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有效防控贵州喀斯特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以及为油菜生长期营养调控提供依据。通过测定15试点135田块的土壤指标,并对油菜不同生育期菌核病发生情况和气候因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叶部菌核病从抽薹期零星发生,初花期开始加剧,盛花期发病率达最大;茎部菌核病从盛花期开始并持续加剧,直到成熟期;初花期对叶部菌核病影响最大的是初花前3 d平均温度和前10 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盛花期叶部菌核病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盛花前5 d平均气温和平均空气湿度,对茎部菌核病发生影响最大的是盛花前3 d平均气温与前10 d平均气温及空气湿度。土壤和气候因素对油菜各生育时期菌核病发生有明显影响,其中气候因素较土壤因子影响显著,但土壤因子特别是土壤中钙含量对叶部和茎部菌核病开始加剧发生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4月,油菜进入绿熟期,随着春季气温的迅速回升,病菌、害虫开始活动,油菜病虫害处于多发期,预防油菜病虫害进入关键时期。防治油菜病虫害的发生,对油菜正常生长、稳产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的主要防治对象是菌核病、霜霉病、黑斑病、潜叶蝇、小菜蛾、蚜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等。一、菌核病防治发病时油菜叶片病斑呈圆形或不  相似文献   

3.
稻秆腐菌核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腐菌核病又叫小球菌核病,南方稻区一些省区均有发生,在黑龙江省近几年才开始发生,当前仅在极少数稻田发生,如一旦发生,即可引起倒伏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严重可绝产。 水稻菌核秆腐病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球状菌核病。  相似文献   

4.
陈轶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3):140-140
进行了人工摘叶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新栽培制度条件下,人工摘叶可以减轻菌核病发病程度40%左右。人工摘叶有减轻病害发生、压低蚜虫基数、减少化学防治的作用,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咨询黄芽白(大白菜)一蔸蔸的死了,其根部的泥土出现了许多的"老鼠屎",这是什么情况,该如何解决?解答这个不是"老鼠屎",这是大白菜菌核病病原的菌核。这种菌核若长期留在地里,年复一年,可重复感染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导致年年发生菌核病。菌核病主要危害大白菜靠近地表的茎基部或外叶。病部开始表现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相似文献   

6.
正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黑腐病、霜霉病、病毒病;主要虫害有潜叶蝇、蚜虫、菜蛾、菜粉蝶、跳甲等,无论发生哪种病虫害,都会影响油菜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产量和质量均会下降。本文主要介绍菌核病、黑腐病、霜霉病、潜叶蝇、蚜虫、菜蛾的防治方法。1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株发病率在10%~30%,高发年份株发病率高达80%以上。发病后一般会造成10%~70%的减  相似文献   

7.
人工摘叶控制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明人工摘叶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不摘叶为对照,研究终花期摘叶1次和盛花期、终花期各摘叶1次及盛花期、终花期、终花期后7 d各摘叶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摘除病、老、黄叶具有明显的抑制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摘除病、老、黄叶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摘叶较不摘叶处理的平均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结论]人工摘叶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8.
向日葵菌核病的起因与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烂头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在存我国分布于各向日葵产区。向日葵菌核病的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多种作物和杂草,如大豆、大麻、烟草、西葫芦、芹菜、胡萝卜、大白菜、甘蓝,还为害菜豆、圆葱、菠菜、莴苣、黄瓜以及茄果类蔬菜等。可侵染64个科的380余种植物。向日葵是我地区的主要经济油料作物,栽培面积达几万由。由于近几年向日葵菌核病严重发生,使栽培面积大大缩小,产量也大幅度下降,旱田向日葵由80年代初平均亩产75公斤,下降到45公斤,产量下降60%。为尽快摸清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起因及防治措施,于1986年开始了试验研究工作。一、向日葵菌核病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1 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俗称百杆、麻杆、烂杆。全国各油菜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温暖潮湿地区此病发生较重。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病,以开花期后最严重:而且各个部位均能受害,以茎部受害最重。 苗期病斑多数在地而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水渍状红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白色,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絮状白霉,严重时使病部软腐,形成许多黑色鼠粪状菌核,导致幼苗死亡。在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1%以上时,开始用药。可选用1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仪征市第三大农作物,但受气候、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油菜生产上病虫害发生相当严重。经调查,初步查明仪征市油菜病虫害有15种,其中病害3种、虫害1 2种,发生较为严重的有菌核病、霜霉病、蚜虫、菜青虫、油菜潜叶蝇、油菜斑潜蝇等,其中以菌核病、油菜潜叶蝇危害最重。为有效防治油菜病虫害,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程蕾 《农家科技》2007,(1):15-15
<正>1.油菜菌核病。①为害与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秆受害损失最大。油菜在开花结荚时,常常一株一株发病枯死,剥开下部茎秆,里面有许多像老鼠屎一样的菌核。苗期发病,先从幼苗的基部发生软腐,以后扩展到全苗,叶片变青灰色似烫伤状腐烂,常常引起成团枯死或整窝枯死;成株  相似文献   

12.
樱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危害症状樱桃褐腐病又叫菌核病、灰腐病等。可侵害花、叶、枝梢和果实,但以果实受害最重。侵染花器后,雄蕊及花瓣先发生褐色水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品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期可以减轻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发病率逐渐减小,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对菌核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施肥量对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危害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人参病害防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俊范 《新农业》2003,(11):44-45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以根、茎、叶、果实入药,具有大补元气、强心救脱、益心复脉、生津安神功能.人参病害种类繁多,在我国有20多种,目前生产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人参黑斑病、疫病、菌核病和锈腐病等.  相似文献   

15.
在油菜初花期开始,采用摘除低功能叶片的农业防治方法,调查其单因子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摘除低功能叶片对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为25.6%;病情指数防效为23.2%,可以显著降低田间菌源,能有效防止油菜菌核病的再侵染。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蔬菜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病毒病、叶霉病、疫病、菌核病等;虫害有温室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其中黄瓜霜霉病、疫病,番茄灰霉病、病毒病,辣椒疫病等发生较为普遍。主要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塑料大棚蔬菜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病毒病、叶霉病、疫病、菌核病等;虫害有温室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其中黄瓜霜霉病、疫病,番茄灰霉病、病毒病,辣椒疫病等发生较为普遍。主要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出油农作物,由于油菜的高价值,目前我区已大量引进种植这种经济作物,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客观的经济来源的同时,关于油菜易感染油菜菌核病,造成产量下降,对农户经济造成损失,所以我区从五年前就开始了针对油菜菌核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下面为我区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此问题做出了调查研究成果的一部分。1.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时间特点根据例年统计,我区油菜菌核病主要发病时间集中在3月中旬,从每年的4月20日开始,呈现高发态势,主要表  相似文献   

19.
正石台县地处长江以南皖南山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油菜是石台县主要油料作物,近几年来,石台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油菜也是石台县春季旅游观光的主要观赏作物。油菜菌核病是石台县油菜主要病害,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民收益,为此以山区油菜为基础,分析菌核病发生及预防方略显得尤为重要。1石台县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是由子囊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真菌引起的一  相似文献   

20.
稻秆腐菌核病又叫小球菌核病,南方稻区一些省区均有发生,在黑龙江省近几年才开始发生,当前仅在极少数稻田发生,如一旦发生,即可引起倒伏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严重可绝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