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阜新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降水量,利用1981—2010年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历史天气资料和降水实况数据,依据人工增雨技术原理,统计、分析阜新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并对人工增雨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年均拥有云水资源总量238.4×108 m3,而实际年均降水量只有471.8mm,相当于水资源量47.2×108 m3,仅为所拥有云水资源总量的16.5%,可见阜新地区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2)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适合阜新地区人工增雨的天气模型和技术指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12次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增雨效率平均为18.3%,比原来提高了5.2%,年均可增加水资源量约2.5×108 m3,对阜新地区科学、有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开发云水资源,增加全市水资源总量,缓解干旱,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上半年以来,长江中游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一半以上,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降水的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及水库水位异常偏低,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而从6月3日起,长江流域连续四天出现较强降雨,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洪湖、鄱阳湖等湖泊水位也有所回升。今年旱涝  相似文献   

3.
2010年盛夏人工增雨防控太湖蓝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佳  陈钰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232-237
研究旨在客观分析2010年盛夏江苏气象部门环太湖人工增雨降温防控太湖蓝藻的实际效果,科学论证人工增雨防控蓝藻的可行性。收集增雨作业位置、时间等信息,结合高空风向风速,确定了作业影响区、非作业对比区。综合利用2个区域内气象站降水与气温观测资料、太湖蓝藻遥感监测资料,开展增雨效果区域回归分析、降温效果区域对比分析、作业前后太湖蓝藻面积变化实况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太湖地区平均增雨量达10.9 mm,增幅达11%,同时云中下沉气流增强,导致向地面输送的冷空气增强,太湖地区气温迅速下降,降幅1~2℃。增雨降温对防控太湖蓝藻初期繁生、中期扩展、降低污染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病虫预报     
<正>国家气象局发布消息暖冬加剧旱情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国家气象局3月1日发布消息说,我国自1987年以来的第20个暖冬,伴随着偏少的降水,加剧了北方的旱情,春季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但是沙尘天气在今年春季将比常年同期减少。  相似文献   

5.
国家气象局3月1日发布消息说,我国自1987年以来的第20个暖冬,伴随着偏少的降水。加剧了北方的旱情,春季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但是沙尘天气在今年春季将比常年同期减少。  相似文献   

6.
农业抗旱型人工增雨效益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对农业抗旱型人工增雨作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利用2006年9月新昌县在高山茭白产区的人工增雨资料,根据降水对茭白产值的贡献,计算了农业抗旱型人工增雨作业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农业抗旱型人工增雨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作为较大的农业国之一,我国农业的发展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如水资源比较短缺、自然灾害比较多,其中干旱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干旱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进行人工增雨防雹是抗干旱的重要手段,能够缓解旱情。介绍了人工增雨的原理,及人工增雨、防雹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以期保证农作物种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从去年9月末北方9省持续的干旱直到今年2月末,终于迎来一场全国大范围的降雪、降雨过程,期间加上各地政府和空军部队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使降水量大大增加,还有各地库渠也都相继开闸放水,使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旱情得以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以来,河南降水明显偏少,特别是11月1日至今,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5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少近八成.由于降水少,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加快,河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部分地区出现了极度干旱.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指为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局部大气的云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云、消雾等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因此,分析了解农七师周边局部区域夏季易形成强对流天气的地理特性,是我们做好夏季防雹作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杨阳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0):239-243
为了建立人工增雨综合性的业务平台,将人工增雨作业信息化,便捷快速地将自动站、卫星、雷达、火灾预报等各种实时数据与地理信息方便的叠加起来,做到通过浏览器即时了解所需情况,实时指挥各地的人工增雨作业。笔者研究的人工增雨应急指挥系统是为临汾市林场防火目标而建立的,与网络信息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完善的新科技成果——Web GIS相结合,设计采用Web GIS系统的通用构架,选择PHP语言、Open Layers组件、Eloquent ORM组件来实现。整个系统可以实现监测信息、林火预报、应急指挥、作业管理以及资料信息5个功能模块,结合了本地的实际需求,解决传统落后的应急指挥方式。系统针对研究缺少的小范围林场火险建立的人工增雨应急指挥系统,把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和林场火险预警相互联结起来,基于Web GIS从技术理论上得以实现,便于直观地反映设计要求和指导后续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FY-2C/D 卫星资料反演云系微物理特征参数更好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利用2010 年8 月17—19 日山西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雷达、卫星、机载云物理探测平台的综合探测资料,对云系演变特征、人工增雨的可播性以及催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系维持时间达35 h,17日白天到夜间云层不断增厚,云粒子有效半径(Re)稳定变化较小,降水少,云系的自然降水过程较弱,具有较好的增雨作业潜力。8 月17 日白天云顶温度-10℃,云滴有效半径小于12 μm,云系密实,云中过冷水含量丰沛,大粒子与冰晶含量较少;夜晚在高云的播种效应之下,产生较大降水;持续稳定的中低层状云系存在较好的增雨作业机会。综合分析可知,适宜于这次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人工催化条件的卫星判据为:云系厚度大于2 km,云顶温度-10~-20℃,云顶云粒子有效半径小于15 μm。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FY-2C/D卫星资料反演云系微物理特征参数更好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利用2010年8月17—19日山西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雷达、卫星、机载云物理探测平台的综合探测资料,对云系演变特征、人工增雨的可播性以及催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系维持时间达35 h,17日白天到夜间云层不断增厚,云粒子有效半径(Re)稳定变化较小,降水少,云系的自然降水过程较弱,具有较好的增雨作业潜力。8月17日白天云顶温度-10℃,云滴有效半径小于12μm,云系密实,云中过冷水含量丰沛,大粒子与冰晶含量较少;夜晚在高云的播种效应之下,产生较大降水;持续稳定的中低层状云系存在较好的增雨作业机会。综合分析可知,适宜于这次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人工催化条件的卫星判据为:云系厚度大于2 km,云顶温度-10~-20℃,云顶云粒子有效半径小于15μm。  相似文献   

14.
“4.17”森林灭火飞机增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在森林灭火等应急气象服务中的特点和规律,利用2011年4月17日在秦皇岛抚宁地区森林大火上空进行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所取得的云物理资料,结合适时天气、卫星、雷达等资料,分析了降水过程的天气背景条件、催化前后云中微物理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后云体明显发展,云粒子含水量明显增大,云粒子浓度约增长30%~50%,粒子谱变宽,云中冰晶浓度和降水粒子浓度增加。火场及附近地区普遍降雨0.3~5.0 mm,对灭火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地面降雨量的主要因素:(1)西风槽系统弱,且偏北,使火区云带狭窄;(2)前期相对湿度低,云层中含水量低,云粒子最大含水量1.318 g/m3;(3)高层云下部的层积云较弱,两云之间存在夹层,影响降水粒子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活动在各级气象部门广泛开展。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主要依托指挥人员手工分析资料后,通过口头传递和手写记录的方式完成指令的下达和反馈。随着近几年人影作业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作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三门峡市气象局基于GIS开发了1套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该系统由软件和硬件2个部分组成。其中,指挥系统软件通过气象局内部网络实时获取气象观测资料和雷达、卫星等产品资料,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后,采用GIS技术实现气象数据与地理信息在指挥平台中的叠加显示,为作业指挥人员提供决策气象数据支持。并根据预先设定条件为炮点作业人员生成详细的作业参数,将作业指令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语音大喇叭等方式传递给一线作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作业指导性和调度实时性。系统硬件主要包括用于辅助指挥的地理沙盘模型和手机、语音大喇叭、LED电子显示屏等指令接收终端,指令接收终端通过GPRS网络连接到系统服务器上。该系统已经在三门峡市气象局和所辖县气象局投入业务应用,在运行过程中稳定可靠、指令接收及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预定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作是通过人为干预某些局部地区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实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达到增雨增雪防雹目的,保障农业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以来,山东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使得潍坊、威海、日照等多地遭遇不同程度的干旱。据山东省防办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山东省平均降水量26.3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50.6%,较去年同期偏少21%。十年九旱,这似乎成为影响山东农业生产的定律。像笔者所在的山东省五莲县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按照往年惯例,春节过后农民就会开始下地干活。  相似文献   

18.
《科学种养》2013,(12):4-4
正值小麦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10月末~11月初,北方冬麦区普降小到中雨,有效缓解了前期旱情,有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和苗情转化升级。尽管大部地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但山东西南部、安徽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旱情仍在持续。由于前期长时间干旱,部分麦田出苗不齐、缺苗断垄、苗小苗弱。另据中国气象局预计,11月份冬麦区大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对冬小麦生长不利。加强冬前田间管理、确保壮苗安全越冬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9.
GIS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以焦作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为实例,分析了气象探测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的综合处理应用,介绍了组件式GIS技术在人影作业指挥系统中应用的总体思路,并阐述了该系统中GIS应用的主要方面,包括离散点探测资料的分析处理、雷达资料处理显示、各类探测资料的融合叠加、精细化预报产品的图形化显示及火箭安全射击范围管理、区域协作区管理等。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气象探测数据、预报预警信息、火箭射击区域等数据的空间管理,基于GIS可以对作业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十三师棉花生育期光、温、水气象条件配置基本合理,各项指标基本接近历年同期平均值,较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后期产量形成。但期间部分棉田遭受时段性低温、阴天寡照、冰雹、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单铃重、品质、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收获期间大部棉区以晴好天气为主,光热条件较好,利于棉花裂铃吐絮和后期收获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