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豆“湘春豆18号”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1996-1997年参加湖南省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62.7kg/667m^2,比对照品种“湘春豆10号”增产7.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60.7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6%,大面积示范产量达到170kg/667m^2左右。蛋白质含量43.17%,脂肪含量22.84%。对大豆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表现高抗,属南方春大豆中熟偏早品种。  相似文献   

2.
极早熟优质高产春大豆湘春豆2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以矮角毛作母本,湘春豆1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改良摘荚法和系谱法相结合,育成适于南方春播种植的极早熟优质高产春大豆新品种湘春豆26,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4.5kg/667m^2,比同类型早熟对照鄂豆4号增产14.9%;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8.1kg/667m^2,比鄂豆4号增产15.7%,产量最高达229.1kg/667m^2。区试平均全生育期95d,与对照鄂豆4号相同;平均蛋白质含量41.87%,脂肪含量21.61%,蛋白质+脂肪总含量63.48%,为蛋白、脂肪双高优质品种,同时又是高油品种。尤其适合南方地区与棉花、玉米、红薯等间种套作。  相似文献   

3.
国审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石8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88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黄淮海夏大豆高油型品种。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76.15 kg·hm-2,比对照品种邯豆5号增产4.9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87.05 kg·hm-2,比对照邯豆5号增产4.80%。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早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湘棉37于202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夏播生育期102.9 d,单株结铃17.9个,铃重5.5 g,衣分40.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断裂比强度34.8 c N·tex-1,马克隆值5.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于轻简化栽培和机械采收。2020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3.4 kg、86.8 kg和86.8 kg,分别比对照省工棉2号增产2.6%、0.7%和0.7%;2021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73.5 kg、111.4 kg和110.4 kg,分别比对照湘棉早1号增产9.5%、9.4%和9.0%。主要介绍了湘棉3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沧黑豆2号是以MSP287不育系为母本,以小黑豆、冀豆12等资源混合群体为父本,经连续多轮选择而成的黑豆新品种。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籽粒大、高产、抗病性和抗逆性好等特点。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403.8 kg/hm2,比对照冀黑豆1号增产12.1%;生产试验产量为2 652.4 kg/hm2,比对照冀黑豆1号增产14.5%。介绍了沧黑豆2号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南夏豆46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2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223003。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特殊类型套作大豆自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451.7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0%;2021年参加套作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62.05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4.5%。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5.4%,粗脂肪含量16.7%,属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种皮黑色,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套作审定的黑皮大豆新品种。2021年参加四川省净作大豆品种展示比较试验,平均产量2 227.5 kg·hm-2,较对照南夏豆25增产9.2%,增产显著,适宜净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套作和净作种植。  相似文献   

7.
云麻1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23年选育的雌雄同株晚熟型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THC平均含量为0.07%,CBD平均含量为2.58%。2020—202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花叶平均产量2785.8 kg/hm2,较对照品种云麻8号增产24.68%;麻籽平均产量1959.15 kg/hm2,较对照增产14.00%;麻糠平均产量1921.05 kg/hm2,较对照增产12.33%。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旱性和抗倒伏性,是适合低纬地区种植的一个雌雄同株工业大麻多用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南夏豆30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190003。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53.4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9.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09.6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6.8%。籽粒粗蛋白质含量50.1%,粗脂肪含量17.5%,属超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玉米套作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1 555.8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10.4%,增产显著,适宜套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龙粳43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粳48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26.8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46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403.8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46增产9.5%。龙粳4311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0.
国审高产小麦扬辐麦9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的产量和综合抗性,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穗抗倒小麦新品种扬辐麦9号(原代号:扬辐麦2149)。该品种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28.3 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7.49%,增产极显著;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454.1 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7.90%,增产极显著。2017—2018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385.8 kg/hm2,比对照增产6.72%。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5)。该品种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属多穗型小麦新品种,株高79.3 cm,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抗倒性强。高抗小麦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条锈和叶锈病,品质达中筋小麦。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平,其综合抗性的提高有利于小麦清洁高效生产。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运筹肥料提质增效、综合防治病虫害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1.
张利国 《中国麻业》2023,(6):261-264
龙大麻8号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籽用型工业大麻新品种。其四氢大麻酚(THC)含量0.029%,籽实粗脂肪含量33.68%,粗蛋白含量28.7%。2020年生产试验种子产量1225.95 kg/hm2,比对照品种龙麻1号增产51.79%。抗旱、抗病、抗倒伏性强,于2021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为2021003。  相似文献   

12.
汉豆26为高产优质早中熟春大豆新品种,2年的湖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8.98公斤/亩,较对照湘春豆26增产10.60%,增产达到及显著水平。生产试验5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26.46公斤/亩,较对照品种湘春豆26增产7.8%。籽粒含油量18.71%,粗蛋白含量45.94%;中感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适宜湖北省区域作春大豆和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3.
平麦20是以中育01089为母本,豫农040-3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2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10094)。在2017—2018和2018—2019河南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6 427.5 kg/hm2和8 803.5 kg/hm2,分别比对照周麦18增产1.8%和6.0%,2019—2020年度参加河南省豫农源小麦试验联合体冬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259.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7%。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性、抗旱性、抗倒伏性强等优点,适宜在河南省(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高中水肥地种植。本文还就表型与抗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小麦抗性育种早期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赣豆9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油春01-49为母本,沔03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春大豆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960.5 kg·hm-2,较对照中豆40增产3.06%,春播全生育期88 d,粗蛋白含量为44.6%,粗脂肪含量为19.1%,粗蛋白质与粗脂肪总含量为63.7%,201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西省大豆产区做春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5.
鲁坤存  麻浩  田森林  李爱华  何小玲 《作物研究》2006,20(2):143-143,146
南春204是湖南农业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育成的无豆腥味大豆新品种(湘春豆10号×Suzuyutaka-123),在湖南省2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598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1%.该品种种子蛋白质含量为44.5%,脂肪含量为19.8%,脂肪氧化酶缺失(无豆腥味),是理想的大豆加工原料.介绍了南春204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资源,促进河北滨海盐碱地小麦生产,2014年,渤捷种业有限公司利用杂交育种法选育出捷麦20,并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于半冬性小麦,冬季抗寒性较强,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耐盐碱性强。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 252.5、5 206.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捷麦19增产7.2%、7.5%,增产试验点比例均为100%。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 627.0 kg/hm2,比对照增产8.3%,增产试验点比例为100%。主要介绍捷麦20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抗性鉴定与品质检测结果及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长沙县气候条件的高产杂交中稻品种,以臻两优5438、宸两优665、青香优261等15个中稻品种和Y两优1号(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2023年在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有4个品种表现优异,与Y两优1号(CK)比较,其产量增幅均大于5%,其中珂两优1019产量最高,达10 561.5 kg/hm2,比CK增产16.7%,其全生育期130 d;玮两优7713产量位居第2,为10 522.5 kg/hm2,其全生育期128 d;两优5077产量排第3,为9 882.0 kg/hm2;卓两优1126产量位居第4,为9 534.0 kg/hm2。综合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等指标,珂两优1019、玮两优7713、两优5077和卓两优1126适宜在长沙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湘春豆11号是我所培育的优质。中熟大豆新品种,1982—1984年分别参加了湖南省和我国南方区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均居供试品种首位,比对照品种矮脚早增产显著或极显著,1987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全省推广。为了建立湘春豆11号高产、优质、低耗的规范化栽培模式,我们对密度和N、P、K、B的施用量作了初步探讨,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杂油6号是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为湘油15号,父本为742.在湖南省和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5.35kg/hm2和2 309.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54%和21.53%,均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种子含油量为42.37%,粗蛋白含量23.33%,油中芥酸含量0.46%、饼中硫苷含量24.16μmol/g.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中游及邻近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公交0503-2为母本、延-0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42.8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8%。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6.9%。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00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