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春饵站灭鼠的适口性及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类型毒饵站投放0.005%溴敌隆毒饵防治住宅区和农田区鼠类试验表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纯净水瓶)毒饵站无选择性摄食3 d的平均取食率为9.29%~10.60%,有选择性摄食3 d的平均取食率为7.93%~10.50%.投饵15 d后,住宅区和农田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78%~90.00%和72.73%~83.33%,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安全性,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说明这3种毒饵站在农区灭鼠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毒饵站灭鼠的适口性及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平 《植物医生》2008,21(3):41-42
对不同类型毒饵站投放0.005%溴敌隆毒饵防治住宅区和农田区鼠类试验表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纯净水瓶)毒饵站无选择性摄食3d的平均取食率为9.29%-10.60%,有选择性摄食3d的平均取食率为7.93%10.50%。投饵15d后.住宅区和农田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78%-90.00%和72.73%-83.33%,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安全性,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说明这3种毒饵站在农区灭鼠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毒饵站灭鼠对比试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类型毒饵站投放0.01%溴敌隆毒饵防治住宅区和农田区鼠类试验表明,农田区投放毒饵3d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无选择性摄食取食率为9.75%-15.40%,有选择性摄食取食率为1.00%-7.00%,综合平均取食率为5.38%-9.58%;住宅区无选择性摄食取食率为6.35%-10.30%,有选择性摄食取食率为2.20%-4.20%,综合平均取食率为4.55%-7.25%。投饵15d后,住宅区和农田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67%-80.00%和60.00%-100.00%,均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防治效果,说明这3种毒饵站可在农区灭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竹筒毒饵站农田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的竹筒毒饵站应用于农田药剂灭鼠的效果可达80%以上,并可降低投饵量,延长毒饵有效期,提高毒饵利用率,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和非靶标动物误食,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摸清贵州省岑巩县不同生境的鼠种种类、组成及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鼠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每月在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置夹进行鼠情监测,对贵州省岑巩县2003—2022年鼠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岑巩县农区鼠种有9种,其中,住宅区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分别占总捕获数量的61.78%、32.44%,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获数量的82.13%。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捕获率分别为2.08%、1.13%、1.26%,平均捕获率为1.49%,每年在3—4月和9—10月出现2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在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3种主要害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当地鼠类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方法可选择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和TBS灭鼠技术。  相似文献   

6.
瓜实蝇发生危害及诱捕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取随机取样和诱捕法对瓜实蝇在福建省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瓜实蝇在福州菜区年发生7~8代,世代重叠。发生高峰期在6~7月、9~10月。瓜实蝇性诱剂对雄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活性,选用整支扎针孔诱芯、0号柴油和用普通矿泉水瓶制作的诱捕器诱捕效果较好,在福州市新店及厦门市同安两个菜区进行诱捕试验,15 d防治效果分别为73.33%和69.11%,持效期达100 d,引诱范围达15 m,30 d的防效分别为87.33%和81.31%。  相似文献   

7.
利用硅藻土、木屑末、玉米芯末等为载体,对地黄进行灌根施药防治地黄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以玉米芯末为载体时,处理防治效果最佳,药后60d和90d防治效果分别为65.2%和80.2%;以木屑末为载体的处理防治较好,药后60d和90d防治效果分别为63.6%和76.8%。两者均为木霉菌防治地黄枯萎病的优良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2011—2016年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6年,在贵州省设置17个鼠情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情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住宅区和农田区共置夹418941个,捕获鼠类8613只,鼠种种类隶属啮齿目和食虫目14种.住宅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鼠数的52.83%、26.04%,农田区(稻田、旱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57.43%.住宅区鼠类平均捕获率为2.04%,农田区鼠类平均捕获率为2.10%.鼠类种群数量与历年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住宅区和农田区鼠类种群数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2018年,在江西泰和开展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交配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法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迷向效果;对2、3、4代二化螟防治效果分别为72.52%、55.62%、45.13%,对四(3)、五(4)、六(5)代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分别为75.90%、100%、53.33%;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处理区较常规化学防治区减少化学农药制剂用量390 g(mL)/667m2,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硫氟磺酰胺毒饵防治红火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0.5%硫氟磺酰胺颗粒毒饵(一扫清)对红火蚁进行毒饵防治,分别用陷阱法、碟诱法和目测法调查防治前、后蚁群的密度、活动数量及空巢率,并评估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陷阱法和目测法调查,投饵后20~30d防效可达100%,而碟诱法调查,防效达100%的时间是60d左右。试验还显示,一次饱和性投饵的防效更可靠,可避免中毒后复活的蚁群在再次投饵时拒食。  相似文献   

11.
瓜蚜为害严重影响西瓜产量和品质,目前主要依靠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为探索瓜蚜的生物防控方法,本试验通过对2种天敌昆虫和2种植物源农药对瓜蚜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明确4种生物防控方法对瓜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释放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卵卡10 d时,对瓜蚜的防治效果均较低,释放卵卡20 d时,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对瓜蚜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62.20%和63.92%。施用印楝素150倍液10 d后对瓜蚜的防治效果为33.06%,施药20 d后对瓜蚜防治效果仅为1.46%;施用桉油精300倍液10 d和20 d后对瓜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81%和63.34%,桉油精对瓜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和桉油精可用于瓜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SC对稻飞虱防治效果显著,持效期长,药后3d防效达94.00%,药后14d仍有89.00%的防效,且其低毒环保对农田生态系统和作物安全生长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可作为稻飞虱防治主要药剂在贺州市稻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0.2%莪术醇饵剂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的可行性,2022年4月至7月, 在新疆博州温泉县进行了该药防治害鼠试验。施药在3个试验点(即3个重复)进行, 在害鼠繁殖高峰期前施药, 投放药饵后30、60 d和90 d调查防控效果。结果显示:3个试验区域的结果趋势相似, 校正灭效基本维持在50%以上。与空白对照区相比, 优势鼠种灰仓鼠与根田鼠试验投饵区的雌鼠怀孕率明显下降, 小家鼠、灰仓鼠平均胎仔数明显降低, 小家鼠、灰仓鼠和根田鼠施药区域的鼠类个体的亚成体比例与对照区域明显下降, 说明该药剂对当地害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可达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适口性也较好, 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唐涛  马明勇  符伟  王培 《植物保护》2019,45(3):215-221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10%三氟苯嘧啶SC、10%溴氰虫酰胺SC与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5.12%~100.00%,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09%~99.12%和78.34%~95.71%。10%三氟苯嘧啶SC、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高效,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很差;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94%~97.76%和74.91%~93.56%,药后15~30 d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23%~43.14%和35.34%~42.71%、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0.04%~48.06%和13.62%~34.78%。10%溴氰虫酰胺SC对稻飞虱有一定效果却难以控制其危害,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33.28%~62.11%,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51%~96.60%和86.51%~95.26%。综上,建议在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措施:若只有稻飞虱发生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轻发生,只需使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 g/hm^2即可;若稻飞虱发生较轻未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则只需使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45 g/hm^2即可;当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均达到防治指标时,建议于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或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1次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 34.5 g/hm^2,对水450~750 L/hm^2茎叶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5.
农田不同鼠密度最适毒饵站放置密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放置毒饵站控制鼠害既经济、持久、高效,又安全、环保.但实际应用中,毒饵站在农田中的布放密度很难掌握.如布放密度过大,则无效投入增加;密度过低,控鼠效果又不理想.为此,我们在毒饵站类型、放置位置、灭鼠效果等研究的基础上[1~3],于2004年在四川省彭山县农田进行了不同鼠密度下毒饵站最适放置密度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典型稻作区,对田间害鼠数量进行了逐月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鼠害防治试验。试验利用自制的蛇形管毒饵站,采用毒饵消耗量和夹夜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溴敌隆对田间害鼠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d灭杀,处理区害鼠数量随时间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对照区害鼠数量随时间呈持续上升趋势。试验开始阶段,处理区害鼠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到试验结束时,处理区害鼠数量低于对照。夹捕结果表明,以对照区鼠密度为标准,防治效果达到82.3%。如果考虑到试验开始时处理区鼠密度高于对照区,防治效果应当更好。  相似文献   

17.
根结线虫在内蒙古设施黄瓜生产中平均造成30%以上的产量损失,危害严重时导致绝收,为了明确41.7%氟吡菌酰胺SC有效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最佳施药时期,在定植后当天、3 d、7 d和15 d分别使用41.7%氟吡菌酰胺SC稀释1 500倍液灌根;以定植后当天使用对照药剂20%噻唑膦EW稀释1 000倍液灌根、10%噻唑膦GR 2 kg/667 m2地面撒施及未施药处理为对照,施药71 d后41.7%氟吡菌酰胺SC处理区的土壤根结线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3.75%、37.39%、32.05%、18.12%,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4%、60.8%、55.6%、33.4%,对照药剂处理根结线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6.4%、25.0%,防治效果分别为64.6%、39.8%。研究结果表明,〖JP+1〗41.7%氟吡菌酰胺SC稀释1 500倍药液于设施黄瓜定植后当天和3 d灌根处理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较好,都达到60%以上,增产明显,分别为25.1%和39.2%,本研究为41.7%氟吡菌酰胺SC防治黄瓜根结线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蝗是内蒙古察右中旗的重要害虫之一,年发生面积2.1万hm2,其中侵入农田为害可达1万hm2。该旗灰腾梁地区是内蒙古中西部的老蝗区,控制蝗虫为害对夺取农牧业丰收意义重大。为了明确5%锐劲特悬浮剂地面用药对草原、滩涂蝗虫的防治效果,2002年旗植保站对其进行药效试验,用药量为每667m5ml、10ml、15ml,其结果为药后1d防效分别为85.6%、92.9%、96.0%;药后7d防效为95.3%、96.9%、97.4%。3种用量的防效均较好。经统计分析,3者差异不明显。对笨蝗、白边痂蝗、宽翅曲背蝗、亚洲小车蝗均有较好防效。锐劲特悬浮剂防治草滩蝗虫效果好@梁善理$内蒙古察…  相似文献   

19.
徐翔  王朝斌  蒋凡  尹勇 《植物医生》2004,17(5):26-26
据报道,家栖鼠在花盆毒饵站和竹筒毒饵站中取食量最大,为进一步了解家栖鼠在农舍不同位置毒饵站中取食的差异,提高投饵准确性,2000年11月笔者在彭山县观音镇进行了家栖鼠对农舍不同位置放置毒饵站的选择性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猕猴桃小薪甲已成为陕西猕猴桃园发生的重要虫害之一。为解决猕猴桃小薪甲防治无药可用,常规防治药剂存在风险等问题,笔者在陕西省城固县猕猴桃园开展了两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小薪甲的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1%苦皮藤素水乳剂和0.5%苦参碱水剂对猕猴桃小薪甲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苦皮藤素水乳剂5 000~3 000倍液用药3 d后,防治效果为78.74%~96.79%,用药7 d后防治效果为86.84%~99.65%;0.5%苦参碱水剂3 000~1 000倍液用药3 d后,防治效果为74.28%~89.03%,用药7 d后防治效果为85.73%~96.08%。猕猴桃幼果期,推荐1%苦皮藤素水乳剂按5 000~3 000倍液使用,与常用化学农药防治效果相当,且具有持效期更长的优点;0.5%苦参碱水剂按3 000~1 000倍液使用,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常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