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叶总蛋白提取及SDS-PAGE电泳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花叶片总蛋白的几种提取方法及影响蛋白定量和SDS-PAGE电泳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确立了一套适用于棉花蛋白提取、定量、凝胶制备、电泳、脱色以及干胶制备的方法。发现利用25mmol·L1,pH8.0Tris-HCl缓冲液提取的棉花叶片总蛋白,提取效率高,蛋白齐全。采用改良后的棉花SDS-PAGE电泳方法—改良丙酮沉降法,电泳结果显示,条带清晰、数量多、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2.
固相pH梯度干胶条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因其分辨率高而成为当今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的首选技术,但其实验步骤多难度大,要求试剂配制精确,各项操作无误。通过改变蛋白质加样方法,测定固相pH梯度干胶条IEF电泳过程中的前期水化干胶条时初始电流与终电压的内在规律,发现在不同的样品和不同的设定电压条件下初始电流的变化与IEF电泳终电压结果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水化干胶条时的初始电流与终电压亦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将IEF电泳的水化初始电流值(1μA)作为蛋白质等电聚焦判断标准,指导实验。其方法实用简便,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橡胶树新种质创新利用进展缓慢,为了深入全面的鉴定橡胶树新种质,加速其利用进程,笔者以RRIM600为对照,采用常规割和乙烯利刺激割制,对我国1986年定植于大田鉴定评价圃的13份橡胶树新种质的干胶含量、干胶产量、排胶初速度、堵塞指数、胶乳硫醇、无机磷、蔗糖及镁离子含量等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从胶乳生理特性而言,并不能从参试种质材料中筛选出特别优良的种质供生产中直接利用,且乙烯利刺激割制下参试材料株次干胶产量均不及对照品种,但9、13号种质在乙烯利刺激割制下表现出了较好的胶乳生理状况,显示出了良好的产胶潜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壳聚糖的简易制备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两步酸浸工艺,稀碱液脱蛋白质,浓碱液脱乙酰可制得脱乙酰度77%以上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蓖麻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优化体系,本研究以‘2129’品系蓖麻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2-DE技术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酚提取法比TCA/丙酮沉淀法更适宜提取蓖麻种子的总蛋白质;24 cm pH 3-10NL的干胶条比pH 4~7的干胶条更适宜应用在蓖麻种子的2-DE电泳中;对蛋白质样品进行除杂比不除杂得到的蛋白质图谱更加清晰,且横条纹和纵条纹都有所减少;蛋白质上样量为800μg时获得的蛋白质图谱最佳。本研究将为蓖麻种子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棉花根冠细胞生物测定过程中,棉花黄萎病病菌通过提纯复壮而达到较强的侵染能力,并制备出较多的黄萎病菌粗毒素。介绍了粗毒素的简易制备、根冠细胞培养与制备过程以及染色过程中染色剂的选择、染色时间的长短。实验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几点改进:总结出细胞振荡时间在1~2 min之内;之后黑暗条件下静置培养2~6 h;选用pH为6.5的0.01%中性红染色3~5 min,之后加入一滴0.2%伊文思兰染色,伊文思兰的染色时间应严格掌握在3min以内等,为根冠细胞测定方法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研究草菇生产中常用的培养基发酵方法,以生料栽培为对照,采用自然堆沤发酵法、常规二次发酵法和简易二次发酵法对草菇栽培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堆沤发酵法、常规二次发酵法和简易二次发酵法的栽培效果都要优于对照,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简易二次发酵法。简易二次发酵法的栽培材料理化性状、草菇菌丝生长、病虫害控制和草菇的产量、生产成本等,都比自然堆沤发酵法和常规二次发酵法有较大的优势,表明简易二次发酵法是草菇栽培中较理想的一种培养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势,从2006年起笔者发表了多篇文章,现在应该是付诸实践的时候。今具体介绍一盆翠榕的简易制作步骤,供大家参考。无土栽培是指无污染的栽培,使用无机基质和采用全元素营养液。简易是相对于完善、自调而言,但简易无土栽培,却是初学者行之有效而实用的制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粮食除杂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制简易设施,对出库粮食进行除杂,与采用清理筛除杂和不除杂等方式相比,简易除杂方式既省时省力,又简便易行、经济适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水稻简易原种生产技术安徽省庐江县种子公司刘平水稻简易原种生产,即通过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程序生产简易原种,再经种子田扩大繁殖,用于大田生产。1单株选择。当水稻进入乳熟后期时,在当地推广良种或接班品种的大田或种于田中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