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近几年,许多市、县政府,甚至乡镇,村一级政府(组织)打着“规模经营”、“加快城镇化”、“招商引资”等等的招牌,纷纷“圈地”、“围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出台各种土地优惠政策,还美其名曰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其间多少良田化荒地,多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只拿到很少的一点补偿费,以至于土地收益成为某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个人的“第二财政”和“小金库”,影响极为恶劣。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的农民一起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正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具体的体现。中国农民已经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太多的贡献。有人粗略估计过,建国以来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已从农民手中拿走了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07,(2):15-15
农民建房时,乡镇国土所如果征收“耕地开垦费”、“土地登记费”、“选地费”、“土地使用权过户登记费”、“管理费”、“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属于乱收费。湖北省减负办表示,这是省国土资源厅在调查中发现的7种乱收费名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重申:符合规定的农村村民个人建住宅,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农民建房热情不断高涨,很多农民舍弃了生活和交通不便的旧宅,在村外或公路附近建设新房,村内的旧宅基地被大量闲置,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空心村”。“空心村”的存在,造成了国家和集体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影响了农村土地的有效规划利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除了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之外,还有“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等表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平等发展权问题、市场经济核心的产权问题,使我国城乡统筹进入一着棋动、全盘皆活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我县是山区县、贫困县,要实现由贫因到小康的跨越,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姜羽  白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3-4,136
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的一种新形式,具有“存地”农民、合作社和“贷地者”三方共赢的效果。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宁夏平罗县农民参与土地信用合作社的积极性并不高,针对影响农民参与积极性的因素,提出了若干鼓励农民广泛参与土地信用合作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华 《山东农业》2002,(9):11-12
土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命根子”。 二三产业发达、已有一半以上农民不种田的浙江乡村,却正在悄然无声地发生这样一场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契约的形式,把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自愿交付给他人经营,毅然告别土地,进城入厂做买卖。 一位多年来致力于浙江农村经济发展调研的专家指出,土地流转不仅对进一步改变这个省的产业格局、实现现代化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股票田”的出现和加速的土地流转 2001年初,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改变了沿袭千百年的农民交“皇粮”的传统。之后不久,浙北德清县钟管镇沈介墩村的328户村民,把承包田倒包给了村委会,再由村委会统一租给种养大户经营。原来的承包户“不稼不穑”。每1/15公顷可得租金550元。农民形象地把这种田称为“股票田”。  相似文献   

8.
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地方政府“改革迅速见效”的政绩追求,甚至只是为了打农民土地的主意,就把农民“拉进城”,就让农民“被落户”,显然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虽然土地已经不是部分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源,但是对多数农民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基本的生活来源和保障。正因为此,2003年3月1日开始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才被称之为“新土地革命”。而这场革命之初发生了大量与预期相悖的问题,必须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0.
为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坚决遏制并依法纠正乱占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文强调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 严格规范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等三类乡(镇)村建设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对这三类用地的范围,法律和政策都有准确界定,必须严格执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规定,乡镇企业必须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要严禁以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用(租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是件好事,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建设用地置换、土地流转,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而从前段时间全国各地实施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许多问题:如宣传没有到位;群众不够理解;实施过程中盲目扩大整治范围、强拆强建等,给农民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也导致部分群众不理解,有些地方农民甚至“被上楼”,上访不断,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对此,笔者就如何维护土地整治中的农民利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7月17日上午8时,退役军人、河南省濮阳县原企委干部、一等功臣刘景瑞携妻子李玲、儿子刘洋全家3人.乘乳白色“金杯”面包车,在部队团首长乘坐的迷彩猎豹越野车的引导下.缓缓驶入豫西新安县驻军某部营区西门。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跃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农民朋友建议,既要会生产,还要会经营,要学着给自己的土地当“老板”。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14.
现代土地信托流转可行性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流转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示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本文在对土地流转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阻碍因素以及早期的土地流转方式,根据信托行业特有的金融属性,深入研究现代土地信托流转可行性模式,通过土地信托有力推动农村金融及农村土地的资本化与市场化,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加快“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对农民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民一旦失地,就成为“三无”人群: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本文着重论述完善失地农民资金补偿的原因、机制及如何在质和量上完善失地补偿资金做出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秀芹 《现代农业》2008,(12):85-86
十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其要义主要体现在“五个统筹”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五个统筹中占有重要的地住。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当前“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多、农民穷及城乡差距大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农民增收。本文就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提出自己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 怎样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土地资源,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我们在近几年来的实践中,认识到要把握好以下五个问题。 1 突出一个“稳”字,坚持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民以土为本。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载体和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绝不能剥夺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坚决落实中央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一定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对非耕地资源承包期可以更长一些,达到40年、50年。只有稳定了承包权,农民吃下定心丸,才有投资开发经营的积极性,才有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2 突出一个“并”字,走“分散小农  相似文献   

18.
万民 《农家顾问》2007,(1):11-11
去年江苏东海县浦南镇又有百余户农户将土地存入“农民寄存处”,外出务工农民放心在外挣钱,而家中却没有一块地荒芜。浦南镇有3000多名农民外出经商务工。可是许多人处于挣钱的“火候”上时,却常出现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子女上学无人指导的情况。此时,一些具有种植技术的农户主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如今,无论是化肥、种子,还是农膜、农药,农民在购买时大都会以“团购”的形式,或以村委会集体出现,或以搭伙串连的方式来购买。总之,这种“团购”的形式越来越被农民认可,迅速走俏。那么,为什么在土地承包到户、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形式下,农民却喜欢用搭伙串连的“团购”方式来购买农资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一文 《农家致富》2005,(1):48-49
土地被征用对补偿标准有异议,数年讨说法未果,8月5日,七位农民将国土资源部诉至北京市一中院。10月13日,和位农民向北京市一中院寄回“送达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