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壳聚糖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2g壳聚糖加入一定量的蒸溜水和乙酸配成2%(20g/L)的壳聚糖原液,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g/L、5g/L、2.5g/L、1.25g/L和0.625g/L,同时以相应浓度醋酸溶液作为对照,然后用圆纸片扩散试验对奶牛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上述4种细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壳聚糖浓度的降低,对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2.
以草铵膦、百草枯和草甘膦3种灭生性除草剂进行桑园杂草防除试验,以及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评价新一代除草剂草铵膦的药效和安全性。200 g/L草铵膦AS 150倍、100倍和75倍稀释药液对桑园杂草的田间防除效果与30%草甘膦AS150倍稀释药液相近(P0.05),均优于200 g/L百草枯AS 100倍稀释药液(P0.01),除草的速效性明显优于30%草甘膦AS150倍稀释药液,持效期在30 d以上,比200 g/L百草枯AS 100倍稀释药液明显延长。200 g/L草铵膦AS对家蚕3龄起蚕的24 h急性经口毒性(LC50)为421.366 2 mg/L,其毒性高于30%草甘膦AS(LC506 000 mg/L),低于200 g/L百草枯AS(LC50=194.828 2 mg/L)。用200 g/L草铵膦AS 150倍、100倍和75倍稀释药液直接喷洒桑叶后3 d左右采叶养蚕,家蚕仍表现出明显的药害症状;喷药后4~5 d桑树叶片枯黄,在桑叶上的残毒期5 d。建议在桑园使用200 g/L草铵膦AS 150倍稀释药液,应定向对杂草茎叶部位均匀喷雾,避免喷洒到桑树枝干和叶片,喷药后5 d内勿采叶养蚕。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毒性试验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毒性和体外抑菌活性。毒性试验和体外抑菌试验显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经小鼠灌胃给药后,未出现明显急性毒性症状,小鼠1日最大给药剂量150g/kg,相当于奶牛用量的3000倍(含量为0.9%时为1667倍)、肉牛用量的6000倍(含量为0.9%时为3333倍)。表明所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牛、羊等动物基本无毒害作用。体外抑菌试验中,液体稀释法表明中药配方1以1:16稀释对沙门氏菌有明显抑菌效果,为其最低抑菌浓度;琼脂稀释法表明配方1和2以1:2稀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原液有抑菌作用,配方1作用稍强于配方2。试验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动物基本无毒,且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猪源益生芽孢杆菌抑制大肠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纸片法、打孔法、菌落计数法对分离筛选的3株芽孢杆菌分别测定其菌体、代谢产物及培养菌液对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含芽孢杆菌菌体及代谢产物的培养菌液抑菌作用更明显;大肠杆菌接种在不同浓度的芽孢杆菌培养菌液18 h后均被完全抑制不能生长,接种在代谢产物8 h内其生长数量逐渐减少,但至18 h后不受抑制其生长更旺盛;3株芽孢杆菌中以MA2株抑菌效果最好,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中以K88株被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苦参碱的提取工艺,以浸膏收率、苦参总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用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水煎煮法提取苦参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h,并采用乙醇沉淀及三氯甲烷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苦参粗提物进行纯化,浓缩药液浓度为每毫升1.0g生药时进行醇沉,醇沉后调节药液的pH值至9-11用三氯甲烷萃取3次。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3种抗生素对3种常见鱼类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酸恩诺沙星、乳酸恩诺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的体外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研究3种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对3种水产病原菌的体外药效学特性.结果表明: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分别为0.244μg/mL和1.954μg/mL:盐酸恩诺沙星对鳗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0.122μg/mL;8 MIC的乳酸诺氟沙星药液在12 h内完全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在24 h内也能全部杀灭哈维氏弧菌,8 MIC的盐酸恩诺沙星药液在24 h内全部杀灭鳗弧菌.本研究为3种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凤尾草乙醇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最佳方法,通过打洞法、牛津杯法、干、湿纸片法、二倍稀释法测定乙醇以及中药凤尾草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二倍稀释法中乙醇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无水乙醇在打洞法、牛津杯法、纸片法、二倍稀释法中均无抑菌圈;凤尾草乙醇提取物在打洞法、牛津杯法、湿纸片法中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1 mm、14±1 mm、13±2 mm;凤尾草乙醇提取物在干纸片法中无抑菌圈。表明无水乙醇可作中药提取物的溶剂用于打洞法、牛津杯法、湿纸片法;打洞法用于凤尾草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重复性好,抑菌圈质量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及TMP等3种抗菌药物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用棋盘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的两两联合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氧氟沙星、TMP对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L、1μg/mL、256μg/mL;氟苯尼考与TMP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氟苯尼考与氧氟沙星为无关作用,氧氟沙星与TMP为拮抗作用,表明氟苯尼考和TMP可联合应用于治疗畜禽的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选复方秦皮制剂的最佳醇沉工艺,我们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以药液浓度、醇沉浓度、放置时间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优选工艺为药液浓度(1.1-1.2g/mL),醇沉浓度(60%),放置时间(24h)。结论:优选精制工艺提取的浸膏中秦皮乙素含量较高,说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鲎素对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杀伤作用,采用琼脂糖弥散试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了鲎素对大肠杆菌K_(88)、K_(99)和F_(41)的杀伤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将鲎素(32μg/mL)与K_(99)37℃共孵育2h,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鲎素对上述细菌均具有较强的抑杀活性,其MIC为1~2μg/mL,MBC为2~8μg/mL;经鲎素处理后的K_(99)细胞壁膜和菌体内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结果提示鲎素具有抑杀断奶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测定黄连与黄连须、黄连茎叶主要生物碱含量并建立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HPLC分析比较黄连及黄连须、黄连茎叶中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差异并建立指纹图谱,通过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与总还原力试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发现小檗碱、巴马汀含量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含量为黄连>黄连须>黄连茎叶;总还原力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为黄连茎叶>黄连>黄连须;总还原力与各峰均有较强相关性,·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与4号峰相关性较强。说明黄连茎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黄连须与黄连茎叶均有一定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猪札幌病毒(Porcine Sapovirus,SaV)的VP1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与常规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6.1拷贝.μL-1,而常规RT-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61×103拷贝.μL-1。对216份粪样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该法(检出4份)比常规RT-PCR方法(检出3份)的灵敏度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4株病毒均为GⅢ型,与SaV上海分离株(FJ387164)同源性为100%。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合于猪Sa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以1型鸭疫里氏杆菌(RA)全基因组保守区域ompA基因的重组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RA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原核表达的重组ompA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包被物,以方阵滴定法确定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5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与普通的微量凝集试验相比较,该方法灵敏度高于凝集试验约16倍~128倍。与鸭源大肠埃希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链球菌、鸭源呼肠病毒、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感染鸭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利用该方法检测了雏鸭免疫RA灭活油乳剂疫苗之后血清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C. transvadlensis)离体匍匐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杨酸(SA)浓度和高温3℃(日)/27℃(夜)下不同贮藏时间对其生长生理的影响,为其离体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最适合杂交狗牙根匍匐茎贮藏的SA浓度是1.0 mmol·L-1),具有最高的匍匐茎存活势和最低的相对电导率.对照在第 d达到半致死状态,而SA(1.0 mmol·L-1)处理贮藏第8 d达到半致死状态,存活势为1.7%;贮藏前期,SA一定程度抑制了匍匐茎含水量下降,降低了匍匐茎呼吸速率,抑制了叶绿素的降解,减轻了对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延缓了离体匍匐茎的衰老.  相似文献   

15.
从广东、福建不同地区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茵感染病死鸭中分离到12株鸭疫里氏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采用微量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4种常用抗菌药物对12株鸭疫里氏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有2个菌株均对14种药物高度敏感,其MIC值均≤1μg/mL,其它菌株MIC值差异较大,所有抗菌药对Y4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较高,其MIC值均≥32μg/mL。  相似文献   

16.
抑制鹿源多药耐药结核菌中药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鹿源多药耐药结核菌有效的中药耐药抑制剂,通过MABA法检测24种中药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对多药耐药结核菌及标准菌H37Rv的体外抗菌效果,将筛选出的抗菌效果好的黄连醇提物和黄连水提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同时以MABA法与标准品比较体外抗结核菌活性。结果显示,黄连、独活和侧柏叶有明显的抗结核活性,其中黄连水粗提物和乙醇粗提物效果最佳,测得它们活性成分即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22.74%和35.23%,并显示二者与小檗碱的体外抗结核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鸭疫里默氏杆菌(RA),建立检测RA的免疫胶体金方法。以血清1型和2型RA分别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经ELISA筛选获得4株单克隆抗体2F7、3G9、5G7和2E6,5G7可与1、2、3、11型RA交叉反应,而其他3株与1、2、3型RA有交叉反应。选取单克隆抗体5G7进行纯化和胶体金标记,制备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可检测1、2、3、11型RA,而与禽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无反应。对RA模拟样品最低检出剂量为6×10^3 CFU细菌,与细菌分离方法相比,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对临床病料中RA检测的敏感性为100%,符合率为88.9%。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干扰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芙蓉  程积民  刘伟  李媛  陈奥  赵新宇 《草地学报》2012,20(2):298-304,311
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和放牧4种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不同干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干扰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同。封育+施肥地在0~50 cm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干扰类型,变化范围为24.08~34.99 g·kg-1;其次为封育+火烧地,变化范围为19.59~32.05 g·kg-1;在0~40 cm各土层,放牧地有机碳含量均最低,为19.07~25.37 g·kg-1。不同干扰类型对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与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基本相似。不同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壤表层;在0~50 cm土层,4种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分别为14.51, 13.86, 12.27和11.85 kg·m-2。综上所述,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具有明显影响;放牧导致土壤碳密度显著下降,而施肥和封育可以提高土壤碳密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血清对猪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筛选更优的诱导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皮下前脂肪细胞,用含50 nmol·L~(-1)胰岛素、100 nmol·L~(-1)地塞米松、0.25 mmol·L~(-1)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0nmol·L~1罗格列酮及添加(对照组)或不添加(试验组)10%FBS的分化培养液1和2对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借助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细胞分化过程中聚脂相关基因PPARα、C/EBPα、FASN、ACOX1、GPAT和ENPP2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血清对PPARγ和FABP4两基因的表达有极显著的上调作用(P<<0.01),而对其他6个基因的表达有极显著的下调作用(P<0.01).试验组中FASN、GPAT和ACOX13个基因诱导分化各时间点的综合表达景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试验组中PPARα、PPARγ、C/EBPα和ACOX1 4个基因的基因表达最变化趋势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β氧化均在发生,细胞内脂肪含量积聚的快慢取决于2个途径力量的对比;PPARα、PPARγ、C/EBPα和ACOX14个基因间存在极强的协同表达现象;在细胞内脂肪积聚快慢上,含血清的分化培养液1要优于不含血清的分化培养液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