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烟草码绢金龟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码绢金龟Maladera sp.是烟草上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对码绢金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1996~1998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弄清了码绢金龟的生活史、各虫态生活习性。在昆明,码绢金龟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做土室越冬。越冬幼虫第2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是化蛹盛期,4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平均为21d。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中旬至下旬为成虫发生为害盛期,成虫发生期约80d左右。田间成虫产卵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雌产卵量平均为27粒。7月上旬至中旬是卵孵化盛期,卵期平均为14.4d。幼虫发育至第2年4月,幼虫期约280d。土壤温度影响幼虫在土层中的栖息深度。  相似文献   

2.
<正> 1 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每年只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茧越冬。次年7月中旬破茧而出,爬至土表化蛹,成虫于7月下旬~8月上旬开始出现,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5~8天。幼虫孵化后在荚上爬行8~24小时蛀荚为害。8月下旬为入荚盛期,荚内为害20~30天,9月份脱荚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3.
松墨天牛在安康市多数一年发生1代,占62.34%,该类群以5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木质部蛀道内过冬。少数二年3代,约占总数的37.66%,以3龄以下幼虫在韧皮下越冬。一年一代种群成虫每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是羽化高峰,8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份越冬。二年3代种群越冬幼虫第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8月中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9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最迟11月上旬后以3龄左右幼虫越冬。陕南秦巴山区越冬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始见期在5月上中旬,年末终见期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毛棕鳃金龟在黑龙江省望奎县、兰西县等平原地区苗圃和人工幼林内大量发生,常常造成苗床严重缺苗断条现象。幼虫危害家榆、黄榆、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等苗木根部。成虫在补充营养时也咬食上述苗木的叶部。大毛棕鳃金龟两年发生一代。以一龄和三龄幼虫在土内越冬。越冬的一龄幼虫在6月上旬开始进入二龄,7月中旬开始进入三龄,然后以三龄幼虫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并出土活动,7月上旬至中旬开始产卵,7月中旬开始孵化为一龄幼虫,然后以一龄虫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5.
1 发生情况。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结一个扁圆形的冬茧,在树冠下5~10cm深的土层中越冬。幼虫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出土后在土坷垃或砖头瓦片下结一个纺锤形的夏茧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2~3天产卵,卵期7天,幼虫在果内危害20天左右脱果作茧。凡7月中旬~7月下旬脱果的幼虫,完全发生第二代。  相似文献   

6.
经大田定点监测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庆阳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持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降雨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前必有较大降雨过程;成虫羽化后7~10 d是化学控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发生规律,制作出桃小食心虫防治图可以在苹果园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8.
对沈阳地区梨象甲(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aire)在田间的发生规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梨象甲绝大多数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极少数个体两年1代,以幼虫越冬,越冬成虫4月末开始出土,5月中旬达盛期。成虫翌日出土量与降水呈正相关,出土始期决定于4月下旬的降雨时间。与献结果一致。卵发生始期为6月上旬,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幼虫脱果盛期在7月末-8月上旬,化蛹始期为8月初,盛期为9月上旬-9月中旬。其中卵发生期,幼虫脱果时间及化蛹时期在沈阳地区为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9.
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White)在山东泰安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花椒枝干或树干的基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底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25天左右。6月下旬末初见成虫,7月上、中旬羽化盛期,末期在8月上旬。卵期15天。7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幼虫停止活动。幼虫一生危害时间为360~380天。药剂防治可在3月底越冬幼虫刚刚开始危害时,用毒签封堵虫孔;人工防治可结合花椒采摘剪除被害枝条或成虫期进行人工捕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美国白蛾发生期和发育进度进行了观察记载: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为4月下旬,羽化高峰在5月上、中旬。第一代卵期平均13.9天,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也是一龄幼虫网幕出现盛期;幼虫期平均33.2天,蛹期平均为11.46天;7月初开始羽化,雌雄性比1:1.18。测定越冬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3.34℃,有效积温为170.02日度。以此对第一代发生期进行了虫情预报。平均温度法在进行中、长期测报上具有参考价值。美国白蛾雄成虫趋光性明显,用灯光监测越冬代成虫出现期和诱杀其成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玉米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由于该虫发现时间短,因此可以借鉴的资料有限。2005年以来,作者对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持续研究,目前澄清了年发生世代和幼虫为害习性。在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全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5月底,1代成虫6月~7月上旬,2代成虫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3代成虫8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主害期为夏玉米苗期(6月~7月上旬),7月下旬以后对玉米损害不大。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方式主要是咬食茎基部和根部,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幼虫对高温敏感,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该虫的发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天敌是蚂蚁。  相似文献   

12.
刺梨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贵阳市刺梨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方法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刺梨食心虫在贵阳地区1 a发生2~5代,幼虫出土时期在4月中下旬气温开始回升时,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7月中上旬每7 d出现1次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渐入始末期。刺梨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刺梨采收后对园地进行人工防治,可减少越冬虫源86%以上;在开春气温回升时对刺梨园进行毒土撒施,好果率达92.5%以上;刺梨挂果前期进行药剂防治,好果率达93.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珍贵用材树种,受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蛀梢危害严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及各发育阶段特征,分析其各幼虫龄期特征及其在格木嫩梢的为害习性。实验室条件下,荔枝异形小卷蛾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3.72 d,其孵化可全天发生;幼虫平均为20.43 d,可划分为5个龄期,各龄期头壳宽度和发育时间均随龄期上升呈指数增加;预蛹平均为3.28 d,蛹历期平均为8.67 d,14:00-16:00为蛹羽化高峰期;成虫寿命平均为9.38 d,雌虫寿命大于雄虫;一个世代约45.48 d。在广东省中部格木人工林内1 a可发生5代,第1代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出现,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见成虫;第2~4代幼虫分别出现的时间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第5代从9月下旬持续至翌年3月,在格木人工林其通常以幼虫在其枝梢内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该虫在格木人工林内可大面积持续发生,同时为害多个嫩梢,幼虫钻蛀孔道长度平均为67.22 mm,为害高峰期为6-7月,即第2、3代为害最严重。基于荔枝异形小卷蛾生活史和格木生物学特性,探讨其防控方法及可行性,为开展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白缘苇野螟(Calamochrous acutellus Eversmann)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芦苇根部、杂草附近土层内越冬,1~3代卵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1~3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单雌产卵量为110~130粒,幼虫5龄,室温下,幼虫历期30~37天.防治适期为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喷施50%甲基1605乳油1000倍液;2.5%甲基1605粉剂或5%粘虫散,每亩2.5公斤,幼虫死亡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甜菜象虫的优势种甜菜象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它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果表明:甜菜象的生活史为一年一代,以成虫和少数幼虫与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当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出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至8月中旬未为幼虫盛发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蛹盛期,8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盛发。  相似文献   

16.
柚实雷瘿蚊是近年在广东梅县和湖南江永,芷江等地发现的主要柚树害虫,为闸明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进而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于1996-2000年在湖南对此虫进行了系统调查,明确柚实雷瘿蚊在目前主要分布于永州,怀化,并对其各虫态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柚实雷瘿蚊在湖南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于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进入土中或未腐烂的柚果中开始越冬,翌年4月下旬羽化,幼虫4龄,蛀食柚果,造成柚果未熟先黄,落果和烂果,全年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或9月上旬有3个害高峰期,尤以5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提出了加强检疫,冬后表土施药,套袋保果,树冠及表土施药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丽步甲陕西亚种Carabus formosus nili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在陕西杨凌地区,该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5月上旬至10月下旬活动,分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卵。卵期7~9 d;幼虫2龄,历期分别为4~6 d,14~18 d;预蛹期16~19 d;蛹期7~10 d。成虫以蜗牛、蛞蝓、蚯蚓及多种鳞翅目幼虫为食,幼虫主要以蜗牛为食。  相似文献   

18.
在观察叶甲科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工作中,我们曾发现过鸡血藤黄叶甲 Gonioctena fulva(Mots)伪胎生的生殖方式,即每次生殖时,常先产一粒卵,再胎生出幼虫。1984年初夏,又发现同一属的十三星角胫叶甲 Gonioctena tredecimmaculata(Jacoby)营胎生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叶甲科中是少见的。为此,我们于1984—1985年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较系统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樟巢螟、樟叶蜂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表明,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Bulter)和樟叶蜂(Moricella rufonotaRohwer)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生长和影响景观效果的2大重要食叶害虫。樟巢螟在上海地区年发生2~3代,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10月份发生少量第三代幼虫危害。樟叶蜂一般年发生2代,4月中下旬~5月上旬、6月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通过试验,印楝素、杀虫安、抑太保、毒丝本、甲胺基阿维菌素和安打等高效低毒农药对1~2龄樟巢螟或樟叶蜂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