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用甘薯的特征特性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菜用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了菜用甘薯的栽培技术与育种工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菜用甘薯的栽培技术措施和发展方向,从而为有效地提高菜用甘薯的种植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用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1世纪前中国食用甘薯品种主要以黄心为主,进入21世纪后保健功能强的红心和紫心甘薯成为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各育种单位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红心或紫心食用甘薯品种。本文通过对中国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历程的回顾,阐述了传统食用甘薯品种和特色食用甘薯品种的育种成就,分析了中国不同阶段对食用甘薯品种的品质要求,提出了不同用途食用甘薯品种选育的育种思路,并对中国食用甘薯品种选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是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的高淀粉甘薯育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六五",此后,各育种单位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为了使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更上一个台阶,本文通过对中国淀粉甘薯品种选育历程的回顾,阐述了不同时期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品种审定(鉴定)标准,论述了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的育种方法,总结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成就,着重分析了2003-2016年淀粉型甘薯育种进展,探讨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旱作物,“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确定,育种技术利用及育种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有6个通过国家鉴定,22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综述了这一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的主要成效,并提出了今后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菜用型甘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学德  黄洁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9):29-33,45
综述菜用型甘薯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育种研究进展和栽培研究现状,指出菜用甘薯作为蔬菜用与其他蔬菜相比,具有可种植区域广、可种植时间长、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针对我国目前菜用甘薯产业化、商品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燃料乙醇用甘薯新品种选育"项目的立项背景、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取得的成果及今后甘薯育种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甘薯新品种:广薯菜2号;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扬麦13;“会冬眠水稻”试验成功;香菇育种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09,(6):19-19
甘薯新品种:广薯菜2号;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扬麦13;“会冬眠水稻”试验成功;香菇育种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郭其茂  杨立明  林子龙  陈根辉  黄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79-12880,12897
利用2001 ~2010年福建省审定36个甘薯品种的亲本来源资料,研究福建甘薯审定品种采用亲本概况.结果表明,亲本材料的选用是良种选育的基础.其中,金山57、岩薯5号、岩粉1号、台引2号和广薯88-70是福建省甘薯新品种选育的常用亲本,采用这些常用亲本进行配组育种,经选育审定品种占福建省10年审定甘薯品种的2/3.  相似文献   

10.
甘薯作为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尽管传统育种在甘薯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并不能满足当前甘薯产业的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甘薯分子标记的开发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均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甘薯传统育种面临的困难,促进了甘薯育种的速度和效率。本文简要介绍了AFLP标记、RAPD标记、SSR标记、ISSR标记等分子标记在甘薯研究中的应用,就国内外甘薯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数量性状QTL定位、甘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功能标记的开发,及深入开展甘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