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伤害、放火、抢劫、盗窃等才是法律意义上的犯罪,而对于义务运赃、买赃自用、传授犯罪方法等行为则认为“无所谓”。  相似文献   

2.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伤害、放火、抢劫、盗窃等才是法律意义上的犯罪,而对于义务运赃、买赃自用、传授犯罪方法等行为则认为“无所谓”或与己无关—  相似文献   

3.
朱妍 《吉林农业》2003,(5):39-39
“赃物”实属不义之财,犯罪分子在“卖赃”时必然以那些爱买“便宜”的人为猎物。但必须警惕“买赃自用”也是犯罪。  相似文献   

4.
目前,洗钱行为呈上游犯罪高发、可疑交易规模扩大、金融体系被利用的风险增强等趋势。洗钱行为的治理,资金监管是关键,刑法应对是保障。司法认定中,应恪守以下原则:一是洗钱罪的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人;二是上游犯罪分子将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赠与他人,接受人应认定为窝藏毒赃罪;三是洗钱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应从犯罪的构成要件上去把握。  相似文献   

5.
农民刘某 不问清情况就 把一辆犯罪分 子偷盗的自行 车 低 价 买 回 家,自以为得 了便宜,心里乐滋滋的。没想到几天后,这起盗窃 销 赃 案 件 就 被 公 安 机 关 破 获了。公安机关不仅抓  相似文献   

6.
财产类犯罪是所有犯罪类别中所占比重最高的犯罪类型,探讨财产类犯罪变迁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法律年鉴》数据表明,社会经济增长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城市化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会影响犯罪数量的变化。社会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对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作用,降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不失成为一种控制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栾娟 《现代农业科学》2008,(5):135-135,139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未成年人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方面来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以期能更好地预防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8.
我国惩治货币犯罪的立法存在缺陷,如没有将“变造货币”作为出售、购买或运输假币等罪的犯罪对象,持有、使用假币等罪的立案标准过低,没有把制造、提供制假设备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没有根据使用假币的不同情形规定不同的刑事责任,没有将单位作为伪造货币等犯罪的主体,缺乏对货币犯罪被害人利益的保护等。建议修改法律降低立案标准,将变造货币作为犯罪对象,增设非法运输、携带假币印版、印模罪等相关罪名,根据使用假币的不同情形细化刑事责任,扩大单位犯罪主体范围,加强对货币犯罪被害人利益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9.
兰天 《现代农业研究》2021,(12):152-153
留守儿童这个概念从提出之始就同犯罪一词紧密相连,祖国的花朵同犯罪相关联让笔者深感焦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心理上的缺失、义务教育上的缺失、监护结构上的缺失、话语权上的缺失。本文意图从这四个原因出发,分析其犯罪的成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力图能够扭转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常常有很多人认为违法就是犯罪,其实则不然,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行为,才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同时……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的存在是社会的进步,是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犯罪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之一。导致流动人口犯罪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地域控制预防上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三地进行犯罪的控制和预防,最大限度的消除流动人员犯罪的不良因素,维护社会治安。促进各地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农村犯罪的现状,阐述农村犯罪的特点,进而提出农村犯罪的预防问题,旨在关注农村犯罪。寻求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计算机犯罪的现状,总结计算机犯罪的原因以及通过分析计算机犯罪的特点,从而制订出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际犯罪是指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震撼国际社会良知,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国际刑法是规范国际犯罪、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与合作的国际公约、条约等国际性法律文件的总称。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牟取非法的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等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是社会环境不良,家庭、学校教育缺失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预防犯罪还应该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社会危害性是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有没有必要继续在犯罪概念中继续存在下去,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危害性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认为从犯罪概念的历史发展和其功能上考察,社会危害性必须在犯罪概念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7.
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是有利的。但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外部渗透和影响的机会增多;我国经济、政治等体制改革的不彻底;入世初期的接轨工作难以到位;高智化、国际化、团伙化的犯罪特点;新一轮资产重组等原因,存在着腐败滋生蔓延的必然条件,新的腐败犯罪的高发期还可能出现。为此,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办案职能,严肃查处各种腐败犯罪,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力度,依法治权,依法行政,完善党内各项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抑制腐败;密切国际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8.
谈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青年大学生中,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尽管人数不多,但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却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这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向社会过渡的一个中间类型的特殊社会群体的大学生,在他们违法犯罪中,虽与社会其它违法犯罪有共同之处,但在犯罪心理、犯罪原因等方面与其他行业人员 犯罪却有明显的差异。剖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动向和社会心理因素,找出其带有规律性的因素,对于研究对策,早期采取防范措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类型与诱因当前,大学生犯罪行为呈多样化,既有暴力行为,又有智力犯罪,现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妍 《吉林农业》2003,(1):37-37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类型日趋括大。最多的犯罪类型为盗窃、抢劫、抢夺、杀人、伤害、强奸等,此外还出现制造和贩卖枪支、弹药、毒品、劫持交通运输工具、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类型。2、模仿成人作案,性质趋于严重。模仿成人作案表现为智能性、暴力性和预防性犯罪的增加,从而使犯罪性质更为严重。3、流窜犯罪比较严重。4、团伙犯罪突出。5、犯罪前主要是农民、辍学无业者和学生。6、低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然而经济的发展没有使农村的犯罪率随之下降,农村犯罪依然比较猖獗。农村的盗窃抢劫案件使广大农民对自身的人身权产生很大的担忧,黄、赌、毒案件向农村社会蔓延渗透,这些案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根据农村犯罪特点进行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打击和预防工作,并通过扩大进城农村人口规模,减少农村犯罪增长压力。本文结合当前农村犯罪情况的调研,对农村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发表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