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新型杀螨剂丁氟螨酯对叶螨天敌智利小植绥螨的毒性、对智利小植绥螨繁殖的影响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丁氟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的毒性很低,即使在400 mg/L的高浓度下,智利小植绥螨的死亡率仍然低于35%,对雌、雄成螨的LC50分别为669.4 mg/L和456.4 mg/L。施用丁氟螨酯后,丁氟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成螨存活率影响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表明单独使用智利小植绥螨和联合使用智利小植绥螨与丁氟螨酯,两周内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明显好于单独使用丁氟螨酯。相比于单独使用智利小植绥螨的生物防治区,联合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更好,28 d时仍高于95%。因此,智利小植绥螨与丁氟螨酯联合应用防治草莓叶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PRiME HLB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斑马鱼中肟菌酯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在0.0001~0.05 mg/L范围内,肟菌酯进样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添加水平分别为0.0005和0.05 mg/L时,肟菌酯在水样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06%,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5.1%~8.9%;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1和10 mg/kg时,其在鱼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5%~104%,RSD为1.4%~3.3%。肟菌酯在水样中的定量限 (LOQ)为0.0005 mg/L,在鱼肉中的LOQ为0.01 mg/kg。利用所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在水生生物鱼类的1/10急性毒性基准剂量 (ALB) 值 (7.15 × 10?4 mg/L) 和ALB 值 (7.15 × 10?3 mg/L)、斑马鱼的1/100 LC50值 ( 5.10 × 10?4 和1.20 × 10?3 mg/L)以及1/10 LC50值 (5.10 × 10?3和1.20 × 10?2 mg/L)剂量暴露下,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肟菌酯连续暴露192 h后,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系数 (BCF)为113~178,具有中等生物富集效应。研究表明,生产中在使用肟菌酯时,应考虑其低浓度暴露下因生物富集作用而对水生生物引起的生态毒理学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7种双酰胺类杀虫剂(IRAC 28组:氯虫苯甲酰胺、硫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唑虫酰胺、四氯虫酰胺,IRAC 30组:溴虫氟苯双酰胺、异噁唑虫酰胺)对鳞翅目害虫的活性和田间药效,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7种药剂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和二化螟的室内活性,并进行了防治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室内测定表明:异噁唑虫酰胺对小菜蛾、甜菜夜蛾和二化螟的活性均最高,LC50值分别为0.0040、0.0521和0.0078 mg/L,其次是溴虫氟苯双酰胺,LC50值分别为0.0198、0.0584和0.0339 mg/L;其他5种药剂对小菜蛾、甜菜夜蛾和二化螟的LC50值范围分别为0.0212~0.1378 mg/L、0.2577~0.8080 mg/L和0.2886~1.2277 mg/L。硫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活性最高,LC50值为0.0218 mg/L,显著高于其他6种杀虫剂(LC50值为0.0694~0.2747 mg/L)。田间试验表明:药后7 d,IRAC 30组杀虫剂在有效成分30 g/...  相似文献   

4.
应用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喜树碱类药性分子 4a~4n、5a~5n 和 7a~7f ,所有目标化合物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室内杀螨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螨活性,其中化合物 4l (LC50:25.93 mg/L)和 7d (LC50:28.16 mg/L)的杀螨活性与喜树碱(LC50:24.55 mg/L)的相当。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喜树碱作为先导的新农药设计与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和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LD50值分别为0.0187、0.0181和0.0188 μg/bee,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 mg/L,对蚯蚓的48 h-LR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 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对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对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对供试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的应用来降低其对蜜蜂、家蚕和蚯蚓的毒性及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比较分析了LC25、LC50、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3日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后,对大豆蚜捕食量、寻找效应、猎物密度效应、种内分摊竞争效应和功能反应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照组与LC25、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明显,而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不明显;在药剂浓度为0 mg/L和140 mg/L时,捕食量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2.33和0.83头,寻找效应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6和0.10;受不同浓度药剂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对大豆蚜的捕食能力和寻找效应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量随大豆蚜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多,种内竞争分摊强度随小花蝽数量增加而增强,平均捕食量降低;在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下,东亚小花蝽成虫捕食作用率方程为E=0.1255P-0.2956,分摊竞争强度方程为I=0.5401logP-0.0033。  相似文献   

7.
4种苦参碱制品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靶标生物毒性评价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推进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的科学合理使用,本研究评价并比较了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 (鹌鹑、家蚕、蜜蜂、蚯蚓、蝌蚪、斑马鱼) 的毒性及农作物 (豇豆) 对其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蝌蚪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对豇豆属于低风险性,且0.3%苦参碱水剂对家蚕无慢性毒性;但不同苦参碱制品对同种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鹌鹑的7 d-LD50值 (均为有效成分,下同) 分别为512、504、>1 000和 >3 000 mg/kg鹌鹑;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 >3 000、1 300、>5 000和821 mg/L;对蜜蜂的48 h-LC50值分别为1 145、1 361、>3 000和337 mg/L;对蚯蚓的14 d-LC50值分别为549、428、564和 >1 000 mg/kg土壤;对蝌蚪的48 h-LC50值分别为 >100、>100、263和15 mg/L;对斑马鱼的96 h-LC50分别为85、65、193和20 mg/L;其中苦参乙醇浸膏的毒性最低。可见,苦参碱制品对环境生物较为安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3种新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3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并在田间进行了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3种新型药剂中,双丙环虫酯和氟吡呋喃酮对苹果黄蚜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3.16 mg/L和23.58 mg/L,三氟苯嘧啶毒力较低,LC50为329.9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均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各处理3~7 d防效为82.19%~93.45%,药后30 d防效达到78.91%~87.92%;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2.5 mg/kg和4.2 mg/kg处理药后3~7 d防效为94.64%~97.04%,药后21 d防效仍可达88%以上。因此,3种新型药剂均可以用于防治苹果黄蚜,田间使用时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双丙环虫酯2.5~4.2 mg/kg,氟吡呋喃酮113~170 mg/kg,三氟苯嘧啶28~80 mg/kg。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氟吡呋喃酮的生理代谢机制,在正常(400μL/L)和倍增(800μL/L)CO2浓度下采用浸渍法测定氟吡呋喃酮对西花蓟马的毒力,研究氟吡呋喃酮低致死剂量LC20处理对西花蓟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条件下,氟吡呋喃酮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93.78 mg/L,仅为400μL/L CO2浓度下的60.53%。在2个CO2浓度下,氟吡呋喃酮LC20<...  相似文献   

10.
烟蓟马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对烟蓟马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成虫活性最高的药剂是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和虫螨腈,其LC50均小于1 mg/L;多杀霉素的毒力也较高,其LC50为2.11 mg/L;吡丙醚对2龄若虫表现较高毒力。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SC、10%虫螨腈SC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对烟蓟马药后3~14 d的防效均达90%以上,除100 g/L吡丙醚SC外,其他药剂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0%以上。2.5%高效氯氟氰菊酯SC、10%虫螨腈SC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可作为防治烟蓟马的首选药剂,并交替使用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黄瓜中多效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丁氟螨酯及3种代谢物B-3、三唑醇和CGA205375残留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6种农药不同施药剂量下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经乙腈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反相条件下茚虫威在对映体水平上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残留分析方法。采用基质匹配标准品的外标法定量,比较分析了基质分散萃取与固相萃取2种净化方法中基质效应的影响。番茄和葡萄样品均采用乙腈提取,NH2/Carb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水样直接采用C18-H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手性拆分的色谱条件为:Chiralpak AD-RH手性分离柱,以V(乙腈)∶V(水)=65∶35为流动相,柱温25 ℃,流速0.4 mL/min。结果表明:在0.005~0.5 mg/kg(水样为mg/L)添加水平范围内,茚虫威对映体在3种基质中的回收率在65.5% ~11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4.1% ~18.1%。对映体的检出限(LOD)为1.4~4.3 μg/kg(μg/L),定量限(LOQ)为4.7~14.2 μg/kg(μg/L)。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茚虫威对映体在番茄、葡萄和水样品中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己唑醇对人体乳腺癌细胞 (MCF-7) 的选择毒性及氧化损伤。以MCF-7细胞作为受试对象,采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 试剂盒测定经己唑醇对映体处理后的细胞毒性;采用氧化损伤相关试剂盒测定经己唑醇对映体处理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释放量、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产生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 的活性。结果表明:在10 ~ 160 mg/L范围内随着染毒质量浓度的增加,经过 (?)-、(+)- 和rac-己唑醇处理后的MCF-7细胞活性分别从85.24%、87.11%和103.87%降低至4.07%、5.11%和5.24%。其中,(?)-己唑醇对MCF-7细胞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其次是 (+)- 和rac-己唑醇。氧化损伤检测结果显示,MCF-7细胞经20、40和80 mg/L的己唑醇对映体暴露后,细胞内LDH释放量和CAT酶活性随着己唑醇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ROS产生量和SOD酶活性则随着己唑醇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细胞毒性结果相似,经3种形式的己唑醇处理后,(?)-己唑醇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程度最高,其次是 (+)- 和rac-己唑醇。本研究结果表明,己唑醇及其对映体在MCF-7细胞内的毒性和氧化损伤程度大小顺序为 (?)-己唑醇 > (+)-己唑醇 > rac-己唑醇。研究结果可为探明己唑醇的细胞毒性机制和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结合QuEChERS前处理技术建立了柑橘中丙溴磷对映体残留的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丙溴磷对映异构体在柑橘中的选择性降解行为。柑橘样品经乙腈快速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丙溴磷对映体采用ND(2)-RH手性色谱柱分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丙溴磷对映体在2.5~25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 0.999 6),方法定量限 (LOQ) 为5 μg/kg。在3个添加水平(5、100、500 μg/kg)下,丙溴磷对映体的平均回收率为76%~83%,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2.6%~6.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丙溴磷对映体在柑橘中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丙溴磷和 (?)-丙溴磷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53 d和14.14 d;在施药后30 d,丙溴磷2个对映体的对映体分数值达到0.43,表明其在柑橘中的降解存在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糖苷 (S-glu)、螺虫乙酯-酮-羟基 (S-keto)、螺虫乙酯-烯醇 (S-enol) 和螺虫乙酯-单羟基 (S-mono) 的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明确螺虫乙酯在梨中的残留规律,采用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乙腈为提取剂,以N-丙基乙二胺 (PSA) 和无水硫酸镁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 (SRM) 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螺虫乙酯在0.0005~0.1 mg/L范围内,S-glu在0.005~0.5 mg/L范围内,S-keto、S-enol和S-mono在0.0005~0.5 mg/L范围内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与质谱峰面积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2 ≥ 0.999);在0.005~0.7 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9%,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2%~3.3%;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6%~102%,RSD为1.1%~3.6%。最低检测浓度 (LOQ)为5 μg/kg。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和确证。按推荐剂量进行田间施药,当梨果成熟采收时,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中的残留量之和在0.023~0.056 mg/kg之间,低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0.7 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在0~0.015 mg/kg之间。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为12.4 d和7.1 d。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用于梨树害虫防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建立了猕猴桃、黄瓜、苹果和葡萄4种果蔬中噻苯隆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HPLC-MS/MS测定。结果表明:在0.01~1 mg/L范围内,不同基质中噻苯隆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05和0.5 mg/kg添加水平下,4种果蔬基质中噻苯隆的平均回收率为87%~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0%;方法定量限(LOQ)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经济,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适用于噻苯隆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农药学学报》2016,18(5):619-624
建立了快速测定番茄(酱)及香梨中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样品经V(水):V(乙腈)=1:1提取,无需富集浓缩等特殊净化步骤,以Waters Acquity BEH HILIC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02 mg/L范围内,矮壮素和缩节胺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矮壮素及缩节胺在番茄、香梨及番茄酱中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00 4~0.002 mg/kg和0.000 9~0.002 mg/kg,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在0.01、0.02和0.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矮壮素及缩节胺的回收率分别为71%~94%和75%~10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7.7%和2.8%~6.9%。该方法简便快捷,定量准确,可用于同时检测番茄(酱)及香梨中矮壮素和缩节胺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杀虫(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喷雾法检测了丁氟螨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对双尾新小绥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并对三种杀虫(螨)剂的不同施药方式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丁氟螨酯对双尾新小绥螨的毒性显著低于土耳其斯坦叶螨,在1000 mg/L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校正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9.
腈菌唑在番茄果实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田间条件下手性杀菌剂腈菌唑对映体在番茄果实中的降解规律,采用Lux Cellulose-1手性色谱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UPLC-MS/MS) 分析方法,研究了腈菌唑对映体的分离及其在番茄果实中的选择性降解。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QuEChERS 方法净化。分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在0.000 5~0.05 mg/L线性范围内,腈菌唑对映体的峰面积与其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在0.005、0.05和0.2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腈菌唑对映体在番茄中的平均回收率在92%~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在1.0%~3.0%之间。降解试验结果显示:腈菌唑对映体在番茄果实中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降解半衰期在2.77~4.08 d之间;腈菌唑对映体在番茄果实中的降解具有明显选择性,随时间延长,其对映体分数 (FE) 值由最初的0.47下降为0.24,其中S-(+)-腈菌唑优先降解,从而导致R-(–)-腈菌唑的相对富集。本研究从对映体的角度评价了腈菌唑在番茄中的降解,可为手性农药对映体的环境行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 优化提取溶剂及净化剂,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小麦麦粒和秸秆基质中唑啉草酯及其代谢物M4的检测方法, 研究表明, 在0.000 5~0.5 mg/L范围内, 唑啉草酯及其代谢物M4的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唑啉草酯在麦粒和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6%~90.4%?76.7%~84.4%, 唑啉草酯代谢物M4在麦粒和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1.9%~89.4%和74.5%~89.2%?唑啉草酯在麦粒?麦秆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01 mg/kg?0.01 mg/kg; 唑啉草酯代谢物M4在麦粒?麦秆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 mg/kg?0.05 mg/kg?本研究为准确?高效?经济地检测小麦中唑啉草酯及唑啉草酯代谢物M4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