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疗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浮针疗法组以膝关节周围患肌为针刺靶点,采用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以局部经穴、阿是穴为主的常规针灸疗法,配合生物灯照射治疗。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于治疗结束时及1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浮针疗法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WOMAC评分均较常规针刺组减少得更明显(P<0.05);(3)6次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P>0.05),浮针疗法组愈显率为66.7%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26.7%(P<0.01);(4)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浮针疗法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7%和76.7%,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13.3%和46.7%(P<0.05)。结论 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能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拟通络消积汤辨证加味联合微波治疗膝骨关节炎并关节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并关节积液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自拟通络消积汤辨证加味联合微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2%高于对照组86.0%(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活动障碍、关节肿胀、局部压痛、关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双支撑相、步频、步速、步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通络消积汤辨证加味联合微波治疗膝骨关节炎并关节积液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且能明显缓解关节肿胀,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下肢关节功能,避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78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以及治疗后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关节功能评分及WOMA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9.74%,对照组为7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减轻膝关节疼痛并且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气虚水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口服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和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气虚水滞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针刀治疗对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s,KOA)兔模型伸肌-屈肌萎缩状态及肌肉拉伸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兔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及KOA造模组(18只),造模组应用改良的Videman法制动6周建立KOA兔模型,解除固定后根据Lequesne评分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刀组和西药组(每组6只)。随后各组分别进行干预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应用Lequesne评分标准进行行为学评价,兔股直肌、股二头肌分别进行HE染色及拉伸弹性模量检测。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和西药组能明显降低Lequesne评分(P<0.01)和改善局部疼痛程度(P<0.05或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和西药组可显著改善股直肌、股二头肌萎缩状态,表现在固定视野内肌纤维数量显著减少(P<0.01)、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01)。(3)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弹性模量(elasticity modulus,EM)显著降低(P<0.01),西药组股直肌和股二头肌EM值明显降低(P<0.05),且针刀组股直肌EM值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针刀干预中期KOA兔具有改善关节功能及缓解疼痛的作用,减轻KOA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肌肉萎缩状态,促进股直肌-股二头肌拉伸弹性模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古方青娥丸加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腰腿痛患者疼痛、氧化应激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腿痛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青娥丸加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疼痛、氧化应激、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氧化型谷胱甘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与观察组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青娥丸加味与单独使用青娥丸加味治疗相比,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腰腿痛患者疗效、缓解疼痛、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主要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主症及体征评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效果显著,且优于单纯局部封闭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综合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联合穴位贴敷,中药治疗组以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西药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剂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综合治疗组为93.3%,中药治疗组为80.0%,西药对照组为66.7%,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 (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腹痛VAS评分及单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综合治疗组各积分低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3组在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芍药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78例卒中后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取主被动训练的基础干预,对照组口服巴氯芬,观察组另加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情况,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月脑内神经递质指标表达,包括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天门冬氨酸(ASP)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有向低级别偏移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肌张力分级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NE、Asp、Gl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1月5-HT、NE、Asp、Glu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Gly、GAB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芍药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卒中后肌痉挛具有满意疗效,其疗效机制与调控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灸法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及细胞因子IFN-γ、IL-2及IL-4的影响。方法 将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灸组和假药饼灸组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造成免疫抑制模型。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隔药饼灸、艾灸、假药饼灸治疗,隔日灸,共灸10次。治疗结束次日动物麻醉,取动物脾脏计算其脾脏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匀浆上清液中IFN-γ、IL-2、IL-4含量。结果 环磷酰胺造模后,脾脏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艾灸组IFN-γ、IL-4明显降低,模型组、假药饼组IL-4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IFN-γ明显降低,隔药饼灸组IL-4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均有调节作用;隔药饼灸可使因环磷酰胺所致下降的IL-4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蜻蜓展翅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来自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资兴市中医院康复科的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蜻蜓展翅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d,30 min/次,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5 d、10 d、15 d后统计数据,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治愈率、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各项评分与严重程度指数(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程度大(P<0.05或P<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效,但蜻蜓展翅针法治疗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效,该操作更为简便安全、廉价、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刀法联合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KOA患者60例,抽签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对照组行针刀疗法,试验组行针刀手术的过程中复合注射SH。评价两组间临床疗效、Lequene评分及步态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试验组优良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P<0.05);治疗后,两组Lequene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试验组Lequen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右足负荷、时间及负重积分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右足负荷、时间及负重积分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法联合SH关节内注射治疗KOA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等一系列症状,并可改善步态,提高患者负重及时间耐力,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法抽签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分别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液SDF-1、MMP1及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关节正常活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下调SDF-1、MMP1及MMP3水平,并有助于避免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KOA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A组(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B组(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C组(推拿配合五禽戏),每组各30例。治疗频次3组都是隔天治疗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观察3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周围肌力、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 3组KOA患者的临床显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佳,B、C组次之。治疗后3组的VAS、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Lysholm评分中的上楼能力、不稳定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上楼能力、不稳定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最佳,B、C组次之。治疗后3组膝关节活动度和峰值力矩的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组间两两比较,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力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最佳,B组次之,C组欠佳。结论 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不仅可以缓解KOA患者疼痛,还可增强患者膝关节周围屈伸肌肌力、上楼能力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调气化瘀利水方联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臀部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治疗组给予调气化瘀利水方联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首次排尿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排尿情况和小腹胀满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平均显效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2 h内排尿总量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气化瘀利水方联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明显优于肌内注射新斯的明,同时具有显效快,提前首次排尿时间以及膀胱残余尿较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虎潜丸加减方对肾阴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肾阴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虎潜丸加减方,2组疗程均为3个月。用视觉模拟评分法与MgGee疼痛标尺法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症症状评分、骨密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与MgGee疼痛标尺法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测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虎潜丸加减方可改善肾阴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抑制骨性疼痛,且可维持患者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