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详实的外业调查和细致的内业分析,提示了天然杨桦林下红松种群天然更新的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山地杨桦林和山地白桦林下红松更新的数量和质量均优于谷地苔草白桦林,质量高于原始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呈聚团状发生,其大发生时期晚于杨桦种群大发生时期晚于杨桦种群大发生时期;各龄红松的生长受不同林分结构因子的制约;人为透光抚育可以加快红松中群的更新进程,提高红松更新质量;建立上层白桦较下层红松大适宜年龄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杨桦林下的生境条件与红松天然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兴安岭林区,杨桦林是阔叶红松林皆伐或火烧后首先发生的先锋群落,是恢复红松林的过渡阶段。 试验地设在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自然保护区,海拔360—400米。于1983年至1985年进行三年小气候观测和林下更新调查,阐述了杨桦林下的小气候特点与红松天然更新及生长的关系。杨桦林与原生群落相比较,其林下各生态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较适宜红松的更新及生长;30年生的杨桦林下红松天然更新每公顷达4000多株,而且幼苗幼树在年龄上分配比较均匀,恢复红松林的趋势很明显;林下20年生红松幼树平均高是原始林下同龄幼树的4—5倍,地径也增粗4—5倍。 恢复红松林应发挥天然更新的巨大潜力。对杨桦林下红松天然更新不好的地段辅助以人工更新,并适时疏伐上层阔叶树,为林下幼树创造更适宜的生长条件。这是加速杨桦林恢复为阔叶红松林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把朗乡林区的森林划分成17个林型。朗乡林区原生主要林型中主要树种的重要值随海拔高度明显的变化规律。红松的重要值在海拔300—500m间最大,海拔高超过500m红松重要值急剧下降。山地杨桦林中天然更新的红松重要值也以300—500m间最大。 文中采用的重要值求算公式为: 重要值=相对密度[D_(1.3)≥5cm的林木)(%)+相对频度[D_(1.3)<5cm的有效更新频度](%)+相对优势度[D_(1.3)≥5cm的林木](%) 把杨桦林恢复成阔叶红松林的途径,可采取逐步间伐杨桦林并一次更新红松的办法加以完成。 此途径适用山地杨桦林,具体林分特徒及立地条件参阅正文表2、用于海拔300—600m对杨桦林进行株数、强度10—20%的多次间伐,间隔期10年,初次间伐后植入红松1000株/ha,成活率要求90%以上,最终予期红松、云冷杉、硬阔的重要值各占1/3左右,近似于原始阔叶红松林的重要值组成。 上述(?)径从实施到完成约30年、林分质量和恢复速度优于同期间的自然演替林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演替指数法结合种群的年龄结构(立木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分析了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杨桦林群落的演替状态。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次生杨桦林处于接近演替中期阶段,白桦、山杨等优势种群处于中等成熟阶段,缺乏更新,种群成衰退型。红松等部分关键种主要以更新幼树或幼苗存在,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种群结构合理,有利于实现次生林向阔叶红松林的定向演替。  相似文献   

5.
为了认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从2009年5-9月份逐月调查了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及次生杨桦林样地内的100个l m2的草本样方,比较分析了2种林分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次生杨桦林中调查到蕨类植物9种,早春短命植物8种,早夏植物36种,晚夏植物31种;阔叶红松林中调查到蕨类植物5种,早春短命植物13种,早夏植物37种,晚夏植物21种.阔叶红松林及次生杨桦林下的草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早春时期以黑水银莲花(Anemone amurensis)和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为主;夏秋季节以山茄子(Brachybotrys paridiformis)和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为主.次生杨桦林各月份之间,物种多度差异较大.同一林分不同月份之间的物种相似度在5月份最低,夏季最高;2个林分各个月份之间的相似度均较低.假设所有草本样方在样地中完全随机分布,稀疏曲线描述了样方数与物种数的关系.相比于幂函数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逻辑斯蒂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阔叶红松及其次生杨桦林下的样方数与物种数的关系.光照环境是影响次生杨桦林草本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林隙分布和土壤酸碱度是影响阔叶红松林草本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相关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阔叶红松林及次生杨桦林下物种多样性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白桦林下红松人工更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多年生的白桦林实行疏、皆伐后,光照、气温和土温明显提高,相对湿度降低。白桦林皆伐后,灌木、草本植物种类增加,盖度增大,白桦伐根萌生幼树大量出现,影响了红松人工更新幼树的生长,增加了幼林抚育的难度。白桦林疏伐后,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蓄积生长率为对照区的2.64倍。白桦林疏伐后进行红松人工更新,3a后保存率高达92.9%,而皆伐区只有54.5%。林冠下红松人工更新有效地避免了皆伐迹地上幼树的蹲苗现象,更新7a后幼树主要生长指标仅略低于皆伐区,但幼树生长良好,色泽翠绿,无早期分叉现象,适时疏伐上层阔叶树,红松幼树的生长将迅速加快,形成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次生杂木林采伐后,人工更新红松、落叶松、天然更新白桦林和撩荒地土壤磷含量的影响。以及落叶松二代林中土壤磷素的变化。其方法是选择不同林龄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及相邻的红松人工林。天然白桦林和杂木林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磷的含量大于红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撩荒的采伐迹地磷的含量显著小于有林地;二代林中土壤磷含量与一代林无显著差异。同时,从速效磷的水平来看,  相似文献   

8.
天然次生杨桦林的结构、动态及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吉林、黑龙江两省的调查,描述了天然次生杨桦林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了山杨、白桦及其林下栽植的红松的生长过程.从杨桦林的结构、动态及生长规律,提出了合理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种群的调查,分析了各树种重要值及种间联结性,确定了培育的目标林种.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的物种组成丰富,优势树种明显,白桦和蒙古栎在杨桦林中占有绝对优势;红松与白桦、蒙古栎、色木槭、山槐、山梨和紫椴表现为正联结关系,红松与暴马丁香、黄榆、假色槭、毛山楂、山杨和水曲柳表现为负联结关系;主要培育目标林种是紫椴和山槐,应适当间伐暴马丁香、假色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归是一种濒危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极小种群物种东北红豆杉为研究对象,选择3种不同的林型以及两组不同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开展野外回归试验,研究适宜东北红豆杉回归林型以及回归过程中幼苗生长及存活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东北红豆杉回归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杨桦林、红松云冷杉林和红松紫椴林3种林型作为回归试验地,以1 ~ 2年生和4 ~ 5年生东北红豆杉实生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移栽后调查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等指标,逐月调查幼苗存活率、苗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对幼苗各生长指标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和多重比较,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回归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子。  结果  东北红豆杉回归幼苗当年存活率达86%以上,地径、苗高、冠幅均有所增长,除1 ~ 2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苗高生长量外,各林型中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指标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红松紫椴林的1 ~ 2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苗高生长量显著高于杨桦林和红松云冷杉林。由于越冬期间,4 ~ 5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受到狍啃食,存活率显著下降且长势极差;1 ~ 2年生幼苗受长时间的低温胁迫生长状况也受到一定影响。东北红豆杉回归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关联度最大的是林型,其次是坡向、坡度和郁闭度,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的关联度较小。  结论  4 ~ 5年生幼苗因受动物啃食而回归效果不良;1 ~ 2年生幼苗适应杨桦林、红松云冷杉林和红松紫椴林下这3种生境,回归最适宜的林型是红松紫椴林;林型、坡向、坡度、光照是影响东北红豆杉回归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天然中幼龄林在森林资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林业企业木材生产的重要接续资源,同时又是林区多种经营的重要基地。目前的现状是林分密度低,林分质量差,林下更新不好。在当前森林资源危机的情况下,经营好天然中幼龄林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天然中幼龄林的地位和现状,提出以培育为主,培育与保护相结合,合理规划,分类经营的原则,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促进天然中幼龄林的生长。为林业发展积累后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近2000hm2典型人工林植物群落标准地调查和解析木分析,了解不同人工林分林木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林木生长关系中,白桦的树高与蓄积量的关系呈多项式分布;青杨的树高与蓄积量呈现指数函数分布;青海云杉与落叶松的树高与蓄积量的关系呈现幂函数分布。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当地的青杨×沙棘混交林、白桦纯林、云杉纯林的生产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常规造林技术条件下乔木成林的现实生物量生产潜力标准,表明上述类型的造林模式是今后林业发展方向。从生物多样性出发,今后的造林建设提倡多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正> 华北落叶松以我省北部高山为中心分布区,其数量多、生长好,是高中山地区的针叶速生林,也是该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木材经济价值高,经营管理意义大,为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其分布及生长更新特点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一、分布状况我省华北落叶松主要分布在五台、关帝、管涔、恒山等高中山地区,太岳林区也有少量分布,其分别属于温带暖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和温带暖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红松混交林林隙状况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为更好地揭示长白山北坡红松混交林的林隙状况及其对主要树种更新的影响。采用相邻网格样方法对该地区红松混交林的林隙成因。分布格局及主要树种的更新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红松混交林中,各样地林隙面积变动在2256 ̄2560m^2之间,形成林的枯死木主要是由阔叶树种组成,林隙分布比较均匀,小林隙占多数,大林隙数量少,均匀分布的林隙和生长过程中层林冠的多次疏开,为红松幼树提供了多次的生长空间和机  相似文献   

15.
以4种当地常见森林树种为对照,研究了黄波椤在山西中南部地区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黄波椤的树高生长量处于参试树种的中间位置,而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栽培后期(26 a)达到0.45 m,高于油松、落叶松、辽东栎和白桦4个树种;黄波椤胸径生长量处于参试树种的中间位置,而胸径连年生长量在栽培后期(22 a)达到0.76 cm,高于其他4个参试树种;材积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处于5个参试树种的中间位置,黄波椤立木蓄积为24.654 9 m3/hm2,高于油松和辽东栎。因此认为,黄波椤树种可以很好地适应山西中南部的环境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三道川林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碳库的杰出贡献,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巨大作用,以关帝山林区的油松林、白桦林、山杨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封育林、灌木林和裸露荒坡地等主要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森林经营提出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类区划经营意见。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总生物量,其基本排序如下:白桦林>油松林>油松封育林>落叶松人工林>山杨林>灌木林>荒山坡;(2)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布格局;(3)不同森林群落具有不同的生产力,采用方精云的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推算方法得到各林分生产力排序如下:山杨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林>油松封育林>白桦林;(4)采用刘世荣等提出的森林生产力与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公式得到限制该区森林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降水,而非温度。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关帝山地区的棕壤多发育在海拔1800~2200m的油松林及杨桦林下,具细腐型(Mull)森林腐殖质类型,凋落物分解良好。土壤盐浸液(CaCl_2)pH值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B层有棕化作用和粘化作用,应属棕壤类。根据现代国际土壤分类,本文将淋溶褐土豆类同时划归棕壤类。  相似文献   

18.
白桦快速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白桦育苗常规需要3a才能达到出圃标准,通过加强水肥管理技术可以提前1a达到出圃标准,从而缩短了白桦的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9.
山杨白桦林生态效益及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桦林是吉林省主要的次生林类型,喜光耐寒,林相良好,蓄积量大。杨桦林叶面积指数比柞林大,生长迅速,生产力高,具有多种生态经济效益,是纸浆、胶合板、火柴杆的好原料,也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好林分。经营措施,应依据林种和经营目的而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大兴安岭西北坡林冠下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郁闭度、坡度、坡向、采伐方式及采伐强度其更新效果明显不同。林分中的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结构等是影响更新效果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