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物菌肥对辣椒和土壤肥力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生物菌肥的效应和合理施用,在保护地施用生物菌肥后栽植辣椒,分析测定施用纯化肥、未发酵型生物菌肥和发酵型生物菌肥下的辣椒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增产增收效果方面,发酵型生物菌肥明显优于未发酵型生物菌肥。生物菌肥还对抑制辣椒亚硝酸盐积累、提升辣椒Vc含量、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有一定作用。发酵型生物菌肥能提升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含量。  相似文献   

2.
对连续8 a施用氮磷钾肥的黄土高原地区‘红富士’苹果园的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对苹果产量与土壤养分累积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苹果产量,增产率为12.8%~128.3%,增产率随施肥年限增加有增加趋势。NPK处理增加了果园土壤的有效氮、磷、钾含量,其累积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差异较大。与对照(CK)相比较,NPK处理使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的速效氮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24.9 mg·L-1、36.9 mg·L-1和49.7 mg·L-1,速效磷增加了20.1 mg·L-1,12.6 mg·L-1和4.3 mg·L-1,速效钾增加了50.9 mg·L-1、61.8 mg·L-1和31.2 mg·L-1。这表明长期施肥下,果园土壤中速效氮的累积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速效磷的累积量随土层深度减少,速效钾累积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相关性分析表明,20~40cm土层的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与当年的苹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上一年度苹果产量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省庆阳市结果 3、6、9、12、15年的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苹果园结果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030 cm和3030 cm和3060 cm土层逐年降低;速效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60 cm土层逐年降低;速效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3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998 mg/kg,303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998 mg/kg,306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655 mg/kg,但结果 6年后,变化相对缓慢。全磷含量逐年增加,06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655 mg/kg,但结果 6年后,变化相对缓慢。全磷含量逐年增加,03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37 g/kg,303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37 g/kg,306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28 g/kg;有效磷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6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28 g/kg;有效磷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83 mg/kg,30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83 mg/kg,306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23mg/kg。全钾含量06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23mg/kg。全钾含量030 cm土层和3030 cm土层和3060 cm土层均无明显变化;速效钾含量随结果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060 cm土层均无明显变化;速效钾含量随结果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030 cm土层平均每年降低2.638 mg/kg,3030 cm土层平均每年降低2.638 mg/kg,3060 cm土层平均每年降低2.388 mg/kg。  相似文献   

4.
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及可溶性盐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以大棚蔬菜土壤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含量、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10cm处,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质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盐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0~10cm)含量最高,10cm以下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含量显著减少;表层土壤(0~10cm)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Ca~(2+)和NO_3~-,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59.71%和阴离子总量65.95%。  相似文献   

5.
对山地橄榄园连续4年种植牧草羽叶决明。结果表明,橄榄园生草促进了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010、1010、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下降了0.33、0.21 g/cm3;不同土层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有所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下降了0.33、0.21 g/cm3;不同土层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有所提高,010、1010、1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18.2%、14.0%;1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18.2%、14.0%;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3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210.2%;土壤pH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降低8.2%;2009—2012年橄榄667 m2产量显著提高了8.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210.2%;土壤pH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降低8.2%;2009—2012年橄榄667 m2产量显著提高了8.0%11.1%。  相似文献   

6.
在有机肥氮与无机肥氮按不同配比施用的情况下,研究‘南果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单施有机肥显著降低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提高了土壤的总孔隙度。有机无机配比施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不如有机肥,但高于化肥。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有机肥比例的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pH值有下降的趋势。有机无机配比施肥显著增加了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2008—2011年进行了梨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后第3~4年梨果实单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种植白三叶草土壤碱解氮含量比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高;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土壤速效钾含量比种植白三叶草高。这2个草种可有效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调节梨园近地层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8.
以巨菌草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法,将样地人工种植巨菌草按照种植时长分为1年(FY)和2年(SY),设置根际、株缘和株间为水平方向,0~100 cm为垂直方向,并设置裸沙地作为对照(CK),研究了人工种植巨菌草后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以期为该地区土壤改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速效钾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表层土壤的增加效应最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加效应逐渐减弱。最底层土壤效果最小,其中速效磷对巨菌草种植时间的影响最明显且SY土壤养分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垂直方向对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效果集中于表层以下,有机碳多集中于10 cm土层以下,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该效应逐渐减弱;对于水平方向,根际对于相同深度的增幅效果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该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种植年限对设施菜田土壤pH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以山东省寿光地区设施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pH值以及有机质、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寿光地区设施菜田各土层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与露地小麦土壤相比降幅达0.05~0.69个单位,其中尤以0~20 cm土层降幅最大,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下层土壤pH值下降明显,种植10 a后20~40 cm土层土壤pH由8.67下降至7.99。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明显增加,1~3、4~6、7~9、≥10 a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质与露地小麦土壤相比分别增加了6.1%、46.4%、66.5%、125.3%。土壤无机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小麦土壤,但种植年限影响不大。各土层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加,1~3、4~6、7~9、≥10 a种植年限设施菜田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分别是露地小麦土壤的8.9、14.8、18.1、18.3倍,有效钾含量分别是露地小麦土壤的2.8、3.2、3.5、3.5倍。设施菜田各土层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但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土壤pH值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磷钾肥对芹菜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磷钾肥促进了芹菜的生长,其中茎粗增加12.9%,产量提高19.9%,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14.6%、44.3%和22.5%;施用生物磷钾肥,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速效磷含量增幅为17.7%~117.6%,速效钾含量增幅为16.1%~36.4%。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硅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北方大田黑土,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无苗土壤加硅、种苗硅灌根、种苗硅叶面喷施等不同施硅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苗土壤不加硅对照相比,无苗土壤加硅处理后第20、30天,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EC值及土壤脲酶、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种苗不加硅对照相比,种苗硅灌根处理后第20、30天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 H值、EC值及土壤脲酶、转化酶活性,降低或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与种苗不加硅对照相比,种苗硅叶面喷施处理后第20天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有效磷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综上,不同施硅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硅灌根处理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最大,无苗土壤加硅处理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次之,硅叶面喷施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王帅 《蔬菜》2024,(2):39-44
为避免因茄子连年种植导致的土传病害增加而对茄子生产造成影响,形成健康、生态的解决办法,以茄子不间作为对照,研究分析了茄子与平菇、甘蓝、甘薯3种作物分别间作后对其长势、产量及根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茄子与3种作物间作对茄子株高日均生长量、茎粗、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667 m2平均产量以及根际土壤干质量、含水量、EC值、碳氮比、有机碳含量、无机碳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均未造成显著影响;茄子与甘蓝间作较与平菇、甘薯间作可显著降低土壤干质量和速效钾含量,且较对照分别降低了8.58%和11.11%,这有利于土壤孔隙度的增加,同时较对照极显著提高了茄子根际细菌总量,显著提高了根际真菌总量及根际细菌与真菌总量比值,分别较对照提高114.44%、42.18%和49.56%,这有助于茄子连作障碍的消减及土传病害的防治;茄子与平菇间作极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的pH值,较对照降低5.36%,极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分别降低16.99%和17.10%,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幅达36.10%,极显著提高了根际细菌总量和真菌总量,分别提高71.84%和1...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冀西北坝上地区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该地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围封林地、围封采伐地、未围封林地和耕地)下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耕地的pH在7.5~8.5之间,明显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在6.5~7.5之间)(P<0.05);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都明显高于3种林地(P<0.05);2种封育林地表层土壤(0~10 cm)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未封育林地(P<0.05),但深层土壤差异不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耕地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外,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养分含量变化曲线呈"V"型;3种林地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拐点均在10~20 cm土层,养分含量变化曲线呈"L"型.由以上结果得出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影响,耕地因为人工施肥的原因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林地,但土壤有明显的盐碱化趋势;封育可明显提高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但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15.
为综合评价河北省太行山地区苹果园土壤肥力与施肥现状,通过实地调查该地苹果园不同养分投入量、投入类型以及各养分在0~60 cm土层分布状况,并进一步采用产量差法探究最佳养分投入量。结果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地区苹果园有机肥平均施入量为5934.72 kg/hm^2,以鸡粪、羊粪、牛粪为主;无机肥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777.63 kg/hm^2、421.86 kg/hm^2、543.39 kg/hm^2。土壤养分随土层加深呈降低趋势,其中0~20 cm土层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含量均达到了丰富水平,但有效锰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有效铜、有效锌处于适量水平。产量差模型分析显示,河北省太行山苹果园最高产量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821.87 kg/hm^2、580.73 kg/hm^2、676.99 kg/hm^2。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降低氮、钾肥投入,适当补充磷、锰肥,同时搭配有机肥。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坡位对油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冀西北不同坡位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位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结果表明:(1)冀西北油松林土壤容重在1.01~1.09 g/cm3之间变动,土壤容重坡上普遍高于坡下,二者差异显著;垂直梯度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2)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3.48%~61.48%,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坡上与坡下差异显著,平均来看坡下高于坡上。(3)土壤持水能力坡上与坡下差异较大,坡下总体高于坡上,其土壤饱和持水量最大相差108 t/hm2。(4)土壤养分坡上和坡下总体差异显著,均呈现坡下>坡上;从土壤垂直梯度来看,全氮、全磷与有效磷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增加,全钾、碱解氮与速效钾在土层垂直梯度上变化不明显。有机碳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小,土壤pH值坡上与坡下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集了南京市中心城区部分主干道路0~20 cm和20~40 cm的绿地土壤,研究其容重、土壤孔隙度、pH、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以了解道路绿地土壤的基本性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道路绿地表层土壤(0~20 cm)容重大,孔隙度小;pH在7.21~9.00之间,较自然土壤明显偏高,以偏碱性为主;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平均值分别为23.6、17.7 g/kg,碱解氮平均值分别为50.493、2.39 mg/kg,基本处于中偏低水平;速效磷平均值分别为24.21、5.1 mg/kg,处于中偏高水平。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显著相关(P<0.01),可以作为表征城市绿地土壤肥力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社妮  白岗栓 《园艺学报》2007,34(5):1135-1140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清耕和间作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6年、4年、2年仁用杏园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树体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作沙打旺,除了在秋季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以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显著降低了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且间作沙打旺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间作年限越长效果越显著,但对10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速效氮降低深度达500 cm土层,速效磷、速效钾达300 cm土层,且间作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显著削弱了树体的长势,降低了坐果率和杏仁产量。间作沙打旺存在着与仁用杏争水争肥的矛盾,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明柑橘园连续多年撒施复合肥后土层中氮、磷、钾的分布特征,【方法】2009年对重庆忠县30个紫色土柑橘园和江西省赣南地区3个县(市)24个红壤柑橘园不同土层的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柑橘园连续多年撒施复合肥后,不同土壤剖面中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从上往下逐渐降低。在紫色土柑橘园,碱解氮主要累积在5~2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5.76%;有效磷主要累积在0~1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79.41%;有效钾主要累积在5~2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4.18%。在红壤柑橘园,碱解氮主要累积在10~30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46.12%;有效磷主要累积在0~10 cm土层内,占累积总量的76.78%;有效钾主要累积在3~20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0.56%。【结论】氮肥撒施后在土壤中移动能力较强,而磷肥在土壤中难于移动,钾肥介于氮肥和磷肥之间。  相似文献   

20.
李春龙 《中国蔬菜》2009,1(20):46-49
以辣椒品种二荆条为试材,研究了外源化感物质香草酸对辣椒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4种土壤酶活性均随着香草酸浓度增加而呈增大的趋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多酚氧化酶,在香草酸浓度为1×10-7 mol·L-1 时,其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了13.3 %;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随着香草酸浓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而土壤 硝态氮含量却呈增加的趋势;4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及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硝态 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