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丙烯酸水性漆的涂饰工艺及其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樟子松为基材,采用丙烯酸水性底漆和面漆对其进行涂饰,研究了木材粗糙度及底、面漆的涂布量对漆膜的附着力、硬度、耐热以及耐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木材的表面粗糙度对漆膜附着力有较大的影响,而底面漆的涂布量对漆膜的附着力、漆膜硬度、耐热性及耐水性影响较小。综合各方面因素,得出了最佳涂饰工艺:底漆与底漆、面漆与底漆、面漆与面漆之间均用600目的砂纸进行打磨,采用两底两面的涂饰方法。此时,木材的表面粗糙度Ra为2.19μm,最终漆膜硬度为HB,附着力、耐热、耐水性均高达1级。  相似文献   

2.
观光木是广西大力发展的珍稀树种之一,具有优良的材性和机械加工性能.本文以观光木木材用的涂饰聚氨酯清漆和水性木器漆为研究对象,研究漆膜理化性能、光泽度和色度学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观光木木材高附加值实木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研究表明:①聚氨酯清漆的最佳涂饰工艺为:砂纸选用400#(表面粗糙度Ra为2.3),底漆涂布量为50 g/m2,面漆涂布量为70 g/m2,涂饰次数为3底3面;②水性木器漆涂料的最佳涂饰工艺为:砂纸选用320#(表面粗糙度Ra为2.9),底漆涂布量为100g/m2,面漆涂布量为120g/m2,涂饰次数为3底3面;③从漆膜理化性能、改善观光木表面光泽度和色度学特征以及节约原料看,聚氨酯清漆比水性木器漆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重组竹作为近年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应用于家具、建筑等多个行业。由于使用环境复杂且竹质材料有吸湿膨胀等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湿和微生物繁杂的条件下,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探究重组竹表面涂饰工艺对漆膜性能的影响,有助于解决重组竹材料在复杂环境下导致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的问题。【方法】通过探究不同工艺条件下重组竹涂饰后漆膜性能的变化,主要研究涂饰工艺过程中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重组竹初期表面先用180目砂纸再用320目砂纸砂光;聚氨酯底漆涂布量为120 g·m-2;中间层硝基漆涂布量250 g·m-2基础上,硝基漆面漆涂布量为150 g·m-2,涂布1次,漆膜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2H、耐磨性等级为1级、光泽度为70.6、耐水蒸气等级为2级。【结论】探明了重组竹初期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的变化对漆膜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其中最佳的涂饰工艺为:用180...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极限模拟方法,探讨着色剂、漆膜喷涂厚度、空气湿度、薄木含水率以及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对家具用PU/PE涂饰漆漆膜泛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着色剂中的稀释剂、底漆厚度、空气湿度、薄木含水率以及表面粗糙程度,是引起漆膜泛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变色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服装及工业领域,但是针对木器表面水性涂层变色材料研究较少。从底漆道数、面漆道数与变色粉的添加方式三个方面探究添加变色粉的水性涂料在杉木表面的最佳涂覆工艺以及变色效果,测试了漆膜光学性能、变色效果、力学性能和耐液性能。结果表明:底漆涂刷方式对漆膜色差影响最大,变色粉添加方式对漆膜光泽度影响最大,而相同测试条件下三种因素都不影响漆膜抗冲击力、附着力、耐液等级、光泽度,以及水性涂料漆膜/杉木成分;底漆2道、面漆2道、变色粉于面漆中添加为可逆变色水性涂料的理想涂覆工艺,可以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变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UV光固化数码喷绘技术是一种高效便捷的表面打印技术,用于家居板材表面装饰可满足环保与个性化的高分辨图案定制的需求。选取木质家具常用的中密度纤维板(MDF)为对象,研究最佳的基材表面预处理,优化UV喷绘涂层的涂刷效果。首先,通过测量不同目数砂纸预处理后MDF表面的粗糙度、表面接触角,分析表面机械处理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表征UV喷绘后涂层的性能,确定MDF表面机械处理的最佳砂纸目数。然后,采用4种不同种类的PU与PE底漆预处理MDF,再进行UV数码喷绘;通过表征喷绘涂层的光泽度、附着力、耐磨性、硬度以及板材吸水率性能,获得MDF最佳的底漆涂刷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00#砂纸打磨后,MDF表面粗糙度较低,润湿性较好,此时涂层的光泽度与附着力最好。比较不同的底漆种类与涂刷次数发现,由于UV喷绘涂层较薄,底漆性能对喷绘涂层影响较大,通过刷涂2~3道白色PU底漆预处理基材,可较好地提升UV喷绘涂层的附着力、表现力,并降低MDF基材的吸水性。  相似文献   

7.
探究涂覆工艺对杉木表面可逆变色水性涂料性能的影响。以底漆道数、面漆道数与变色油墨添加方式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并优化工艺参数,探究不同涂覆工艺对添加变色油墨水性涂料漆膜的力学、光学、耐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老化温度和时间对漆膜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色油墨添加方式对漆膜色差和光泽度影响最大;对于添加变色油墨的水性涂料,涂覆工艺对漆膜附着力、抗冲击力、耐液等级等原有性能影响较小,不同涂覆工艺下漆膜光泽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当涂覆工艺为3道底漆、3道面漆、变色油墨添加于面漆中时,形成的漆膜变色性能、光泽度较佳,漆膜综合性能良好,漆膜变色性能在老化时间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稳定。该研究为智能涂料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高密度重组竹的表面涂饰性能,分析了不同密度重组竹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润湿性和漆膜附着力,考察了密度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竹的密度越高,其表面越光滑,粗糙度越小,Ra最低仅为1.71μm。同时,随着重组竹密度的增大,蒸馏水、甲酰胺和二碘甲烷三种极性不同的液体的接触角变大,表面自由能也随之降低。受表面粗糙度和润湿性的影响,低密度的重组竹与高密度的相比,具有更高的漆膜附着性能。然而,根据GB/T4893.4—2013对漆膜附着力的分级,所有重组竹对水性和油性木器底漆的表面漆膜附着力均为2级,表明密度对重组竹表面的漆膜附着力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高密度重组竹的表面涂饰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涂饰工艺对木质体育地板表面滑动摩擦系数的影响,试验因素为面漆涂饰次数、涂料种类和面板砂光目数,试验测试指标为表面滑动摩擦系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涂料种类与测试指标呈极为显著的影响关系,水性面漆涂饰的试件表面滑动摩擦系数相对较高;其他2个因素与测试指标之间无显著影响关系。砂光目数极可能对表面滑动摩擦系数有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关系被底漆涂饰工艺所覆盖,因此所有试件的表面滑动摩擦系数全部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直接印刷技术处理压缩杨木,可增强杨木表面的装饰性。为解决印刷工艺中出现的漆膜附着力差的问题,试验探究了增强漆膜附着力的底漆改进工艺及白色底漆遮盖木纹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水性底漆和UV附着底漆相结合的工艺,同时在白色底漆遮盖木纹前,增加一道UV韧性底漆,可保证产品漆膜附着力等级不降低,按照GB/T4893.4—2013《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4部分:附着力交叉切割测定法》检测,达到LY/T1986—2011《直接印刷木地板》中规定的2级以上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涂覆水性透明漆膜单板的光变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接涂刷涂料与覆膜两种方式,涂饰杨木和樟子松单板,并对涂饰后的单板进行进行氙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和光变色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直接涂饰与覆膜的单板受光辐射时均发生变色,且光变色规律基本一致;直接涂饰单板的总色差值(ΔEa*b)大于覆膜单板,说明利用覆膜的方法研究涂饰单板的光变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杨木、樟子松等人工速生林木材的材质松软等缺陷,对其进行乙酰化处理,并进行性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乙酰化处理后,木材的热塑性提高,尺寸稳定性增强,漆膜附着力无显著变化,但胶合强度有所下降。建议对乙酰化木材进一步进行压缩处理,以提升其密度和表面硬度等性能,满足家具,特别是厨卫家具用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志佳  鲍甫成  傅峰 《林业科学》2012,48(1):143-147
以杨木单板为基体,以热敏染料、显色剂、十四醇、增感剂为木材温致变色剂,利用超声波浸渍注入木材的方法制备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研究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的浸渍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试件变色色差(ΔE*)的主要试验因子为超声波功率,方差分析其在0.01水平下对试件ΔE*影响显著;其次为浸渍时间和浸渍温度,方差分析二者在0.01水平下对试件ΔE*影响不显著。最佳浸渍工艺为浸渍温度75.0℃、浸渍时间4.0h、超声波功率120.0W。研制成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新产品,杨木单板起始变色温度为26℃,终止变色温度为32℃;温度由26℃升至32℃时,试件由蓝色变成木材本色;温度由32℃降至26℃时,试件由木材本色变成蓝色,达到室温可逆变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使用国内木器涂饰常见的3种清漆:硝基清漆、醇酸树脂清漆、聚氨酯清漆,系统测试3种桉树木材涂饰前后色度学参数的变化,以期揭示涂饰过程中3种桉树木材材色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涂饰工艺的确定及控制涂饰后的材色提供参考.试验表明:涂饰前后木材色度学特征的变化是渐变过程,与涂饰次数有关;使用不同清漆,不同树种色度学参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moisture, and mechanical action during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 (THM) processing, on the changes in surface properties of poplar, namely, surface color, roughness, wettability, and micro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bserved changes in surface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also analyzed. Poplar woods with high moisture content were compressed using different pressures at temperature of 160 °C for four different periods. The wood surfaces became darker and smoother, and their surface free energ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THM process. THM process markedly reduced surface hygroscopicit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ood. The cell lumens of THM wood became narrow with increasing compression ratio due to the enhancing high pressure. Collapse and fractures of cell walls developed during THM treatment. Furthermo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seri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i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wood took place during THM process, such as degradation of hemicelluloses, condensation of lignin, and decomposition of extractives. In turn, these chemical modifications contributed to the darkening of color as well as the reduction of wettability and surface free energy of THM wood.  相似文献   

16.
速生杨木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近年来杨木改性优化的研究进展。对速生杨木材进行优化处理可使其在性能上接近或超过天然林木材,这对充分利用速生杨木资源、缓解木材供应紧张局面、促进林业经济良性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杨木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依靠物质填充处理和非填充处理两方面,主要包括浸注有机物、无机物的改性处理,压密化处理,高温热处理以及多种方法联合改性处理等。  相似文献   

17.
水性树脂底漆对木材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是决定木器涂装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给木器水性漆涂装提供基本依据,选择松木、杉木、橡木、奥古曼和非洲紫檀5种木材,研究水性丙烯酸树脂底漆、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底漆、双组分水性丙烯酸树脂对其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以漆种、底漆质量分数、树种和干磨砂纸粒度为影响润湿性的因素,分别研究水性树脂底漆在木材弦、径切面的接触角大小和5种木材弦、径切面的孔槽比,分析影响木材表面润湿性的因素及原因。结果表明:4个因素水平中,底漆质量分数和漆种对木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非常显著,树种对其影响显著,干磨砂纸粒度对其无显著影响;5种木材径切面的孔槽比高于弦切面,针叶材弦、径切面的孔槽比高于阔叶材,径切面的润湿性优于弦切面,针叶材表面润湿性优于阔叶材;此外,单组分水性树脂底漆在5种木材弦、径切面的润湿性优于双组分水性树脂底漆。因此,在木器水性漆高质量涂装中,对于不同木材种类应该选择合适的水性涂料及最优质量分数,才能保证涂装中底漆良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成  程瑞香 《森林工程》2014,30(5):27-29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速生林树种之一。为了充分利用杨树资源,提高速生杨木的品质,缓解我国目前木材的供需矛盾,迫切需要对杨木进行改性处理。论述速生杨木改性的研究进展,目前对速生杨木改性主要是从其材质松软、密度小、硬度低、易腐朽、尺寸稳定性差等天然缺陷出发,采取浸渍处理和非浸渍处理两大主要方式。浸渍改性包括采取有机物浸渍改性、无机物浸渍改性或二者联合浸渍改性。非浸渍改性包括与其它物质或材料复合改性,压密改性,热压改性,高温热处理改性、熏烟热处理改性、汽蒸改性,水热改性以及多种方法联合改性处理。研究表明,这些改性处理方式对杨木材性提高有显著作用,为杨木高附加值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树、柳树是中原地区主要的速生树种,为充分利用速生林软质木材,研究其改性工艺,提高木材品质。作者通过对杨、柳木干燥改性实验,对软质木材进行改性。改性后木材尺寸稳定性增强、硬度大幅增大,杨树、柳树硬度分别提高49.2%、40.1%;木材的抗弯强度分别提高49.0%、5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