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通过聚类分析技术采集近20年来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处方,总结出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网络检索1997~2017年收录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上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组方,将符合要求的文献组方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药性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 统计有效处方146首,使用中药181味,使用频率最高中药主要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祛风湿药,以温性药和辛味药最多,主要归经为肝、脾、心经,聚类分析可将中药分成六大类。结论 癌性疼痛中医外治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聚类分析其用药规律为临床使用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提供了中药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1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与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纳入处方总数共206个,共198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白术、茯苓、泽泻、茵陈蒿、甘草、柴胡、黄芪、丹参、鳖甲、白芍;常用的2味药物组合模式38组,3味强关联药物组合5个;因子分析法将药物按其功效进行归类,主要分为6大类。结论 本院乙型肝炎肝硬化体现的主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通络软坚,疏肝健脾,健脾利湿,补益肝肾,温补脾肾,该研究可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用药方剂配伍规律。方法 基于SPSS Modeler数据挖掘软件,利用Apriori算法,对417例胸痹心痛临床跟诊病例,治疗用药的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得出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 在分析结果中得出胸痹心痛临床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常用的药物关联组合为当归和丹参,川芎和丹参,瓜蒌和郁金,黄芪和人参;当归、郁金和丹参,黄芪、人参和当归,川芎、郁金和丹参等。结论 段富津教授在胸痹心痛的治疗用药过程之中的方剂配伍常以补气、活血、宽胸理气的中药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处方中含毒性中药的使用情况、功效应用及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68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处方中含毒性中药的处方及其使用频数、功效分布和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含有"大毒"有毒"及"小毒"的中药共计34种,占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83种毒性中药的40.96%。含毒性中药的中成药处方有86个,占比为32.09%,其中内科与外科用药含毒性中药处方数排序居前2位,分别占比18.28%、3.36%,功能多为祛瘀、止咳平喘、补益、清热,配伍应用较多的是半夏与苦杏仁,半夏与陈皮、茯苓、甘草配伍应用,苦杏仁与桔梗、麻黄、白芍等组方。结论 毒性中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应用频数较高,临床上使用时尤需谨慎,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重复给药。毒性中药的应用分析对于临床上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医案,将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256首,涉及中药113味,使用药物以温性药、寒性药为主,多用甘、苦、辛味药,以肝、脾、肺、心、肾、胃经为主,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物是黄芪、当归、茯苓、车前子、丹参;使用频率最高的用药模式和关联规则是黄芪-当归和黄芪-茯苓。结论 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温补脾肾为先,兼顾补益肺气、调肝养血,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药物为主,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方面的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临床临证处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统计《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胃病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的高频药物是苦杏仁、茯苓、延胡索、当归、旋覆花、半夏、枳实等;其中药物功效归类以理气药居多,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之类;药物药性多温、平;药物药味多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脾经居多,其次为胃经、肺经及肝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延胡索-苦杏仁配伍最多,其次是茯苓-苦杏仁、当归-苦杏仁、旋覆花-苦杏仁等;药组配伍规则以苦杏仁-延胡索-旋覆花最多,其次是苦杏仁-延胡索-当归、苦杏仁-旋覆花-延胡索、半夏-吴茱萸-茯苓等。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发现章次公治疗胃病多用降气化痰、活血止痛、健脾行气等治法,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古代文献中古代医家治疗男性不育症所用方药,探讨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方法 收集古代文献治疗男性不育相关方剂93首,把方剂中所用中药录入Excel表格,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对高频次药物功效、归经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首方剂共215味药物,药物的临床功效共20种;古代男性不育症的病机以虚证为主;其中使用频数在前22位的药物功效主要是补虚药、温里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清热药,入肾药物占91.0%。结论 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是以补虚药为主,同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表里兼顾,注重调和阴阳气血平衡及补肾益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研究古籍文献及名老中医经验的郁病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古籍文献及名老中医郁病诊治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及IBM SPSS Modeler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辨治用药方面:古籍文献用药更为丰富,重视肝、脾,心、肾脏腑辨证等;因子分析发现,古籍文献更多采用越鞠丸类方、二陈汤类方、归脾丸类方等,而名老中医则更多采用自拟方、经验方。(2)郁病常见兼证配伍药味方面,古籍文献多配伍清热活血,化痰行气之品;名老中医经验则常配伍清热凉血,舒肝养心之品。(3)核心用药及常用药物配伍方面:古籍文献以川芎、香附、茯苓、半夏、陈皮为核心用药,药物配伍有:白芷配桔梗、远志配酸枣仁、沉香配石菖蒲、大黄、郁金、槟榔等;名老中医经验则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香附最多,常用药物配伍如:槟榔配佛手、大枣配百合、穿山甲配路路通、皂角刺等。结论 对于郁病的诊治,古今用药虽有差别,但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价值,不过来源于古籍的用药理论基础可能更为丰富,值得临床进一步挖掘学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姜黄及其复方在治疗脑病中的配伍规律,为脑病治疗中应用姜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古今名家含有姜黄的脑病治疗经验集23首方、综合性医书脑病治疗验方73首,并对96首方中的药物配伍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96首含有姜黄的脑病治疗方中发现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高达27.33%,补虚药17.92%,清热药11.38%,解表药10.93%,平肝熄风药8.06%,化痰止咳平喘药5.02%,反映了脑病治疗方中同姜黄配伍的药物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止咳平喘药。将具体配伍药物予以聚类分析可归纳为六类:第一类为姜黄,第二类川芎、当归,第三类红花、黄芪、甘草、丹参、桃仁,第四类僵蚕、白芍、葛根,第五类茯苓、大黄,其余为一类,由此可以直观的得出各类药性的药物同姜黄配伍的高频率代表。结论 依据以上结果得出姜黄能够活血化瘀、理气化痰,配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配伍清热药以清利头目,配伍解表药以上行开窍,配伍平肝熄风药以治风先治血等的结论,以便在临床脑病治疗中依据具体证候选择合适的配伍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收集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到处方70张,涉及176味中药,使用频次共计890次;使用频次≥9的药物共32味;使用频次前三位的单味中药是黄芪、甘草、麦冬;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药类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对32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个有效聚类群和13组药对,以补气药和滋阴药配伍为主,辅以补血活血、化痰止咳药。结论 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中药处方以补益药、清热药和止咳药为主,治法以益气养阴、清肺止咳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Gout)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旷惠桃教授2015年9月-2016年5月治疗痛风部分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旷教授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 对纳入的69名患者,共198首处方、119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0次的高频使用药物有牛膝、土茯苓、车前子、萆薢、地龙、灵芝、威灵仙、黄柏、泽泻、黄芪;药物类别主要包括清热药、利湿药、活血通络药;常用药对包括:土茯苓-牛膝,土茯苓-萆薢,牛膝-萆薢,车前子-牛膝,车前子-土茯苓,车前子-萆薢等;挖掘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的基本方及5首新处方。结论 旷惠桃教授临床善于运用清热、解毒、利湿之方药治疗痛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选方用药。方法 通过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主题词,“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主题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2010-2015年的相关医学文献,共搜索文献216篇,其中符合条件的139篇,将纳入文献中所包括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结果 139篇文献中,共涉及中药复方147首,药物134味,用药频次共达1 501次,其中,用药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土茯苓、泽泻、萆薢、防己、甘草、威灵仙;药物所属类别最多的分别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结论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泄浊解毒、兼顾补虚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4种常见补益中药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黄芪、当归、白芍、甘草4种常见补益中药中微量元素。[方法]采取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单方药材和配伍组合药材分别用直接消化、水煎前处理方式进行元素测定。[结果]4种中药中钙、镁含量较大,其次是铁、锌、锰、铜,含量稳定;配伍组合中,各个组合镁含量最高,钙、铁、锌、铜、锰的含量较为稳定。但在水煎液中镁含量尤其高,其他元素含量均较低,估计与配伍组合药材有效成分的相互影响有关。[结论]4种常见补益中药中各个元素分布规律较为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钙、镁、铁、锌、锰、铜,钙与镁含量较高,铁、锌、锰、铜的含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全国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2002-2013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数据库,针对中医类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断增长,但中医执业资格占比仍有待提高,医院床位数和人员配比较低。结论 中医药人力资源是保障中医药服务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对其培养的研究与规划,关系到中医药事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点穴疗法及中药足浴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点穴疗法、中药足浴进行干预,于出院前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失眠情况的比较,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穴疗法及足浴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