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志博 《蚕桑通报》1991,22(3):45-46
甲胺磷对产粮地区的蚕桑生产,特别是夏秋蚕危害极大,为减少蚕农的经济损失,于1990年根据甲胺磷、杀虫脒、杀虫双等常用农药与碱性物质混合易分解失效的原理,进行脱毒试验,试验选择了多种碱性化合物,和杭州东南化工总厂生产的优质洗浩精作为脱毒剂。于1990年春蚕期进行第一次脱毒试验,把桑叶分别浸入0.1%浓度的甲胺磷溶液中,0.2%浓度的杀虫脒溶液中和0.4%浓度的杀虫双溶液中各浸渍1小时,取出后放进1000倍脱毒剂中浸渍1小时,结果没有起  相似文献   

2.
家蚕添食脓微灵,亮蚕灵,复合酚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有关药剂给蚕添食对防治蚕病的效果 ,1998年中秋蚕、1999年春蚕期 ,我们在海安镇平桥村三组杨本明家开展了家蚕添食脓微灵 (又名强力碘 )、亮蚕灵、复合酚的试验 ,对防治蚕病有一定的效果 ,现初报如下 :1 试验方法   1.1  添食药剂 :脓微灵、亮蚕灵、复合酚三种家蚕添食药剂。  1.2 添食方法与次数脓微灵 :将 10 0倍稀释液均匀喷洒在桑叶上 (与桑叶之比为 1:10 ,以下两种药剂稀释液与桑叶之比类同 ) ,稍晾干后给蚕添食 ,4龄起蚕添食一次 ,5龄起蚕隔日添食一次。亮蚕灵 :5 0倍稀释液 ,每支药剂加白酒10 0毫升 ,将稀释液与白酒混…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弄清桑叶育蚕末龄期投与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质(AJH)是否能使蚕茧数量性状提高,进行了探讨试验。试验用日02号×支02号及日140号×支145号两个品种作材料蚕,分别于春蚕期和初冬蚕期用桑叶育进行试验。所用的AJH药物代号为“SSP—11”,将其1000倍液及1500倍液喷布桑叶,于五龄期投与。试验结果,投与AJH 二个试验区的五龄期食桑时间比对照区延长0.5~1天。对蚕茧数量性状的变化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4.
杀虫脒和杀虫双对蚕桑熏蒸中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杀虫脒和杀虫双,是取代“666”防治稻虫比较理想的药剂,但均对家蚕有剧毒。喷撒时可随风飘移到桑树上或蚕室内,使家蚕中毒。如采用泼浇方法,使药剂不飘移到桑树上或蚕室内,能否防止家蚕中毒?杀虫脒、杀虫双泼入稻田后,经烈日曝晒,能否挥发熏蒸,污染空气,随风扩散,进而污染桑叶,使家蚕中毒?为弄清上述问题,1983年,1984年我们进行了这一试验。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我国近年来从国外引进,推广量大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溴氰菊酯(敌杀死)喷蚕体和桑叶,进行其对家蚕毒害和残毒期试验。经多次试验,结果为:溴氰菊酯对家蚕触杀、胃毒作用强、击倒快;常用5000倍液喷桑叶后残毒期长达82天,采叶安全期在86天以上,故蚕季不宜在桑树上施用,避免家蚕中毒。  相似文献   

6.
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用于诱发桑叶的脱落,实现桑叶的省力化收获。于不同养蚕季节的桑叶采收高峰期(5龄蚕用叶高峰期)到来之前,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脱落酸和TDZ分别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溶液,对桑树进行喷施处理,调查其诱导桑叶的脱落效果。3种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在春蚕期用叶高峰时段(5月末至6月初)前施用,均没有促进成熟桑叶脱落的效果;在中秋蚕期用叶高峰时段(9月13日左右)施用1 000 mg/L乙烯利溶液,4 d后人为摇动处理的植株枝条,成熟桑叶脱落率达到50%~60%;在晚秋蚕期用叶高峰时段(10月22日左右),以1 000或2 000 mg/L乙烯利溶液处理后4 d,桑叶的自然脱落率可达35%以上,摇动枝条可使桑叶脱落率达到90%以上,仅残留上部幼嫩叶片,与传统的片叶收获方式相比较,工效提高6倍以上。脱落酸和TDZ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没有观察到促进桑叶脱落的效果。对家蚕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家蚕幼虫5龄期饲喂1 000或2 000 mg/L乙烯利溶液喷施桑叶,其结茧率和虫蛹率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提示:乙烯利可以作为脱叶剂促进桑叶脱落,适于在北方蚕区中、晚秋蚕期的养蚕用叶高峰时段使用。  相似文献   

7.
去年秋季,我省遇到长期高温干旱,农田虫情较重,七、八月份,粮桑地区农田广用杀虫脒及其他农药治虫,这些地区,秋蚕期从小蚕开始发生吐丝、乱爬、拒食或少食叶,大蚕期消毒差的社、队兼发脓病、软化病,上簇时发生大量不结茧蚕,产茧量下降。为查明发病原因及研究杀虫脒对蚕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些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防微”药剂不同使用方式对原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萱  薛宏  李丽蓉 《中国蚕业》2011,32(3):23-24,41
对饲喂在桑园中用250倍液防微灵喷施的桑叶、采回桑叶后用含0.35%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浸渍的桑叶、在桑园中用250倍液防微灵喷施+采回后再用含0.35%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洗消的桑叶,这3种不同方法消毒桑叶的原原种饲养成绩与原种的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龄蚕饲喂在桑园中喷施250倍液防微灵的桑叶,大蚕期饲喂在桑园中喷施250倍液防微灵+采回桑叶后再用含0.35%有效氯漂白粉液洗消的桑叶,是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65%毒死蜱乳油和不同间隔期喷洒桑叶后,从3龄饷食开始每天采叶喂蚕的试验表明:65%毒死蜱乳油对家蚕毒性较强,其使用浓度1000倍与2000倍的桑叶喂蚕基本上都中毒死亡,而4000倍浓度的安全间隔期也在10d以上;因此,蚕期在桑园中用65%毒死蜱乳油治虫时,使用浓度应大于4000倍,安全间隔期要在10d以上,以确保蚕作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两年外地的一些单位宜传以所谓“蚕桑草”代替桑叶养蚕,推销“蚕桑草”种子。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于1990年春从四川剑阁县购进“蚕桑草”种子种植,于夏蚕与秋蚕期进行了二期各三次重复的养蚕比较试验,蚕品种为苏_5×苏_6,以全龄喂饲桑叶为对照,每区供试蚕数为200头,结果:对照区的产茧量为358.4克,1~3龄喂草,4~5龄喂桑叶  相似文献   

11.
杀虫双是第3代仿生农药,随着其在农业治虫上的推广应用,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查明微量杀虫双对桑蚕的影响,于1984年夏秋期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综合如下:材料与方法以苏_3秋_3×苏_4(及其反交)为材料蚕,将市售25%杀虫双液剂配制为100万倍、200万倍、300万倍、400万倍、500万倍稀释液,喂叶前用小喷雾器(一种浓度1只喷雾器)喷洒在桑叶上饲喂蚕儿,对照区喷洒清水.  相似文献   

12.
提高蚕种产、质量,关键在于各个环节必须有机地配合。 1.确定催青适期,以桑叶雀口后一星期出库催青为好,再根据后期的天气预报作适当调整,(品种是指东肥、苏12)如今年天气,蚕期前温度高,桑叶生长快,蚕期温度低,桑叶生长慢,所以催青要推迟几天。我们场考虑到桑叶的产量,所以适时偏迟一点  相似文献   

13.
如何向蚕儿提供新鲜优质的桑叶,是蚕业经营者所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了探索和解决桑叶在离体后一定时限内仍能保持较高的新鲜度,我们在水稻叶面保温剂能够起到抑蒸保温作用的启示下,利用各种保鲜剂都具有抑制蒸腾速度的原理,寻求适于桑蚕饲养的保鲜剂,以达到能保持桑叶新鲜度的目的。为此,从1984年夏蚕期至1986年晚秋蚕止,我们共进行了15次试验,分致毒性和保鲜剂筛选试验;直接养蚕试验以及解舒调查等3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晚秋蚕期到2014年晚秋蚕期,进行了5期1~2龄颗粒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与全龄常规桑叶育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龄颗粒饲料育的蚕体质量不同程度的低于桑叶育,2眠蚕时蚕体质量开差最大,达到了28.9%~41.6%,4眠蚕时蚕体质量开差则缩小为1.0%~9.9%,熟蚕时蚕体质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至0.5%~8.5%。人工饲料育蚕的龄期经过有延长现象,1~2龄颗粒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龄期经过与全龄常规桑叶育相比,2014年春蚕的差距最小,全龄经过延长12 h;2014年夏蚕的差距最大,全龄经过延长30 h;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盒种产茧量要略低于全龄桑叶育,无论是全茧量、公斤茧颗数、盒种产茧量等指标都是一致的,但总体差距较小。上车率、茧丝长、毛茧出丝率等主要丝质指标相近,洁净、万米吊糙和茧丝量指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15.
虱螨病又称壁虱病,其越冬寄主是棉花红铃虫和稻麦蛾幼虫,所以往往在棉区养蚕时发生。过去常用敌敌畏喷杀和硫磺熏杀,有蚕作不安全或使用不方便的弊病。用马拉硫磷(马拉松)杀螨,取得较好效果。方法是,养蚕前在蚕室蚕具清洗前用800倍液(1ml兑水0.8kg),对蚕室及地面角落喷杀或蚕具浸杀。在蚕期中3龄后中、壮蚕发现有虱螨病危害症状,3龄期用1000倍液,4~5龄用800倍液,待桑叶基本吃尽后,用药液喷洒蚕座和蚕体,喷后加网除沙,调换蚕匾、蚕网等,调出来的蚕具用800倍液浸杀,晒干后再用。如在眠中被害,待饷食1餐桑叶后按不同龄期所用浓度药杀。小蚕及…  相似文献   

16.
<正> 受氟污染的桑叶饲原蚕,如果在蚕期不表现症状,是否会影响产卵量与卵质,对此,我们在1984年进行了有关试验调查。材料与方法试验时期:1984年秋期(9月11日收  相似文献   

17.
陈伟国  孙海燕  董瑞华 《蚕桑通报》2012,43(1):20-21,23
氰氟虫腙是一种最新开发的具有高度选择性杀虫剂,主要用于蔬菜和水稻等作物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为了明确该药剂在蚕区使用对养蚕业的安全性,采用食下毒性测定和田间残毒期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3龄起蚕的摄入致死中浓度(LC5)0为0.6605mg/L,95%置信限为0.6196~0.7094mg/L;240g/L氰氟虫腙悬浮剂750倍、1500倍和3000倍稀释液田间喷雾桑叶,间隔70d后饲喂3龄蚕的死亡率均为100%,一般在添食毒叶后1~3d中毒死亡,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桑减缓、静伏、少量吐液、腹部缩短等。氰氟虫腙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较强,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超过正常情况下的桑叶叶龄,桑园周围其它农作物应谨慎使用该杀虫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83008-1植物生长素在桑、蚕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3个场所按常规根外追肥方法,在春蚕期进行桑树根外喷洒,并将喷施后的桑叶喂蚕,结果喷洒50ppm83008-1区比清水对照区春叶平均增加18%,同时,饲蚕结果,喷药区对桑叶的质量无影响,家蚕生命力、收茧量、茧质、丝质成绩与清水对照区持平。  相似文献   

19.
1972年前后,在农村的夏秋蚕生产中,常有较多的青头病蚕发生。经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的研究,明确它是属于细菌性败血病。我们也从青头病蚕体内及发酵桑叶上分离到该病病原。并于1973年夏秋蚕期,着手防治方法的试验;嗣后在教育实践中,对本病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将研究内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家蚕添食尿素可以改善蚕体营养状况、提高蚕茧的产量质量,这在国内外许多文献上已有记述。陕北蚕区春季多旱桑叶质量差,秋季桑叶更加硬化,蛋白质量显然不足。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用叶面喷洒适量尿素液给蚕添食,在1982年春、夏、秋、晚秋四期和1983年春、秋两期进行了试验,效果十分显著,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