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5带分段、分支开关有备用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如图4所示(见连载4),假如配电网右端117处有备用电源,线路各分段、分支开关皆为普通隔离开关,现在来评估这种类型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15.1变电站全停作业当线路左侧变电站需全停作业时2可先接通117处的开关,使两电源并列,后拉开左侧变电站线路开关,可吐不因原变电站全停而发生停电。故受影响的户时数为0。15.2线路预安排停电与第三讲所介绍的情况一样,线路预安排停电的户时数仍为795·5户·h/年。15.3故障停电(l)当故障发生在l~86的主干线上,变电站开关重合不成功,…  相似文献   

2.
当变电站发生全停事故时,调控员需要快速掌握全停后中压配电线路转供电路径。目前调控人员主要基于单线图与局部联络图来逐条线路查找恢复路径,难以识别停电线路间转供电路径的冲突,缺少能够全面反映变电站馈线联络的图形。文章提出了包含变电站、转供联络区、馈线的变电站转供联络图自动生成技术,有效解决了变电全停时的转供路信息快速提取问题,大大缩短调控员故障恢复决策时间。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主要依据负载率、容载比、N-1通过率相关指标展开,无法反映电网故障情况下的负荷转带能力。研究了变电站全停情况下的电网转供能力及相关指标,使用负荷一次恢复率指标对区域薄弱环节进行评估,发现故障情况时影响负荷恢复的薄弱环节分布及原因,为电网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8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意义所谓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是对已运行的配电网,或是新设计的配电网,在所用线路设备的情况下的供电可靠性作出评价,以此来判定该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优劣。通过对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可以确定出预安排停电、变电站全停、故障停电,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并以此来确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寻求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方法。9单向供电,不设线段和分支操作开关配电网可靠性评估9.1线段原始参数的确定如果某供电局配电线路为1500km,电压为10kV,全年共发生故障为90次,则每公里的故障率为:=90/1500=0.06次/…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起35 kV变电站主供电源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热倒负荷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相接地短路故障,导致全站停电事故。分析了事故全停的原因,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于电力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10 kV配电网也在不断完善当中。但是早期配电网的建设比较落后,主要着眼在提升传输容量(大线径)、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提高(环网转供),对于变电站外电力线路运行方式的转变,缺乏自动控制、快速转供电,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电网企业升级改造10 kV配电网,其中重要工作是升级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自愈系统,即以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隔离故障、非故障段自我恢复、不影响用户正常供电或将影响降至最小为目的,进一步提升配网故障快速复电效率,减少用户故障停电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为减少10 kV配电网故障时的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国网河南新安县供电公司2019年以来安装60台10 kV配电网智能断路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10 kV配电网智能断路器通用保护定值计算方法,对保证配电网各层级保护级差合理匹配、降低线路变电站侧断路器故障跳闸率起到了良好作用。现简要介绍如下。1 10 kV配电网线路首端智能断路器保护定值计算  相似文献   

8.
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快速恢复非故障区负荷是首要任务。现有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算法适应性不强。为了提高配电网故障恢复决策效率与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线路可行路径的分类恢复方法,通过数学模型甄别电网故障类型,为故障线路选取最适合恢复方法,可以快速找出相应的恢复路径,实践表明,采用可行路径的分类恢复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故障恢复决策时间。  相似文献   

9.
供电可靠性指标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级供电企业在加强线路计划停电的同时,应有效减少故障停电对指标的影响。10kV线路故障跳闸导致对客户停电是不可避免的,线路故障停电后如不能及时恢复,有效减少故障的停电时户数,  相似文献   

10.
农村10 kV配电网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及广大人民的生活.由于农村10 kV配电网多为架空电力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很大,致使配电网运行不稳定,常发生线路停电故障.正确有效地判断、查找、处理配电线路故障,缩短停电时间,及时恢复供电极为重要.下面谈点个人见解,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桶栽方法,选用黑农4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灌溉水平及4种干旱胁迫历时进行交叉试验,研究了灌溉水平及干旱胁迫历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荚期大豆植株叶、茎、根和荚果更易受干旱胁迫历时影响,干旱胁迫历时越短越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溉水平对植株的生长影响相对弱于干旱胁迫历时。植株各器官干质量的等高线图表明高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比低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有绝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高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与低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杨继钢 《湖南农机》2011,38(1):39+41
感官检验棉花的品级,这是农村常见的一种检测手段.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存在不确定性.这是由于检验员的品级检验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检验的结果.文章对影响感官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摊铺机压实机构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摊铺机中,由熨平压实机构和压实介质组成的系统,为两个自由度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压实介质简化为粘弹塑性体.建立熨平压实机构动态特性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研究了熨平压实机构的动力学问题,分析了熨平压实机构动力学参数变化对该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迷宫流道转角对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的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转角分别为45.0°、60.0°、67.5°和75.0°的齿形流道灌水器为研究对象,应用CFD流场速度数值分析、PIV颗粒运动轨迹线和速度观测对比以及浑水抗堵塞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转角对灌水器水力性能和抗堵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角与流量系数及流态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而灌水器的抗堵塞能力随着转角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转角对水力性能和抗堵塞性能的影响,提出迷宫流道结构灌水器的合理转角为60.0°.  相似文献   

15.
微热探针法测试热导率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材料热导率的测试中.但是,由于实验条件或实验设备的限制,基于理想的线热源瞬态模型测量原理得到的结果会产生某些测试误差.针对测试误差,从探针输入电压、加热时间和样品的径向尺寸等装置操作参数的选择着手,通过实验,得到装置系统测定中输入电压的最佳值为2.5~6.5V、加热时间最佳值为20~50s.最后通过实际测试,得到了番茄果实在不同成熟阶段的热导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机采籽棉清杂工序中荷电效果不佳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钉床式荷电方法。以MCU为主控制单元,设计了一款钉床式荷电控制系统。在荷电极板面上均匀分布且垂直于极板面的长度为5cm的金属钉,控制器控制静电发生器产生高压静电,通过荷电极板上的金属钉放电,将平铺在极板间的机采棉荷电。试验结果表明:与无金属钉的荷电极板相比,机采棉荷电均匀,荷电速度提高了8%,效果良好。该研究可为机采棉静电清杂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腔体初始容积对压电泵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双腔体并联压电泵.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双腔并联压电泵能够工作时泵腔初始容积的取值范围,根据理论公式设计制作了6种不同腔体初始容积的双腔并联有阀压电泵样机,对泵腔初始容积的变化与泵工作性能关系进行研究.在110 V工作电压下,工作频率小于400 Hz范围内,用压电双晶片进行驱动,分别以液体水和空气为介质,对不同压缩比(压电振子振动产生的泵腔容积变化量与泵腔初始容积的比值)下的并联泵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当泵送液体水时,压缩比为1/18时泵的整体输出流量最好,最大输出流量可达1 330 mL/min,压缩比越大,泵的输出压力和自吸能力越好,最大输出压力和自吸高度分别为58.5 kPa和69 cm;当泵送气体空气时,压缩比越大,泵的输出能力越好,最大输出流量和压力分别为850 mL/min和6.5 kPa,当压缩比小于1/32时,泵已经失去了输出气体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迷宫流道转角对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齿形、梯形以及矩形流道转角变化对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形状下不同转角的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转角的变化与流量系数、流态指数呈负相关,其变化对梯形流道灌水器的流量系数影响最大,最多下降了19.03%,齿形流道次之,下降了10.14%,矩形流道是梯形流道转角角度增加的延伸,具有相同的水力性能变化规律;随着角度的增加,梯形流道总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最多增加了32.5%,而齿形流道总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最多增加了23.4%,变化都很明显;压力较高时,摩阻系数基本保持不变,流体为紊流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从灾害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城镇供水优化调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在缺水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对供水进行优化调度可以减小缺水带来的损失,产生较好的减灾效益,特别是可以大大减小严重干旱的灾害效应。并根据水资源的特性,提出了缺水损失的计算模式以及优化调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某泵站群计算机运动系统为实例,分析由PLC构成的泵站远方终端RTU的特点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