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仙客来愈伤诱导抗褐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法国莫莱尓F2代植株为材料,选取同一植株的叶片,叶柄和块茎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诱导,选取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针对愈伤诱导过程中出现的褐化问题,从不同方面入手,寻求最佳的褐化控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解决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结果表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6-BA(0.5 mg/L)+2,4-D(2 mg/L)+KT(0.2mg/L)+琼脂(9 g/L)+蔗糖(30 g/L);最佳褐化控制培养基是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添加Vc(2mg/L)或PVP(0.5 mg/L);暗培养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褐化的发生;活性炭虽能抑制褐化但同时也抑制仙客来愈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兔眼蓝莓茎尖和茎段及已形成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接种于改良WPM的培养基,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加入200mg/L浓度的Vc液以及对照试验,两组均按一定含量活性炭梯度配置培养基,对比研究活性炭与Vc液对兔眼蓝莓外植体和愈伤组织形成中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加入Vc液且活性炭含量为100~200mg/L时,能有效防止外植体褐化发生;当培养基中加入Vc液且活性炭含量为200~500mg/L时,能有效防止愈伤组织褐化发生。研究为克服兔眼蓝莓初代培养时外植体及初代形成的愈伤组织时极易出现的褐化现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香水白掌离体培养褐化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因素对降低白掌叶片愈伤组织褐化的作用,三因素为大量元素、PVP和继代次数;另外还比较了不同继代周期、抗褐化剂、琼脂浓度对叶柄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PVP 1 000 mg/L,5 d继代1次,抗褐化效果较好;叶柄在PVP为1 000 mg/L、琼脂浓度为7 g/L的培养基中,5 d继代1次的条件下,抗褐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马缨杜鹃2 a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抗氧化剂、吸附剂等对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暗培养的抗褐效果较光照培养好,暗培养的最佳时间为10 d。在暗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添加1.0 g/L Ac抗褐效果最好,转接是削弱或减轻褐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把二者结合起来褐化率可以降到15.03%。低温处理、添加AgNO3和PVP不能有效地抑制褐化。  相似文献   

5.
以秦岭野生春兰为材料,选花梗和花萼作为外植体,以1/2MS作为基本培养基,运用L9(34)正交实验研究处理对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是控制春兰外植体褐化的最佳的方法,即1/2MS+活性炭(AC)1 g/L+PVP 5 g/L+暗培养10 d。  相似文献   

6.
以红豆杉、无花果、大叶黄杨的植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琼脂与不同灭菌时间处理对3种药用植物外植体褐化、污染及发芽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琼脂浓度的升高,褐化率、褐化等级、污染率和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分析,以琼脂浓度10g·L-1效果较好。随灭菌时间增加,褐化率、褐化等级上升,但污染率、发芽率均急剧下降,综合各项指标分析,以灭菌时间5~10min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薄壳香’核桃组培中的褐化及防止措施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刘兰英 《园艺学报》2002,29(2):171-172
 以‘薄壳香’核桃为试验材料, 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发生及防止措施作了探讨。结果证明: 褐化发生程度与培养温度、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无机盐含量、外植体本身的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较高培养温度、培养基中较高浓度无机盐、较高浓度激素及木质化程度高的外植体都会促进褐化的发生;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会抑制褐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以中甘1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基本培养基(MS、1/2MS)、PVP(聚乙烯吡咯烷酮)、Vc(抗坏血酸)、硝酸银、母株预处理对褐化防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为以1/2MS时,外植体褐化减轻,与MS培养基比差异显著.抗氧化试剂抑制褐化的作用明显,PVP对褐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比差异显著.外植体采取前对母株进行遮光处理有利于抑制褐化,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从取材方式、灭菌前预处理、培养基添加抗褐变剂3方面研究降低南板蓝根芽体褐变的方法。结果表明:掰芽取材和及时流水冲洗处理对减轻南板蓝根芽体褐变有显著的效果;培养基中添加0.5%活性炭吸附剂对减轻褐变有一定作用,添加抗氧化剂柠檬酸300~500 mg/L浓度对褐变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掰取芽体后立即流水冲洗2 h,培养基中添加0.5%活性炭,能有效减轻芽褐变和利于快速增殖。  相似文献   

10.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抗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参与褐化反应的酚类物质和酚氧化酶,影响褐变的生物因素、培养基种类和成分、培养条件等因素的研究进展作评述,并综合提出减轻褐变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外植体酚类物质和活性氧代谢与组培褐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China)  相似文献   

12.
热激处理对蝴蝶兰组培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玲  葛红  黄绵佳  赵滢 《园艺学报》2008,35(1):143-146
以蝴蝶兰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热激处理在抑制组织褐变中的作用。采用45 ℃条件下热激处理10 min,再经过常温下的不同恢复时间后,对叶片切割接种。然后在不同培养时间,对组织的褐化指数、总酚含量以及PAL等褐变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热激处理的蝴蝶兰,再经常规培养条件下(25 ℃)培养48 h后,进行切割接种,可显著减轻随后培养过程中的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阿月浑子外植体褐变抑制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洋  苏淑钗  冷平生  魏芳 《果树学报》2007,24(3):393-396
外植体褐变是阿月浑子组培的主要障碍之一。对阿月浑子外植体母树年龄、遮光、外植体枝条部位与采集季节、组培条件、添加剂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等与外植体褐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月浑子外植体的褐变率夏季最高、秋季其次、春季最低,枝条中部最低,而枝条上端最高,1年生与7年生树褐变率差异不大,与母树是否遮光关系不明显,在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PVP能减轻褐变,而添加维生素C、Na2S2O3与活性碳的效果不显著,低光和低温对控制外植体褐变有显著效果,但从低温下转入常温后褐变率高于一直在常温下培养的,阿月浑子褐变率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关系不显著,可能主要决定于外植体多酚含量,但需要进一步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酚类物质与蝴蝶兰褐变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个褐化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A1 (大白花红心) 、B3 (迷你型白花黄心) 和R4 (深红花红心) 进行了9种酚酸定性定量分析, 并研究了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绿原酸、邻苯二酚、儿茶酚、咖啡酸及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可能与蝴蝶兰褐变相关, 苯甲酸对蝴蝶兰褐变影响很小; 在褐变过程中, 总酚含量越高, 褐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易发生褐变,严重阻碍了红掌组织培养的正常进行。现以红掌‘红粉佳人’(Anthuriumandraeanum cv.Sonate)品种为试材,取健康植株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现象进行研究。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吸附剂(柠檬酸、抗坏血酸VC、叶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碳AC)以及不同培养基硬度的防褐化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硬度为5 g/L琼脂的MS培养基,并添加6-BA1.0 mg/L+2,4-D0.2 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2%可有效控制褐变并获得较高的愈伤诱导率。  相似文献   

16.
王会 《北方园艺》2007,(10):178-180
探讨了激素处理组培苗方法、IBA浓度、浸蘸时间、培养基及活性炭对诱导红叶石楠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生根诱导方法是采用浸蘸100 mg/kg IBA 60 min后接种于添加0.3%活性炭的1/2 MS中,生根率达到90%,平均生根数可达到5.23条.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兰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发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就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概述,对解决兰花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红 《北方园艺》2021,(1):53-58
以蝴蝶兰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炭基肥和椰糠、水苔以不同比例混合对移栽前基质理化性质和移栽后基质理化性质、蝴蝶兰组培苗的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蝴蝶兰的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椰糠和水苔中加入炭基肥,显著改变了基质的理化性质,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蝴蝶兰成活率提高了3.71%~10.18%,叶宽增加7.74%~25.54%,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其中,椰糠和炭基肥以4∶1生长状况最好,水苔和炭基肥以6∶1生长状况最好,说明炭基肥在蝴蝶兰组培苗基质中的应用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蔬菜类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问题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蔬菜类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褐变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以期为解决蔬菜类植物组培褐变问题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蝴蝶兰外植体褐变发生与总酚含量、PPO、POD和PAL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许传俊  李玲 《园艺学报》2006,33(3):671-674
 蝴蝶兰外植体在褐变发生前期PPO和POD活力皆升高, 褐变发生后酶活力下降。同工酶谱分析发现, 培养0 d的蝴蝶兰外植体PPO没有酶带出现, 而POD有1条弱带。离体培养2 d POD出现3条酶带, 第4天有新酶带Ⅰ发生, 随后消失, 其余3条带, 随培养天数的延长, 酶带活性渐弱。PPO同工酶谱在培养2 d出现3条酶带, 迁移率为0128的酶带Ⅲ在培养4 d活性较强, 随后3条酶带减弱。总酚含量和PAL活力随外植体褐变增强而逐渐增加, 两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