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藏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且关乎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安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为遏止高寒草地退化,恢复已退化草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未退化高寒草地资源,在2011年国家启动天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奖”政策)。2014年我们深入西藏3类地区(纯牧区、半农半牧区、纯农区)的农、牧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从家庭牧业生产、家庭收入与构成及农牧户间收入差距3方面剖析了政策实施3年(2011-2013年)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发现,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政策福利存在地域间的不均衡性,纯牧区家庭享有更多经济福利;2)“草奖”政策改变了牧区家庭的收入结构,转移性收入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牧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3)“草奖”政策有利于缩小牧区和农区贫富差距,但对于半农半牧区效果不明显。因此,政策措施需要进行适时适度地调整,从补偿标准、方式、力度等方面进行优化,体现高寒草地生态功能的地域性差异,使其符合各地域农牧家庭的实际生产,促使西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是自2011年起实施的草原地区资金规模最大、受益农牧户最多的惠民政策,是通过给予农牧民补助奖励,支持鼓励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原、加快发展草牧业,解决人草畜矛盾的关键措施。中央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并按照“四到省”和“五到户”的原则,由地方政府结合地域实际创新性地落实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补奖前的2011年相比,草原鲜草产量提高了9.07%,植被综合盖度从51.0%提高到55.3%;政策执行以来,牛出栏率提高了1.3%,羊出栏率提高了4.2%,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食畜总量增加0.27亿头(只),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经济目标;政策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牧区人口转移,牧民对政策满意度高。当前,草原地区生产生态还不够协调平衡,人草畜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盐池草地禁牧期间农牧民违规放牧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禁牧政策的全面实施,放牧草地得以休养生息.但禁牧区农牧民从其短期经济效益出发,违规进行放牧以增加经济收入,以致政府全面禁牧的宏观政策不能很好地执行,部分草场生态再次恶化.为此根据草场面积、草场管理方式、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在禁牧区选择了234户农牧户用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农牧户的违规放牧行为进行调查,并从养殖成本、地理位置、草场使用权界定、禁牧政策等方面探讨分析农牧民违规放牧行为发生的原因,寻求改变禁牧区农牧民的生产行为方式,解决禁牧与放牧矛盾,以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恢复生态、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对城市周边的5080hm^2草原实行禁牧。以生态置换的形式对草原禁牧单位进行资金补助、饲草料地建设和暖圈建设补贴。暖圈建设工作在草原禁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草原生态保护视角的禁牧补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草原退化面积排在自治区首位,近些年采取了各种治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退化,但在草原生态保护上仍存在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少、牧民收入增长慢、禁牧休牧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的禁牧补贴的实施,可激发农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的积极性,实现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促进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目前影响较大的草原保护项目。该项目对退化草原进行禁牧封育,并以财政资金向农牧户兑付禁牧补助。为了探索草原奖补项目实施的效果,本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为例,对其2011年和2016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做对比,调查该县项目实施前后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包括草地植物多样性、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草地生产力等指标;利用遥感数据,建立NDVI模型反演宁县草原生产力及盖度变化情况,对其政策实施效果做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2019年,按照新的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划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用于对农牧民的补贴部分,包括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继续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落实,称为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  相似文献   

8.
侯帅君  王迎新 《草业学报》2020,29(10):206-210
祁连山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高原冰原水库”和“生命之源”之称,同时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江河源”、河西走廊水资源安全的战略基地。祁连山北坡高寒灌丛作为这个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内畜牧业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马鹿是祁连山草原重要的特色放牧家畜,目前关于马鹿放牧对高寒灌丛群落学过程的影响研究缺乏。本研究在祁连山中段北麓以甘肃马鹿-高寒灌丛放牧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夏季马鹿的放牧强度和地形对高寒灌丛β和γ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阴坡和谷地放牧强度之间β多样性差异显著,谷地β多样性嵌套现象显著;2) 中度放牧促进γ多样性,地形间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讲,马鹿适度放牧显著提高了高寒灌丛草地的γ多样性。研究结果以期为祁连山草原的可持续放牧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深入贯彻"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的需要,切实保护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促进草原生态的全面恢复,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定位监测手段,开展对禁牧区、草原放牧利用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全面、准确掌握草原的植被、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及时获取草地动态变化信息,客观评价实施生态奖补机制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自治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相似文献   

10.
正青农草[2012]19号各州(地、市)农牧局、财政局:为贯彻落实《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意见(试行)》,全面推进我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青海省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暂行办法》,经报请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马小林  侯庆丰  杨鼎 《草地学报》2021,29(4):772-779
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青海省以农业收入占主导的乐都县、牧业收入占主导的刚察县和农牧业收入兼有的尖扎县为研究区,从单个农牧民家庭的角度分析退耕还草政策与农牧民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分析时,与未实施退耕还草的农牧户相比,退耕还草政策显著降低了农牧民家庭人均农业收入(P<0.05),增加了农牧民家庭人均其他收入(P<0.05),对家庭人均总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且家庭人均总收入在不同地点表现不一致;在已实施退耕还草政策的农牧户,家庭人均总收入随着补助金额的增加而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根据拟合曲线分析发现,当补助金额在0~348.98元时退耕户家庭人均总收入低于未退耕农牧户,这说明补助金额过低时不利于于农牧民维持生计。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标准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合理确定草地载畜量对有效保护草地资源并高效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方法计算的载畜量只表明了核定时段内的平均载畜量,没有明确载畜量核定的具体时间,开展载畜量核定容易引起混淆和争执,核查工作量大,耗时长,实际操作难度大。为此,本文综合近年来草地载畜量的相关研究结果、结合草原生态气候变化和草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秋末入冬为载畜量核定时间,以能繁母畜数量作为核定主要指标的新草地生态载畜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和人工草地建设,加大牲畜出栏,开展划区轮牧和春季草地禁牧试点示范,合理利用牲畜补偿代谢特点,利用牧草再生特点提高牧草产量和贮备等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草地载畜能力,增加牧民经济收入,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解析草原补奖政策对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比较分析第一轮与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2007—2018年的畜牧业数据计算其TFP,分析两轮草原补奖政策对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畜牧业TFP的影响;采取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比较两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结果] 草原补奖政策对畜牧业TFP有促进作用,且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使畜牧业TFP增加了0.101,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使畜牧业TFP增加了0.137。[结论] 尽管草原补奖政策是通过限制放牧、减少养畜规模实施的,但并没有阻碍畜牧业的发展;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效果优于第一轮。  相似文献   

14.
西藏高寒草地畜牧业的意义、问题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张自和 《草业科学》2001,18(6):1-5,11
概述了西藏高寒草地畜牧业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意义;阐述了目前草地家畜两退化草原环境压力进一步加深,草地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生产和生态效益不高,因草地使用权不落实而加剧草地退化等问题;提出了今后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特别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全面落实草地使用权,加强对天然草地的管理与合理利用,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抗灾保畜能力,搞好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营养体农业和季节畜牧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有毒有害植物与鼠类危害,加强对特色草产业的开发并促进其向产业化发展,提高草业发展的科技水平与从业者素质,以及对今后草业发展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树青  徐义  杨坤 《草业科学》2021,38(8):1650-1656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与生产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助力牧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和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对两轮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梳理,从补奖政策资金、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轮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祝县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达到2 162.28 kg·hm–2,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45.4%;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理论载畜量增长了42.98万个羊单位,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54.3%;3)农牧民人均收入从补奖政策实施前的4 012元增加到8 265元。遵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为进一步加强草地生态恢复,建议:1)在平衡禁牧下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确定草原补奖补偿标准;2)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3)建立健全放牧禁牧制度,科学制定草原合理利用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解决科尔沁沙地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畜牧业经济掠夺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对120户实地调研样本数据分析,基于会计理论,分别对畜牧业经营成本、收入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归集与分配,研究得出:(1)牧户生产经营成本中支出较大的项目主要有饲草料费、燃料动力费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费;(2)该地区牧户畜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犊牛和成年母牛收入,其次为销售羔羊和母羊收入;(3)尽管畜牧业收入较高,但仍有21.67%的牧户畜牧业经营收益为负。针对此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双重背景下的牧民收入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肉羊价格波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造最高收入是牧民生产决策的核心;肉羊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牧民生产行为,与牧民收入呈显著正相关;政策的激励作用存在阶段性,激励程度与肉羊价格的变化趋势相反;牧民的“惜卖”行为使其面临巨大的金融负债危机,后续发展容易进入盲区。因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要与市场机制挂钩,才能实现显著的激励作用,促进牧民生产行为的转变,保证牧民收入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由于草原禁牧,畜牧业需要转型升级。平山湖应该继续严格实行禁牧政策,通过加快育肥基地建设,发展品牌产品,加强畜牧兽医等方面技术培训,提升牧民素质,利用平山湖创建地质公园旅游景区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现状并探析前沿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检索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1年共315篇有效样本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从2007年开始,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迅速增加,并在2009年达到顶峰,之后相关文献量有所回落,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宁攸凉、何友均是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团队合作的网络已见雏形,刘天明团队与其他团队相比合作较为紧密;机构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合作,但局限于一定的地域和学科范围内,尚未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当前中国草原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畜牧业、草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结论] 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未来研究应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何欣  牛建明  郭晓川  张庆 《草业学报》2013,22(4):257-265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依据牧户调查样本数据及统计资料,研究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机制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因牲畜规模不同,家庭牧场在融资、草场流转、超载经营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分大户组和小户组对家庭牧场面板数据(Panel Data)生产函数模型回归,发现规模报酬和要素弹性存在分组差异。可见,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的内在机制是以牲畜特殊资产性质为基础的家庭牧场融资能力-生产经营行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的关联性差异,外部驱动条件则是市场化经营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现行草原制度管理政策与家庭牧场差异性行为存在矛盾,建议设立草场流转补贴,以改善当前草场流转不畅的局面;考虑家庭牧场超载差异,减轻违规超载处罚力度,重视合法超载限额管理;加强牧业技能培训和非牧就业培训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