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用不同水平葡萄籽渣替代肉牛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和棉粕对西门塔尔牛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发酵参数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 试验采用模拟瘤胃体外培养技术,以4%、8%、12%和16%葡萄籽渣替代肉牛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和棉粕,测定各组日粮体外产气量、发酵参数、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及肉牛生长性能。[结果] 随着体外发酵时间的增加,累计产气量呈递增趋势,12%葡萄籽渣组产气量最大,各组之间72 h总产气量差异不显著(P>0.05);产气后人工瘤胃培养液pH值、NH3-N浓度和菌体蛋白含量各组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P<0.05)升高;16%葡萄籽渣组干物质消化率最低,对照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试验组,对照组和4%葡萄籽渣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三组,对照组和12%葡萄籽渣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三组;4%和8%葡萄籽渣组肉牛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高170 g/d和140 g/d。[结论] 葡萄籽渣替代肉牛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和棉粕可以提高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添加4%和8%葡萄籽渣可以提高肉牛日增重,促进瘤胃发酵,有利于提高肉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杜蒙羊的肉用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方法] 选取60只杜蒙羊,公母各半,于5月龄时利用超声波背膘检测仪对羊只进行活体肉用性能检测,于6月龄时对羊只进行屠宰,测定主要屠宰性能指标以及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对杜蒙羊公羊和母羊的活体肉用性能指标、主要屠宰性能指标、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杜蒙羊活体肉用性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公羊的腰肌厚度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背膘厚度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肉用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公羊的背脂厚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屠宰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宰前活重均显著(P<0.05)高于母羊,公羊的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高于母羊,但无显著(P>0.05)差异;母羊的大腿骨重、小腿骨重、大腿骨长、小腿骨长均显著(P<0.05)低于公羊,公羊和母羊的4个骨指标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大腿骨重和小腿骨重更接近线性相关。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P<0.05)低于母羊;公羊的胴体肌肉水分含量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和母羊肌肉中的铅、铬、汞、砷元素含量均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母羊肌肉中的铬含量和汞含量显著(P<0.05)低于公羊。[结论] 杜蒙羊公羊的活体肉用性能和屠宰性能优于母羊,母羊的肉品质优于公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空间电场对冬春季畜舍内温室气体的净化效果以及对舍内温湿度的影响。[方法] 在畜舍内安装空间电场净化设备和温湿度监测仪,舍内外均设置3个取气点,每个取气点分0 m、0.5 m、1.0 m和1.5 m 4个采集高度,系统监测冬春季畜舍温室气体浓度以及温湿度变化情况。[结果] 空间电场显著(P<0.05或P<0.000 1)降低了冬春季畜舍内CH4、NH3和CO2气体的浓度,降低幅度分别可达39.8%、26.3%和24.0%。空间电场可显著(P<0.05)降低冬季舍内20:00—8:00和12:00—15:00的环境湿度,分别降低了4.5%和15.3%。春季湿度在9:00—17:00降低了31.9%(P<0.05)。[结论] 空间电场可有效地降低冬春季畜舍内CH4、NH3和CO2气体浓度,同时显著降低畜舍内不同时间段的环境湿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石玉13号玉米为材料,比较全株玉米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对裹包青贮和窖贮全株玉米在干物质营养成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玉米裹包青贮干物质含量高于窖贮,裹包青贮奶牛14 d和28 d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窖贮玉米(P<0.05);饲喂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窖贮奶牛28 d乳脂率极显著低于裹包青贮(P<0.01),乳蛋白率显著低于裹包青贮组(P<0.05);裹包青贮与窖贮全株玉米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窖贮相比,裹包青贮每头奶牛增加产奶量0.06 kg/d,每头奶牛增加效益0.23 元/d。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青贮玉米高产载培措施,试验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4种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施氮量各品种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吉饲8号、吉饲9号作为优质青贮玉米在吉林省的适宜施氮量为180kg/hm2;金刚12和金刚50的适宜施氮量为210kg/hm2;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品质影响较大,增加施氮量有助于青贮玉米品质的提高。青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不同年型下饲用燕麦产量对各生育期降水变化的响应,为饲用燕麦抗旱与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作物生长机理模型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以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1980—2009年的历史气候气象数据作为原始情景,将饲用燕麦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1(播种—拔节)、阶段2(拔节—抽穗)、阶段3(抽穗—灌浆)、阶段4(灌浆—收获)],并提取典型气候条件(干旱、平水、丰水)建立12个新的气候情景并进行模拟,分析饲用燕麦产量受降水变化的影响。[结果] 在干旱情景(DS)中,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较原始情景分别下降了38.0%~60.9%与31.8%~16.9%(P<0.01),其中,抽穗—灌浆期采用历史数据时,指标的下降幅度最小。对于平水情景(NS)来说,产量相对原始情景的变化为-3.4%~20.0%,WUE为0~10.0%,拔节—抽穗期及灌浆—收获期采用历史数据时指标的变化显著(P<0.05)。丰水情景(WS)中,饲用燕麦产量与WUE相对原始情景均显著提升(P<0.01),幅度分别达到33.3%~60.5%与6.8%~14.8%,且播种—拔节期的降水变化对指标有相对明显的影响(R2=0.377 7,P<0.01)。[结论] 饲用燕麦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干旱、平水、丰水年型中都对灌浆—收获期的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敏感性;在干旱和平水年型下,饲草产量对抽穗—灌浆期的干旱更为敏感,WUE则对拔节—抽穗期及抽穗—灌浆期的干旱更为敏感;在丰水年型下,燕麦饲草产量对干旱最敏感的时期是播种—拔节期。有限的灌溉条件下,可将灌溉集中于WUE对降水变化最为敏感的阶段3(抽穗—灌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养分处理对大针茅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图牧吉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施有机肥、施化肥、放牧和对照(无管理措施)对草原种群特征及产草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比较对4个处理下的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不同处理对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程度不一。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化肥和放牧处理均提高了羽茅的重要值,化肥处理达到了显著(P<0.05)水平;而大针茅和毛秆野古草的重要值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一定程度上,有机肥处理提高了草群高度,而化肥和放牧处理降低了草群高度。草群盖度变化数据显示,与对照相比,化肥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草群盖度,而有机肥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草群盖度。产草量变化情况表明,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均提高了产草量,化肥处理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鲜草产量。[结论] 有机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高度和产草量;化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盖度和产草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粗饲料日粮对西门塔尔繁殖母牛瘤胃液pH值、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繁殖母牛18头,按同质原则分为3组,每组6头。日粮1组粗饲料为干玉米秸秆,日粮2组粗饲料为全株玉米青贮,日粮3组粗饲料为全株玉米青贮+干玉米秸秆。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采集试验牛的瘤胃液和血液样本,进行瘤胃液pH值、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含量及血液指标测定。[结果] 3组繁殖母牛的瘤胃液pH值差异不显著(P> 0.05)。全株玉米青贮组的瘤胃内乙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干玉米秸秆组,全株玉米青贮组和全株玉米青贮+干玉米秸秆组的瘤胃内丙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干玉米秸秆组,全株玉米青贮组的瘤胃内正丁酸和异丁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干玉米秸秆组的血清SOD活力和T-AOC活力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GSH-Px活力显著(P<0.05)低于全株玉米青贮+干玉米秸秆组。干玉米秸秆组血清中的铁(Fe)和锌(Zn)含量显著(P<0.05)低于全株玉米青贮组,干玉米秸秆组和全株玉米青贮组血清中的硒(Se)含量显著(P<0.05)高于全株玉米青贮+干玉米秸秆组。干玉米秸秆组血清中VD和VE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结论] 饲喂以全株玉米青贮或者全株玉米青贮+干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日粮,西门塔尔繁殖母牛的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优于饲喂以干玉米秸秆为主要粗饲料的日粮。结合饲养成本和农区粗饲料供给情况,生产中推荐全株玉米青贮+干玉米秸秆的粗饲料饲喂模式。  相似文献   

9.
选择体重350 kg左右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45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不同日粮,其中试验Ⅰ组(精料+玉米秸秆黄贮)、试验Ⅱ组(精料+全株青贮玉米)和试验Ⅲ组(精料+添加剂全株青贮玉米),试验期140 d。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的日增重极显著地高于试验Ⅰ组(P<0.01)和试验Ⅱ组(P<0.01),分别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高出90.35%、24.00%。试验Ⅰ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1)和Ⅲ组(P<0.01),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的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肉牛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瘦素的含量试验Ⅰ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肉牛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头均日收益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高22.21和9.27元。综上所述,添加剂全株青贮玉米的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7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6.20万株/hm2、7.95万株/hm2及9.7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进行栽培密度试验,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的干物质产量及粗蛋白质含量,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各品种粗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铁吉11及吉单4011干物质产量呈下降趋势,中原单32、吉饲9号、东青1号、阳光1号及高油106干物质产量则均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吉饲9号在密度为7.95万株/hm2下的干物质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阳光1号在密度为6.20万株/hm2下粗蛋白质含量在各处理中最高。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崔婧婧  于玲玲  郭强 《中国饲料》2021,1(7):131-134
为探索冀东地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之间饲料品质的差异,本试验以冀东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其在全株生物量、干物质量、全株含水量、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青贮玉米的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君辉521在全株生物量、干物质量和粗蛋白质含量上最大,分别为62.12、18.32 t/hm2和93.32 g/kg。东单1331的NDF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332.64、123.21 g/kg。4个青贮玉米的RFV分级均为特级。在GI分级中,只有君辉521为3级,其余为2级。综上所述,君辉521的青贮饲料生物产量更高,但东单1331的饲料口感更好且营养更易吸收。 [关键词] 冀东地区|青贮玉米|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比较了31个玉米品种全株青贮的农艺性状和产能,以期筛选出适合在关中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青贮品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农艺性状和产能均差异显著,其中生长时间最长的107 d,最短的87 d;叶片数最多的16.5片,最少的11.3片;株高最高的281.3 cm,最矮的199.5 cm;青贮产量最高的6.2吨·亩-1,最低的2.1吨·亩-1;干物质产量最高的1.8吨·亩-1,最低的0.6吨·亩-1。对产量最高的4个品种(‘DB08’、‘DK625’、‘JKQZ932’和‘HY36’)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除灰分之外,与对照粮饲兼用品种DZ12相比,它们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青贮产量和奶牛饲喂价值的需求,本文建议专用青贮玉米‘DB08’和‘DK625’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在关中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类型玉米(Zea mays)不同器官和全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选择32种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成熟性质和用途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完熟期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及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以及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择5个地块,每个地块选取10株玉米。结果表明: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和成熟性质分类不足以区别不同品种类型玉米的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P0.05)。按用途分类,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玉米籽实的风干物质、干物质和总能产量除外)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饲用玉米红粒玉米普通玉米糯玉米。对广泛种植的普通玉米和饲用玉米进行比较,设定普通玉米产量为100.0%,则饲用玉米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产量分别为121.9%、164.2%、175.5%、149.0%、151.7%、168.8%和149.9%;风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9%、143.7%、155.1%、139.4%、126.1%、162.0%和129.1%;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5%、143.4%、155.0%、139.5%、125.7%、162.0%和129.21%;粗蛋白质产量分别为119.0%、142.9%、181.5%、161.6%、122.0%、137.4%和131.7%;总能产量分别为107.7%、143.8%、155.0%、139.4%、126.1%、162.0%和129.1%。玉米籽实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占玉米全株的比例,普通玉米分别为47.75%、57.87%和48.49%,饲用玉米分别为39.72%、52.36%和40.48%。由此得出,普通玉米全株饲喂是"粮改饲"的最基本的策略,而饲用玉米籽实和全株生物产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种植饲用玉米可以增加30%左右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4.
钾肥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施钾量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Zea mays L.)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以青贮玉米东青1号(Z.mays L.cv.Dongqing No.1)为材料,设4个施钾用量,其中K2O施用量分别为0,56,112和168kg·hm-2,分别于乳熟初期(8月21日)、乳熟中期(8月28日)、乳熟末期(9月4日)、蜡熟初期(9月10日)、蜡熟中期(9月15日)和蜡熟末期(9月20日)收割取样,测定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和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中果糖含量在乳熟初期收获最高(P<0.05),蔗糖含量在乳熟末期收获最高(P<0.05),可溶性总糖含量和鲜草产量在蜡熟初期收获最高(P<0.05),淀粉含量在蜡熟末期收获最高(P<0.05);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中果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和鲜草产量(P<0.05),其中施钾(K2O)112kg·hm-2效果最佳。综合施钾肥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施钾(K2O)112 kg·hm-2并于蜡熟初期收获是青贮玉米东青1号栽培利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在苏中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本试验对4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全株青贮,比较青贮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雅玉8号'全株玉米青贮的乳酸含量较高(P<0.05),pH值、氨态氮含量和乙酸含量低于'扬大109'(P<0.05).全株玉米青贮的瘤胃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康...  相似文献   

16.
21个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在河南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出适合河南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法对21个玉米品种(每个玉米品种5个重复)进行分区组种植,以研究其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抗倒伏性和品质,及其各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以京科青贮932、伟科106的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最高,且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能。2)伟科106、京科青贮932有较高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淀粉含量,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较低,品质较优。3)生物学产量与绿叶数、绿叶重、株高、茎粗和茎重、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与绿叶数、绿叶重、茎粗和茎重、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物学产量与籽粒产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选用绿叶多和绿叶重、茎重和茎粗、穗部产量均优且有一定植株高度的品种有利于获得高产;粗蛋白与粗脂肪、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从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品质、抗倒伏性能和农艺性状方面综合考虑,京科青贮932和伟科106表现最佳,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和粮饲兼用品种在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不同类型青贮玉米(Zea maysL)生产的最佳群体,设置5个种植密度(4.8×104,5.85×104,6.9×104,7.95×104,9.0×104株·hm-2),研究其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饲用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和最佳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不同。籽粒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低,群体干物质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高,而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则介于二者之间。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的营养含量影响显著,植株粗蛋白(CP)、无氮浸出物(NFE)、粗灰分(CA)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密度对玉米CP,EE,NFE,CA,CF和GE等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其籽粒和秸秆干物质产量的显著差异形成。从不同品种来看,青贮型玉米籽粒中的CP和EE产量显著低于粮饲兼用型玉米,而秸秆的CP和EE产量明显高于粮饲兼用型玉米。从玉米整体饲用营养产量来看,在陕西,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8.86×104株·hm-2,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陕单8806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7.77×104株·hm-2。  相似文献   

18.
晋中盆地15个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在晋中盆地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本试验应用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粗饲料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GI2001)、模糊概率法对从河南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种的15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5个青贮玉米品种间株高、穗位高、干草产量、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雅玉988’株高和穗位高最高,分别为336.0 cm和181.4 cm,抗倒性最差,NDF含量最低(43.97%),但保绿性突出;‘雅玉79491’干草产量最高(31.53 t·hm-2),株高适中,无倒伏;‘新科910’干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8.28%和24.28%,ADF含量最低(24.47%);‘雅玉04889’干草产量较高,保绿性较好,株高较高,抗倒性强。根据田间表现和综合评价结果,在本试验选取的15个玉米品种中,‘新科910’、‘雅玉79491’、‘雅玉04889’为最适宜在晋中盆地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品种设4个重复,随机分成20个试验组,对东陵白、中北410、产草王(青贮品种)、农大108、辽原1号(青贮品种)共5个玉米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饲用玉米品种"产草王"全株的亩产量最高,干物质含量最高,粗蛋白质含量及利用率也最高,且干物质和能量成本较低,是适合平昌县种植的优良饲用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