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坏死杆菌病主要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创伤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皮肤、粘膜的坏死性炎症与溃疡。猪的坏死杆菌病临床上以坏死性皮炎最为常见,当地群众称之为“旋疮”。本病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发生,多发生于多雨,潮湿及炎热的季节。笔者近年来根据有经验的畜主介绍,结合自己实践,采用蒲公英—石灰治疗猪坏死性皮炎,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症状坏死性皮炎多发生于猪颈部、体侧和臀部的皮肤,也有的在耳根或四肢等处。初期创口很小,附有少量脓汁或有干痂,触诊硬固肿胀无热无痛,随后干痂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2.
1 发病情况 共和县恰卜恰镇某养猪户饲养的 4头母猪先后两天产仔 43头 ,出生后 4~ 5天 ,有 14头仔猪出现皮肤破溃 ,6~ 7天后波及全身 ,有 5头不吃奶 ,次日死亡 4头 ,继而又发现不吃奶的仔猪 ,畜主前来求诊。2 临床症状及病变 患病仔猪面部、颈部、背部、腹部等多处出现红褐色斑块及浆液渗出 ,有的出现疱疹 ,破溃结痂 ,创面化脓坏死 ,真皮渗出大量黄褐色粘液。3 实验室诊断 取病变部粘液直接涂片 ,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可见大量的单个散在或葡萄串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取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和鲜血斜面上 ,经 3 7℃ 2 4h…  相似文献   

3.
2001年3月22日西昌市小庙乡小庙村4组赵文彦带来2头白色断奶仔猪就诊,畜主口述:6d前骟割该猪,由于未消毒手术刀和创口,术后猪出现发烧、不食。症状:体重约10kg,体温分别为37.1℃、38.1℃,叫声无力,精神萎顿,体躯皮肤渗出白色浆液,皮肤坏死,皮下组织出现坏死性脓肿,用手抹,皮肤象搓面条一样黏附手上。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初诊为坏死杆菌病,从病健组织交界处采取病料涂片,滴碱性美蓝1滴,待染液扩散均匀后,用酒精灯适当加热,显微镜检查,发现浓淡均匀细长丝状坏死杆菌,确诊为坏死杆菌病。治疗:当日用…  相似文献   

4.
《北方牧业》2012,(13):22
正奶牛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且该病传染快、蔓延广。1临床症状发病奶牛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不久就遍及全身。病初成片脱毛区域如小硬币大小,有时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一部分皮肤隆起变厚形似灰褐色的石棉状,病初不痒,逐渐开始出现发痒表现。2实验诊断2.1直接镜检:刮取患部痂皮连同受害部的毛,浸泡于20%氢氧化钾溶液中,微加热3~5分钟,然后将所采病料置于载玻片  相似文献   

5.
1986年3月,我们诊治一种哺乳仔猪的疾病。经过细菌学检查和人工造病,分离出致病性葡萄球菌,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仔猪渗出性皮炎。1发病经过:1986年3月10日至4月5日,建阳县食品畜牧良种场第4、5、7、8栋母猪舍内,先后有95头仔猪发病。据观察该病仅发生于1至3周龄的仔猪,发病时通常一窝仔猪内先1~2头出现症状,数日内蔓延全窝,如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往往死亡。该病发生于寒冷潮湿的春季。2临床表现;病猪最初症状是在嘴角处出现褐色龟裂的痂皮,不久,在眼眶、鼻、耳等处皮肤也出现同一病变,最后…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引起某警犬基地42只犬发生趾间炎的病原菌,试验对患犬进行临床检查,并从患犬病健组织交界部位采集病料,分别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PCR诊断、药敏试验对病原菌进行检测.结果 表明:患犬脚趾肿大,部分犬在脚趾及周围出现结节、脓疱、脚趾间皮肤坏死呈煤焦油样,解剖死亡犬可见胰腺部分坏死.92.86%...  相似文献   

7.
<正>本镇养牛户蔡某养殖的40头黄牛中有6头出现皮肤掉毛、瘙痒、消瘦等症状,用伊维菌素喷剂治疗,未见好转,到站就诊,经治疗康复。1临床症状病牛精神不振,被毛粗乱,搔痒摩擦。病变多见于颈部、背部、臀部,病初脱毛区域如硬币大小,有时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病变部与健康皮肤界限明显,非常规则。逐渐开始出现发痒表现。在病变的皮肤上出现小结节癣斑,继之扩大量隆起的原斑,形成灰白色石棉状厚痂。揭去痂皮后,皮肤呈白色、无毛,表面有少量血液浸出。2实验诊断2.1直接镜检刮取患部痂皮连同受害部的毛,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我市林头镇某行政村居委会从本省毫州市引进杂交一代成年波尔山羊60头(其中公2头,母58头),回来后第3天,有4头发生了以“烂嘴、瞎眼”为特征的疾病,1周后,陆续有37头羊发病,其中2头小羊死亡,送来我站就诊。 1.临诊症状 病羊精神不振,采食困难,食欲差,严重者废食。唇部、口角和眼周围皮肤出现血红色丘疹、水疱或脓疱。眼周围皮肤有病变的,眼睑肿胀,不能睁开。病程长的水疱变成脓疱,而后融合、龟裂,形成痂皮,强行除去痂皮可见微红的增生肉芽。检查口腔舌部和上下腭黏膜都有大小不等的溃疡面,病…  相似文献   

9.
为确诊金昌市金川区某规模养猪场引起猪大量发病死亡的病因,以及时的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针对该养殖场病死猪进行无菌采集组织病料,送往甘肃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学诊断的方法,对采集的病死猪肺脏、关节滑液、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进行了细菌分离纯化、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组织病料抹片和细菌分离后染色镜检发现大量丝状革兰氏阴性杆菌,其生化试验结果与副猪嗜血杆菌生化特性一致,由此可以证实此次引起猪大规模发病死亡的病原微生物为副猪嗜血杆菌,经实验室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使用先锋霉素Ⅳ、阿米卡星等药物进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病初,仔猪面部、耳朵四周、颈部、背部、尾巴等处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红褐色斑块和浆性渗出,甚至形成鱼鳞状痂皮,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面。畜主自述母猪产第一窝仔猪一周左右,仔猪就开始发病,两周左右仔猪开始死亡。以后陆续产下的10窝仔猪,都有上述症状。期间共生产118头仔猪,死亡61头,死亡率为51.89%。其中仔猪黄白痢致死7头,在生产过程中压死3头,咬死1头,其他均为渗出性皮炎致死。2剖检变化对死亡的8头仔猪进行剖检。死亡仔猪均有皮肤病变,其中1头仔猪胸腔软骨处有脓包,2头仔猪在颈部皮下有脓包…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症状病牛到处蹭痒,烦躁不安,皮肤增厚,继而出现丘疹,严重的皮肤出现水疱或脓疱,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厚厚的痂皮和龟裂。严重时病牛食欲减退,贫血、消瘦,终因衰竭而亡。2实验室诊断用较钝的外科刀刮取病牛病部边缘的皮屑,置于载玻片后滴一点煤油,使病料均匀地散开,病料置显微镜下检查,若发现螨虫即可确诊;也可刮取病健交界处的皮肤组织置于平皿,于10%NaOH溶液中煮沸,皮屑完全溶解后,取其沉渣,  相似文献   

12.
某养鸡户饲养海兰白商品蛋鸡80日龄2000只。一夜死亡34只。于第二天就诊,经采取病变组织涂片、染色及显微镜检查,培养等确诊为葡萄球菌引起鸡败血型葡萄球菌病。1临床症状及诊断 病死鸡检查所见,鸡头部、颈部、翅膀内侧,胸腹部,背部大腿内侧等处皮肤大面积湿润,肿胀、渗出、皮炎等。无菌采取病死鸡翅膀内侧渗出液,涂片后固定,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检查,镜下见到紫色球菌,单个、成对、成堆散在于视野内。将渗出液接种血液琼脂培  相似文献   

13.
家兔螨病,又称疥癣,俗称癣,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皮肤病,接触性传染,对养兔业危害很大,不仅影响兔群的正常繁殖与生产,而且影响兔的使用价值。现将笔者2年养兔实践总结出的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病兔一般由嘴、鼻周围、脚爪部先发病后向鼻梁、眼圈、前脚底面和后脚底部蔓延。患部皮肤发炎、充血、肿胀、糜烂粘连结痂。病兔奇痒,不停用嘴啃咬脚部,或用脚搔嘴、鼻部解痒,摇头搔耳。继发各种症状。严重感染时,因采食困难,逐渐消瘦而衰竭死亡。2实验室检查2.1在患部和健部交界处刮取痂皮,直到微出血为止。将刮到的病料…  相似文献   

14.
发病情况 涿鹿县某养猪场,2000年3月25日发生了以仔猪尾巴坏死脱落为特征的坏死杆菌病。经调查,该场8头同期发情母猪,共产仔86头,于产后7天左右开始发病,发病仔猪73头,发病率为85%,其中30%因治疗不及时尾巴发生坏死脱落。现将本病的诊治过程叙述如下: 临床症状 初生仔猪发育良好,7日龄左右发现尾巴根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裂口,裂口结痂后,痂皮下组织开始坏死,数日后尾巴开始脱落。此外无其它明显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剖检后,体内脏器无任何可见病变。 实验室诊断1.镜检:以无菌接种环,在患部痴皮下…  相似文献   

15.
牛皮肤真菌病、肝脓肿、瘤胃角化不全、脂肪坏死症是常见的育成牛易发病,现将这几种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要点报告如下,供参考。1临床症状1.1牛皮肤真菌病常发部位为头部、颈部、躯干部和四肢由于发病皮肤表面出现圆形红斑并伴有脱毛,病斑逐渐扩大。皮肤糜烂越湿润越难以治愈,并呈出血和化脓。病程末期,在皮肤形成痂皮和硬结。  相似文献   

16.
兔干爪病,学名疥螨病,又叫足癣,是由疥螨虫寄生在脚部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多从爪趾部开始,先是趾尖发白、肿胀,逐渐向上蔓延到掌部,患部皮肤出现丘疹和小疱,小疱破裂后从伤口流出黄色或含有血液的渗出物,与皮肤鳞片或毛混合在一起,干涸后形成粗糙的痂皮并脱毛,经久不愈,故俗称“干爪病”。病兔足部剧痒,焦躁不安,饮食不宁,行走困难,影响采食。防治兔干爪病可选用以下方法:1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油或溴氰菊酯(敌杀死),按1∶1000的比例加入凡士林内(柴油也可),充分调匀,患部…  相似文献   

17.
腐蹄病是偶蹄兽趾间皮肤化脓坏死性炎症。该病临床上多见于乳牛,猪较罕见。1 临床症状 患猪站立不稳,两后蹄趾间皮肤及蹄底破损处流黄色水样液,蹄匣松动,触诊疼痛反射敏感。前蹄底及蹄趾间皮肤明显肿胀,两趾外展,经穿刺,黄色脓汁很快渗出。口腔、乳房以及心率、心音等其它检查未见异常。2 实验室检查 从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采集病料制片,经复红———美蓝染色,镜检见有不均匀的淡蓝色长丝状或细长杆状的坏死梭杆菌。3 治疗 改善圈舍环境,将病猪移至质地柔软、环境安静的地方进行治疗。治疗时,用青霉素和普鲁卡因对…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份,吉林省公主岭市某蛋鸡养殖户饲养的2300多只60日龄蛋鸡陆续发病。病死鸡在临床上出现食欲不振、渴欲增加、精神萎靡,鸡冠以及背部皮肤有结节状痘疹以及部分鸡只眼部肿大、排黄色或黄绿色稀粪等临床症状,通过采集病料、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鉴定、电镜观察、包涵体检查和理化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证实为鸡痘与沙门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兔的脓性外耳道炎,在笔者所遇的7例中,多为继发于痒螨病的化脓感染。其常见临床症状:患耳发痒,不时搔耳或摆头摇耳;耳廓内嵌满纸卷状的灰白色干固痂皮,使患耳变重下垂,竖起无力;去除痂皮,在皮肤病灶处有脓汁。镜检病料,可见痒螨属Psoropts螨。除这些特征性的变化外,其它部位如足、背、嘴、阴囊等处的皮肤常有不同度程的脱毛、结痂、骚痒等痒螨病特有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据文献记载:绵羊和鹿的坏死杆菌多侵害蹄部,俗称腐蹄病;马多侵害四肢下部及系部;猪的坏死杆菌病有四种类型:即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坏死性胃肠炎和坏死性皮炎。2004年在某猪场的肥猪中发现了耳、蹄、皮肤均受侵害的坏死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及细菌学检验结果,诊断为猪的皮肤型坏死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