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毛乌素沙漠南缘修建太中银铁路,既要防止沙害的威胁,又要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沿线生物防护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太中银铁路沙区绿色生物防护体系建设的可行性、综合防护技术、“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和实施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将随着更多的高速公路、铁路、电力、煤矿、输变电等项目增长而加剧,若不采取必要、有效的防护措施,将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本文对山区铁路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分析预测,探讨山区铁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晋陕蒙接壤地区气候多变,地貌复杂,在该地区实施的铁路建设项目一般要横跨多种地形地貌区,加之铁路建设工期长,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比较复杂,若防护不当不仅影响工程建设,而且危及铁路的安全运营。分析了晋陕蒙接壤地区铁路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危害,阐述了水土保持在铁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进行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布设的不同边坡防护措施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6年18个径流小区28次侵蚀性降雨量和各小区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边坡防护措施小区的保水减沙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边坡防护措施小区相对裸露小区(对照)具有显著的保水减沙效益;在坡比1∶1.5的护坡措施小区中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护坡方式保水减沙效果较好,坡比1∶2的护坡措施小区中等高绿篱埂护坡保水减沙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青海省平阿和宁大高速公路为对象,采用布设简易试验小区及标签法测定公路不同部位土壤侵蚀量、不同植物组合的水土保持效果和不同工程防护形式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路基边坡工程防护措施对防止土壤侵蚀有显著的作用,就水土保持效果来说,应优先采用拱形格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形式;在框架内采取生物防护措施时,可采用柠条+扁穗冰草+碱茅、扁穗冰草+苜蓿、白刺+扁穗冰草+碱茅等植物组合。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市丘陵区面积2607.36km2,占总面积的29.6%,该区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风化层较厚的花岗岩、片麻岩及黄土覆盖丘陵区,沟蚀极为发育,冲沟密布、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崩塌滑坡,致使沟道荒芜。沟头是沟道与坡面之间由缓变陡的转折处,是沟掌与沟道的衔接处,是溯源侵蚀发生与发展的关键部位。沟头防护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群众性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中,沟头防护工程数量少、质量差,缺乏生物措施配置,甚至往往被忽视。本研究采用当地适宜的乔、灌木经济植物作不同处理,通过对降水量、沟头前进、沟岸护张、沟道下切、土壤侵蚀量、生物量、土壤养分变化观测,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资料,应用水土保持学、植物学、土壤化验分析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索出了平顶山市丘陵区沟头防护生物措施配置最佳方式,旨在运用简便、经济、利于环境效益的生物措施防护途径,扼制由于坡面径流冲刷而引起的沟头溯源侵蚀的发生与发展,为丘陵区沟头防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北京市滑雪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水土流失的特点,通过对滑雪场坡体稳定防护、防洪安全、排水系统、植被恢复、水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滑雪场截、汇、排、蓄、用水系统,滑雪道植被恢复的适宜草种和建植技术措施,滑道两侧边坡适宜采用的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防护措施。示范工程建设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该技术措施体系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节约了水资源,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客土喷播在边坡生态修复与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推广客土喷播技术在边坡生态修复与防护中的应用,结合业已完成的客土喷播技术应用实例,对该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适用范围进行了较完整的介绍。客土喷播技术,融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护为一体,其特点是,以高分子黏结剂代替水泥,重视生态保护,采取以柔性防护为主的措施等,以求自然生态景观得以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9.
以甬台温铁路白岩山隧道口的弃土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天然降雨的观测和侵蚀沟的量测。探讨红壤区铁路施工过程中弃土场的土壤侵蚀特征,在未进行防护措施下坡面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雨侵蚀力因素和土壤特性因素,并得出适用于红壤区铁路施工的降雨侵蚀力计算公式R=∑E.I60,同时通过对侵蚀沟的监测进一步了解了弃土场侵蚀沟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植生带技术是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为一体的植被恢复方法.笔者介绍了植生带技术的特点、施工过程,以及该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效果.该试验成果可为植生带技术在条件类似区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万彩兵 《中国水土保持》2014,(3):F0002-F0002
<正>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于2006年9月启动实施,2012年完工,项目建设达到了世行及中方设计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5月,项目顺利通过了世行组织的验收评估,世行对项目实施工作给予了满意的评价。6年来,项目对181条小流域因地制宜地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能源替代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形成完整的坡面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生物防护体系、沟道防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严寒地区边坡生物防护模式,将厚层基材(TBS)技术引入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边坡生物防护治理工程中,以此实例介绍了TBS工艺流程及寒冷地区边坡防护植物的选择,对绿化后的植被生长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只要合理选择防护物种和初期进行认真养护,TBS工艺在严寒地区边坡生物防护中完全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临时工程防护措施、临时植物防护措施和其他临时防护措施。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及地形地貌条件等,因地制宜地配置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植物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速公路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植物应用于边坡的防护和绿化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公路生态环境、减少生境片段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简述了边坡防护的三种方法(工程防护、生物防护、工程结合生物防护),重点介绍了植物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作用。讨论了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阐述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后期管理。同时,还提出了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应遵守的一些原则,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陇西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措施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梁峁顶和沟坡配置乔灌草生物防护带,在梁坡修梯田,把沟道建成水沙调控利用区,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建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区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南山口段风沙灾害防护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受到风沙灾害的严重威胁,得到世界范围的热切关注。为构建科学高效的青藏铁路风沙灾害防护体系,以风沙灾害典型路段—南山口段为研究对象,基于风沙灾害防护体系的野外调查,开展风洞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铁路路基是阻碍风沙运动的重要障碍物。风沙流遇阻抬升在路基迎风侧坡脚形成低速区,造成坡脚积沙;风沙流集流加速在路基迎风侧路肩形成高速区,造成路基风蚀。2)在当前防护体系中,第2、3道PE网栅栏防护效果较差,其积沙量仅占总积沙总量的2.42%和0.42%。轨枕栅栏防风阻沙效果较好,但其积沙压力较大,且与铁路距离较近,存在危害铁路运行的潜在风险。3)建议在铁路上风向增设高立式栅栏,将防护体系宽度增加至300~500 m,以利于将沙物质阻截在防护体系外缘;建议缩短PE网栅栏间距以持续降低风速,增强其阻沙效果。本研究可为青藏铁路风沙灾害防护体系建设与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生态防护措施是治理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坡面侵蚀的有效手段,以中缅油气管道龙陵段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坡长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坡度(10°,20°,30°和40°),相同雨强(220 mm/h)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植物措施和工程+耕作措施)来分析坡面土壤侵蚀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产流率和产沙率,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坡度所设置的防护措施均能起到减流减沙的效果,最佳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植物措施。(2)≤10°边坡在裸坡条件下坡体基本稳定,不需要任何防护措施;10°~20°,20°~30°边坡分别在植草(覆盖率100%)和植草+坡面截排水措施下的护坡措施效果较好,>30°边坡必须在有固坡措施的基础上,坡面设置生物措施方能有效治理坡面侵蚀问题。(3)坡度的阈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坡面防护措施越复杂,阈值越大;且在不同的防护措施条件下,坡度对坡面累积产沙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以天王沟、铁城水电站110 kV送出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建设特点及线路跨越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若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将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根据线路工程区建设特点,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轻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车站片区建设过程引起的水资源矛盾问题,实现铁路车站片区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高速铁路绿色施工。[方法]以甘肃省兰州市西客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研究了传统开发下的雨水径流效应,并对采用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及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组合措施方案3种低影响开发(LID)方案进行了模拟。[结果]不同LID措施均能有效削减径流总量、洪峰流量、溢水量及延后峰现时间,其中组合LID方案的控制效果最佳,对洪峰流量和径流总量削减率高达75.9%和41.6%;透水铺装和生物滞留池对洪峰流量和径流总量的削减效果较显著;绿色屋顶单独铺设时,雨洪控制效果较差。[结论]合理采用LID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雨水的可持续管理,减小铁路车站片区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渠生态护坡技术效益对比——以北京市新开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河渠整治工程的边坡防护中,已初步使用生态防护方式,但各种边坡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差异明显.应科学地采用生态边坡防护措施或生态与工程相结合的防护措施,使河道坡面稳定以实现生态治理的目的.通过建立边坡绿化试验小区,选择液体喷播、铺设生态植被毯、三维植被网等生态护坡技术,对各自的经济、生态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类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铺设生态植被毯是一项经济可行、防护效果理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