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茶叶》1983,(1)
我省是绿茶生产的主要省份。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90%以上,占全国绿茶总产量的40%以上。供应出口量占全国出口绿茶总量60%左右,其中眉茶供应出口量占全国出口眉茶总量50%左右,是我国外销茶叶中的“拳头”产品,在外销上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广东茶业》1999,(4):1-4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于1999年11月23日—2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99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暨全国茶叶商品交易会,会议由吴锡端秘书长做了总结。 一、1999年全国茶叶产销形势估计总的情况: 1.茶园面积稳定,产量增加,收购价略有下降,茶农收入基本稳定; 2.内销市场销量增加,消费档次下降售价格下降,茶叶质量有所提高; 3.出口下降,各茶类出口均价下降; 4.库存增加。主要是外销低档绿茶原料积压情况突出。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国务院批转了农业、商业、经贸三部“关于建立农副产品出口生产体系的报告”,茶叶为其中的重点项目。为此,本文试从浙江的实际情况出发,谈谈我们对建立浙江绿茶出口生产体系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一、浙江绿茶出口之优势浙江是我国绿茶主产省,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90%左右,占全国绿茶产量的4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的60%左右。其中眉茶出口量达2250万公斤,占全国眉茶出口总量的50%以上,是我国外销茶中的“拳头”产品。珠茶为该省特有的出口  相似文献   

4.
绿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特别是西北非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浙江是外销绿茶的重要基地,年出口量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茶类丰富,品质优异。如浙江特产平水珠茶,是当前外销远洋绿茶中的一颗明珠,它以浑圆紧结、香味浓醇著称,博得了西北非人民的赞尝。出口的眉茶素以外形俊秀绿翠、香味清幽醇厚著称,是构成对外贸易标准茶号品质特色的基础,特别是“8147”雨茶,是以浙江原料为主体的出口商品,倍受外销市场的广泛欢迎。浙江出口绿茶中,还有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名茶和馥郁芬芳、鲜灵甘美的茉莉花茶,畅销于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地区。蒸青茶,为浙江近年来生产的新品种,在日本  相似文献   

5.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畜产茶茧局、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组织了联合调查组,于四月二日至四日在杭州召开了浙江省出口绿茶品质调查会。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浙江茶叶公司、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供销总社杭州茶茧加工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浙江供销学校、杭州商品检验局、杭州茶厂、绍兴出口茶厂和临安茶机厂等单位的茶叶界教授、专家、有经验的科技人员三十余人,聚首西子湖畔,畅谈浙江绿茶,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前景,并就当前出口绿茶品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代表们敞开思想,各  相似文献   

6.
《茶叶通讯》2005,32(4):F0003-F0003
湖南省兰岭茶叶有限公司在各级政府和各界同仁的支持下,不断开拓进取,获得较大较快发展。内销花茶成为北方市场名牌,名优绿茶品质有口皆碑,外销茶供不应求,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良种茶开发和出口茶叶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高“湘绿”(炒青)品质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绿茶是我省主产茶类之一,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20—25%。其中炒青绿茶占多数,它是出口眉茶的原料,其品质好坏,影响经济价值的发挥。由于我省绿茶加工工艺缺少锅炒作业,品质欠全面,加工成眉茶还难于达到出口茶的要求。为此,我们研究提高湘绿的品质,实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绿茶     
《茶世界》2020,(5)
正中国是全球绿茶大国,其绿茶出口量超过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中国有广袤的茶区,生产多种茶类。新开垦的茶园不断增加,单产提高,但部分茶叶省份的茶园面积也有小幅增长和下降。这些波动对中国的绿茶出口会产生影响。中国绿茶产区的茶园面积变化会影响绿茶的价格,也可能改变消费者对特种茶的需求,为高档茶带来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9.
国际茶讯     
《茶世界》2015,(11)
<正>卢旺达据卢旺达农委会提供的数据,由于国际市场茶叶价格节节攀升,7月国际市场茶叶价格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5%,当月卢茶出口达6百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4%。卢政府正在积极扩大茶叶种植面积,预计到2018年茶叶出口总额可达9500万美元。韩国韩国自产的绿茶,近几年消费量大幅减少,产地许多茶园干脆放弃耕作。据报道,境内由于咖啡与进口茶形成一股风潮,造成本国绿茶消费量锐减。过去五年,消费量减少约30%。  相似文献   

10.
四月二日至四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全国供销总社畜产茶茧局在杭州召开了浙江省出口绿茶品质调查会,由熊森、梅峰两同志主持,邀请上海、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中国茶叶学会、浙江茶叶学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全国供销总社茶茧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输日茶叶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日两国茶叶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输日茶叶贸易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日本茶叶生产和消费结构、绿色壁垒、日本茶饮料的发展及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输日茶叶贸易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绿茶和乌龙茶的输日潜力较大,同时日本茶叶生产和消费结构对中国输日茶叶贸易影响最大,从根本上决定了输日茶叶贸易必将进一步扩大,而茶饮料市场并未对输日茶叶贸易构成实质影响,日本政府的绿色壁垒及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劣势在中国输日茶叶贸易中起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峥  刘锭  霍增辉  陈富桥 《茶叶科学》2022,42(5):740-75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签署为区域内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便利,考察RCEP对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数据,在分析各国进出口现状基础上,测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相似度指数(ESI)、贸易互补性指数(TCI)、贸易结合度指数(TI)、产业内贸易指数(GL)等指标,考察双边茶叶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出口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竞争性较为突出,茶叶出口长期具有比较优势,绿茶出口比较优势明显,而大包装红茶出口的比较优势落后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中国茶叶出口与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等茶叶出口相似度较高,在出口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中国与新西兰、文莱、澳大利亚等国的茶叶贸易互补性较高,与印度尼西亚、新西兰和越南等双边茶叶贸易在个别年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澳大利亚、缅甸等国双边茶叶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最后提出在RCEP框架下我国拓展潜在市场、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及优化出口结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乌龙茶出口现状与供给弹性测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乌龙茶出口呈现波动状态。为了对我国乌龙茶未来贸易趋势准确预测,本文在分析我国乌龙茶出口现状基础上,对我国乌龙茶出口供给弹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乌龙茶出口总体缺乏弹性,表明我国乌龙茶出口国际市场消费稳定;同时,提出了我国应继续提高乌龙茶质量水平并拓展乌龙茶传统出口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市场演变探讨华茶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以来世界茶业稳步发展,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以2.39%和3.6%的速度递增、特别是1970—1987年产量增长更快;世界茶叶消费量虽也成倍增长、但生产国的消费增长速度超过纯消费国,致使茶叶出口商品率下降,茶价滑坡,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热。根据世界茶叶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认为中国茶业的发展在战略上应致力于主攻质量,提高效益;巩固传统市场,主攻东欧市场,积极开拓新小市场;提高传统茶类品质,保持名牌产品信誉,发展深加工,开发新产品;讲究市场策略,试行公开拍卖交易;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6.
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玉琼  张家年 《茶叶科学》2001,21(2):120-123
研究了四种不同级别的茶叶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原料级别的降低 ,所制罐装绿茶水中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的含量下降 ;熟闷气味减弱、沉淀量减少、茶汤绿色度能很好保持。在低档原料的罐装茶水加工过程中 ,多酚类物质和色香味品质比较稳定 ,变化较小。研究还表明 ,茶汤沉淀的形成与多酚类、咖啡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绿茶初制工艺对饮料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尹军峰  林智  谭俊峰  袁海波  俞光兵 《茶叶科学》2005,25(3):189-196,202
将不同嫩度和加工工艺制作成的不同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绿茶汁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等主要化学成分、色差动态变化测定和感官品质审评以及一系列破坏性试验的研究,提出不同初制绿茶原料加工成饮料的品质特点和一套适合绿茶饮料用的较经济合理的原料初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等级生沱茶原料、熟沱茶发酵阶段样、不同等级熟沱茶原料、生熟沱茶成品的氟含量、茶多酚、水浸出物对比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生沱茶原料氟含量随着原料粗老程度增加,随着茶叶级别降低氟含量呈上升趋势,二级为五级原料的76.41%;经拼配压制后的生沱茶氟含量为97mg/kg;发酵阶段样氟含量随发酵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为4.72%;拼配成品熟沱茶的氟含量为119mg/kg。采用适当原料制作的生熟沱茶氟含量均远低于农业部行业标准的200 mg/kg。  相似文献   

19.
烘青绿茶苦涩味及其滋味贡献物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烘青绿茶苦涩味量化分析及其主要滋味贡献物质进行探讨。以不同嫩度烘青绿茶为原料,采用量化感官分析方法及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茶汤滋味分属性(包括苦味、涩味、鲜味和醇味等)和滋味化学成分含量,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烘青绿茶嫩度的下降,其茶汤苦味、涩味和鲜爽味强度呈下降趋势,整体滋味品质也显著下降。通过分析茶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滋味Dot值,发现烘青绿茶苦味的主要贡献物质是EGCG和咖啡碱;而涩味的主要贡献物是儿茶素和黄酮苷,其中儿茶素以EGCG为主,包括EGC和ECG,黄酮苷以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和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为主,包括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glu)、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rha)、山柰酚-3-O-半乳糖苷(Kae-gala)、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rut)、山柰酚-3-O-葡萄糖苷(Kae-glu)等。Dot值分析表明氨基酸对烘青绿茶鲜爽味没有显著贡献。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烘青绿茶苦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为茶叶品质提升和滋味化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诗羽  李道和 《茶叶科学》2021,41(6):876-888
本研究在分析中国对美国市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析了2000—2019年中国对美国市场茶叶出口贸易波动的成因。结果表明,美国市场茶叶进口需求的增加是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而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起到了较强的逆向拉动作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市场出口的各类茶叶产品的竞争力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中国茶叶出口结构不符合美国市场茶叶需求结构、茶叶生产成本提高等也抑制了中国对美国市场茶叶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