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玉米种植规模的扩大,玉米播种机的工作性能直接决定了玉米产量的高低。传统玉米播种机采用的是机械式作业方式,播种过程中存在漏播、播种株距不均匀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产质量和产量。为解决这一难题,将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在玉米播种机上,在深入研究分析单体玉米播种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了玉米播种机全自动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对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进行了模块选型,完成了单片机、测速传感器、步进电机等关键部件的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及软件运行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播种株距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玉米播种机全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播种精度,播种株距均匀,无漏播现象,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的一致性,提高农业生产规范化作业要求,为作物生长和产量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播种质量基础,基于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对免耕播种机播深监测系统进行研究,对各个生产部件的功能和选型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免耕播种机智能监测系统田间作业性能。研究结果可以为免耕播种机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对于进一步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梁爽 《农机化研究》2022,44(5):227-231
传统精量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存在漏播、重播、播种效率低,以及工作稳定差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播种作业的质量和农作物产量.为解决播种机的播种难题,引入TRIZ理论对精量播种机的功能进行创新设计,在深入研究分析TRIZ理论的基础上,将播种机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矛盾矩阵,通过分析矛盾矩阵,完成播种机的冲突解决原理优化设计,并对播种...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播种机的精量化水平,针对其信号监测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分析。选取精量播种机为研究对象,将作物播种信号分解为漏种、堵种与多种3种情形,根据其作业特性设计信号检测流程,搭建监测控制模型,考虑播种株距、单行播种量、作业速度、报警系数等性能参数进行硬件配置选型,利用高效智能滤波的无线传输技术进行软件控制模块设计,从而实现内部信号实时监控管理。进行了控制系统信号监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播种量,系统检测准确率可达95.3%以上,调整不同的播种株距,系统检测的精量播种机株距合格率为93.54%,重播率及漏播率在信号智能监测方式下整体提升度为33.47%与27.85%,满足我国精量播种机相关设计优化要求。  相似文献   

5.
穴盘育苗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作业方式,集约化程度高、方便规范管理,省工省力、节能高效,对防病减灾、生产壮苗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播种机作为穴盘育苗的关键设备,直接影响穴盘育苗的质量和效能。本文应用机电自动控制原理及元器件,对传统板式穴盘播种技术和设备开展了研究和改进,设计出便携板式自动播种机,实现了安全自动播种,大幅提高了穴盘播种效能、改善了播种质量。该机成本较低、携带方便,可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穴盘播种作业,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播种作业是大豆种植最重要的环节,播种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大豆质量和产量。传统大豆播种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漏播、播种间距不均匀,以及对播种过程不可视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产质量和产量。为解决这一难题,引入嵌入式技术,将电子监控器应用在大豆播种机上,在深入研究分析大豆播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嵌入式电子监控器的大豆播种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对嵌入式系统中的单片机进行模块选型和功能设计,完成了测速模块、电缸驱动模块和通讯模块的电路原理分析;对大豆播种机播种过程的运行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大豆播种机的播种精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嵌入式电子监控器的大豆播种机有较高的播种精度,漏播率较低,且通过电子监控器可以对大豆播种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播种过程的安全可控,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播种机的作业效率与后期作物产量,针对其播种定量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基于PLC控制技术理念,结合小麦播种工艺特点,全面分析播种机作业机理与结构组成,搭建该小麦播种机播种定量控制模型,通过PLC部件功能设定与地址分配划分,进行软件编程和硬件电路布局,并进行定量播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设置播种深度以25mm为起始,进行10~15m的增量变化,该控制系统精度可保持在90%以上,株距精准度与播深精准度较传统式控制均有一定程度提升;小麦漏播率和重播率可降低2.5%以上,整机作业效率可提升8.4%。  相似文献   

8.
基于GPS的变量施肥播种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  王熙  庄卫东 《农机化研究》2006,(12):154-156
变量施肥播种机是根据精准农业的技术要求实施变量投放的关键设备。为此,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变量施肥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国产变量施肥播种机。该播种机由变量控制器控制机械式无级变速器,根据GPS的位置信号,完成处方图设计的播种施肥作业。通过对播种机的静止和地块工作试验可知,施肥变量控制可靠,数据记录正常,变量施肥播种作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点式播种机存在种植速率低、费时费力等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小型自动点式播种机,将打坑、浇水、播种和填土等功能集成于一个电驱行驶的小车上,通过单片机控制,自动完成打坑、浇水、播种和填土4个播种工序,能够极大地提高点式播种的效率。为了验证该点式播种机自动控制的可行性,笔者利用Proteus和Keil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功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自动点式播种机结构简单,开发便利,成本低廉,有利于产品市场化、普及化,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静  胡斌  杨文伟 《农机化研究》2013,35(5):135-138
在参照原有的单向穴盘育苗播种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向育苗气动作业的思路,设计了一套双向播种的气动控制系统,并完成吸投互替的双向播种过程.设计的适用双向作业的双向育苗播种机结构,是利用传感器采集和D/A转换信号,由单片机控制电磁阀动作来完成双向播种的自动控制过程.同时,对整体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其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为工业化育苗播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麦播种机工作时地轮打滑和手动播量调整不精准等问题,研发一种基于PID控制的小麦智能播种机。该播种机控制系统工作时,由速度传感器获取播种机行进速度,根据行进速度、亩播量及播种机相关参数,计算排种轮转速的给定值,利用PID控制器实现对排种轮转速的控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机在不同作业条件下实际亩播量与设定亩播量误差均在2%以下,满足小麦精量播种的农艺要求。在中速和中高速作业条件下,智能排种系统控制精度最高,稳定性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机的实际亩播量与设定亩播量之间最大误差为2.33%,略大于室内试验结果,主要是由田间作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研制的基于PID控制的小麦智能精量播种机能有效提高播种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轻化肥在施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和施肥的农业技术要求,研制了一种能够自动配比肥料的智能化精密播种机,即2BZD-2型智能免耕电动播种机的施肥机构,并确定了各主要工作部件的最佳参数。在控制系统上,技术核心为微处理器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可实现排肥机构的实时、自动、单一变量控制。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中耕作物精密播种机械行业标准和精密播种机技术条件,各项变异系数均远小于国家标准,且满足各项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是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实现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油菜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油菜生产概况和主要播种装备,重点阐述了油菜播种环节的精量排种、种床整理和播种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油菜精量排种技术作为精量播种的基础和核心,依据不同的结构和原理分为单体式排种技术和集中式排种技术;阐明了油菜种植的播种深度和畦沟深度稳定性影响要素及其保证播种和畦沟深度及厢面平整度的实现方式;分析了油菜精量排种器漏播检测补种、自动导航和变量播种技术等3项油菜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我国油菜种植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油菜精量播种技术难点,并提出高速、宽幅、高效和精量的气力式排种技术、播深稳定性调控技术、降附减阻防堵的耕整地技术和农机农艺农信深度融合技术是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的研究重点。自动导航、排种器漏播检测和变量播种等技术是提升油菜播种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免耕播种机的缺陷,对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设计了一台全新实用的免耕播种机。针对当前免耕播种机不能调整株距的问题,设计了多级链轮调节系统,可以通过改变传动比和调速,实现株距控制。针对当前免耕播种机对种粒大小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设计了多个窝眼轮串联的排种器,从而适应了各类种子的播种。针对入土器粘土和夹土阻塞等问题,设计了全新的凸轮开合机构。利用传感信息采集技术实现了免耕智能播种机的自动株距调整,提高了播种精度。通过对播种机的试验研究发现:播种机的播种株距均匀,其单粒率、空穴率、重播率和籽粒破碎等各方面的播种质量都优于传统的播种机械,并且实用性更强,更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播种机排种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彩英  李平 《农机化研究》2017,(10):141-143
马铃薯是我国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在我国有较大的种植规模。为实现马铃薯种植的机械化,基于传感器和单片机技术,结合现有的马铃薯播种机,设计了一种新的排种系统,以解决马铃薯播种过程中的漏播和重播问题。该排种系统由操作显示屏、速度感应装置、数据分析模块、挡板控制器和报警装置几个部分组成。工作时,通过速度感应装置获取播种机的行进速度,然后由数据分析模块根据所设定的播种株距计算挡板开关的频率并进行控制,以达到精准播种的效果。对装载该排种系统的马铃薯播种机在4种不同行进速度工作时,进行薯种漏播率、直播率和株距数据调查,发现漏播率和重播率都很低,远远小于行业标准,且种植的株距与设定值差异很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能够很好地满足马铃薯种植的要求;其行进速度在0.8m/s左右时,种植质量和作业效率同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电动准直蔬菜播种机结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设施蔬菜播种农艺多以人工为主,而设施农业与精准农业要求农业机械沿着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发展。为此,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温室的电动准直蔬菜播种机,具备激光导航走直、转弯灵活及节能环保等优点。同时,搭建了播种机的整体结构模型,确定了差速转向为其转向方式;经过对其播种开沟功率消耗和行走功率消耗理论推导与计算,确定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功率,并且计算了蓄电池的容量。该研究为电动准直蔬菜播种机的样机试制与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智能播种机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农业,是实现精确农业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智能播种机的排种性能直接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精确测量排种性能对于高效补种、提高作物收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播种机的播种过程,利用图象采集和处理技术对多播种过程进行分析,基于VB编写了排种性能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8.
气流输送式播种机具有适应性强、作业速度快、作业效率高等优点,也是国内播种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气流输送式播种机智能化测控技术包括种箱料位、堵塞和流量、播深等检测技术,以及风机速度、排种轴驱动、播深、播量、播种行等关键参数自动控制技术.针对这些关键技术,在归纳各项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讨论我国气流输送式播种机在排种器性能、动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温室的结构档次正不断提高,加之农作物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强,搭建一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已成为农业种植者的迫切需求。该文针对温室环境信息智能化管理需求,通过调控农作物的环境因素,创造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从而达到农作物反季节生产和提高产量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室智能控制的精准度以及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基于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套典型的、符合我国农情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该系统将在调节温室环境参数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