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川西北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脱水、虚脱及急性败血症.牦牛大肠杆菌病在牧区普遍存在.该病既是原发性疾病又可继发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耐药谱也越来越广,牧民很难准确选用高效药物.既影响疗效,又造成药物的浪费.我们在对发病牦牛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并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有效防治牦牛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生牦牛犊牛容易产生大肠杆菌性腹泻疾病,其会影响牦牛犊牛的食欲,促使其精神不振.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牦牛犊牛死亡.所以,提出有效的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诊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基本概念、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诊治的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减少牦牛犊牛受到大肠杆菌性腹泻疾病的影响而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标准规定了高寒牧区牛犊腹泻病的诊断和防治。本标准适用于牦牛生产专业合作社,放牧牦牛和动物诊疗单位对牛轮状病毒、大肠杆菌、隐孢子虫及消化功能不全引起的腹泻引起犊牛腹泻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大肠埃希氏菌是主要病原。为了查明青海地区牦牛的大肠杆菌菌株中存在的毒力基因类型、血清型及耐药关系,本研究收集了青海高原腹泻牦牛292份肛拭子,采用纸片扩散试验、平板凝集试验、PCR试验评估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血清型和进化分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中多重耐药率占97%,至少含有一种毒力基因;10种毒力基因(sfa、eae A、cnf1、etr A、pap C、hly A、aer、fae G、rfc和sep A)中优势毒力基因sfa占96.9%;一些抗性表型和毒力基因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OR﹥1);大部分大肠杆菌属于A型(79.5%),其他属于B1(7.5%)、D(4.1%)、B2(5.8%)和F型(0.7%);在所有检测到的大肠杆菌菌株中,血清型O91和O145最为普遍,分别占15.4%和14.4%。结果表明,腹泻牦牛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性较高,携带毒力基因种类多,这给大肠杆菌的防治带来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牦牛犊腹泻是危害牦牛的犊疾病之一,明确牦牛犊腹泻病因及用药现状,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及牦牛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的意义。作者对犊牛腹泻发病原因、药物防治现状及其存住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在甘肃甘南也有流行。为分离鉴定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并探究其致病性,采集甘南牦牛新鲜腹泻粪便50份,进行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选择培养基分离纯化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表明:27株分离株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符合大肠杆菌的特征;对分离株进行动物试验,表明4株具有致病性。最后结合试验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讨论了牦牛大肠杆菌病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减少牦牛大肠杆菌的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以及临床治疗中,发现了很多种能够导致牦牛发病死亡的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牦牛急性死亡,这给牦牛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的几种牦牛高致死率疾病有:炭疽、恶性水肿、气肿疽、瘤胃酸中毒、犊牛大肠杆菌.本文主要是简单论述这几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问题,并对不同种类的疾病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为以后的牦牛养殖提供一些方法,让牦牛养殖户能够通过养殖健康的牦牛获得更多的收益,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牦牛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几率逐年递增,已经严重威胁了广大牦牛饲养者们的经济收入。鉴于此,本文以包虫病为例,围绕着牦牛包虫病有效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及探讨,便于今后能够更好地防治牦牛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疾病,做到提早预防及治疗,尽可能地挽救饲养者们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病症包括败血型、肠毒血型、仔猪白痢等。临床呈急性败血病或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轻者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者造成犊牛死亡。1病原体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可随着乳汁、饲草、饮水等进入犊牦牛胃肠道。初生犊牦牛抗病力弱,如果未及时获取初乳,没有得到母源抗体,或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可诱发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此外,各种不良应激,如,母牛运动不足、牛舍卫  相似文献   

10.
牦牛结核病影响牦牛健康,造成养殖者经济损失。牦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本文以32例牦牛结核病为例,简介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寄生虫病作为威胁牦牛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影响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牦牛寄生虫病的危害、发病原因、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牦牛养殖中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高原环境中,牦牛患病主要是由于自身的机体功能受到损害或者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环境失衡,从而导致牦牛的自身生长受到阻碍或自身的生产性能低下或者丧失,从而导致牦牛的死亡。由于在高原地区的牦牛分布较为分散,因此,对于防治牦牛患病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一旦牦牛发病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将损失降到最低。本文就牦牛疾病的防治方针和对策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对牦牛疾病的防治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青海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高原犊牦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和犊牦牛咽炎)的病因及症状,并针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对犊牦牛的预防,提高青海地区犊牦牛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严重影响牦牛生产的细菌性传染病,该病既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又是其他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因而是继主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得到控制以后,引起牦牛生产重大经济损失的重要传染病。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良好,但其易产生耐药性,且常呈多重耐药,同时对肠道的微生态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对牦牛大肠杆菌病疫苗的研制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用药敏片法对分离的27株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这些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和利福平耐药性最高为96.3%,红霉素其次为70.3%,头孢曲松为22.2%,对四环素、新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较敏感,对加替沙星不耐药。此外,每株大肠杆菌都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最多可耐5种,最少耐2种。因此,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有一定的耐药性,需强化甘南地区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性监测,以更好的为临床合理选药,防治大肠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口膜炎是牦牛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该项疾病非常容易在外界刺激下产生,因此发病率比较高。当牦牛感染上口膜炎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膜炎症,若不能及时进行防治,还会导致牦牛出现断舌、死亡等状况,加强牦牛口膜炎防治研究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根据牦牛口膜炎发病原因,对牦牛口膜炎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进行细致阐述,并从加强饲料管理、严格执行灭菌、及时进行防疫、开展隔离治疗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牦牛口膜炎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作为高原牧区主要畜种的牦牛,气候的骤变和环境的改变极易引发牦牛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高原牦牛呼吸系统疾病有感冒、支气管炎、咽喉炎等,高原牦牛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快,传播速度迅速等特点,直接影响着牦牛的健康生长。引发牦牛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多样,在对病症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牦牛的常见病如创伤、瘤胃积食、寄生虫病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牦牛疾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西藏班戈县奶牛场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从西藏班戈县奶牛场采集90份牦牛腹泻粪样,采用分离鉴定、PCR检测、药敏试验以及生化试验等方法。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得到18株牦牛源大肠杆菌,其中疑似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的有6株(B13、B4、B7、B27、B29、1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株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不敏感外,其余药物均为高度敏感;生化试验结果表明:6株疑似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均能产酸并产气;吲哚、硫化氢、硝酸盐、明胶、M-R试验均为阳性;肌醇、山梨醇、V-P、柠檬酸、尿素试验均为阴性,其结果跟大肠杆菌的有关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在牦牛源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22对基因中,只检测出2对(STP和CS8)毒力基因,检出率为33.33%。本次试验结果指示西藏班戈县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基因的确存在,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急需加强以及重视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牦牛腹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和流行,并合理选药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20.
牦牛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常见于我国高原地区畜牧养殖业中,腹泻病是牦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肠道疾病,其对牦牛的生长发育以及健康状况有着不利影响,并严重损害养殖户效益。对此,本文对牦牛腹泻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