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梨星毛虫属鳞翅目,斑蛾科,又名梨叶斑蛾,俗称饺子虫、仓叶虫,除为害梨外,还可以为害苹果、桃、李、梅等果树。幼虫为害芽、花蕾、叶片。为害严重时,树冠的叶片可被幼虫全部吃光,花芽被害后,中空,变黑枯死。  相似文献   

2.
选择5年生腰果园,对腰果不同坐果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腰果果梨的被害率显著高于坚果被害率。不同部位的侵入率从高到低为果梨端部(果端)>果梨基部(果基)>坚果基部(坚基)>坚果中部(坚中)>果梨中部(果中)>果柄>坚果端部(坚端),果端侵入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不同方位腰果果实被害率及果虫量差异均不显著。田间不同龄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比率由高到低为3龄>4龄>5龄>2龄>1龄,3龄幼虫比率显著高于其他龄期。单果虫口数在1~6头范围内时彼此之间差异显著,最高单果虫口数12头,单果虫口数越多,比率越低。在田间应根据其为害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陈家庆 《广西植保》2000,13(4):25-25
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itiferalisGuenee  又称桃蛀野螟、桃蠹螟、桃斑蛀螟、豹纹斑螟、桃实螟、桃蛀虫等。除危害桃树外 ,寄主还有李、山楂、梨、石榴、柿、柑桔、枇杷、龙眼、荔枝、芒果、无花果、木菠萝等。  该虫的成虫对黑光灯有一定的趋性 ,喜食花蜜和吸食成熟的果汁。喜在枝叶茂密处的果上或相接果缝产卵 ,1个果上产 2~ 3粒 ,多的有 2 0粒。以幼虫蛀果和种子 ,被害果内外排积粪便 ,使果腐烂、早落。初孵幼虫在果梗、果蒂基部蛀食 ,脱皮后从果梗基部蛀入果心 ,食害嫩仁、果肉 ,一般 1个果内有虫 1~ 2头。有转果危害的习性。…  相似文献   

4.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5.
板栗栗瘤蜂,又叫栗瘿蜂。据田间观察,此虫在黔北地区主要为害板栗、毛栗、榨树等的芽、新梢和叶片。一、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被害枝叶形成06cm左右的瘿瘤,内壁木栓化,被害枝叶花势较差。由于幼虫为害芽的部位不同,其瘿瘤的大小、形状各异。一般被害短枝顶端的...  相似文献   

6.
钱开胜 《植物医生》2003,16(4):14-14
桔实雷瘿蚊是我国南方沙田柚产区为害果实的重要害虫。近期笔者发现该虫对脐橙果实也造成为害 ,且扩展速度快 ,严重影响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在生产上应引起重视。桔实雷瘿蚊幼虫初孵化时呈乳白色 ,蛀入果内为害后变为鲜红色 ,极富弹跳性 ,被害果实表皮出现油渍状小斑 ,有流胶现象 ,以果蒂四周及果肩为害较多 ;剖开果实 ,虫道腐烂呈灰褐色 ,并逐渐扩散 ,被害果一般未熟先黄 ,提早脱落。桂东北一般从 5月上旬开始为害 ,7~ 9月份为害最为严重。防治措施 :1.清除被害果。在虫害大量发生期间 ,经常性地摘除被害果 ,搜集落果 ,并集中到果…  相似文献   

7.
<正>梨虎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梨象甲。主要为害梨,有时也为害苹果,成虫为害梨芽、花蕾、幼果及果柄,被害果表面有不规则的长短不一的斑块。由于果柄被咬伤,常造成大量落果,据剑河县岑松镇屯州、苗  相似文献   

8.
黄杨绢野螟的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杨在贵阳地区是主要的庭园观赏植物之一,近年受黄杨绢野螟(Diapania per-spectalis Walker)为害日趋严重。幼龄幼虫取食叶肉,被害叶初期呈黄色枯斑,后至整叶枯萎脱落,四龄以后食量增大,为害更加严重。幼虫还有吐丝结巢的习性,吐丝将树叶及被害后的落叶缀合在一起,致使  相似文献   

9.
在吉林省敦化林区发现梢斑螟为害红松树干,经鉴定暂称为松干梢斑螟(Dioryctria sp.)。通过对其生活规律的观察研究发现,该虫在吉林省敦化林区1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被害部位越冬。4月下旬幼虫开始活动,潜入皮下为害韧皮部。7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7月下旬成虫羽化;8月上旬新幼虫由树干伤口侵入,9月下旬后幼虫在被害部位越冬。该虫为次生性害虫。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1.2%盐碱.苦参碱EC、48%乐斯本EC和20%丁硫克百威EC 1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1.66%、83.50%和82.63%。  相似文献   

10.
梨象甲 (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aire),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朝鲜梨象甲、梨虎.主要为害梨,有时也为害苹果.成虫、幼虫均可为害.成虫为害梨芽、花蕾、幼果及果柄,被害果表面有不规则的长短不一的斑块.由于果品被咬伤,造成大量的落果.近年来,剑河县梨树面积扩展很快,但由于管理粗放,不重视虫害的防治,梨象甲发生严重.据 2000年的调查,剑河县柳川镇清江、八一两村的落果率 50%以上.根据近 2 a来的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为害稻叶,仅有少数一龄有时取食嫩叶鞘外,叶片是其取食的唯一部位。幼虫为害叶片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缀叶吐丝作苞,一叶一苞,一苞一虫,二是只啃食叶上表皮和叶肉,留下下表皮,受害处呈明显透明的白条斑。稻纵卷叶螟幼虫共分五龄。笔者在多年的田间测报调查和虫龄分类中发现,不同龄期幼虫所造成的叶片被害状有较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从叶片上的不同被害状,识别出为哪一龄幼虫所害。经多年在测报和防治凋查中应用,结果很好,误差甚微。现将用被害状确定龄期的方法要领简述如下:1.稻纵卷叶螟蛾高峰期过后2~3天,当时水稻处于分蘖时,检查稻株心叶靠茎部喇叭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区梨瘿蚊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梨瘿蚊(DiplosisSP.)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梨芽蛆”。国内分布于河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省。仅为害梨,长江流域高温高湿,适宜其生长发育,发生程度重,武汉地区梨瘿蚊已成为梨园主要虫害。现报道如下。1 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梨芽、叶,幼虫在未展开的嫩叶边缘刮吸汁液,使叶面皱缩、畸形,成肿瘤状,叶缘正面相对纵卷。为害轻的幼叶长大后边缘不开展,凹凸不平,卷曲叶缘发黑皱缩;为害重的幼叶完全不开展,成筒状,变黑枯死而脱落。一片叶中常有几个至20多个幼虫为害。武汉地区春梢为害盛期为4月上中旬,夏梢为5月中旬,秋梢为9月初,以夏梢叶…  相似文献   

13.
梨网蝽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网蝽Sto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属半翅目.网蝽科,又名梨军配虫、花扁虫,花编椿。除为害梨外,还可以为害桃、李、杏、花红等果树。成虫和若虫群栖于寄主植物的叶背吸取汁液.被害叶表面呈现苍白色斑点.背面遍布斑斑点点的褐色液体排泄物.使叶背呈锈黄色或黑褐色.受害严重时.叶面一片苍白,引起叶片早期脱落,严重影响树势。  相似文献   

14.
缀叶丛螟Locostra musco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为害五倍子夏寄主盐肤木的主要害虫之一.关于缀叶丛螟在盐肤木上的为害情况、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方法在国内尚无报道,我们于1985—1990年在研究五倍子生产技术的同时,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为害情况缀叶丛螟对盐肤木的为害,以幼虫取食叶片,使成缺刻、孔洞,或仅剩叶脉、叶总轴,据近年来在我所五倍子生产试验地调查盐肤木,被害株率1986年为2.4%、1987年为7.4%、1988年达19.6%,被害的盐肤木往往整株叶片全被食光,枝条上仅挂着干枯的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陕西关中酥梨产区梨茎蜂的发生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9年-2021年,通过田间定期取样结合黄色粘虫板监测,系统调查了梨茎蜂生活史和成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梨茎蜂在陕西关中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梨树被害枝条内越冬。春季梨芽萌动时,梨茎蜂越冬幼虫开始化蛹,3月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出枝,3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雌蜂造成的折梢高峰期紧随成虫发生高峰期;4月下旬幼虫为害枝梢髓部,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枝条内越冬。黄色粘虫板不仅诱杀梨茎蜂成虫,同时也诱杀蜜蜂、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有益昆虫。因此,应抓住梨茎蜂出枝盛期诱杀防治,一旦成虫数量大幅降低,及时解除黄板。  相似文献   

16.
安榆林  邰明 《植物检疫》1993,7(3):203-203
我们在南京紫金山采集到一种为害柘树的天牛幼虫,经实验室饲养,羽化出成虫,经鉴定为黄星桑天牛 Psacothea hilaris(Pascoe)。该天牛幼虫首先在柘树皮下穿食,形成不规则坑道,然后深入木质部做蛹室化蛹羽化,由于枝干韧皮部被取食,致使被害枝干枯死。据报道,该虫在江苏需3年完成1代(实验室观察,6月化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不同生育期遭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63年在北京防蛾网室的条件下,在盆栽春玉米上分期用人工接种螟卵,試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得出如下的結果: 玉米产量的损失与玉米螟为害当时玉米的生育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在螟虫数量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心叶期(心叶中期、心叶末期)被害较穗期(灌浆期)影响产量显著为大;心叶末期孵化的螟虫,其为害所造成的損失又显著较心叶中期为大。心叶期被害的处理,产量較对照区显著減低,但穗期被害的处理,每株平均虫数为3.5—15.1时,产量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同一接种时期,处理間平均虫数的差异大部分是显著的,但产量間的差异則不显著。玉米受害时期对产量的影响远較同一时期不同虫量的影响为明显。虫数与心叶中期和穗期接种的两个处理的产量有显著的負相关,相关系数分別为-0.89和-0.88;虽然产量随着虫数的增加而递減的趋势是明显的,但每株虫数在1—12头的范围內,产量间差异不一定显著。虫数与心叶末期接种的处理的产量,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供試株数太少的原因。应用迴归方程式計算时,每增加一虫产量的損失,心叶中期为3.17%,穗期为1.84%。接种后被害玉米发育受到影响,心叶期遭受螟害植株高度減低17%。作者等指出心叶末期孵化为害的螟虫影响玉米产量特别严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玉米抽雄时,这批幼虫尚未成熟,大量轉移蛀入茎稈或为害正在成长中的雌穗,妨碍营养物的輸送和雌穗的正常受粉所致。本文試驗所得的結果,初步指出当前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提倡在心叶末期施药的措施,不仅从減少虫数上看是适当的,从保証产量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市危害夏高粱的穗部害虫有高梁条螟Proceras venosatu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ralis、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高梁穗虫(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等。高粱条螟在我市一年发生2代,8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一般每穗有虫2—3头,长势好的可达10头左右;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在10月中下旬以第四代幼虫为害夏高粱穗部,一般百株有虫15头左右,最高单穗有虫12头;玉米螟常年发生3代,以第二、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夏高粱,一般每株有虫1—4头,最高8头;高粱穗虫一年发生2代,第二代于8月中旬末开始进入穗部为害,9月初进入为害盛期,一般每穗有虫1—2头,单株最高8头。此4种害虫为害夏高粱主要是蛀茎、食粒、造成断茎、破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经1987年以来对防治适期、防治指标、防治用药试验,提出了心叶期适时用药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19.
魏建华  马谷芳 《植物保护》1964,2(5):231-233
梨潜皮蛾(Acrocercops astaurota Mey.)是一种检疫对象,又叫苹果潜皮蛾、串皮虫,属鳞翅目细蛾科。据文献记载国外分布有朝鲜、日本和印度,我国也有部分地区发生。被害寄主有苹果、梨、海棠、沙果、秋子、山定子、木瓜、榅桲等共25种,其中以苹果、梨被害最重。文献记载还能为害柳、栎、板栗、胡桃等,但据作者调查为害柳、胡桃等枝条的不是梨潜皮蛾,迄今为止还未发现该虫为害蔷薇科以外的植物。 该虫以幼虫在寄主枝条或梨果表皮下蛀食,初期出现弯曲线状隧道(图1),后期隧道汇合,表皮剥离翘起(图2),  相似文献   

20.
旋心异跗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心异跗萤叶甲[A pophylia flavovirens(Fairm aire)]俗称玉米旋心虫、玉米蛀虫,属鞘翅目叶甲科。2000年以来,栾川县玉米大面积受其为害。2002年7月,全县夏玉米普遍遭受为害,被害株率30%以上,部分重发田块幼苗全部死亡,平均减产50%,给秋粮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1为害特点旋心异跗萤叶甲初孵幼虫多潜伏于玉米苗根际附近,自茎基部蛀入茎秆内取食,蛀孔处褐色。一般情况下,其蛀入茎秆内深度为1~2cm。为害较轻时,叶片上出现排孔、花叶,玉米苗长势较弱;为害较重时,玉米苗萎蔫、枯心或叶片卷缩,植株畸形,不能正常生长直至死苗。幼虫有转株为害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