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海拔冷凉地区夏秋蔬菜延期供应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1 200 m以上的高海拔冷凉地区利用夏秋季节气候冷凉的优势进行蔬菜生产,为解决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夏秋淡季蔬菜供应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甘肃兰州“高原夏菜”、张北“错季蔬菜”和云(南)贵(州)“反季节蔬菜”三大基地。但是由于种植模式单一,产品上市过于集中、供应期短,销售风险大,效益提升缓慢等原因,不但影响了市场均衡供应,而且影响了高海拔冷凉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笔者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原夏菜安全高效生产及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2008~2010年对此展开了研究,总结出3 种高海拔冷凉地区夏秋蔬菜延期供应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宁夏西吉等部分黄土高原冷凉地区,由于设施香菇栽培中温棚性能较差、生产工艺落后及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香菇种植效益不明显.生产中可采取以下增产增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秋延迟辣椒上市期正值露地蔬菜拉秧,而越冬蔬菜尚未上市的淡季,具有市场畅销,价格高的特点。本文通过新优品种选择、穴盘育苗、水肥管理、植株调整等综合技术的使用,总结赣北地区秋延迟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省份高寒地区面积大,海拔高,气候寒冷,年均气温0~3℃,无霜期短,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对落后,传统种植以小麦、马铃薯、豌豆、青稞、油菜等大宗农作物为主,种植业结构简单,没有形成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产业.进入21世纪,以兰州为代表的甘肃高原夏菜的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增产增收幅度大.在其辐射带动下,邻近的高寒地区(海拔2 500m以上),如甘肃榆中、天祝以及青海互助等以禾谷类作物为主的高寒地区尝试引进试种冷凉夏菜.试种结果表明,高寒地区虽然气候寒冷,但6~9月份10~25℃的气温却非常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而且病虫害少,上市期正值暑期,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寒冷凉蔬菜具有突出的品质和市场优势.现以充分发挥高寒地区的环境优势和发展有机、绿色蔬菜为目标,以天祝县为主要试验示范点,研究总结了海拔2 500m以上高寒地区露地娃娃菜的绿色栽培和保鲜贮运技术,旨在进一步扩大名优蔬菜品种的覆盖面,延伸高原夏菜的种植区域,为我国高寒蔬菜和高山蔬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江北区在洁净蔬菜也就是无污染蔬菜生产上,一方面按速生型、高品位、高效益的城郊布局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洁净蔬菜生产技术,强化上市蔬菜监管力  相似文献   

6.
大量统计数据分析表明,2019 年我国蔬菜价格波动呈现五大特征:整体价格较2018 年略高、“前高后低”呈斜“N”分布态势、价格整体波动幅度缩小、第2 个波动周期不明显、部分夏秋冷凉蔬菜局部性滞销现象较为严重,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2019 年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稳定蔬菜市场价格,需要稳定夏菜生产规模,发挥产业信息的指导作用,提高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进入4月下旬,随着全国露天菜的上市,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通过分析山东、河南2个蔬菜市场的蔬菜价格,以及深层次地对价格效应、分散经营、流通环节、政策制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提升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总体上看,影响蔬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因素对蔬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从产品性质看,蔬菜产品市场是比较典型的竞争性市场。因此,蔬菜产品竞争力的基本形态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竞争力的关键是蔬菜产品的价格。即相同的蔬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价格较低的蔬菜产品就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蔬菜产品的品质、品种、品牌、营销等各类非价格因素也影响蔬菜产品竞争力。1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构成1.1价格竞争力蔬菜产品价格竞争力是决定蔬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价格竞争力的实质是单位蔬菜产品成本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夏秋冷凉蔬菜是指高海拔(高山、高原)和高纬度地区夏秋冷凉地区生产的蔬菜。由于气候、地理、劳力、销售市场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夏秋冷凉蔬菜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临潼区冬季气温较低,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番茄为主,现有面积2600余亩.番茄喜光喜温,但冬季该地区日光较弱,照射时间较短,造成番茄产量、品质不佳,市场竞争力不足,价格偏低.增加补光灯延长温室光照时长,可以加速番茄生长发育,提升植株光合作用效率,加强光合产物合成,健壮番茄植株,提高亩产,提升品相,提前1周上市.  相似文献   

11.
常希光 《蔬菜》2021,(8):60-64
为更好地保障疫情等突发情况下蔬菜的稳定供应和生产,对应急状态下蔬菜供应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完善突发情况下蔬菜供应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急状态下蔬菜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即:通过增加储备蔬菜品种、完善种植基地布局保障市场蔬菜供应;通过监控配送物流,构建安全配送体系;通过加快保鲜技术研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创新产品研发及标准化生产,满足多样化需求;通过产地直销供应、加工配送模式、搭建蔬菜调配平台等方式,完善调配体系,实现了"菜篮子"的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刘伟  赵秋菊  谢龙 《蔬菜》2023,(8):53-56
为深入了解北京地区水培蔬菜的生产现状,对正在运营的8家主要水培蔬菜生产企业或基地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了生产规模与经营主体、主栽蔬菜种类、水培模式、产量、生产成本与利润、销售渠道以及水培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和效益问题,并针对调研结果,从生产技术和营销2方面对北京地区水培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其中,在生产技术方面,建议育种、栽培和农业工程等领域专家联合攻关,解决影响水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瓶颈问题;在营销方面,建议以水培蔬菜产品的洁净、安全、优质为宣传核心,提高消费者对水培蔬菜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高一丹  宗义湘 《蔬菜》2020,(6):71-77
依据农产品价格信息网和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对河北省蔬菜价格的实时监控,从整体菜价、各品种菜价、省际价格对比等角度出发,阐明了第一季度河北省17种主要蔬菜品种价格横向水平及纵向变化趋势,并对影响价格变化的宏、微观因素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季度河北省蔬菜价格整体先升后降,与往年同期相比差异较大,价格低于山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在蔬菜单品中,大白菜、大蒜等耐储蔬菜涨幅最为显著。研究表明:供求关系、天气条件、交通运输和季节性因素是影响河北省蔬菜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安阳市800户菜农农药施用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安阳地区菜农合理使用农药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农药相关基础知识匮乏,农药使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率较低,对农药为害性认识不足,参加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培训的农户比例低等问题。从指导菜农科学规范用药、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对蔬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药市场监督执法力度等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宁夏旱作区域露地瓜菜套作栽培适应性效果,进行了西瓜+辣椒,西瓜+洋葱,西瓜+三叶草3种套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套作对西瓜产量、品质影响不显著,但对西瓜发病率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同时套作蔬菜具有一定产量和效益,因此露地西瓜间套作栽培在宁夏旱作区域极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夏季高温、强光的环境使喜冷凉气候的叶菜在日光温室内生产面临的种种障碍,加上长期连作,使得种植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菠菜死棵、生菜抽薹、莴苣萎蔫等,结合叶菜种植特点,总结出了一套日光温室叶类蔬菜越夏椰糠种植技术,克服了叶菜连作障碍,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达到了增产增收效果;通过品种选择、壮苗培育、整地及铺设椰糠、定植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措施,确保了叶菜的周年生产,满足了人们夏季对新鲜叶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蔬菜为主要菜篮子商品,其供应价格的稳定事关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本课题组在对宁波城区主要蔬菜供应价格形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宁波城区主要蔬菜供应自给力弱、季节性倾向明显、菜市场管理机制欠完善以及蔬菜产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出建立保障宁波市蔬菜供应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农户蔬菜投入产出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户视角对北京市蔬菜投入产出中的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水资源投入、种植技术采用、质量安全生产、成本收益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蔬菜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以塑料大棚和温室为主;蔬菜种植户对地下水位下降有正确认知,认为灌溉水价较为合理,对灌溉设施可靠性的满意度较高;地膜覆盖、穴盘育苗和高温闷棚在蔬菜种植技术中的采用比例较高;种植户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的态度较为积极,对产出环节的蔬菜质量安全问题较为重视;雇工费、肥料费和种苗费构成蔬菜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综上,建议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发展,健全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体系,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倡生产资料合理投入。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研发的"农信采"设备采集到的2016年黑龙江省蔬菜价格数据,得出黑龙江省蔬菜价格波动曲线。在初步探讨蔬菜价格波动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定黑龙江省蔬菜生产,减小蔬菜市场价格波动的建议与对策,如以壮大的产业格局,延长蔬菜价格的链条;以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蔬菜价格的波动;以实用的科技成果,抵消蔬菜价格的波动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8年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上10种常见蔬菜旬平均价格进行分析,其旬平均价格符合"一峰一谷型、两峰两谷型"等年度间交替波动的特点,并分别对番茄和菠菜进行了价格变化分析,总结出北京不同蔬菜价格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北京市蔬菜价格波动的因素,并针对北京蔬菜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