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杜甫喜爱梅花,在中国梅花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元代王冕高度的概括为"甫为一代诗宗,心所赏好,众口翕然,于是先生之名闻天下"。有着千年历史的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文学的圣地和园林的珍品,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营造对梅花文化艺术相当的重视,得到了极高发展和应用,使杜甫草堂成为我国著名的赏梅佳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梅文化及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梅文化深厚的意蕴对梅花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梅花与园林要素结合,可形成"情"、"意"、"景"、"趣"交融的环境;此外,梅花与雪、月、鸟禽等结合,更能烘托梅花的清新明艳,提高园林审美情趣。在现代园林中,梅花应成为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园林造景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梅花造景的优良传统及其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
梅花具有优美的姿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在查阅有关著作和众多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南京梅花在古典园林中的多方应用,旨在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最珍贵的梅资源,使之更广泛地用于现代园林建设及生产中,促进梅花这一中华名花尽快地开遍中华、香飘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梅花盆景史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在查阅大量古典文献资料与绘画作品的基础上 ,对我国梅花盆景的产生、发展与变化进行了考证研究 ,探明了我国梅花盆景流行地区的变化 ,梅花盆景制作技艺的发展以及各发展时期梅花盆景使用的梅花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梅花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分析了梅花独具魅力的景观效应;通过对梅花广泛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论述了梅花在古典园林中的造景作用,进而对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加以阐述。提出梅花造景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梅花,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年轮,成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特质的一种植物。梅及梅花的开发利用历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完整过程。本文试图以这种中国特有植物为意象标本,探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与梅花精神之间存在着的必然联系,提出倡导梅花精神对中华复兴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我国古典园林水空间处理的手法、文化意境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古典园林的实际情况对古典园林水空间处理的发展和继承进行了探讨,提出在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空间处理的过程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水体空间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历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促进历史文化的方式和理念再现.  相似文献   

8.
梅花,蔷薇科李属,是我国原产著名花木,引种栽培历史达3 000年以上,在我国的栽培分布相当广泛。我国植梅、赏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梅花形色高雅、刚毅、圣洁,千百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梅花文化现象。梅花作为审美对象经历了由实用到审美的过程。笔者契合梅花栽培品种的演变及历代咏梅、画梅大家的代表作品从梅花的色、香、姿、韵、神等方面为大家提供梅的审美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坞公园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对这一类型的历史名园周边的景观建设,应当有相应的景观设计方法:一、以现代空间形态展示历史文化特征,以具有时代气息的场地空间演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二、注重场地生态的良性持续发展,尽量遵循和保护历史名园周边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三、从视觉控制要素与空间关系分析不同视角下的空间感受和艺术效果,以期对于此类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5月19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集中答复了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意见,表示今年北京将出台历史名园认定标准,根据此标准确定历史名园名录,通过制定《北京市历史名园保护与管理规划》对名录中的名园进行重点保护。绿化局答复20提案5月19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对其主办和单办的20件提案进行集中答复,包括关于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森林生态  相似文献   

11.
北京对于梅花引种驯化的记载大抵始于元朝,因此历代各有累进。当代陈俊愉先生自1957年矢志引梅北上至今,北京已成规模花事,创造了梅花引种历史的里程碑,改变了此前北京人多是听说或通过绘画、摄影作品而获得感知的尴尬。北京引种梅花的规模成功为促进梅花成为双国花之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北京梅花文化的欣赏提供了现实条件。梅花文化欣赏是中华民族一种比较特殊的花卉文化现象,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影响深远。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明载体,从古至今梅花文化欣赏的方式不胜枚举。自2003年以来,笔者有幸在北京梅花引种过程中不断体会梅花文化欣赏之魅力,今尝试归纳赏梅六诀,即花早、香幽、姿美、色繁、韵胜、格高,意在为梅花文化增添心香一瓣。  相似文献   

12.
陈俊愉先生一直潜心投入观赏园艺事业,对梅花的研究更为深入。他提出的推选梅花和牡丹并列为我国国花是一个新的思路。梅花和牡丹各具优点,列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首,应尽快确定为我国国花。  相似文献   

13.
梅友二三事     
陈俊愉和赵守边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梅花专家。为了摸清我国梅花的家底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为了让梅花开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跋山涉水,为了让梅花走向世界服务世界他们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为我国和世界梅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二人是生活中的挚友,更是工作中的诤友。  相似文献   

14.
南京梅,尤以钟山梅,始盛于六朝。今日梅花山以"天下第一梅山"的面貌饮誉于世。钟山梅可应用于观赏、食用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挖掘钟山梅资源,高度发展梅切花、微型盆景、梅食品等的生产,并选育优质的花果兼用型、行道树等品种,尽可能满足消费市场及城市绿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无锡梅园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座花卉专类园,自1912年首任园主荣德生购地建园至今,历经百年,经几代人精心打造,发展成今日之规模。目前,正在实施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建设,传承了梅园深厚的历史文脉,弘扬了梅花精神,使百年梅园在新时代有了新发展。建成后,无锡梅园将成为国际登录梅品种权威所在地和种质资源基因库,从而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园艺届的地位,其科学价值十分重大。同时,这也是陈俊愉先生、二梅协会和全国梅花界同行对无锡的信任,对无锡梅花事业的肯定。本文从无锡梅园历史沿革入手,阐述了在无锡建设梅品种国际登录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介绍了登录园的设计理念和造园特色。  相似文献   

16.
自高句丽大武神王24年(公元41年)于《三国史记》记载"盛开梅花"以来,在许多诗、书画、建筑和工艺品上均能发现有关梅花的记录,但却很少发现有关亭梅和野梅的记录。韩国梅花研究院经过8年的全国性调查,发现了5株很有保存价值的梅花,并向政府提议将这5株梅花列为国家级文物。本文内容选自上述书籍,主要介绍国家级文物的古梅和名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东湖"古梅园"的设计理念、建设内容和管理经验。同时对梅花大树移植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09至2010年,武汉东湖从全国各地搜集移植大梅花树169株,建立了"古梅园"。经过科学管理和精心养护,目前成活率达到98%。本文以东湖古梅园为例,对梅花的大树移植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了梅花大树的选择原则、带土球移植的关键技术措施、移植地的准备和移植后的管理措施,以及提高移植成活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提出梅州命名来源路径为"梅花—梅溪—梅口—梅州";依史实否定"梅鋗说",并指出梅鋗与梅花的关联;"嘉应州"的名字也与"梅"相关。激励人们发扬梅花精神,建设美好梅州。  相似文献   

20.
梅花是中国传统园林喜用的主题植物之一。传统梅园所追求的赏梅意境是一种以传统文人的赏梅意趣为导向的、浪漫的梅园境界。传统文人所追求的"物我交融"的梅花审美取向在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中仍然起到指导梅花种植和造景的作用。通过解析传统梅园美感生成机制,并以现代环境美学观点研究传统梅园的美感生成机制,指出梅园的环境美感是由感觉价值、形式价值和综合价值构成,并据此启发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