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庆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7):126-127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和人类环境保护的需求,水土保持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开发建设项目对人类环境的破坏,故必须强调水保方案的实际应用,因地制宜地编制水保方案,强化水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功效性,促使水保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水保方案是落实"三同时"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和基础,本文结合高速铁路项目的特点分析了水保方案编制的难点,并探讨性的提出了高速铁路水保方案编制需从如何完善弃渣场选址、减少重大变更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政策要求,使水保方案真正成为工程设计、建设、监督管理以及验收的水土保持指导性技术文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树木的大量砍伐以及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导致自然环境恶化。因此,环境保护成为热点关注的话题,而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水保工作的核心问题是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本文以如何保持水土为出发点,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期望能达到更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是水保站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有利于把已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到实处,有利于纠正部分开发建设项目未审批先开工的违法情况。  相似文献   

5.
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作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者和国家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对水土保持设计工作的认知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根据工作实践,就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几个有关问题进行如下探讨。1方案编制依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依据设计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是水土保持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场勘查是方案报告书编制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可为编制方案报告书打下基础。方案报告书中每一章都是相互联系的,在方案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说明了补报水土保持方案存在的几种情况,为了指导生产运行期建设项目补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结合铁法矿区生产矿井的总体规划情况,对铁法矿区7个生产矿井补报方案编制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该7个矿井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情况及编制特点。结果表明:补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特点分别体现在编制思想、编制深度、项目概况介绍、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水土流失预测及水土保持监测等7方面方面,为今后编制此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顾召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28-4729
开发建设生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在有效保护生态与环境、防治项目产生严重水土流失方面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由于市场竞争的因素,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土保持方案作用的充分发挥。以水土保持的内容为出发点,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笔者就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的名称不规范,水土流失预测不够科学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增强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是预防与治理水土流失,为生产建设单位治理水土流失提供技术保障,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督生产单位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但在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过程中,编制单位对现场和施工工艺了解不深入,导致措施不合理。同时编制单位对方案审查重点及流程不了解,对建设单位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带来障碍。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本文就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防治目标不明确、实施进度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加快项目的审批,增强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左元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25-4727
在简析重庆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对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能力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隰县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隰县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可以看到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方面应作到要立足实际情况、健全机构、科学规划、综合实施、精心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李翔  杨贺菲  吴晓  张家其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677-1682
【目的】针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结构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实现红壤坡耕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等高花生常规耕作为对照(CK),探析表施聚丙烯酰胺(PAM)、香根草篱和PAM+香根草篱等3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结果】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3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对红壤坡耕地0~20 cm土壤容重改善效果明显;不同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的提升效果较好。土壤容重与其他土壤物理指标呈负相关,且作为主成分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的贡献率较高(76.517%)。【结论】土壤容重是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的重要因子,影响着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等物理性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综合改良效果较好,且以表施PAM+香根草篱效果最佳,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红壤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土流失现象,水土保持林以及森林覆盖率与土壤流失量(或侵蚀模数)的综合分析,首次定义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为在水土保持林防护范围内土壤流失量等于或小于允许流失量时的森林覆盖率。并提出了确定方法,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为例,初步确定了该区的水土保持林的ECR约为43%,并以黄土高原11个试区(1986~1990年)定位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期刊文献及时报道水土保持科学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最新进展,传播最新科技信息,是展示水土保持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对水土保持期刊文献资源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期刊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水土保持期刊文献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草地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可为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的科学评估与合理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以实地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江源区内不同土壤类型高寒草甸生物量特征、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土壤水源涵养量.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在重度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土壤水源涵养量显著低于未退化和中度退化阶段(P<0.05).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容重逐渐增大,且非毛管孔隙度规律不显著.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草甸的土壤水源涵养量范围分别为1884.32-1897.44t/hm2、1360.04-1707.79t/hm2、1082.38-1550.10t/hm2.中度退化草甸土壤水源涵养量比未退化草甸低9.37%-10.35%,重度退化草甸低18.31%-27.82%.草甸退化进程中土壤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的降低是影响土壤水源涵养量下降的直接原因,而草甸退化进程中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减少则是间接原因.度量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时应着重考虑毛管孔隙度的蓄水作用.研究表明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源涵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该结果能够推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向空间化、精细化发展,为探索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铜川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为例,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四大作用,即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枢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土保持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与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西南油气田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统计及工程量的分析基础上,对西南地区油气田建设当前的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进行宏观评价。同时详细介绍了油气田工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现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类型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将油气田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区统计分析,利用多元相关性分析手段,总结出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与水土保持效果影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前油气田建设过程中,工程措施使用频率最高;然而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却最为显著,应加强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规划,旨在为指导西南油气田建设措施政策的制定,给出合理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台湾水土保持技术考察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水土保持技术实地考察 ,我们感到 ,尽管台湾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环境特殊 ,土地资源相对缺乏 ,加上人口稠密 ,是一个自然灾害 (如地震、土石流等 )多发地区。但台湾人民和水土保持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水土保持途径 ,有些成果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如水土保持户外教室、寓水土保持于富丽农村和休闲农业建设之中等  相似文献   

20.
魏华 《北京农业》2011,(6):244-245
从水土保持的概述和现状出发,首先分析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水土保持在水利发展中的作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土保持在水利发展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