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淳  周方  张慧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17-16018
[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文献资料比较法。[结果]目前的农村居民点研究集中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整理潜力、整理模式、整理效益评价等方面。[结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应与耕地整理等其他土地整理领域相结合,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更系统、更精确;要不断寻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创新,以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的一部分,整理以往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文献,大多集中于以下几方面: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涵义及相关理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益。希望通过此文对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AHP和熵权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以徐州市沛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AHP、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沛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效益等限制因素的制约,沛县现实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域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蒋梓淳  柳健 《北京农业》2013,(18):214-215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尤为关键的是如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方法。基于此,结合我国现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的现状,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归纳为四种,并提出基于自然、社会经济限制条件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构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相关建议,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识程度及参与意愿关系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进行。选择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对农户对居民点整理的认识程度及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探寻影响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简要分析其区域不平衡现状及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联动机制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从四个方面实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联动机制的新思路:建立区域间农村居民点整理指标流动补偿机制、建立区域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信息共享体系、建立区域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联动预警机制、建立区域间的联动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詹莉  周慧  李保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12-2413
针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的特点,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总体形势,介绍了陕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指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通过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434.09 hm2,现实潜力为211.48 hm2,增加耕地系数为13.29%;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马村区划分为3个等级潜力区。[结论]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杨春  杨海娟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65-17467,1747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宝鸡市千阳县为例,论述了千阳县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特点,对11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预测、分级,并对千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作为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和满足建设用地指标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潜力分析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依据。从整理潜力的可实现角度,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归为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介绍了不同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原理,总结了不同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提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发展的建议,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更系统更合理,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和模式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在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并对德州市不同农村地区的适宜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合理的评估,是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及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步骤。该研究以东乡县为例,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从自然因素、整理需求和整理能力3个方面选取地形、交通条件、地方财政收入等8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修正系数,求取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东乡县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20~0.88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 066.78 hm2。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序,应按照现实潜力的大小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地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尤其是现实潜力,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依据。以鹤壁市为例,从各乡(镇)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4方面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对鹤壁市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现实整治潜力测算与整治分区。结果表明,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为0438 7,增加耕地系数仅为2967%,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较差。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城市郊区和浚县的粮食主产区,此区域地形基本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质量较好,土地自然限制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杜黔  陈笑媛  文兴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11-22113
从西南岩溶地区农村居民点现状入手,采用定量定性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的重点问题,并对有效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提出一些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志刚  卜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08-22009,22047
以济宁市农村居民点为例,首先分析居民点用地现状,指出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且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大等问题;然后,采用灰色预测法和人均用地指标法测算各县市区居民点整理潜力并进行分区分级;最后根据潜力大小和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提出4种分区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谢晓欣  吴宇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58-22660
以浙江省缙云县为研究案例,以农居点整理为切入点,从潜力、经济、生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实行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缙云县存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不足、整理资金约束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生态环境潜在的负面影响较大等问题,增加了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实现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政策建议,即应从转变政府规划理念、合理建设工业园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合理选择整理模式、保障农民切身权益等5个方面配合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实施。  相似文献   

17.
曾向阳  陈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02-9004
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衡量标准及评价方法,并采用模糊聚类法进行了湖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区,并针对不同的潜力类型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应刚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124
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新农村局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其体现了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保证了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展望了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