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拖拉机转向梯形的设计关乎拖拉机在转向时的操纵性和安全性。为此,通过对转向梯形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数遗传算法。算法采用基于向量旋转的交叉方式进行父代个体交叉,并使用多种变异方法组合的方式进行变异,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精度。为了验证算法可行性和有效性,选取了某中小功率农用轮式拖拉机对其转向梯形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算法计算结果更加精准,有效减小了转向机构理论与实际运动轨迹的误差,优化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组实数遗传算法;在该算法的基础上,确定了拖拉机转向梯形的最佳参数。采用分组选择进行交叉,增大了种群的多样性,提高了搜索效率。对比其他优化方法,分组实数遗传算法能够较好地求得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且提高了运算的速度和可靠性。该算法对于拖拉机转向梯形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学报》2010,41(11):148-152
阐述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由PLC、电控开关液压阀和比例方向液压阀组成自动转向控制系统,设计了PD转向控制算法;为提高拖拉机自动导航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在线优化模糊控制规则以及输出比例因子,既保留了传统模糊控制的优点,又有效改善了系统的控制品质;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迅速消除跟踪误差,响应速度快,超调小,系统工作稳定,稳态跟踪误差不超过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阐述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由PLC、电控开关液压阀和比例方向液压阀组成自动转向控制系统,设计了PD转向控制算法;为提高拖拉机自动导航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在线优化模糊控制规则以及输出比例因子,既保留了传统模糊控制的优点,又有效改善了系统的控制品质;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迅速消除跟踪误差,响应速度快,超调小,系统工作稳定,稳态跟踪误差不超过10 cm.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赛车的转向性能,应用空间机构学理论建立赛车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采用复合形法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基于空间转向梯形模型优化后的赛车内外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关系曲线吻合程度高于基于平面转向梯形模型的优化结果,从而提高了设计精度,改善了赛车的弯道行驶性能,为赛车转向系统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中小功率农用轮式拖拉机的转向特性、保持直线形式性能 、减少轮胎磨损以及降低转向阻力,文章通过建立转向车轮转向时的数学模型,以置梯形作为转向梯形为例,将外侧转向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在转向范围内的差值最小作为转向机构参数最优化的目标.通过实例优化计算绘制左右转向车轮转角曲线,结果表明:同一内侧转向轮αmax=35°时,实际外侧转向轮转角β1与理想外侧转向轮转角β相差1.5°,差值较小.同时,左右转向轮转角关系曲线图反映左右车轮在转向过程中存在互换性,左右车轮转角关于曲线β=-α对称.因此,建立数学模型,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解决轮式拖拉机的转向机构设计与提高转向性能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拖拉机自动导航摩擦轮式转向驱动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机导航系统中使用传统拖拉机前轮转向驱动子系统机构复杂、装卸不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摩擦轮式转向驱动系统。摩擦轮式转向驱动系统主要由驱动装置和相匹配的自适应模糊转向控制器组成。驱动装置采用平行四连杆机构以实现工作模式的快速切换,使用夹持固定方式实现便捷装卸。搭建了试验台架以获取摩擦轮驱动装置的滑移特性数据。同时设计适用于该驱动装置的自适应模糊转向控制器,基于液压系统离散传递函数和滑移特性数据建立了驱动系统递推仿真模型,采用该仿真模型构建遗传算法参数优化器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优化。进行了仿真模型验证试验、遗传算法参数优化器性能对比试验和驱动系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与实际系统基本一致;经过遗传算法参数优化后控制器阶跃响应上升时间减少15%,稳态误差达到3%标准所需调节时间减少29%,消除了振荡现象;所设计驱动系统的20°阶跃响应平均绝对稳态误差为0.197°,平均上升时间为2.0 s,稳态误差达到3%标准的平均调节时间为2.4 s,拖拉机前轮控制效果良好。应用试验表明驱动系统能基本满足拖拉机配套2BFQ-6型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机组自动导航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仅限于拖拉机转向梯形机构的分析,至于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等对拖拉机转向产生的影响本文不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农用机动车辆如拖拉机的转向轮不仅窄而且轮径也较小。运输车辆转向轮的轮径与驱动轮的轮径虽然相等 ,但宽度却较驱动轮窄 ,这些差异是因轮式转向机构的不同而形成的。对轮式转向机构的基本要求包含两个方面 :①各轮回转轴心线必需交于同一点 ,以实现车轮的无滑动转向。②尽可能地减小转向阻力矩 ,使转向轻便。1 .农用轮式车辆的转向机构为实现第一条要求 ,就要用能满足转向要求的转向机构 ,其中转向梯形机构就是较为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的一种转向机构。虽然如此 ,并不意味着只要是转向梯形机构就能够满足偏转转向轮的要求。对一种车辆适用…  相似文献   

10.
在拖拉机开发设计中,其转向系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实现其转向功能的要求,在转向系中设计了转向梯形的结构来达到其设计目的。对通常的轮式拖拉机来说,其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前置梯形和后置梯形。  相似文献   

11.
SGA3550型汽车全液压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从汽车转向运动学出发,分析了SGA3550型自卸式汽车全液压转向机构的设计。首先以汽车转向时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为设计变量,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其次,说明了全液压转向机构中转向动力油缸的设计计算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数量液压油缸设计方案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及减少轮胎磨损,将数值优化软件modefrontier同机械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m sc.adam s集成,以转向梯形底角、转向臂长度、主销中心距和轴距为设计参数,传动角为约束,以转向时内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转向机构进行最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集成方法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分析研究的效率,而且采用的算法增大了求得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能有效保证转向机构的运动精度和传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考虑间隙影响的汽车转向机构稳健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具有正态分布的设计参数与噪声因素的稳健设计理论,对汽车转向机构进行了稳健优化设计。以转向过程中转向机构14个位置的运动误差为目标函数,以主销中心距、轴距、转向梯形底角和转向梯形臂长度为设计变量,以各运动副间隙为噪声因素,以最小传动角及最大转角误差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含间隙影响的转向机构稳健优化数学模型。设计结果表明,在运动副存在间隙或间隙变化时,此设计方法能有效保证转向机构的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14.
应用稳健设计理论采用集成仿真技术,以转向梯形底角、转向臂长度、主销中心距和轴距为设计参数,传动角为约束,以转向时内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零件制造精度对转向性能的影响,采用具有正态分布参数的蒙特卡罗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转向机构进行稳健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集成仿真方法与传统数学模型设计方法相比较大地提高了分析研究效率,而且当设计参数存在微小变化时,能有效保证转向系统的运动轨迹精度和传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稳健设计理论对汽车转向机构进行了设计研究。以转向过程中运动精度为目标函数,以主销中心距、轴距、梯形底角和转向梯形臂长度为设计变量,以安装误差、尺寸误差为噪声因素,以最小传动角及最大角度误差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田口方法的转向机构稳健设计模型。最后,比较了田口方法与确定性优化方法的设计结果。结果表明,基于田口方法设计的转向机构可靠性强,稳健性能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学模型复杂的拖拉机转向控制问题,使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以福田欧豹4040型拖拉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农用车辆导航控制研究。以车辆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的变化率为输入变量,以前轮转角的变化量为输出变量,设计车辆转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器,对拖拉机进行转向控制。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拖拉机的转向进行有效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拖拉机在50m的行驶距离内,最大横向偏差为0.18m。  相似文献   

17.
对JS-650型拖拉机转向杆件两种布置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了其转向特性曲线,为了提高与整机的匹配性能,对原有的前轴布置方式做了改进,指出了轮式拖拉机转向系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丘陵山区地形和不同农作物的农艺特点,提出一种具有平衡摇臂悬架和H型传动的可变地隙和轮距的动力平台,该平台采用无转向梯形的四轮全液压转向,转向方式为同侧两车轮采用对称角度的偏转转向,以减小转弯半径并实现同辙转向。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左、右转向油缸的位移关系,以实现阿克曼转向。为避免运动干涉,参照同轴距普通拖拉机的最小转弯半径确定车轮极限转角。当变地隙后车轮绕主销偏转,平台的轴距发生改变和变轮距后轮距发生改变后,可根据几何关系重新确定车轮在水平面内有效转角与转向油缸位移的关系,讨论了变地隙和变轮距满足阿克曼转向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转向系结构和转向策略是合理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