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将NS-1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羊型布鲁氏菌M23菌种免疫的Bal B/C鼠脾细胞融合,获得一株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M2B 1D_2C-1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为87~104,平均为97±3.4。分泌物以ELISA法检测,滴度在1:30,000以上。抗体经ProteJnA Sepharose-CL4B亲和层析法提纯,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泳出一条区带。抗体用2-ME还原后出现两条区带,显示了抗M28的McAb均来自免疫鼠脾细胞的重链和轻链,是均一性的单克隆抗体(McAb)。本抗体与抗鼠IgG_3标准血清免疫扩散试验呈阳性反应。杂交瘤细胞连续传代所产生的抗体,滴度稳定,将为研究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等问题提供了方便试剂。  相似文献   

2.
岩羊皮蝇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羊别名石羊PesudoisnaynaHodgsonr-偶蹄目,牛科。是我国的重要野生动物资源之一。岩羊常年生存在平均海拔3000m~4000m的林线以上,可在碎石峭壁上灵活跳跃,攀登,喜群居,少则数十只,多则几百只。在干旱少雨季节岩羊常与牛羊争食混群,据此推测,岩羊亦有可能感染皮下蝇,为证实这一推测,我们于2000年3-5月对岩羊皮蝇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调查材料来自天峻县尕河地区国家计划猎杀的31只岩羊。被猎杀的岩羊经剥皮后检查,发现幼虫即为阳性感染者,并统计幼虫数。2 结果2.1 本…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从西宁市清真屠宰场采集牛羊肚粪、屠宰产生的污样本,从中分离纯化菌种,对菌种通过感官试验、菌种的初筛及复筛试验筛选除臭菌株。结果表明,共筛选出2株除臭菌,菌株M3.7与菌株R3.8,菌株M3.7氨气和硫化氢去除率分别为12.03%和55.04%;菌株R3.8氨气和硫化氢去除率分别为43.82%、13.86%。经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初步鉴定,M3.7菌株为短状杆菌属,R3.8菌株为副球菌属。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醋酸铊肉汤培养基传代致弱的方法,培养出一株对小白鼠安全且免疫原性良好的STM8002—550弱毒菌株。并在牛体进行了安全效力试验,结果较满意,简述于后: 一、试验材料 1.菌种①STM8002—550弱毒菌株:为本所培育,供制苗进行牛体免疫试验用。  相似文献   

5.
以米曲霉为研究对象,以生物量为研究指标。从米曲霉40636、41478、M1和M2菌株筛选1株为试验菌种,再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米曲霉41478生物量均大于其他3株菌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选取米曲霉41478为试验菌种。经单因素试验,米曲霉41478最适装液量为50 m L,转速150 r/min,p H 6.5,接种量4%,温度30℃,在此条件下,米曲霉菌体量达到25.02 g/L。  相似文献   

6.
岩羊善于攀岩跳跃,岩羊的运动步态变化规律是研究仿生四足机器人运动机理的基础。本文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以岩羊为试验对象,建立岩羊三维步态试验系统,运用VFW方法进行岩羊运动视频的采集,并运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Sigma Scan进行图像处理,最终得到岩羊四肢关键点的位置、加速度曲线。试验获得完整的岩羊步态信息及分析结果,可...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从鸡肠道分离出 42 株菌种,通过对菌种菌落培养特性、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 8 株为芽孢杆菌.用这 8 株菌对小白鼠进行为期 20 d 的正常量和加倍量的饲喂,结果表明,试验组小白鼠均未出现中毒现象,所选用的 8 株细菌均较安全,可作为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保存于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4个不同年代(1991年4月、1996年6月、2001年1月、2006年12月)冻干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毒种进行了对雏鸡的毒力和病毒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保存年代的IBV M41株毒种均能使雏鸡100%出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症状,病毒含量均≥10~(6.0)EID_(50)/0.1 mL。其中一支毒种在-70℃以下保存22年11个月,其毒力和病毒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二○○○年版)规定,能够满足检验需求。本试验为探寻IBV M41株毒种更加合理的保存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自然保护区3只患皮肤病岩羊进行临床检查、病原分离鉴定、血细胞常规测定和病理解剖学观察,确诊为岩羊患疥螨病致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共设计了4个处理组:菌种组、酶制剂组、混合组、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组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酶制剂组与混合组粗蛋白(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菌种组(P0.05);粗脂肪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混合组酶制剂组对照组菌种组;3个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添加乳酸菌制剂和复合酶均能提高玉米秸秆青贮营养价值。综合营养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定,混合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猪长快Ⅰ号添加剂是由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碘化钾、亚硒酸钠、磷酸氢钙、氯化钴、酵母、叶酸,V_A、V_D3、烟酸、喹乙醇、沸石组成的复方制剂,为探索对实验动物应用以后,所产生的药理药效学作用,特作如下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1.1.1本试验所需大白鼠、小白鼠、比利时种兔均由吉林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封闭群大白鼠体重为120土10g,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1g;比利时家兔2.5~3kg,以上动物均为雌雄各半。 1.1.2本试验的抑菌试验,菌种由哈尔滨兽医科学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从北京油鸡的盲肠和粪便中分离出65株菌种,通过对菌种菌落形态的观察及染色油镜观察,并根据生理生化鉴定和糖发酵试验,确定M1和M2为盲肠肠球菌;F5、F8和F11为粪肠球菌;M3、M4和M5为短乳杆菌;M8为戊糖乳杆菌;F2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17,(21):57-61
利用棉粕固态发酵的方法,对棉粕发酵菌种进行了筛选,随后对已筛菌种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比,最后按最优配比复配菌种进行棉粕发酵试验,检测样品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单菌种筛选出芽孢杆菌KC-1、乳酸菌SS-2、酵母菌JS-1作为复配菌种。(2)复配菌种最佳配比为:KC-1:SS-2:JS-1=2:1:2。(3)按最优配比复配菌种发酵棉粕后的主要指标分别为:游离棉酚含量213.36 mg/kg、粗蛋白含量48.21%、酸溶蛋白含量13.40%、小肽含量5.60%、有机酸含量1.68%、pH值4.84、活菌数8.20×10~8cfu/g、发酵风味适宜令人愉悦。本试验为棉粕混合菌种发酵剂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的毛有保暖、保护身体、散热和感觉震动等功能。换毛是哺乳动物过冬的方式之一,岩羊(Pseudois nayaur)也具有换毛的现象。实验通过对冬、夏季节祁连山地区岩羊粗毛显微形态指标的测量,来对比祁连山地区岩羊不同部位粗毛在冬、夏季节的差异和共性。结果表明,岩羊粗毛髓质发达,除蹄部和腿部外,髓质指数保持在90%以上。此外,推测岩羊粗毛保温性能保持由躯干部向四肢端部递减的趋势,臀部保温性能最佳。腿部和蹄部皮质指数最大,利于提高耐磨性,强化保护功能。为应对寒冷环境,岩羊粗毛横向和纵向同时扩大,髓腔所占比例提高,体现了岩羊不同部位的粗毛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贺兰山岩羊主要活动区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贺兰山岩羊的合理管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贺兰山岩羊主要活动区植被调查,对不同海拔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阐明1100~1500 m、1500~2000 m、2000~2500 m和大于2500 m的4个海拔段岩羊主要活动区植物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探讨植被与岩羊等草食动物的关系及海拔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贺兰山岩羊主要活动区植被共记录到30科62属87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和菊科等植物;同时,不同海拔梯度上的科、属、种的数量和组成存在差异。随着海拔上升,岩羊主要活动区的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升高,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特征;灌木植物物种丰富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出沿海拔上升而降低的特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因此,针对不同海拔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不同,建议对岩羊的合理管护在不同海拔地区采取不同措施,以达到防止植被退化和促进岩羊种群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省牦牛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相当普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严重的,而对牦牛布病的预防,目前尚无适用的菌苗。为了解决牦牛布氏菌病的免疫问题,我们用由我省牦牛体中分得的强毒菌进行了培育,并对其低代菌株(MB3)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证明其效力尚好,一年免疫期有效。但菌种毒力稍强,通过牦牛、绵羊、豚鼠数代后其毒力基本稳定。鉴于菌种残余毒力稍强时,作气雾免疫,对人体有影响。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继续培育选用高代菌种,为与低代菌株区别定名为MB32号(以下简称本菌)。试验表明,这株菌种毒力相当低,而且稳定性良好,对实验动物有较好的免疫力。现将试验情况简结于后: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季节岩羊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选取同一圈养条件下的5只岩羊作为实验对象,收集新鲜粪便,提取总DNA,PCR扩增后,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16S rRNA基因V3-V4区域序列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岩羊肠道中检测到的微生物共属于25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72.73±5.84)%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6.61±4.37)%为优势菌门;岩羊肠道微生物中含有264个菌属,以Clostridium_XIVa(5.99±2.10)%、Bacteroides(2.62±0.96)%、Clostridium_IV(2.42±1.00)%和Alistipes(1.80±0.78)%为主;通过综合各种不同的多样性指数发现,夏季的肠道菌群丰富度高于其他季节;从不同季节岩羊肠道优势菌群的趋势图可知,夏秋两季岩羊肠道优势菌属变化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变化与岩羊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及优势菌群组分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2001年2月,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12只岩羊双眼相继出现流泪,角膜和结膜混浊,个别出现角膜翳。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检查,诊断为岩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经过近1个月的临床治疗,1只岩羊因采食困难死亡,其余的11只岩羊中有2只双目失明,其余  相似文献   

19.
制品生产用及地方疑难布氏菌DNA基因同源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布氏菌19株国际标准菌种为对照,对国内外实验室参考菌种14株及地方疑难菌种11株结合常规方法进行了DNA G+Cmol%测定,同时以羊种菌M16 DNA为标准,与布氏菌所有种和型的24个代表株及8株地方疑难菌种进行了DNA-DNA杂交测定,布氏菌及地方疑难菌种的G+Cmol%值范围为54.1~59.3,M16株与布氏菌参考菌种的杂交率81.7~109%,与地方疑难菌种的杂交率除一株为72.1外,其余为84.2~109%,属高度同源,鉴定为布氏菌。本试验首次使用进口新仪器“PEKIN LAMBDA 17UV/Vis SPECTROPHOTOMETER”采用热变性法测DNA G+Cmol%,复性速率法进行DNA-DNA杂交,使杂交的DNA样品变性和复性在同一比色杯中进行,省去半导体点温计操作带来的麻烦,减小了实验误差,缩短测时,结果精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0.
不同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黄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探讨了不同菌种组合及其发酵工艺对固态发酵黄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选用黑曲霉(H)、康氏木霉(K)、米曲霉(M)、白地霉(B)、热带假丝酵母(R)、绿色木霉(L)对黄酒糟进行双菌和三菌组合固态发酵试验,三菌组合发酵效果优于双菌组合,其中RLM组合发酵产物的氨基酸总量达24.94%,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30℃、90%以上湿度的条件下,发酵时间48h不搅拌,不添加营养盐,菌种比例(R∶L∶M)为2∶1∶1。本试验结果为开发利用黄酒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