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类型为自变量,将职工家庭分为"国有+国有""国有+其他""国有+家庭""其他+家庭""家庭+家庭""其他+其他"6类,分析了家庭类型对家庭消费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林区职工不同家庭类型在消费数量和消费产品类型上,都呈现出不同特点。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和企业刺激家庭消费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同国内消费情况一样,国际上人们的粮食消费在实现从杂粮到细粮转变的一段长时间后,又开始重回到消费杂粮上,特别是小杂粮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管子》阐述的辩证消费伦理思想,在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上地位非常独特。以独特的视角,从社会层面上分析了节俭型消费伦理思想与奢侈型消费伦理思想的社会作用和伦理价值,并指明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无论哪种消费模式都应注重对消费尺度的把握。以其特有的消费尺度为指导,把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费伦理思想辩证地统一于服务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4.
李凌云 《甘肃农业》2006,(6):118-119
消费方式指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的结合方式,即人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途径和形式去消费消费资料,以满足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当前消费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对资源的过度浪费正使人类面临看很多以前不曾面对的危机,两极分化导致消费的不平衡等。创建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我们提倡绿色消费、节俭条件下的适度消费和有利于维护消费秩序的约定消费。  相似文献   

5.
管好管家     
石飞 《百姓》2005,(8):43
最近,国务院号召下大气力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倡导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培养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一些地方一讲到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往往把注意力瞄向普通老百姓,不厌其烦地大训特导:不可浪费一寸土、一度电、一滴水、一斤煤.当然这很需要,也应该这么做.不过我以为,这好像有点"转移视线"、"舍本逐末"和"拣芝麻丢西瓜"的味道,节约理念、模式的形成,须各级领导干部起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6.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重要途径,但绝不是短期行动,关键是要以此为契机,提高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和产业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建立稳定的消费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分析建立农产品消费扶贫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以普洱市为例,探析了普洱市从"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建设农产品消费扶贫长效机制,开创了"红配绿"的特色消费扶贫模式,依托"互联网+",开展数字经济工作等,最后阐述了农产品消费扶贫长效机制的实施策略,以期能为其他贫困地区开展消费扶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伊犁河流域一个哈萨克族村落的婚嫁消费进行调查,探讨哈萨克族婚姻支付、婚姻中介、通婚范围以至婚姻的缔结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分析哈萨克族婚嫁消费的特点,从补偿与互惠、身份建构和家族与社会交往等方面阐述了哈萨克族婚嫁消费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敏  付兴艳 《甘肃农业》2006,(12):43-45
近年来有关教育消费的投诉很多,而围绕教育消费产生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因而教育消费究竟是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体力劳动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已逐步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知识日趋商品化,从而导致传播科技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也呈现出商品的属性,教育成了一种消费品,所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修订,将教育消费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是势在必行之事.  相似文献   

10.
法律赋予了消费者广泛的选择权,但对消费者来讲还存在一个如何使用、如何实现的问题.事实上,消费者选择权的实现,既有赖于其本身的消费知识,又有赖于其对选择权的灵活、充分运用.在选择权的运用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农村的消费状况和水平与农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中国消费者协会2007年12月4日发布的"农村消费维权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当今农村消费正出现新的趋势,从中也折射出农民生活在这几年中的五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商务会客、家庭饮用和礼品赠送等场合的产品和服务消费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将葡萄酒作为他们的选择目标之一.通过对消费心理的分析,消费者的购买理由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  相似文献   

13.
田春苗 《甘肃农业》2005,(10):148-148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弱势群体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此,必须在法律上明确界定消费损害的有关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消费损害的概念、特征以及经营者在消费损害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借此以完善我国现行消费保护制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现状,得出大学生比较热衷网络信息消费,理智消费多于冲动消费,大学生基本掌握网络信息消费,但消费能力有限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如今,面对频繁曝光的"瘦肉精","注水肉"等肉制品安全事件,人们对肉食品消费保持谨慎的态度.据调查显示,肉制品是最令消费者担心的食品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消费中存在的"畸形"消费方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探寻新的消费模式.而生态消费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它把人类的消费纳入生态系统之中,使之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消费模式的重大变革,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秦敏  付兴艳 《甘肃农业》2006,(12):43-45
近年采有关教育消费的投诉很多,而围绕教育消费产生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因而教育消费究竟是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体力劳动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已逐步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知识日趋商品化,从而导致传播科技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也呈现出商品的属性,教育成了一种消费品,所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修订,将教育消费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是势在必行之事。  相似文献   

18.
地摊归来     
"地摊是创业的前奏。""地摊与商铺的区别只在于我们不用交租金。""摆地摊不会没面子,同样的,我们也叫老板。"在"重庆地摊联盟"的网站上,这样的标语是地摊族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模式变化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主要趋向于肉类食品消费量的迅速增多,食品消费方式也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过渡.这种消费模式的变化虽然大大提升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实现土地、淡水等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改善居民的食品消费方式,实现食品消费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21年10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对9月30日到10月9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食品"类负面敏感信息多达24万条.这表明,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存在,同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