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新疆奎屯地区某3 000头奶牛场的哺乳期犊牛,就不同的喂奶方式对其发病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组1为使用奶壶饲喂水溶锅加温奶,试验组2为使用奶壶饲喂巴氏消毒奶,对照组为使用不锈钢盆饲喂水溶锅加温奶.结果表明,试验1组与对照组比,腹泻率降低36.67%,肺炎率降低6.67%,死亡率下降10.00%,治愈率提高13.34%;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腹泻率降低70.00%,肺炎率降低20.00%,死亡率下降10.00%,治愈率提高23.344%.采用奶壶饲喂巴氏消毒牛奶可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犊牛健康,同时该方式简便易行、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巴氏消毒牛奶对哺乳犊牛的生长发育和腹泻发病率的影响,本实验在新疆奎屯地区某规模奶牛场选取40头出生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犊牛,随机分组,每组20头,试验组的牛奶采取巴氏消毒饲喂,对照组的牛奶采取常温水浴饲喂,每日对疾病进行统计,试验30d进行体重测量。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腹泻率降低50.00%,肺炎率降低10.00%,死亡率下降10.00%,治愈率提高11.76%,试验组日均增重比对照组增加0.18kg。采用巴氏消毒牛奶饲喂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障犊牛健康,提高犊牛的生长发育,同时该方式可大规模程序化实施,操作简便易行、便于管理,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乳酸菌制剂对犊牛腹泻进行防治研究。结果显示,168头新生健康犊牛经15d饲喂试验,乳酸菌制剂组犊牛腹泻率为14.29%,而对照组腹泻率大于试验组2倍(29.76%)。乳酸菌制剂组腹泻犊牛无死亡现象,而对照组腹泻犊牛死亡率为3.57%;27头腹泻犊牛饲喂乳酸菌制剂治疗5d后腹泻率由100%下降为3.70%,腹泻治愈率达到85.19%;及早饲喂新生犊牛乳酸菌制剂可有效防治犊牛腹泻。结果表明,乳酸菌制剂可有效防治犊牛腹泻,避免犊牛因腹泻而死亡,可作为防治犊牛腹泻的微生态制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10~20日龄的健康荷斯坦母犊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经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对照组正常饲喂牛奶,试验组饲喂犊牛代乳粉,饲喂期1个月。本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0.768 kg,试验组平均日增重0.841 kg,比对照组高0.073 kg,经t检验,两者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腹泻率5.6%,试验组腹泻率3.8%,比对照组低32%。  相似文献   

5.
选择108头利木赞犊牛,分为4组:高剂量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5 g/kg益生素;中剂量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 g/kg益生素;低剂量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2 g/kg益生素;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饲喂30 d。试验前后测定体重,试验期间记录各组采食量,观察犊牛腹泻情况。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中剂量益生素可以提高断奶犊牛的日增重(P<0.05),降低料肉比(P<0.01);高、低剂量添加组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均优于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犊牛的腹泻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4.67、5.86、3.85个百分点,其中中剂量组的腹泻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断奶犊牛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提高犊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不同喂奶方案对犊牛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犊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犊牛生长制定良好的喂奶方案,本研究以27头荷斯坦公犊为研究对象,根据日龄和日喂奶量,采用三种喂奶方式,收集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及健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喂奶方案对犊牛开食料采食量、100日龄料重比、体尺指数(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器官指数(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二组能够显著提高100日龄犊牛平均日增重,并有效降低腹泻率(P<0.05);就经济效益而言,相比对照组,饲喂二组每增加1 kg犊牛体重平均成本低0.61元,远高于饲喂一组(成本降低0.08元)(P<0.05)。综上所述,不同喂奶方案影响犊牛的生长性能和牧场成本效益,本试验中Group C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在犊牛岛饲养条件下,酸化奶对哺乳犊牛日增重和腹泻率的影响,评估饲喂酸化奶和常规奶二者劳动强度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按照相同日龄平均分配的原则,将68头犊牛分为两组,试验组饲喂使用固体酸化剂制作的酸化奶(简称酸化奶),对照组饲喂常乳,其中饲喂量和饲喂条件均一致。试验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比,饲喂酸化奶组犊牛的日增重高出19%(P0.05),犊牛腹泻率降低了33.33%(P0.05)。(2)酸化奶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省去加热、冷却牛奶的水费,降低了饲养犊牛的费用支出。综上所述,饲喂酸化奶可改善犊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降低饲养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0头新生荷斯坦牛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未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组犊牛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期90 d。试验期间测量两组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同时观察犊牛腹泻情况,在0、30、60及90日龄测量两组犊牛体尺指标。结果显示,在90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1.74%和2.33%(P> 0.05),试验组犊牛管围和体斜长分别增加了2.68%和1.41%(P> 0.05),而腹泻率和料重比却分别降低了0.67%和2.40%(P> 0.05)。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复胃重、小肠重及小肠长度的影响不显著(P> 0.05),但显著降低了犊牛复胃重与活体重比(P< 0.05)。综上所述,巴氏初乳对90日龄内犊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犊牛自动饲喂系统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配对设计进行犊牛饲喂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饲喂犊牛,试验组采用犊牛自动饲喂系统,其饲喂量相同。在跨度两年的饲养试验中共收集到400头犊牛试验数据,试验组、对照组各200头(公、母各半)。结果发现,0~90d使用犊牛自动饲喂系统的公母犊牛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高出34.25%(P<0.05)和26.56%(P<0.05);试验组犊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腹围的平均值比对照组分别高出14.45%(P<0.05)、14.03%(P<0.05)、13.43%(P<0.05)和6.16%(P>0.05),除腹围外两组差异均显著;试验组腹泻率比对照组低73.33%(P<0.01),差异极显著。结果显示,使用犊牛自动饲喂系统不但可以节省人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有效地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自由采食酸化乳对哺奶犊牛日增重、腹泻率和饲养效益的影响,分两个试验进行。试验1:将体重、日龄相近的40头犊牛等分为两个处理组:传统饲喂组(对照组,饲喂全脂代乳奶)和全脂固体酸化奶组;试验2:将体重、日龄相近的34头犊牛等分为两个处理组:传统饲喂组(对照组,饲喂巴杀鲜牛奶)和巴杀固体酸化奶组。结果表明:(1)与传统饲喂组相比,酸化奶组提高了犊牛日增重(P0.05),降低了腹泻率(P0.05);(2)酸化奶组犊牛每增重1kg所需要的成本低于传统饲喂组;(3)饲喂全脂固体酸化奶的效果优于巴杀固体酸化奶,犊牛的日增重增加,腹泻率较低。综合上述结果,提示饲喂酸化奶可促进犊牛生长、降低腹泻率,提高饲养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主要研究酸化奶对哺乳犊牛日增重、腹泻率、饮奶量和饲喂人员劳动强度的影响。试验包括三个处理组:对照组、甲酸酸化奶组(甲酸组)和固体酸化剂酸化奶组(固酸组)。结果表明:(1)饲喂酸化奶可提高哺乳犊牛日增重,固酸组的日增重高于甲酸组,与传统的饲喂常乳相比日增重提高37%(P0.05);(2)与传统饲喂方法相比,酸化奶可以减少犊牛的腹泻率,腹泻率降低了85%~92%(P0.05);(3)对照组、甲酸组和固酸组达到断奶体重的哺乳时间分别为57d、48d、39d,三组累计平均饮奶量为352L、442L和383L;(4)酸化奶可供犊牛自由饮用,可以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P0.05)。综合上述结果,饲喂酸化奶可促进犊牛生长、降低犊牛腹泻率及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配对设计将40头犊牛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常乳,试验组饲喂酸化乳,其饲喂量和饲喂程序相同。结果,饲喂酸化奶母犊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出25.68%(P<0.05),公犊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有增长的趋势;两组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犊牛的腹泻发病率比对照组低50%。结果显示,饲喂酸化奶可有效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锌对新生犊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直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牛(2公4母)。对照组(Zn-0组)犊牛仅饲喂牛奶和开食料;试验组犊牛在饲喂牛奶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每日分别添加40(Zn-40组)、80(Zn-80组)、120mg(Zn-120组)氧化锌(以锌计)。试验期14d。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氧化锌对犊牛平均日增重、牛奶采食量、开食料采食量、总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腹泻率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中氧化锌添加水平的增加,犊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呈线性升高(P<0.05),直肠内乳酸菌含量呈线性增加(P<0.05),直肠内大肠杆菌含量有线性下降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不同水平氧化锌对新生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没有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直肠中乳酸菌含量增加,直肠中大肠杆菌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仔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畜牧业生产中,常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且易产生耐药性。试验使用自行研制的中草药合剂治疗仔猪气喘病。将50头临床发病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用高、中、低中草药剂量给药组、泰乐菌素组及空白对照组作对比治疗试验。结果:高剂量中草药组治愈率为60.00%,死亡率为40.00%;中剂量中草药组治愈率为70.00%,死亡率为30.00%;低剂量中草药组治愈率为40.00%,死亡率为60.00%;泰乐菌素组治愈率为50.00%,死亡率为50.00%;空白对照组治愈率为10.00%,死亡率为90.00%。综上可得,将5.5 g/kg体质量拌入饲料中饲喂的中剂量中草药合剂组在临床上对仔猪气喘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效果优于西药泰乐菌素组。  相似文献   

15.
不同营养水平代乳粉对犊牛生产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代乳粉对犊牛生产性能、腹泻率的影响,筛选出犊牛适宜代乳粉配方。选用荷斯坦犊牛24头,按照体重、出生日期相近原则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以牛奶哺喂;试验组分别用不同能量和不同蛋白质水平的代乳粉哺喂,分为高能量高蛋白组(HEHP)(23.74MJ/kg,27.20%);中能量中蛋白组(MEMP)(21.76MJ/kg,24.80%);低能量低蛋白组(LELP)(19.78MJ/kg,22.40%)。试验表明,对照组、HEHP组、MEMP组、LELP组的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52.68、419.64、357.14和292.41g;HEHP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LELP组(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EMP组(P<0.05),而MEMP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饲喂代乳粉的3个试验组中,HEHP组犊牛腹泻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8%、LELP组的4.46%,和MEMP组的1.49%。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高能量高蛋白(消化能23.74MJ/kg,粗蛋白质27.20%)组代乳粉饲喂效果最佳,试验全期犊牛平均每头每日进食的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分别为19.60MJ、200.08g,可以作为实际生产中犊牛培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46头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犊牛,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头。其中,Ⅰ组采用传统饲喂模式(粉状开食料+干草+牛奶),从4日龄开始补充粉状开食料,10日龄开始补充苜蓿干草和精饲料,干草自由采食;Ⅱ组采用现代饲喂模式(颗粒型开食料+牛奶),从4日龄开始补充颗料型开食料。两组均60日龄断奶。结果表明,Ⅰ组犊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但两组的平均日增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前管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水平组间无差异(P>0.05),45d、60dⅡ组总蛋白(TP)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5dⅠ组尿素氮(BUN)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CP、EE和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犊牛腹泻率(2.39%)低于Ⅰ组(3.12%)。试验表明,断奶前饲喂颗粒开食料有利于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率,提高犊牛对固体饲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在犊牛饮奶早期采用代乳粉替代鲜奶是否可行,开展了本试验。在60 d的试验期内,对照组的犊牛一直饲喂鲜奶,试验组的犊牛饲喂2 d的初乳后,经过6 d的过渡期,从第9 d起全部饲喂代乳粉,两组犊牛每顿饲喂乳品的量保持相等。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犊牛的腹泻率较对照组降低了25%,平均断奶重及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4.70 kg、81 g,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过成本分析,试验组每头犊牛能节约575元的饲养成本。可见采用代乳粉早期替代鲜奶饲喂犊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黄粉虫蛋白用于犊牛代乳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黄粉虫蛋白代乳料代替50%全乳饲喂3~9周龄荷斯坦犊牛,测定其腹泻率和增重。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泻率分别为6.90%和6.35%,试验期增重分别为15.95 kg和16.35 kg,体增重无显著性差异,且代乳料组在试验阶段节约乳品成本207.76元/头。表明黄粉虫蛋白可代替50%乳蛋白培育犊牛,在不影响犊牛健康生长的条件下,大大降低成本,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养方式与品种对犊牛腹泻产生的影响,选择3~20日龄德系西门塔尔犊牛、荷斯坦犊牛和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奶牛杂交后代犊牛各20头,共60头,分成两组,每组30头,其中每组每个品种10头,开展不同饲喂方式下不同品种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母犊分离的饲喂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每个品种犊牛的腹泻疾病发生率;相同饲养条件下,德系西门塔尔犊牛的抗腹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9,(21):39-44
为研究饲喂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 SIF)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4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30±10)日龄荷斯坦犊牛分为4组:CON组,TGⅠ、Ⅱ、Ⅲ组,每组10头。CON组饲喂3×2 L/d全脂酸化乳,开食料自由采食;TGⅠ、Ⅱ、Ⅲ组分别在对照组饲喂的基础上添加100、300、600 mg/d SIF。预试阶段7 d及正试阶段60 d。于正试阶段0、20、40、60 d时称(测)量犊牛体重、体尺并计算日增重,每日进行犊牛粪便评分,每周统计腹泻率和腹泻频率。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在试验全期及各期均高于CON组且TGⅢ组日增重最高。试验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在试验全期及各期均不高于CON组且TGⅢ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最低。综上所述可得结论:饲喂大豆异黄酮有提高荷斯坦犊牛增重促进生长的作用,且饲喂浓度为600 mg/d饲喂时间在40 d以上时效果最佳。饲喂大豆异黄酮有降低犊牛腹泻率的作用,且饲喂浓度为600 mg/d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