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脂肪性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脂肪不仅是动物能量的来源 ,也是影响肉质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研究脂肪性状是畜禽肉质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与畜禽脂肪性状密切相关的肥胖基因 (ob)、肥胖受体 (OBR)、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脂蛋白脂酶 (LPL)、激素敏感脂酶 (HS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黑素皮质素受体 (MCR)和解偶联蛋白 (UCP)等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规的性状必须使用昂贵的同胞测验才有助于育种工作,而用DNA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使产肉量和肉质得以同步提高。本文从影响脂肪代谢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解偶联蛋白基因(UCP)、脂蛋白脂酶基因(LPL);从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PPARγ、MI基因;从影响背膘厚的黑色素皮质素受体基因(MCR)、激素敏感脂酶基因(HSL)等三个方面,对影响肉质性状的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家禽的肉质性状已经成为育种工作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影响家禽肉质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营养、环境、疾病等。研究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肉的嫩度及肉质相关;另外,肌苷酸(IM P)是鸡肉质鲜味特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影响IM P生成的各种基因都是潜在的候选基因。作者综述了与肌内脂肪及肌苷酸合成代谢相关的脂蛋白脂酶(LPL)、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瘦蛋白受体(OBR)、解偶联蛋白(UCP)、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腺苷一磷酸脱氨酶1(AM PD 1)等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规的性状必须使用昂贵的同胞测验才有助于育种工作,而用DNA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使产肉量和肉质得以同步提高。本文从影响脂肪代谢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解偶联蛋白基因(UCP)、脂蛋白脂酶基因(LPL);从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PPARγ、MI基因;从影响背膘厚的黑色素皮质素受体基因(MCR)、激素敏感脂酶基因(HSL)等三个方面,对影响肉质性状的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沉积在肌肉内的脂肪是影响肉质和风味的一项重要经济性状。对于家禽而言,研究脂肪性状是家禽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从DNA水平上研究肉质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作者综述了与家禽脂肪性状密切相关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肥胖基因(OB)、瘦蛋白受体基因(OB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脂肪酸合成酶(FAS)、解偶联蛋白(UCP)、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脂蛋白脂酶(LPL)、激素敏感脂酶(HSL)、载脂蛋白B和AI、黑素皮质素受体(MCR)和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14(THRSP)等基因在家禽脂肪性状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脂肪性状是肉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文中综述了影响猪脂肪性状的几个候选基因,即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基因、脂联素(AMP)基因、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肥胖(Ob)基因、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猪脂肪性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选用1日龄北京油鸡公雏36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饲喂玉米豆粕型饲料基础日粮,添加0、0.25%、0.5%、1%、2%共轭亚油酸(CLA),用以研究CLA对北京油鸡脂类代谢和肉质性状的长期影响,试验期18周。结果表明:饲粮CLA提高了饲料利用率(P<0.05),显著性地降低了北京油鸡腹脂率和血清中脂蛋白脂酶(LPL)、leptin,显著增加了肌内脂肪的含量(P<0.05),但对pH值和肉色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鸡肉品质是近年鸡遗传育种学家与营养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寻找影响肉质性状的主效,应用于鸡的肉质改良,从遗传学的角度是可行的。本文综述了与鸡肉品质有关的几个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解偶联蛋白基因(UCP)、脂蛋白脂酶(LPL)、黑色素皮质素受体(MCR)和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旨在分析去势对猪背最长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去势对肉质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将6头健康公猪分为两组,去势组和非去势组(对照组),在体重达到130 kg时(大约300~315日龄)采集背最长肌样品,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两组猪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DESeq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在GO和KEGG数据库中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去势和非去势淮南公猪分别获得83 613 018和83 746 508条可用读段,与猪参考基因组(Sscrofa10.2)的比对率分别为73.78%和74.09%。与非去势组相比,去势后共有差异表达基因935个,其中上调基因503个,下调基因432个(P0.05且|log_2(Fold Change)|0.8)。其中与肌肉发育相关上/下调最显著的基因分别是胶原蛋白XI型α1(COL11A1)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而与脂肪代谢相关上/下调最显著的基因分别是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脂肪特异性磷脂酶A2(PLA2G16)。GO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两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胰岛素、脂解、脂肪酸延长等脂质代谢相关通路,以及肾上腺素能、心肌收缩、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等肌肉发育相关通路。本研究表明,去势后公猪脂肪沉积能力增强,肌肉发育改变,肉质性状随之改变。SCD-1、激素敏感脂酶(HSL)、葡萄糖转运体4(GLUT4)、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等12个差异表达基因能同时或部分参与激素分泌、脂肪沉积和肌肉发育的调控,这些基因与去势后肉质性状的改变显著相关,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日粮类型0%或1%CLA,肉鸡性别)研究日粮CLA对不同性别肉仔鸡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CLA可以显著增加各性别肉仔鸡各阶段的体增重,并改善了4~6、0~6周的饲料转化效率(P<0.05),可以显著提高各性别肉仔鸡的胸肌率、同时显著降低各性别肉仔鸡的腹脂率(P<0.05),显著降低了各性别肉仔鸡腹脂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各性别肉仔鸡腹脂及肝脏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mRNA相对表达量(P<0.05)。另外除体增重部分指标外,性别和日粮CLA对肉仔鸡屠体性状和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影响不存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猪脂肪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对猪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脂肪性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综述了影响猪脂肪性状的几个候选基因,即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脂蛋白脂酶(LPL)基因、激素敏感脂酶(HSL)基因、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肥胖(Ob)基因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猪脂肪性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验鉴定了牛苹果酸酶(ME1)基因3′UTR的选择性转录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对其与中国红牛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试验克隆了ME1基因3′UTR的2个转录体(片段大小不同)。ME1-DraI酶切分析结果发现3′UTR存在1个SNP,且该位点与中国红牛蒸煮损失、pH24h、眼肌面积显著相关(P<0.05)。因此,该位点可作为中国红牛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常规育种位点。  相似文献   

14.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解偶联蛋白(UCP)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探讨PID1基因在畜禽肉品质上的调控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将为改善畜禽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PID1基因的发现和表达规律、PID1蛋白的结构、PID1基因与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关系及其在畜禽肉质调控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东北细毛羊杂交F1代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的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采用直接测序及PCR-RFLP技术对LPL基因外显子3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LPL基因外显子3上存在T304C和A384T 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其中A384T位点存在TT、TA、AA 3种基因型,为低度多态,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384T位点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T基因型个体的滴水损失极显著高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p H1值显著高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低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棕榈酸含量显著低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A384T位点有望作为杂交F1代肉羊肉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6.
试验比较分析了523只正交(安卡鸡♂×固始鸡♀)和326只反交(固始鸡♂×安卡鸡♀)F_2代资源群体的10个生长性状、20个屠体性状、35个肉质性状、17个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正交组合中反映生长发育的各周龄体重、0~12周龄平均日增重和大部分体尺指标,反映屠体性状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等12个屠体指标,以及反映肉品质的水分、皮下脂肪厚度均明显高于反交组合(P0.01或P0.05);而正交组合中肌间脂肪宽极显著低于反交组合(P0.01);胸肌和腿肌中均有部分肉质指标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仅胆碱脂酶(CHE)、低密度脂蛋白(LDL)、淀粉酶(AMY)在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或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不同杂交方式对固始鸡-安卡鸡F_2代的生长性状、屠体性状和肉质性状均有明显的影响,但对血清生化指标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群体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座多态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种A-FABP基因内含子1均具有Bsm I酶切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χ~2适合性检验显示,3个猪种A-FABP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3个品种猪均为中度多态;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差异显著,大理石纹AA、AB型显著高于BB型(P0.05),肌内脂肪含量AA显著高于AB、BB型(P0.05)。结论显示,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A-FABP基因intron 1多态性对肉质性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日粮类型0或1%CLA,长沙黄或爱拨益加肉仔鸡)研究日粮CLA对两个品种肉仔鸡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CLA可以显著增加两个品种肉仔鸡各阶段的体增重,改善4~6周和0~6周的饲料转化效率(P<0.05),提高胸肌率(P<0.05)、降低腹脂率(P<0.05)和腹脂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P<0.05)。爱拨益加肉仔鸡(AA)的生长性能、胸肌率、腹脂率、血液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长沙黄肉仔鸡(P<0.05)。除血液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外,品种和日粮CLA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LPL的影响不存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牦牛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海拔3000m以上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辽阔的高寒草原上,以天然牧草为食,基本不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其畜产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因此对牦牛肉品质的研究和产肉量的选育提高尤为重要。研究牦牛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对提高和改善牦牛肉质,培育优良品种具有指导意义。文章总结了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激素敏感脂酶(HSL)、钙蛋白酶Ⅰ(CAPN1)、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等牦牛肉质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牦牛肉用性状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为牦牛肉质性能选育提高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0.
乙酰辅酯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是甘油三脂合成过程中唯一的关键酶,对动物机体脂肪代谢、沉积起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奶牛泌乳性状和肉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普遍认为DGAT1基因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脂肪酸及空怀天数、输精次数、初配年龄等繁殖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且与肉牛体脂也存在相关性。作者主要介绍了DGAT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关联分析在中国各地区不同品种奶牛、肉牛、水牛和牦牛上的研究进展,指出该基因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及肉牛的肉质性状、生长性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由于环境条件、品种及选育背景等因素影响,DGAT1基因遗传多态性对不同地区不同牛群体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尽相同。因此,要将DGAT1基因实际应用在品种选育工作中还需明确该基因对研究群体的具体遗传效应,并结合其他候选基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