱轮作,能提高西红花的产量和种植效益。为促进该轮作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水稻品种选择、种植方式、水浆管理、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总结了水稻栽培技术;另从施肥整地、种球处理、种植方法、冬季培管、春季培管、收获等环节,总结了西红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在山洞内种植食用菌能充分利用废弃空间,节省土地。洞内四季恒温,适宜菌类生长,节省了控温、控湿的设备成本。洞内种植的食用菌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食用菌山洞种植模式克服了季节性种植集中上市的弊端,在销售上打好"反季牌",收入可观。本视频以秀珍菇为例介绍山洞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属于粮菜兼用作物,具有早熟、丰产、栽培季节性要求不强、可广泛种植等特点。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可以使作物提早上市,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文章介绍了地膜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研究形成的玉米-青蒜-莴苣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田块单位面积复种指数,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每667 m2年纯收益可达8 500元。为促进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热带农业》2006,(1):F0003
保水剂是一类能反复吸放水的聚合物,在季节性干旱的南方地区的高效农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天然橡胶、香蕉、柑桔等热带、亚热带作物的抗旱种植中效果明显。其不溶于水,在土壤中能逐渐自然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氮化物,年降解率为10%~15%。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业,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不高,这与水稻种植的劳动量大、技术繁杂、季节性强等具有一定关系,而且在种植方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水稻种植的机械化发展,因此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十分之必要。本文就对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发展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县松源街道、濛洲街道、屏都街道、竹口镇、淤上乡等地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减少土地季节性抛荒,实现土地周年利用,增加经济收入,积极探索农田新的多熟制种植模式,其中比较成功的"毛芋、毛豆、毛豆、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本文重点对该项目做出总结,为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种植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种植因环节复杂、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和劳动强度大等原因,生产效率不高,迫切需要发展以机插秧为主的水稻栽培技术,以适应现代稻作技术的要求,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提高种植效益。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