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液净化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菌血症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439例血透患者留置临时中心导管的部位,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关系。结果: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为5.01%。置管方式与菌血症发生无关(P〉0.05),与留置时间有关(P〈0.05),留置时间大于2周,发生导管相关菌血症(CRB)的概率明显加大。结论:加强无菌操作及严格导管的护理,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能有效减少CRB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管化疗的护理体会,以确保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方法:对78例经颈外静脉留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做好防治留置管术并发症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78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管时间最长达180d,最短30d,平均为105d。2例因对无菌薄膜过敏,留置管处局部皮肤轻度发红,经换药及改用无菌纱布固定后症状消失。78例无导管堵塞、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并发症发生,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对颈外静脉留置管化疗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护理、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是导管长时间留置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目前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ure unit,ICU)最重要的治疗与抢救措施之一、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可进行快速补液、检测血流动力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进行肠外营养等优点。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有创操作,由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是导致菌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对436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应的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监测,为临床有效控制CRI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化疗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两组。传统固定组固定方式为常规"S"型,改良固定组固定方式为顺血管穿刺方向。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率的差异性,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评价。结果:改良固定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固定组,满意评价和舒适评价明显优于传统固定组(P0.05)。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化疗患者中采用顺血管穿刺方向的导管固定方式,有助于减少导管不良事件和意外拔管,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对气管切开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局部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气管切开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19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另一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方法,同时观察导管留置时间及局部感染情况。结果:改进的护理方法在导管留置时间,局部红肿、渗液情况等方面与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改进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的施护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反复插管的痛苦及医疗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需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治疗的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堵塞16例(6.6%),局部血肿或出血14例(5...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病人常用的给药方法,但置入后可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感染、血栓、导管破裂、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少见心律失常的报道。我科2008年9月收入1例左侧肺癌病人,行NP方案化疗中,患者突发心律失常,经有效救护后好转。现将其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69例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在置港后、出院后对输液港能够进行自我观察和护理。结果 69例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患者有5例冲管不畅,经对症处理能继续使用,64例导管维护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行植入式输液港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永久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置管中的监护,置管后的观察及综合性护理。结果: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病情好转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成功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晚期肺癌伴大量胸腔积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护理方法,着重强调了导管的固定、引流、感染预防等护理要点。结果:置管后患者呼吸困难减轻、胸闷、气促、胸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运用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穿刺引流操作简单,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成功对16只35-40 kg的徐淮白山羊进行了瘤胃静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颈动脉插管安装手术,导管为聚乙烯材料制成.术后10头山羊的插管平均保持6周,5头保持到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施护的效果。方法对175例初诊为恶性血液病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置管前后给予患者和置管后给予留置的导管精心细致施护,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175例患者均能顺利接受至少一个化疗疗程,最短10d,最长13个月。结论精心细致地护理能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扎止血带法对病人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扎止血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扎止血带法,均选择肘部静脉。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扎止血带后皮肤平展的程度,穿刺时主诉疼痛的次数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次数。结果实验组皮肤平展次数、穿刺时的疼痛感、一次静脉穿刺成功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新扎止血带法用于病人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病人痛苦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效果。方法 386例入住本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置管后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并发症出现的时间亦较对照组的晚(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堵管、导管脱落、CRBSI发生率及延长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股静脉临时双腔导管血液透析中血流量不足的原因.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我科在血液透析治疗中行股静脉临时双腔导管置管术后出现血流量不足者40例,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0例留置股静脉临时双腔导管出现血流量不足的原因依次为:导管侧孔贴壁22例(55.0%),体位不良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肺癌胸腔积液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明确为肺癌胸腔积液的29例病人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术后观察引流情况、临床症状及胸腔B超扫描等指标。结果:置管全部成功,CR17例,PR8例,NC4例(长期带管),有效率86.20%,均未出现穿刺出血、复张性肺水肿、纵隔摆动、严重胸膜肥厚、置管局部感染和胸壁针道转移。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好,引流较彻底,为随后注入化疗药物提供方便,能提高恶性胸水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患者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例)采用PIOC置管,B组(47例)采用CVC置管,对比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的长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9%,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12.2±68.7)d,明显长于B组的(48.0±26.2)d(P<0.01);A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误入动脉及发生气胸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方便、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轻微,因此提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eagle犬髂外静脉切开插管作为外科学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 20只Beagle犬随机分为股静脉组和髂外静脉组,分别行股静脉、髂外静脉切开插管,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 髂外静脉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股静脉组(P<0.05).结论 Beagle犬髂外静脉切开插管难度大,不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74例,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各87例,分别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置管情况。结果集束化护理组治疗期间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集束化护理组治疗期间导管渗漏、堵管、管道滑脱、导管尖端异位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平均PICC留置时间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管意外发生率,延长留置管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碘海醇与优维显两种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不良反应,总结在静脉肾盂造影中应用对比剂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2010-2012年1026例于我院行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使用的对比剂不同分为碘海醇组(528例)和优维显组(498例),对比两组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情况。结果碘海醇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优维显组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6%vs3.01%,P<0.01),但两组的不良反应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海醇组的耐受程度较优维显组好,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肾盂造影中应用碘海醇相对安全,积极的护理配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