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淮麦区冬小麦再高产育种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小麦高产育种涉及到的目标性状是众多的数量性状,要对这些数量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重新加以组装,进而育成产量水平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传统育种方法,在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本文反轮回选择的理论和穿梭育种的方法综合运用到冬小麦再高产育种实践中去,进一步强化了轮选穿梭思路在冬小麦育种实践中的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水稻穿梭育种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间穿梭育种各世代材料性状的表现和相关,明确了水稻穿梭育种的有效性。穿梭育种材料在中国杭州种植时, 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有效穗数较少。杂种上下代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中国杭州和菲律宾洛斯巴尼奥斯两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对水稻性状特别是直链淀粉含量、粒重. 株高、生育期和褐稻虱抗性等的选择是可靠的,对单株产量则应通过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数进行间接选择, 应注重对大穗型或穗重与穗数兼顾型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背景和现状,对超高产育种的基础、目标、途径、进展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展望超高产育种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大力加强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攻克难关,以实现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突破。  相似文献   

4.
黄淮麦区冬小麦再高产育种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再高产 育种涉及到的目标 性状是众多的 数量性状, 要对这些 数量性状 同时进行 改良并重 新加以组装,进而育 成产量水平有较 大突破的新品 种,必须首先 突破原有 的传统育 种方法,在 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 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本文把轮回选择 的理论和穿梭育 种的方法 综合运用到冬小麦 再高产育种实践 中去,进一步强化了 轮选穿梭 思路在冬 小麦育种 实践中的 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棉花抗旱盐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棉花抗旱(盐)育种现状,分析了棉花抗旱(盐)的形态特征、生理机制及遗传规律,提出了常规育种与生态育种、穿梭育种、远缘杂交、生物工程及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棉花抗旱(盐)品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背景和现状,对超高产育种的基础、目标、途径、进展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展望超高产育种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大力加强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攻克难关,以实现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突破。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生育性状调查是马铃薯育种试验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在试验调查中的习惯沿袭方法是用文字和数字记载。长期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尤其在育种地初期阶段,即实生苗和无性系鉴定,面对成百上千份材料及其诸多性状,工作量比较大而要求细。为方便试验工作,减轻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者负担,加速育种工作进程,从2001年开始,先后与几个科研和企业单位的合作开展育种研究工作中,自行试用了马铃薯生育性状调查的“简易标记法”。1标记标准目前我们试用的生育性状有27项,每项性状分为4个档次的标准,每个档次的标准以相应系数的“ ”号来标记。如,生育…  相似文献   

8.
“豫谷”系列谷子品种选育技术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功培育出豫谷9号、安93-15、豫谷11、豫谷12、豫谷13、豫谷14六个高产、优质、广适谷子新品种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育种经验,供育种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102-102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由The Generation 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科学》2007,26(1):70-70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Generation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4):486-486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我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鉴定所采用的鉴定方法和鉴定指标,着重分析了抗扩展性鉴定中应用相对抗病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丰抗结合原则下根据不同要求制订小麦抗赤霉病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豆优良种质合丰25号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丰25号是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大豆优良种质,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合丰25号为育种亲本,通过不同的育种途径,先后衣成14个生态型各异的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为391.7万hm^2。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杂交水稻育种科研长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先后参加了全国杂交水稻协作科研、全国稻瘟病协作科研,国际稻瘟病圃合作科研、四川省"六五"到"十一五"水稻育种攻关,长期是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副组长单位。承担了四川省"市、州农科所水稻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是四川省联合育种攻关项目主持单位。承担了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的研究任务,首批进入了"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部、省级和市级成果奖13项,育成了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多系1号及菲优、N优、内香优、内香等系列杂交水稻组合40余个,在我国南方稻区生产上发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四川省杂交水稻引进推广和之后的"三次主栽品种换代"、为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科研和种子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小麦育种现状及今后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六五”以来,云南省先后育成推广了云麦39,凤麦24,凤麦27,德麦4号等30多个小麦品种,并且在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还存在着基础研究滞后,缺乏具有突破性的育种材料,推广品种的面筋质量较差等问题,同时,对今后的育种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明确育种目标,广泛收集资源,培育核心亲本,杂种后代异地穿梭选育,重视选育优质和抗病品种,将生物技术同常规育种方法紧密结合,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在良好株型育种的基础上开展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是作物育种发展的趋势;指出了超级稻育种的主要途径、以及加强不同学科的相互合作、特别是开展高光效生理育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花药培养育种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地介绍了花药培养育种技术的特点,总结了近年来花药培养育种在水稻育种上取得的成就。以籼稻和粳稻为例,分别阐述了一些学者从取材,处理材料,优化培养基成分等方面进行的试验研究。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稻花药培养诱导率,花粉植株成活率,辅助水稻常规育种工作,为实现水稻事业的新突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杂粮作物》2007,27(1):27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力、“第二届棺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专项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加强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1988年12月,浙江省设立水稻育种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定名为"8812"计划,组织全省水稻育种研究优势单位共同攻关。经过20年的攻关,浙江省杂交稻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品种大批育成,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同时,突破了连作杂交晚稻和籼粳杂交稻育种的瓶颈。目前,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年种植面积占浙江省年推广杂交稻面积的75%以上,对推进浙江省的水稻科技创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要地阐述该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白肋烟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白肋烟育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质研究、加强烟草工农业合作、明确育种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